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测定了蕨麻淀粉的水分含量、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等,分析了溶解度、膨胀度、透光率等溶胀特性,并对峰值粘度、谷粘度、崩溃值等糊化特性和硬度、粘附性、弹性、咀嚼性等凝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蕨麻淀粉中的水分含量为10.95%,直链淀粉含量27.93%,白度为77.38%。溶解度和膨胀度分别为22.07%和44.58%,透光率7.51%。蕨麻淀粉有较好的糊化特性,但冷糊的稳定性较差,易老化;蕨麻淀粉糊化后形成的凝胶硬度和弹性较低,粘附性很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测定分析蕨麻的营养成分。方法 用EDTA(乙二胺四乙酸)滴定法、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等国家标准方法,测定分析了蕨麻中钙、铁、镁、磷、锌、碘、钾等7种化学元素,水分、灰分、蛋白质、总还原糖、粗脂肪、维生素A、B1、B2、C等营养成分。结果 钾含量为655μg/g,镁9.16μg/g,蛋白质10.06g/100g,总还原糖9.78g/100g,维生素C3.88 mg/100g、维生素B11.45mg/100g,其他营养成分含量也很高。结论 蕨麻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保健功能,是理想的药食两用植物。  相似文献   

3.
蕨麻营养成分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测定分析蕨麻的营养成分.方法 用EDTA(乙二胺四乙酸)滴定法、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等国家标准方法,测定分析了蕨麻中钙、铁、镁、磷、锌、碘、钾等7种化学元素,水分、灰分、蛋白质、总还原糖、粗脂肪、维生素A、B1、B2、C等营养成分.结果 钾含量为655 μg/g,镁9.16 μg/g,蛋白质10.06 g/100 g,总还原糖9.78 g/100 g,维生素C 3.88 mg/100 g、维生素B11.45 mg/100 g,其他营养成分含量也很高.结论 蕨麻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保健功能,是理想的药食两用植物.  相似文献   

4.
以蕨麻和低筋面粉为主要原料,研制一种蕨麻苏打饼干.以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考察蕨麻粉、白砂糖、小苏打和黄油添加量对蕨麻苏打饼干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蕨麻苏打饼干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以低筋面粉质量为基准、每100 g低筋面粉添加蕨麻粉16 g、白砂糖15 g、黄油20 g、小苏打1.0 g、酵母2.0...  相似文献   

5.
利用碱溶酸沉法和盐析法提取蕨麻蛋白,分析了蕨麻蛋白的氨基酸种类、含量以及保水性、吸油性、起泡性、乳化性、凝胶形成性等功能特性。结果表明,盐析法提取蕨麻蛋白得率高于碱溶酸沉法;蕨麻蛋白中精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其蛋白中其他种类氨基酸的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21.4%;在不同pH的环境中,蕨麻蛋白的保水性差异较大;蕨麻蛋白的吸油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略有升高;随着蛋白浓度的增大,蕨麻蛋白的起泡性能和泡沫稳定性均明显升高;浓度高的蛋白质溶液具有较高的乳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蕨麻果粒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蕨麻和新鲜牛奶为原料,制备新型蕨麻果粒酸奶的工艺.通过L9(34)正交实验,得出蕨麻酸奶用最佳复配稳定剂组合及产品配方.实验结果表明,牛奶中加入7%白砂糖、0.15%明胶、0.4%变性淀粉、0.1%果胶,投入150DCU/t直投式乳酸茵种,在43℃发酵3~5h,然后加入7%处理好的蕨麻果,搅拌冷却后得到风味独特的蕨麻酸奶.  相似文献   

7.
以普通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探讨发酵工艺参数对发酵后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接种量,种龄,淀粉乳浓度和发酵时间等因素对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1号菌接种量2%,种龄12h,淀粉乳浓度20%,发酵时间1d,发酵温度36℃,摇床转数180r/min处理时,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为50.37%最高,与发酵前直链淀粉含量相比增加了30.37%。  相似文献   

