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增强脂质体的稳定性,本研究将壳聚糖、海藻酸钠逐层修饰在维生素C(Vc)/β胡萝卜素(βC)复合脂质体(L)的表面,制备出了壳聚糖单层修饰脂质体(C-L)和海藻酸钠-壳聚糖双层修饰脂质体(S-C-L),并对三种脂质体的包埋率、粒度分布、微观形态、形成机理和贮藏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面修饰前后,脂质体中活性成分的包埋率无显著变化,其中Vc的包埋率高于75%,βC的包埋率高于95%;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表明,经表面修饰后,脂质体的z-平均粒径从250.1 nm增大到541.9 nm;Zeta-电位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壳聚糖和海藻酸钠通过静电相互作用成功修饰在脂质体表面,不改变脂质体的内部结构;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C-L和S-C-L中Vc和βC的保留率在同一条件下要比L中Vc和βC的保留率约高2%~10%,说明脂质体经表面修饰后,其贮藏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2.
以壳聚糖修饰的粗脂质体和纳米脂质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加速氧化(加热)、紫外照射-自由基诱导和模拟体外消化等处理后的脂质体平均粒径、表面电荷、丙二醛含量等的变化,表征壳聚糖修饰的粗脂质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经过加热、紫外照射和消化处理后,壳聚糖修饰脂质体的稳定性明显比未修饰的脂质体高,并且壳聚糖的质量浓度越高,脂质体抵抗环境压力和体外消化稳定性越强。  相似文献   

3.
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植物甾醇脂质体(Phytosterol Liposome,PLs),并以不同浓度壳聚糖进行修饰优化制备工艺;通过粒径、Pd I、电位和稳定性指数,分析评价了壳聚糖修饰植物甾醇脂质体(Chitosan modified Phytosterol Liposome,CS-PLs)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并对壳聚糖修饰前后PLs进行了体外胃肠消化环境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当壳聚糖浓度为0.3 mg/mL时可获得粒径小、分布均一的CS-PLs;且pH、温度和离子强度及种类均对CS-PLs稳定性有显著影响;PLs经壳聚糖修饰前后,胃消化稳定性均良好,但在模拟肠消化环境中,经壳聚糖修饰后的PLs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用3种不同浓度的阴离子多糖(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果胶)修饰紫甘薯花青素脂质体。研究修饰后脂质体的粒径、电位、黏度、表面张力等物理性质的变化,并分析在体外模拟胃肠道环境条件下,经过修饰和未经修饰的脂质体在胃肠道环境的稳定性。结果表明,3种多糖修饰脂质体的粒径、Zeta电位、黏度以及表面张力变化趋势一致。其中,海藻酸钠修饰脂质体的变化最为显著。在体外模拟环境中,经过修饰的脂质体要比未经修饰的脂质体稳定,尤其是在模拟胃环境中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大豆卵磷脂为壁材,制备共包埋姜黄素(curcumin,CUR)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纳米脂质体,通过静电自组装将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修饰到纳米脂质体表面,采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设备对脂质体的包埋率、体外释放、微观形貌、稳定性等进行表征,测定纳米脂质体同时递送CUR和GSH的能力。结果表明,CUR的包埋率为100%,与GSH共包埋及多糖修饰均没有影响CUR的包埋率;而与CUR共包埋时,GSH的包埋率从7.90%增加到27.03%,经多糖修饰后,进一步增加到41.22%。共包埋纳米脂质体对CUR的释放没有显著影响,但使GSH的释放率由51.2%减小至23.6%;经多糖修饰后,单包埋和共包埋纳米脂质体对CUR和/或GSH的缓释作用都增强。另外,共包埋使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从(95.02±1.93)nm增加到(132.47±18.14)nm,Zeta电位从(-22.47±1.96)mV增加到(-14.70±0.46)mV;经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双层修饰后,共包埋脂质体的平均粒径进一步增加到(161.97±5.58)nm,而Zeta电位减小到(-40...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薄膜-超声法制备了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纳米脂质体(Lip),并用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对Lip进行了双层修饰,然后测定了修饰前后Lip的贮藏稳定性和在胃肠道环境的消化特性,利用不同数学模型分析了谷胱甘肽在胃肠道的释放动力学。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壳聚糖双层修饰的Lip(AL-CH-Lip)形状为球形,平均粒径为(94.44±1.71) nm,电位为(-42.57±0.91) mV,包埋率为93.5%±0.16%。与未经修饰或单独壳聚糖修饰的Lip相比,AL-CH-Lip具有更高的贮藏稳定性和消化稳定性,更适合作为功能性添加剂应用于食品工业和医药等领域。  相似文献   

