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黄精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黄精多糖,经DEAE-52纤维素层析及葡聚糖凝胶层析柱Sephadex G-200分离纯化,得到平均分子量为21.58 kDa的纯黄精多糖(PSP1-A),浓硫酸法制备硫酸酯化多糖(SPSP1-A),氢氧化钠-一氯乙酸体系法制备羧甲基化多糖(CPSP1-A)。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衍生物进行结构验证,并采用体外实验法对比修饰前后黄精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黄精多糖提纯修饰后得到取代度为1.44的硫酸化产物和取代度为0.49的羧甲基化产物。在最大浓度10 mg/mL时,CPSP1-A对DPPH·和·OH的清除率分别为74.69%和91.27%。与PSP1-A相比,CPSP1-A对DPPH·和·OH清除力提高,还原力增强,但对ABTS+自由基清除力下降;而SPSP1-A对以上三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均增强,10 mg/mL时对DPPH·、·OH和ABTS+·的清除率分别为98.70%、95.72%和97.87%,且还原力明显提高,在10 mg/mL时,SPSP1-A还原力是PSP1-A的三倍多。结果表明,两种修饰均是提高黄精多糖抗氧化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曲瑾郁  任大明 《食品科学》2011,32(15):58-61
将醇沉法得到的粗多糖,经柱层析得多糖纯品。对多糖纯品进行硫酸化、羧甲基化、乙酰化化学修饰,用于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纯化后的蛹虫草多糖可以被多种化学试剂修饰,其取代度大小的顺序是:羧甲基化>乙酰化>硫酸化;修饰后的多糖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其中羧甲基化和硫酸化可以明显提高多糖的抗氧化能力,对烷基自由基清除率提高最大,分别达到95.19%和73.58%,其次是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乙酰化修饰后抗氧化能力有所下降。因此,采用合适的修饰方法,可以明显提高蛹虫草多糖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羧甲基化油茶籽粕多糖(CM-COP)和乙酰化油茶籽粕多糖(Ac-COP)的修饰工艺,并研究其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取代度为指标,采用氢氧化钠—氯乙酸法和乙酸酐法分别对油茶籽粕多糖(COP)进行羧甲基化和乙酰化修饰。结果:CM-COP最佳修饰工艺为氢氧化钠浓度1.5 mol/L,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60 ℃;Ac-COP最佳修饰工艺为乙酸酐用量3.0 mL,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60 ℃;COP、CM-COP、Ac-COP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率分别为78.0%,90.3%,92.2%。结论:COP、CM-COP、Ac-COP对透明质酸酶均具抑制作用,且CM-COP和Ac-COP的抑制活性高于COP,说明改性修饰能增加COP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以黄芪为原料,提取、分离、纯化得到黄芪多糖后并对黄芪多糖进行硫酸化、乙酰化和羧甲基化,采取体外实验的方法,研究黄芪多糖及其衍生物的乳化性能并探究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黄芪多糖及其衍生物都具有多糖共同的光谱特性,硫酸化黄芪多糖、乙酰化黄芪多糖和羧甲基化黄芪多糖的取代度分别为0.779、0.305和0.246。结果表明,黄芪多糖、乙酰化黄芪多糖、硫酸化黄芪多糖和羧甲基化黄芪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36.0%、63.50%、62.87%和56.43%,多糖衍生物的自由基清除作用均高于原多糖,说明硫酸化修饰、乙酰化修饰和羧甲基化修饰均可提高其抗氧化活性;乳化活性在同等浓度下,羟甲基化黄芪多糖的乳化活性>乙酰化黄芪多糖>硫酸化黄芪多糖>黄芪多糖;在浓度为2.0mg/ml的条件下,黄芪多糖、乙酰化黄芪多糖、羟甲基黄芪多糖有最大值,分别为70min、86.67min、65.48min;硫酸化黄芪多糖在1.5mg/ml的浓度时有最大值,为77.50min。  相似文献   

5.
