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真空包装烟熏火腿切片贮藏品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真空包装烟熏火腿切片的品质变化进行动态跟踪,分析产品在4℃、10℃、20℃条件下贮藏,其感官、pH值、TVB-N值、TBARS值、蛋白、脂肪及水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产品在贮藏过程中,pH值呈下降趋势,TVB-N值和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脂肪、水分含量及TBARS值变化不明显。贮藏温度对产品质量和货架期影响显著,低温可以延长产品的货架期。根据感官品质判断产品的货架期,4~10℃贮藏货架期为21 d,20℃贮藏货架期为14d。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干贝在贮藏过程中一系列理化指标的变化,研究了4℃下贮藏时环境相对湿度对干贝品质的影响。考察的指标包括干贝的p H、色泽、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过氧化值(POV)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等。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相对湿度(RH 23%和43%)下贮藏的干贝,TVB-N值、POV值和TBARS值未发生明显变化。而在较高相对湿度(RH 65%和84%)下贮藏的干贝,TVB-N值、POV值和TBARS值均显著增加,导致品质下降。干贝适宜在较低的环境相对湿度下贮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TVB-N(挥发性盐基氮)和TBARS(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作为品质指标,模拟食品的贮藏条件,分析南极磷虾中氟的赋存形态转化与其品质变化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新鲜解冻后的南极磷虾分别暴露在常温(20℃)10 h、冷藏(4℃)28 h后,其TVB-N值分别由9.85 mg/100 g增加到31.96 mg/100 g和30.19 mg/100 g,超过海虾中规定的限量要求(30 mg/100 g);冷冻(-20、-40、-80℃)6个月后,其TVB-N均未超过30 mg/100 g。TBARS值在常温(20℃)8 h、冷藏(4℃)20 h后,均超过1 mg MDA/kg,之后进一步氧化其值下降;冷冻(-20、-40、-80℃)6个月后,TBARS值均未出现下降的趋势。在冷冻(-20、-40、-80℃)6个月、冷藏(4℃)28 h和常温(20℃)12 h下南极磷虾中的总氟含量几乎不发生变化;游离态氟在不同贮藏条件下含量均增高,且存明显差异性(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游离氟含量变化与TVB-N和TBARS的变化呈明显的正相关,说明南极磷虾的品质变化对氟的形态转化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冻藏条件对草鱼鱼糜氧化劣变及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冻藏条件对淡水冷冻鱼糜氧化劣变和品质的影响。本实验以草鱼鱼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12℃和-18℃进行90 d冻藏实验,通过测定羰基含量、TBARS值、TVB-N值、盐溶性蛋白、持水性、凝胶强度、凝胶弹性,分析冻藏条件对品质的影响,并进行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两种温度下羰基含量、TBARS值和TVB-N值显著增加(p0.05),-18℃贮藏15 d,羰基含量增加6.91%,TBARS值增加18.56%,-12℃贮藏75 d,TVB-N值可达到21.62 mg/100g,盐溶蛋白含量、持水性、凝胶强度、凝胶弹性显著降低(p0.05),且各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羰基与TBARS值在-18℃条件下相关度达0.9523。氧化引起的这些变化说明,冻藏温度和冻藏时间对鱼糜的品质和贮藏稳定性影响较大,蛋白氧化和脂肪氧化对凝胶性能和贮藏稳定性有较大破坏作用,但低温短期冻藏有利于鱼糜品质。  相似文献   

5.