7.
采用叶酸-壳聚糖复合物修饰纳米脂质体,用于包埋姜黄素,得到叶酸-壳聚糖修饰的姜黄素纳米脂质体。经叶酸-壳聚糖复合物修饰后,脂质体的粒径和电位分别由(67.4±2.3)nm和(-13.81±2.75)mV变为(103.6±4.1)nm和(16.35±3.54)mV;与姜黄素纳米脂质体相比,复合物修饰的姜黄素纳米脂质体在25?℃具有更好的贮存稳定性,两者均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且复合物修饰后的脂质体在弱酸性环境中释放速率较弱碱性更快。此外,修饰前后的空白脂质体均未检测出细胞毒性,且由于叶酸-壳聚糖复合物修饰能增加姜黄素脂质体的细胞摄取量,修饰后的姜黄素脂质体的细胞毒性大于未经复合物修饰的姜黄素脂质体。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亚麻籽油脂质体的稳定性,采用喷雾干燥法将其制备成前体脂质体。对亚麻籽油前体脂质体进行表征、同时研究其稳定性和体外释放性能。结果表明:亚麻籽油前体脂质体的包封率为79.23%,粒径为200 nm,电位为-12.8 mV,通过透射电镜的观察,羧甲基壳聚糖成功地包覆在脂质体的表面。进而比较亚麻籽油前体脂质体与脂质体在4℃和25℃贮藏环境中的稳定性,表明将亚麻籽油制备成前体脂质体稳定性显著提高。在模拟胃、肠液消化实验中,亚麻籽油前体脂质体的释放行为分别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和Higuchi方程。  相似文献   

9.
以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作为壁材,采用薄膜蒸发-冻融法制备葡萄糖氧化酶脂质体。以包封率作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并考察脂质体的形貌、粒径分布和稳定性指标。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4∶1、芯材质量5 mg(500 U)、水化时间15 min、冻融循环10 次,此条件下包封率可达到(87.7±2.1)%;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较好,平均粒径为(164.75±2.55) μm;4 ℃和室温(23.0±0.5)℃贮存条件下脂质体包封率无变化,酶活性稳定。  相似文献   

10.
以大豆卵磷脂、胆固醇、吐温-80、DHA藻油为原料,探讨了薄膜超声法制备DHA藻油脂质体的工艺条件;分析了原料配比、温度、pH、超声时间、超声功率等因素对藻油脂质体包封率、粒径、电位的影响,对其氧化稳定性进行了初探,并研究其体外模拟消化行为。结果表明,藻油脂质体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比为3∶1(g/g)、大豆卵磷脂与藻油比为5∶1(g/g)、水化温度为40℃、pH为7.4、超声时间为120 s、超声功率350 W,在此条件下,所制备的脂质体呈椭圆球形,包封率为(91.55±0.4)%,粒径为(224.5±0.21)nm,PDI为0.224±0.003,电位(-32.4±0.03) mV;体外模拟小肠消化性能良好;室温放置一周后脂质体氧化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Plastein反应利用酪蛋白非磷酸肽(casein non-phosphopeptides,CNPPs)对大豆多肽进行修饰,对制备出的CNPPs-大豆多肽复合物进行电泳、乳化性质和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42 ℃、pH 4.8、时间3 h、凝乳酶添加量5 g/100 mL,该最优条件下产物的产率为(45.26±0.62)%,电泳结果证实CNPPs和大豆多肽发生了组合。对复合物功能性评价发现,CNPPs-大豆多肽复合物乳化性为0.28±0.02,乳化稳定性为(13.44±0.47)min,均高于大豆多肽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微观结构较未修饰的大豆多肽呈现出更多的、均一的球形乳化微粒,证实通过CNPPs对大豆多肽的修饰可以有效提高蛋白质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郑义  王卫东  李勇  朱园园  郭静 《食品科学》2014,35(2):126-131
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获得了热水浸提高良姜多糖的最佳工艺;以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能力、还原力、清除羟自由基能力、螯合铁离子能力为指标,评价了高良姜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热水浸提高良姜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3∶1(mL/g)、浸提温度95 ℃、浸提时间3 h,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实测值为11.81%。高良姜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清除自由基能力、还原力和螯合铁离子能力均表现出一定的质量浓度依赖性;高良姜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自由基和螯合铁离子能力的半数有效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0.59±0.01)、(0.05±0.003)g/L和(2.75±0.2)g/L。  相似文献   

13.
以淡丰后梅(Prunus mume cv. Danfenghou)梅仁为材料,分析其常量化学成分,研究梅仁油脂及蛋白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梅仁的粗油脂含量为(31.49±3.39)%,粗蛋白含量为(32.44±0.14)%。油脂中脂肪酸组成以油酸(62.599 74%)和亚油酸(28.959 75%)为主,二者总量高达91.3%,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92.599 51%。VE中β-生育酚含量为0.32 mg/g,γ-生育酚含量为0.10 mg/g。氨基酸分析及评分表明,梅仁蛋白的氨基酸种类多且含量丰富,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含量最高的氨基酸为谷氨酸。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梅仁蛋白由6 条亚基组成,分子质量范围为15~47 kD。梅仁蛋白的等电点为pI 5.0,梅仁蛋白的乳化性为0.039,乳化稳定性为42.63 min,起泡性为37.04%,泡沫稳定性为41.67%。加热组样品的疏水性数值为408.29±1.09,高于未加热组样品(295.21±12.38)。  相似文献   