探讨乙酰化修饰对绿茶多糖清除自由基、NO-2活性的影响,设计正交实验研究乙酰化修饰的最佳反应条件,在此条件下制取乙酰化绿茶多糖,对其修饰前后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羟自由基(·OH)和NO-2体外清除活性进行比较,并进行不同取代度的乙酰化茶多糖进行自由基及NO-2的清除作用实验,考察清除活性与取代度之间的关系。实验所得到乙酰化修饰最优条件为:茶多糖质量(g)与乙酸酐体积(m L)比为1∶40,保温时间4h,反应温度为30℃,乙酰化绿茶多糖最大取代度为0.337,乙酰化绿茶多糖对O-2·、·OH和NO-2体外清除活性最大提高率分别为32.06%、36.96%,55.99%,随着取代度的增大,O-2·、·OH及NO-2的清除活性均增大。研究证明乙酰化修饰能够提高绿茶多糖自由基、NO-2清除活性,且取代度与清除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探讨硫酸酯化修饰对鱼腥草多糖清除自由基活性的影响,采用浓硫酸法对鱼腥草多糖进行硫酸酯化修饰,对不同取代度硫酸酯化鱼腥草多糖的羟自由基(·OH)和二苯基苦酰肼基自由基(DPPH·)体外清除活性进行比较,考察清除活性与取代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酯化时间分别为30, 60, 90, 120和150 min下得到的5个不同取代度改性产物(S-HCP 1、S-HCP 2、S-HCP 3、S-HCP 4和S-HCP 5),对DPPH·的清除活性随着浓度和取代度增加均增强,对·OH的清除活性在取代度大于0.6时,随浓度和取代度增加而增强,表明硫酸化多糖清除自由基活性与其硫酸化的取代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研究胡桃楸种仁壳多糖的分子修饰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种仁壳多糖羧甲基化和硫酸酯化条件,采用红外光谱法定性分析分子修饰的种仁壳多糖,并比较修饰前后多糖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采用优化方法进行种仁壳多糖的分子修饰后,多糖分子的主要结构仍保存良好,且分别具有羧甲基化和硫酸酯化特征吸收峰;分子修饰多糖对ABTS的清除作用均高于未修饰多糖,羧甲基化多糖强于硫酸酯化多糖。表明种仁壳多糖分子修饰成功,分子修饰后的种仁壳多糖抗氧化性得到提高,且羧甲基化的分子修饰方法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7):119-127
以杏鲍菇多糖(PEP)为原料,采用碱性氯乙酸法制备羧甲基杏鲍菇多糖(CM-PEP),研究杏鲍菇多糖羧甲基化修饰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以羧甲基取代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Na OH用量、氯乙酸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取代度的影响,采用响应面Box-Benhnken试验设计对羧甲基化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清除·OH、O2-·和DPPH·模型对CM-PEP和PEP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杏鲍菇多糖羧甲基化最佳工艺为Na OH用量为2.98 g,氯乙酸用量为2.51 g,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温度为60℃。在最佳羧甲基化修饰工艺条件下,羧甲基杏鲍菇多糖取代度达0.891。杏鲍菇多糖经过羧甲基化修饰改变了多糖的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变小。CM-PEP单糖主要由阿拉伯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其中阿拉伯糖和半乳糖含量较高。抗氧化研究表明:与未修饰杏鲍菇多糖相比,羧甲基杏鲍菇多糖对·OH和O2-·的清除能力增强,对DPPH·的清除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离纯化杏鲍菇多糖,对其进行乙酰化修饰,并研究修饰前后以及不同取代度对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水提醇沉法制备杏鲍菇多糖,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柱、Sephacryl-S400分子筛色谱柱分离纯化获得均一组分,采用乙酸酐法对其进行乙酰化修饰,制备三个不同取代度的乙酰化杏鲍菇多糖,采用体外抗氧化模型评价乙酰化杏鲍菇多糖的活性。结果:杏鲍菇多糖经分离纯化得到组分PEP-I-1,乙酰化修饰得到三个乙酰化产物Ac-PEP-I-1-a、Ac-PEP-I-1-b和Ac-PEP-I-1-c,取代度分别为0.132、0.406和0.537。杏鲍菇多糖修饰前后对自由基均具有清除作用,且呈现一定的剂量关系。结论:乙酰化修饰提高了杏鲍菇多糖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取代度越大,清除能力越强;乙酰化修饰减弱了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且取代度越大,清除能力越弱。  相似文献   

10.
姚秋萍  李阳  邓健 《食品科学》2015,36(13):65-68
目的:对油菜花粉多糖进行硫酸酯化,研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浓硫酸法分别在0 ℃和10 ℃条件下对油菜花粉多糖(rape pollen polysaccharides,RPP)进行硫酸酯化修饰,并对其清除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酯化得到取代度分别为0.89和1.36的2 个改性产物(S-RPP1和S-RPP2),RPP、S-RPP1和S-RPP2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总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大小为S-RPP1>S-RPP2>RPP。结论:硫酸化修饰能提高油菜花粉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精氨酸-共轭亚油酸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精氨酸-共轭亚油酸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和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的能力,并与VC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精氨酸-共轭亚油酸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与其浓度存在着量效关系;精氨酸-共轭亚油酸对O2-.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但清除能力低于VC;精氨酸-共轭亚油酸对.OH和DPPH.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且清除能力均高于VC。在精氨酸和共轭亚油酸的协同作用下,精氨酸-共轭亚油酸的抗氧化活性得到增强。因此,精氨酸-共轭亚油酸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2.
