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三种不同来源淀粉(普通玉米淀粉、木薯淀粉、豌豆淀粉)为研究对象,对样品进行脱支重结晶处理,分析底物浓度对三类脱支重结晶淀粉的形态、大小、结晶结构、热性质和凝胶性质等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淀粉表面光滑无孔洞,脱支重结晶淀粉完整性均被破坏且受浓度影响不明显;粒径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增大;相对结晶度随底物浓度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与原淀粉相比,三种改性淀粉的储能模量(G')高于损耗模量(G"),凝胶强度增强,热稳定性和有序度(DO)均下降而双螺旋度(DD)均上升。改性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在较低底物浓度(6%、10%)表现出较弱的粘弹性,而豌豆淀粉在中等底物浓度(10%、14%)表现为较高的粘弹性;DD值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减小(底物浓度为18%样品除外);热稳定性随底物浓度增大有所改善,但仍低于原淀粉。由此可见,调节底物浓度可以选择性地获取理想的脱支重结晶淀粉,这将为不同品种淀粉的综合利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茶多酚对籼米淀粉回生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天然抗氧化提取物茶多酚(TPLs)对籼米淀粉回生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评价茶多酚对淀粉回生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淀粉的糊化温度和焓值随着TPLs添加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添加16%TPLs(基于淀粉重)淀粉样品的糊化To、Tp和Tc分别提前8.93、5.69和5.13℃,糊化焓值则降低2.27J/g;在4℃下贮存,淀粉的回生焓值和重结晶随着TPLs添加量的增加逐渐降低,添加16%TPLs(基于淀粉重)的糊化淀粉样品贮存15d后没有出现回生焓值以及重结晶。在SEM相同放大倍数下回生淀粉颗粒形貌显示,随着TPLs添加量的增加颗粒逐渐减小并呈网孔状。以上结果证明,茶多酚对籼米淀粉回生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该文综述淀粉结晶、重结晶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成果,指出淀粉重结晶本质是淀粉分子间氢键和范德华力累积作用大于淀粉与水或增塑剂小分子间相互作用;由此总结出如何有效控制淀粉制品结晶度和重结晶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木薯原淀粉(C-型,17%直链淀粉)为原料配制成30%的淀粉乳,进行600 MPa的高静压处理,保压时间30min使其糊化。研究不同处理时间、温度对糊化木薯淀粉重结晶结构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快速黏度分析仪、核磁共振成像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仪器分析高静压糊化木薯淀粉的重结晶结构和性质。结果显示:用600 MPa处理的木薯淀粉完全糊化,重结晶的木薯淀粉于颗粒外部发生聚集,粒度明显增大,由原来的10μm变为60μm,颗粒结构由层状轮纹结构变为致密的纤维状结构。晶型为C型,4℃结晶度数值高于25℃的结晶度值,红外短程有序结构在4℃时的分子间氢键减少,结构致密,判定4℃时糊化的木薯淀粉更容易重结晶。重结晶木薯淀粉的性质:4℃重结晶后木薯淀粉的PV、TV、FV都比25℃重结晶淀粉的大。高静压木薯淀粉重结晶后的凝胶性弱,随着重结晶时间的延长,木薯淀粉的刚性增加,凝胶性也增加,重结晶8 d后,曲线出现交叉现象,木薯淀粉从典型的弱凝胶体系转变为强凝胶。随着重结晶时间的延长,木薯淀粉发生剪切稀化现象,剪切应力在2,4,6 d时都为0,当重结晶时间达8 d时,显示出凝胶性,有一定的剪切应力,然而随着剪切速率的减小而减小,表现出剪切稀化迹象。由其性质可知高静压重结晶后的木薯淀粉在造纸、纺织、食品和化工等领域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淀粉酶对大米淀粉回生影响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Avram i方程研究了淀粉酶对大米淀粉回生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籼米淀粉而言,β-淀粉酶的处理虽没有影响其重结晶的成核,但降低了重结晶的增长速率,因此回生受到抑制;对于糯米淀粉而言,β-淀粉酶的处理使其重结晶成核速度和增长速率都降低,回生受到有效抑制。对于籼米淀粉和糯米淀粉体系而言,普鲁兰酶的处理使两种淀粉重结晶的成核和结晶速率都增加,淀粉体系的回生被加速。  相似文献   

6.
干制是淀粉原料及其制品加工的常用手段。淀粉原料(块根、块茎、籽粒等)通过干制预处理,不仅便于安全保藏和后续加工,而且显著提高了淀粉提取率和加工适性。在淀粉基食品(粉条、粉丝、虾味片等)生产中,干燥是必要环节,对产品品质有决定性作用。干制过程复杂,涉及水分迁移、热量传递以及其他物理化学变化(如淀粉分子链重结晶、淀粉与其他共存成分相互作用),这使生产中干制的经验性仍多于科学性。因此,作者全面总结和分析了干制对原料中淀粉特性以及淀粉基食品品质的影响及规律,为通过选择干制方式及干制条件来改善淀粉原料加工适性及干制淀粉基食品的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米制松糕淀粉回生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米制松糕为研究对象,采用热力学分析的方法研究松糕淀粉的回生动力学.结果表明:早期的重结晶(晶核)融化顶点温度TP为52.331℃,略高于后期的重结晶融化顶点温度,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融化支链淀粉重结晶所需的热焓△H由0.747J/g增加到1.352J/g.应用Avrami回生动力学模型,研究松糕中淀粉回生动力学,结果发现,松糕淀粉的Avrami参数n值小于1,表明淀粉重结晶的成核方式为一次成核.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小麦淀粉凝胶的冻融稳定性,研究了单硬脂酸甘油酯对小麦淀粉凝胶晶体结构、热力学特性及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X-射线衍射图显示样品中含有V-型结晶结构,说明单甘酯与淀粉结合形成了淀粉-单甘酯复合物;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显示,淀粉凝胶样品含有直链淀粉重结晶的熔融峰和淀粉-单甘酯复合物的熔融峰,复合物熔融焓显著小于淀粉凝胶熔融焓;经过5次冻融循环,小麦淀粉凝胶中淀粉分子发生了重结晶,淀粉凝胶的结晶度从15.37%增大至18.75%,而添加单甘酯形成复合物的淀粉凝胶结晶度从13.98%增大至17.35%;随着冻融循环增加,小麦淀粉凝胶中支链淀粉重结晶的熔融焓增加显著大于含复合物淀粉凝胶中支链淀粉重结晶的熔融焓增加,并且小麦淀粉凝胶硬度显著大于含复合物淀粉凝胶硬度。说明单甘酯与淀粉形成复合物能提高小麦淀粉凝胶的冻融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以蕨根淀粉为原料,采用有机溶剂低温重结晶法和凝胶色谱分析对蕨根淀粉的分级和纯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正丁醇重结晶法重结晶8次和5次,可以得到高纯度的蕨根直链和支链淀粉。蕨根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与碘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640 nm和547 nm,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蓝值分别为0.91和0.13,均处于相应的分布范围,表明纯化后蕨根直链和支链淀粉的纯度高。蕨根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分子质量范围均小于玉米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蕨根淀粉含直链淀粉为25.38%,高于玉米淀粉的20.33%。  相似文献   

10.
变温储藏对大米淀粉回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变温储藏对大米淀粉回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变温储藏可以改变支链淀粉的重结晶性状,但对直链淀粉和脂质复合物的结晶没有影响。25℃下放置5d后再置于4℃下储藏可以有效地抑制支链淀粉的重结晶,从而降低大米淀粉的回生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