董洋  王虎虎  徐幸莲 《食品科学》2012,33(2):280-285
为探明真空包装盐水鹅在不同贮藏温度条件条件下的贮藏特性和货架期。通过分析贮藏在4、25℃和30℃真空包装盐水鹅的感官品质、pH值、aw、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TBARS、菌落总数等指标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并结合回归方程预测货架期。结果表明:在不同贮藏温度、时间条件条件下,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显著;贮藏温度与pH值、TVB-N、TBARS、菌落总数、感官指标均呈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回归方程得到其货架期分别为398d(4℃)、83d(25℃)和20d(30℃),经验证预测贮藏期与实际贮藏期较为相符。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温度下金枪鱼的保鲜效果,实验设置了-4℃微冻贮藏、-2℃冰温贮藏和4℃冷藏三组实验,以p H、K值、组胺、挥发性盐基氮(TVB-N)、高铁肌红蛋白百分含量以及微生物等理化指标的变化为依据测定了金枪鱼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温度下金枪鱼的K值、组胺、TVB-N和高铁肌红蛋白含量以及菌落总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且温度越高上升速率越快,微冻组和冰温组其TVB-N值到60 h时分别为10.83 mg/100 g和12.77 mg/100 g15 mg/100 g(一级鲜肉指标值),而4℃冷藏组在56 h时TVB-N值达到17.12 mg/100 g超过一级鲜度肉指标,且冷藏组组胺变化明显而微冻组和冰温组在整个贮藏过程中组胺变化平稳。综合各项理化及感官指标可知金枪鱼在微冻和冰温条件下保鲜效果明显优于冷藏。  相似文献   

7.
试验模拟快餐店生产模式,将肉饼煎制后采用65℃保温贮藏,跟踪检测其品质变化情况,探究保温贮藏对煎制肉饼品质的影响。试验将煎制好的猪肉饼于65℃条件下保温贮藏,考察保温第0、30、60、90、120、180分钟时肉饼的pH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sctive subastances,TBARS)、挥发性盐基总氮值(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过氧化值、感官评价等指标的变化,确定肉饼可接受的最长保鲜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保温贮藏过程中,煎制肉饼色pH值、TBARS值、TVB-N值、过氧化值、酸价等不断上升,L*、a*和感官评分不断下降。前90 min内,TVB-N值、TBARS值、酸价值、过氧化值、感官评价变化不显著(P0.05),90 min后与前期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感官评价为不可接受。因此,在65℃保温贮藏条件下,煎制肉饼的最长保鲜时间是90 min。  相似文献   

8.
将分别贮藏于不同温度(0、4、15℃)条件下的金枪鱼样品,以及4℃条件下用姜精油作为生物抗氧化剂处理过的样品作为研究对象,定期测定金枪鱼生物胺(腐胺Put、尸胺Cad、组胺His、酪胺Tyr)、反式尿刊酸的含量、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K值和菌落总数,研究温度和姜精油对金枪鱼生物胺含量的影响及组胺与反式尿刊酸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对金枪鱼生物胺生成有较大影响,0℃条件下生物胺含量显著低于其他贮藏温度,到第6天时组胺、酪胺、腐胺和尸胺含量分别为28.25、5.47、14.84 mg/kg和17.05 mg/kg,而此时15℃条件下金枪鱼组胺、酪胺、腐胺和尸胺含量分别为135.4、14.63、29.49 mg/kg和41.55 mg/kg;生物胺中组胺含量最高,而酪胺含量始终处于低水平状态,即使在15℃条件下到第7天时其含量仍为16.24 mg/kg;结果同时表明,生物抗氧化剂对生物胺的产生和微生物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有效地延缓蛋白质和ATP降解。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组胺、酪胺、尸胺、与TVB-N值、K值和菌落总数高度相关,其相关系数r在0.804~0.981之间,且生物胺和菌落总数、TVB-N值之间存在重要对应关系,反式尿刊酸对组胺的产生影响不大,两者之间相关性较弱,在4℃时其相关系数r为0.630。