宁夏乌拉尔甘草多糖的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甘草多糖的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水提醇沉法从宁夏乌拉尔甘草根中提取多糖,以Vc为标样,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多糖溶液的总还原力,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及抗油脂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纯度88.03%的宁夏乌拉尔甘草多糖对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DPPH自由基(DPPH·)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同时还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和一定的抗油脂氧化能力,活性大小与多糖的浓度呈明显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近江牡蛎全脏器为原料,通过酶解法得到近江牡蛎糖胺聚糖,通过测定羟自由基(·OH)和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率探讨其抗氧化能力,并分析不同温度、pH、紫外照射、NaCl浓度以及模拟胃肠道消化对近江牡蛎糖胺聚糖抗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江牡蛎糖胺聚糖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DPPH·的清除率达到79.15%,·OH清除率达到了100.00%。近江牡蛎糖胺聚糖在温度为40~80℃、偏酸环境、紫外线照射下、或Na+存在的条件下仍保持较好的抗氧化活性。经模拟胃肠消化后,糖胺聚糖但仍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DPPH·清除率为26.43%,·OH清除率为10.07%。因此,近江牡蛎糖胺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恩施堇叶碎米荠,通过比较测定3种碎米荠提取物:碎米荠碱提物(CE)、碎米荠富硒蛋白(SPR)和碎米荠富硒多肽(SPI)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自由基(ABTS+·)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清除能力,考察3种富硒碎米荠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性能,并与富硒酵母(SY)、无机硒(IS)和非富硒多肽与无机硒混合物(SPIS)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PI清除4种自由基能力最强,其对DPPH·、OH·、ABTS~+·和O_2~-·的清除率分别为87.5%,50.3%,99.7%,45.7%,IS清除4种自由基能力最弱,均不超过14%。通过比较SPR、SPI、CE、SY、IS和SPIS对4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及半抑制浓度(IC_(50)),发现有机硒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强于无机硒。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红枣的抗氧化活性,以体积分数为80%的甲醇为溶剂,测定了红枣不同部位(枣肉、枣核和枣皮)甲醇提取液中的总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采用体外法,评价了红枣甲醇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及对DPPH.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红枣枣皮甲醇提取液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枣肉和枣核,其总抗氧化能力、对DPPH.和.OH的清除率也较高,且红枣各甲醇提取液的总酚、总黄酮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对微波辅助提取的软枣猕猴桃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各纯化组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利用DE-AE-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层析对软枣猕猴桃多糖进行初步分离,得到1个水洗组分和3个盐洗组分;利用Sephade-xG-100、G-200凝聚柱层析对其进行进一步分离纯化。结果表明:4个组分都为均一多糖且都不含有蛋白质;软枣猕猴桃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很弱,盐洗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明显优于水洗组分;0.1盐洗组分(0.1 mol/L NaCl溶液洗脱的组分)、0.2盐洗组分(0.2 mol/L NaCl溶液洗脱的组分)、0.3盐洗组分(0.3 mol/L NaCl溶液洗脱的组分)、Vc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57、1.61、1.18、0.03 mg/mL;清除羟基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1.5、5.6、2.7、0.2 mg/mL;0.1盐洗组分为软枣猕猴桃多糖中主要的抗氧化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17.
生物活性肽是近年来国内的研究热点,海水养殖贝类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成为生物活性肽研究的原料之一。为探究蛋白在消化过程中的活性变化及建立一个有效的体外模拟消化系统,本文以新鲜缢蛏为实验原料,去壳后洗净,搅成肉糜,分别模拟在胃液和肠液下的胃消化、十二指肠消化和小肠消化过程,研究了缢蛏在消化过程中的·OH清除率、DPPH·清除率、还原能力、水解度及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缢蛏抗氧化能力均有促进作用。在0-10小时消化过程中,经胃肠消化后的·OH清除率、DPPH·清除率、还原力、水解度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消化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氨基酸在胃消化后显著升高。通过对比胃消化阶段和肠消化阶段的各项指标发现,肠消化阶段的·OH清除率、DPPH·清除率、还原力、水解度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胃消化阶段。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定对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和.OH的清除活性,研究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松嫩草原野生罗布麻茎叶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茎总黄酮对DPPH.的清除活性在营养期、花末期和落叶期较强,对.OH的清除活性在营养生长期、盛花期、花末期和种子成熟期较强;叶总黄酮对DPPH.的清除活性从返青期到营养生长期开始增强后一直维持较高的水平,种子成熟期后开始下降,对.OH清除活性在盛花期和种子成熟期达到2个顶峰。罗布麻叶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强于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