8.
不同乳酸菌发酵对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粮油加工》2006,(2):86-89
以普通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了三种乳酸菌发酵对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乳酸菌发酵处理后,玉米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并且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直链淀粉含量逐渐增大,达到最大值后,逐渐降低,其中嗜酸乳杆菌发酵5d处理的样品中直链淀粉含量最大,为32·69%。  相似文献   

9.
实验研究了蕨根淀粉糊的老化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蕨根淀粉糊静置贮藏过程中会发生老化现象,在4℃下老化比常温下快;常温下贮藏蕨根淀粉比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粘度变化稍大,4℃下贮藏24h内蕨根淀粉糊比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糊的粘度变化小,但24h后稀化比马铃薯快;不同浓度蕨根淀粉糊的老化现象有一些差别;加入蔗糖和葡萄糖能减弱粘度变化趋势,葡萄糖和蔗糖对透光率的减小有一定的阻止能力,浓度达20%时效果明显;pH和盐类也对老化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西藏蕨麻中存在黄酮的种类、含量及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方法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对蕨麻中黄酮种类及含量进行检测;通过[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法(2,2′-linked nitrogen-duplex (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法(1,1-diphenyl-2-trinitrophenyl hydrazine method,DPPH)、超氧化物歧化酶清除试验(Superoxide dismutase scavenging assay,SOD)、过氧化物酶清除试验(Peroxidase-based scavenging assay,POD)、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O2-)含量、羟自由基清除试验(Hydroxyl radical scavenging assay,OH-)和总抗氧化能力试验(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est,T-AOC),测定西藏蕨麻的粗提总黄酮和纯化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并与VC和VE进行比较。结果 西藏蕨麻中含有42种黄酮类化合物,本其中的23中化合物是首次从蕨麻中分离鉴定得到,儿茶素是蕨麻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蕨麻纯化总黄酮在对过氧化氢(H2O2)的清除能力、DPPH?的清除能力、O2-的清除能力及?OH的清除能力均较VE的效果好,且对?OH的清除能力较VC的效果还好。此外,在某些浓度下,粗提蕨麻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效果较纯化蕨麻总黄酮的效果还好。结论 西藏蕨麻总黄酮因含有丰富的黄酮种类在体外抗氧化作用效果方面表现优异,且纯化蕨麻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效果较研究较多的蕨麻多糖的效果好,而粗提蕨麻总黄酮在某些浓度下的体外抗氧化效果较纯化蕨麻总黄酮的效果还好。这为特定功效型产品研发提供其他可替代原料提供基础研究依据,并为后续深入探索西藏蕨麻总黄酮如何发挥活性功效与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参考,在西藏蕨麻的高值化精深加工和利用上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采用HNO3/H2O2湿法微波消解制样,利用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全面详细地分析测定了蕨麻中的矿质元素。共检出17种,分析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n=9)在0.33%~10.8%之间,其中15种元素在5%以内;加标回收率在92.7%~108.5%之间,其中11种元素在(100±5)%范围内。蕨麻中所含的P、K、S、Mg、Ca、Na等人体常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94%、0.86%、0.45%、0.20%、0.14%和0.006%;人体必需微量元素Fe、Zn、Cu、Cr等的含量分别为25.8、1.84、0.32、0.086mg/100g;人体可能必需元素Si、Mn、B的含量分别为87.9、1.27、1.15mg/100g;此外还含有36.7mg/100g的Al以及微量的Sr、Ti、Ba等元素。  相似文献   

12.
藏药蕨麻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洁  吕加平  薄海波 《食品科学》2008,29(2):411-414
进行了蕨麻的常规营养成分及无机微量元素、氨基酸和维生素的分析研究,并与甘薯、马铃薯、芋头、藕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蕨麻的粗蛋白为9.45%,粗脂肪为1.15%,膳食纤维为15.23%,在蕨麻所含的17种氨基酸中,天门冬氨酸占氨基酸总量的14.45%,谷氨酸占13.16%,此外还含有丰富的钙、铜、铁、锌、硒、锗及VC、VNB2、VB6和叶酸等营养物质,其中硒含量达0.27mg/100g,锗含量达0.03mg/100g;VC含量达6.29mg/100g,叶酸含量达1.26mg/100g.  相似文献   