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干燥温度对风干牛肉贮藏过程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规律,选取新疆褐牛后腿肉为研究对象,经腌制后分别进行20 ℃ 48 h、40 ℃ 20 h、50 ℃ 12 h、60 ℃ 8 h的风干处理,冷却后置于4 ℃冰箱贮藏,分别在第0、15、30天和第60天取样,检测其pH值、过氧化值、酸价、硫代巴比妥酸反应底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on substrate,TBARS)值、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pH值先降低后略微升高(P>0.05);处理温度对脂肪含量影响显著(P<0.05),而贮藏时间对脂肪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相同温度处理的样品过氧化值、酸价和TBARS值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增加的趋势;处理温度对风干牛肉中肌内脂肪酸组成、甘油三酯和磷脂相对含量影响也不明显,但对游离脂肪酸含量影响较明显,且温度越高,游离脂肪酸相对含量越高;与20 ℃处理组相比,60 ℃处理组样品中游离脂肪酸相对含量在0、15、30、60 d分别增加了0.84%、1.82%、1.45%、1.14%;50、60 ℃处理组的样品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磷脂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相对含量降低,游离脂肪酸中的PUFA相对含量增加。本实验结果可为阐明不同温度影响风干牛肉加工过程中风味形成的原因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秋刀鱼-20℃、-30℃和-50℃冻藏过程中品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秋刀鱼冻藏过程品质变化,以蒸煮损失率、TVB-N值、肌原纤维蛋白含量、巯基含量、TBARS值为指标,并结合肌肉组织结构观察,对-20、-30℃和-50℃3个温度条件下秋刀鱼的品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冻藏温度对秋刀鱼品质有较大影响。总体上,温度越低,秋刀鱼品质劣化程度越低,各项理化指标的值也更接近新鲜鱼肉的水平。秋刀鱼肌肉蒸煮损失率、TVB-N值和TBARS值随冻藏时间的延长不断上升,冻藏180 d时-20℃组TVBN值极显著高于另两组(P0.01),而-30℃和-50℃组间差异较小;冷冻贮藏导致肌肉蛋白变性,肌原纤维蛋白含量与活性巯基含量逐渐降低,其中-20℃组下降速率较快;冻藏结束时,3组秋刀鱼TBARS值差异显著(P0.05),-20℃组TBARS值为1.10 mg/kg已达到脂肪轻微酸败程度;肌肉显微结构表明,冻藏温度越高,会造成肌纤维之间更大的空隙且破坏更多的肌肉纤维束。从品质保持效果和经济效能角度,-30℃适宜作为秋刀鱼的冻藏温度。  相似文献   

11.
陈兵  张端莉  覃小丽  刘雄 《食品科学》2015,36(14):76-80
采用感官评定方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研究发芽大麦茶在不同贮藏温度(室温25 ℃、冷藏4 ℃、冻藏-20 ℃)和贮藏时间(3、6、9 个月)条件下,主要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冷藏3 个月发芽大麦茶的感官比其他贮藏条件较优,而且低温冷藏有利于形成和有效保留发芽大麦茶的香气成分;而发芽大麦茶在室温和冻藏条件下的特征风味物质含量一直在降低,贮藏后期(6~9 个月)酸、醇、萘类物质增加,有不愉快的味道。发芽大麦茶适宜的贮藏条件为冷藏(4 ℃)短期贮藏(0~3 个月)。  相似文献   

12.
刘奕  程丽萍  蒋和体 《食品科学》2016,37(6):237-241
为探究不同贮藏方式对橙汁胞贮藏效果的影响,通过充氮(0.06 MPa,4 ℃)贮藏及冷冻(-18 ℃)贮藏72-1锦橙汁胞,分别于2、4、6 个月取样,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橙汁胞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橙汁胞经充氮和冷冻贮藏6 个月后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变化不大,香气成分仍以烃类物质为主,其次是醇类和酯类物质。贮藏6 个月后,酯类相对含量均减少,且充氮贮藏相对含量高于冷冻贮藏;醇类、酮类相对含量有所增加,烃类、醛类、其他类相对含量变化较小。综合分析可知,充氮贮藏和冷冻贮藏对橙汁胞香气物质的保存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程玉娇  李云云  张敏 《食品科学》2016,37(6):254-260
以‘塔罗科’血橙为试材,采用48、52、56℃的热水分别短时处理1 min和2 min,研究其在贮藏期(3℃、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90%~95%条件下21 d)、模拟运输期(10℃、RH 60%~70%条件下7 d)和货架期(20℃、RH 60%~70%条件下7 d)3个物流变温阶段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适宜的热水处理能明显减缓物流过程温度变化引起的不利影响,提高血橙果皮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使其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也能够保持很好的色泽(柑橘色泽指数、色相)、硬度和营养品质(花色苷含量、总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然而处理温度超过56℃造成血橙产生不可逆的热损伤,物流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促进了其腐烂。综合分析,52℃、2 min条件下血橙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采前水杨酸处理对杏果实抗病性及苯丙烷代谢的诱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新疆赛买提杏为试材,在果实坐果期、膨大期、转色期及采收前48 h的4 个时期,采用1.0 mmol/L水杨酸对杏果实进行喷施处理,以喷清水处理作为对照。采收后的杏果实置于4 ℃、90%~95%相对湿度条件下贮藏,定期统计杏果实接种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的病斑直径和接种发病率,测定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羟化酶(C4H)、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的活性及木质素、总酚和类黄酮的含量,研究采前水杨酸处理对杏果实抗病性和苯丙烷代谢关键酶活性及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采前水杨酸处理能有效降低杏果实损伤接种的病斑直径和接种发病率,显著提高杏果实PAL、C4H、4-CL的活性和木质素、总酚、类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研究pH值、温度、金属离子、紫外线以及不同食品体系(果汁饮料、奶粉和果冻)对菊苣酸稳定性的影响。菊苣酸的含量由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结果表明:随着pH值(3、5、7、9)和温度(60、70、80 ℃)的升高,菊苣酸的稳定性逐渐降低;相同浓度的Na+和K+对菊苣酸的稳定性无显著影响,但Ca2+溶液遇菊苣酸会瞬间发生变色反应;菊苣酸对紫外线敏感度较高,且在甲醇中的异构化率明显高于在水中的异构化率;菊苣酸在果汁饮料中,室温(25 ℃)贮藏3 个月后保存率约为85%,4 ℃贮藏3 个月后含量无明显变化;室温下避光贮藏3 个月,菊苣酸在奶粉和果冻体系中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不同食品体系对菊苣酸稳定性的影响有差异,总体上食品体系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菊苣酸的稳定性,保护其免受降解。  相似文献   

16.
采收期对青皮核桃果实冷藏与采后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弓弼  蒋柳庆  马惠玲  王进 《食品科学》2014,35(24):343-347
为了探明鲜贮核桃的适宜采收期及其生理基础,以‘西扶2号’青皮核桃果实为试材,研究Ⅰ(8月23号)、Ⅱ(8月29号)和Ⅲ(9月4号)3 个采收期对青皮核桃果实在-1~1 ℃、相对湿度70%~80%条件下贮藏寿命和生理变化。结果显示,Ⅰ、Ⅱ、Ⅲ期果实采收时分别处于第1个呼吸高峰的跃变前、跃变中、跃变后阶段,采后依次出现、度过、完成第1呼吸高峰;贮藏期第2个呼吸高峰和乙烯释放高峰随采收期延迟而提前。贮藏45 d时果实腐烂指数为Ⅰ(31.47%)显著高于Ⅱ(17.8%),Ⅱ又显著高于Ⅲ(12.7%)(P<0.05)。采收时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处于高水平,吲哚乙酸、赤霉素、玉米素含量处于低水平;贮藏后期(24~30 d后)各激素含量均伴随乙烯高峰的出现而上升。得出结论:Ⅲ为鲜贮‘西扶2号’果实适宜的采收期,其果实树上成熟可能与ABA有关,采后衰老主要与乙烯生成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7.