13.
主要研究面粉中添加1%~9%的蕨麻粉对面团粉质特性以及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蕨麻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的吸水率逐渐增高,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延长,弱化度降低;随着蕨麻粉添加比例的增加,面包硬度增加,面包的感官评分总体上呈现降低趋势,但是当蕨麻添加量大于5%时,面包体积急剧减少,面包纹理结构变差,质地和口感都明显下降,因此,蕨麻粉在面包粉中的合理添加比例为5%。  相似文献   

14.
以兰州百合为试材,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2 ℃冷藏保鲜过程中百合鳞茎内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的含量与淀粉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分析了碳水化合物含量与淀粉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 ℃、60 d的冷藏保鲜期内,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兰州百合鳞茎内淀粉含量明显下降,其下降幅度达62.29%,可溶性糖与还原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分别上升了2.22%和1.39%。β-淀粉酶是兰州百合鳞茎中的主要淀粉酶,其活性随冷藏时间的延长而有所降低,α-淀粉酶的活性随冷藏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升高,总淀粉酶在高活性的基础上整体呈现降低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鳞茎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及淀粉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差异水平有所不同。总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与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具有极显著负相关性,而与淀粉含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增加与低温诱导下淀粉在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有关。  相似文献   

15.
Drying curve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ere established for Quercus suber and Quercus rotundifolia fruits. Flours produced by milling fruits dried at different conditions were evaluated for colour, starch granules morphology, amylose and sugars content. The drying temperature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reducing sugar content and negatively to starch content. The amilose content generally increased with drying temperature and the effect was more evident for the Q. rotundifolia . Results showed that flour colour parameters generally decreased with increased drying temperature. However, the drying temperature does not seem to affect starch morphology. It can also be stated that Q. suber produced darker flours, higher amylose and reducing sugar content, and bigger starch granules. Q. rotundifolia showed a lower level of damaged starch and higher fat and disaccharides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it was possible to conclude that drying temperature exerted marked effects on the properties of acorn flours in both studied species.  相似文献   

16.
抗性淀粉直链淀粉含量测定及消化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经过糊化后使用普鲁兰酶脱支,产生更多的短直链淀粉重新结晶来制备抗性淀粉。通过碘吸光度法测定,直链淀粉含量高的样品的抗性淀粉含量不一定高,但直链淀粉含量低的样品不容易产生高含量抗性淀粉。在In-Vitro消化模型中,和原淀粉相比,所有的抗性淀粉样品消化产物的量、还原糖释放率和平均消化速率都减少或降低,并且抗性淀粉含量越高,减少或降低得越多。  相似文献   

17.
蕨麻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与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对蕨麻中水溶性多糖进行提取和测定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显示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30,温度100℃,时间3.5h,蕨麻多糖提取率为8.78%。同时,采用改良苯酚- 硫酸法,以葡萄糖为参照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蕨麻中多糖的含量。葡萄糖含量在10.8~75.6μg/ml 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124C+0.0052,R2=0.9987,得到蕨麻多糖含量为9.26%,精密度为0.829%(n=6),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9.33%。此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是蕨麻多糖含量测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青海7个不同产地的蕨麻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差异比较、主成分分析和品质综合评价,为以青海蕨麻为食品原料或辅料的产品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采用SPSS 19.0分别对青海7个不同产地蕨麻的营养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并对蕨麻品质贡献大的指标性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此外,还对青海蕨麻与其他食品的关键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9.
对高淀粉玉米与低淀粉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蔗糖代谢和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费玉3号籽粒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及总淀粉积累速率高于豫玉22;费玉3号籽粒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及总淀粉含量大于豫玉22;豫玉22的高峰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及胶凝值均显著高于费玉3号,其崩解值和糊化温度低于费玉3号;豫玉22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费玉3号;费玉3号的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活性、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G-Ppase)活性、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高于豫玉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