张昕  高天  宋蕾  张林  江芸  李蛟龙  高峰  周光宏 《食品科学》2016,37(20):241-246
研究不同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条件下低温(4 ℃)解冻对鸡胸肉品质特性的影响,以RH为65%~81%的冷藏库解冻(4 ℃)为对照组,以4 种不同RH解冻为实验组(4 ℃;RH 80%、85%、90%、95%),分析不同RH条件下低温解冻对鸡胸肉解冻时间、汁液流失率、pH值、色泽、质构、蛋白溶解度、细菌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及水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解冻环境RH的提高,解冻时间不断延长,RH 90%和RH 95%低温解冻组鸡胸肉解冻汁液流失率、T23峰面积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值、a*值、硬度、咀嚼性、总蛋白溶解度、肌浆蛋白溶解度、T22峰面积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H 95%组细菌总数和TVB-N含量显著高于RH 90%组(P<0.05)。综合分析,RH 90%低温解冻可有效缓解解冻过程中肌肉蛋白质变性,降低解冻后汁液流失并有一定改善肉色的作用,解冻后鸡胸肉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咸鱼加工、贮藏过程中生物胺的安全问题,本研究在咸鱼加工过程分别添加3 种食用级添加物(山梨酸钾、姜辣素、混合乳酸菌液),采用生物胺初筛培养基检测产生物胺微生物的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咸鱼中腐胺、尸胺、组胺、酪胺等含量变化,比较3 种添加物对咸鱼中生物胺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腌制后的咸鱼,在干燥过程和贮藏过程产生物胺菌数量和生物胺含量较高,3 种添加物均对咸鱼中生物胺的产生有一定抑制效果。其中,山梨酸钾对咸鱼中腐胺和尸胺的抑制效果最显著,抑制率分别为65.30%和69.77%,姜辣素对咸鱼中组胺的抑制效果最显著,抑制率为76.75%,乳酸菌对腐胺、尸胺和组胺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但不及山梨酸钾和姜辣素;3种添加物对酪胺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但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以甜椒鲜果为原料,运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对甜椒10 ℃冷藏15 d后进行常温贮后货架期间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探究不同包装(无包装对照、微孔袋、20 μm聚乙烯袋包装)对其挥发性物质的影响,通过测定果实质量损失率、VC含量、糖酸比等指标分析不同包装对甜椒理化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区分不同包装方式、不同贮后货架期的甜椒整体挥发性物质;GC-MS分析得出,甜椒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酯类和醇类物质,且随着贮后货架时间的延长,酯类物质不断减少,而醇类物质则不断上升,对照、微孔袋、20 μm聚乙烯袋3 组酯类相对含量分别下降了47.33%、23.43%和51.39%,醇类相对含量分别上升了68.73%、56.80%和72.96%,说明微孔袋包装可以有效延缓酯类物质的损失以及延缓醇类物质的增加,有效改善甜椒常温货架期间的香气成分,其保鲜作用优于对照和20 μm聚乙烯袋组;相同贮后货架期下微孔袋组的VC含量和糖酸比均最高,微孔袋、20 μm聚乙烯袋包装组之间质量损失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说明微孔袋包装对甜椒贮后货架期理化品质的保鲜作用优于对照和20 μm聚乙烯袋组。  相似文献   

20.
肉桂精油对红提葡萄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明珠  于爽  朱恩俊 《食品科学》2016,37(6):272-277
目的:探究肉桂精油保鲜液在红提葡萄贮藏过程中的保鲜效果。方法:以新鲜红提葡萄为实验对象,在不同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下,采用不同体积分数的肉桂精油保鲜液对红提葡萄进行处理,并根据烂果率变化找出较优的贮藏条件和肉桂保鲜液体积分数,研究在较优贮藏环境下红提葡萄的风味品质(葡萄糖、可滴定酸)、质构品质(水分含量、硬度)及货架品质(烂果率、质量损失率、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红提葡萄经过0.1%(N-0.1%)、0.5%(N-0.5%)和1.0%(N-1.0%)的肉桂保鲜液处理后发现,2 ℃条件下的红提葡萄烂果率比10 ℃好,而N-1.0%组红提葡萄的烂果率最低,保存效果最理想。通过2 ℃ 3 种相对湿度(50%、70%、90%)条件下品质的测定发现,90%的相对湿度环境更有利于肉桂保鲜液的抑菌保鲜效果。除烂果率低外,在贮藏末期红提葡萄的可滴定酸、葡萄糖、水分含量及硬度都保持在较高水平,分别为1.31%、10.78%、80.68%、1 003 g。同时,红提葡萄的质量损失率和呼吸强度也得到了有效抑制。结论:肉桂精油保鲜液的抑菌保鲜作用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发挥更充分,较高体积分数的保鲜液保鲜效果较好,可以延缓红提葡萄贮藏品质的下降,延长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