14.
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对云南盘鮈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盘鮈含肉率为(66.62±4.46)%,肌肉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6.10±0.91)%、(20.24±0.05)%、(1.32±0.17)%和(1.30±0.02)%(以鲜质量计)。肌肉中含18 种氨基酸,总量为(79.78±4.22)%,8 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3.05±1.62)%(以干质量计),占氨基酸总量的41.43%,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云南盘鮈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68.09,4 种鲜味氨基酸总量为30.47%(以干质量计),肌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在总脂肪酸中含量分别为(27.93±2.67)%、(40.28±2.54)%和(29.23±2.77)%;肌肉矿物元素含量丰富,微量元素中锌含量较高。云南盘鮈营养价值较高、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益智仁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益智仁总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获得益智仁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以总抗氧化能力、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DPPH)自由基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螯合铁离子能力为指标,评价了益智仁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益智仁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5%、液料比40∶1(mL/g)、超声时间35 min、超声功率360 W,在此条件下益智仁总黄酮得率为0.50%;益智仁总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总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和螯合铁离子能力均与黄酮质量浓度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益智仁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螯合铁离子能力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2.85±0.20)、(0.87±0.05)g/L和(2.45±0.30)g/L。  相似文献   

16.
蒙顶黄芽主要成分含量及组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常规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相结合,对
蒙顶黄芽所含的主要成分、儿茶素组分、游离氨基酸组分、主要矿质元素组分和香气组分进行系统测定。结果表明:蒙顶黄芽茶汤内物质含量丰富,水浸出物总含量高达(42.73±1.22)%;滋味浓醇,咖啡碱含量为(4.98±0.34)%,儿茶素总量为12.91%,其中5 种儿茶素组分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分别为2.56%、0.08%、0.50%、3.10%和6.67%;滋味高鲜、爽口,游离氨基酸总量高达(4.55±0.88)%;滋味回甜,可溶性糖总含量高达(5.01±0.53)%;汤色黄亮,叶绿素的总含量及组分含量均较低,总含量为(1.03±0.27)mg/g,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别为(0.74±0.20)mg/g和(0.29±0.07)mg/g,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分别为(0.12±0.04)%、(2.32±0.42)%和(2.75±0.56)%;所测10 种矿质元素组分,常量元素K含量为16.16 g/kg、Mg为1.73 g/kg、Ca为0.55 g/kg,微量元素以Mn、Na和Zn含量明显较高,分别为368.80、190.00 mg/kg和88.80 mg/kg;蒙顶黄芽中检测出香气组分69 种,以醇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最高,为22 种(占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31.69%)。比较各蒙顶黄芽试样的主要成分含量差异,发现来源于不同企业的试样成分测定值差异较大,这与目前蒙顶黄芽制作仅凭传统经验,缺乏技术参数,尚未采用现代工艺有关,也与对黄茶品质化学、品质形成机理等研究不够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花椒中的挥发油,以得油率为评价指标,以料液比、冷浸时间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通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花椒挥发油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花椒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2(g/mL)、冷浸时间2.5 h、提取时间4.7 h,得油率可达9.284%。采用MTT法检测花椒挥发油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得花椒挥发油对HeLa、A549、K562 三种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11.2±0.2)、(6.26±0.05)、(1.37±0.03) mg/mL。表明花椒挥发油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且对3 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胡麻卵磷脂的高效薄层色谱质量分析方法。方法:将卵磷脂供试品及磷脂酰胆碱标准品溶于氯仿-甲醇(3∶2,V/V),以氯仿-甲醇-水(65∶25∶4,V/V)为展开系统,考察不同显色剂、展开系统、点样量、薄层板、检视方式、温度、相对湿度对卵磷脂供试品中不同组分分离的影响,进行高效薄层色谱定性分析;在确定的色谱条件下,将卵磷脂供试品及磷脂酰胆碱标准品进行展开,扫描磷脂酰胆碱峰面积,绘制标准曲线,外标法测定卵磷脂供试品中磷脂酰胆碱的含量。结果:卵磷脂供试品各组分分离情况良好,适于定性分析;卵磷脂供试品中磷脂酰胆碱的含量为63.33%,板间、板内精密度实验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分别为1.82%和3.73%,稳定性实验RSD为1.60%,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8.5%。结论: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为卵磷脂质量分析提供新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翅果藤的食用价值,以成熟翅果藤果实为原料,测定其理化、营养活性成分、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翅果藤鲜果中水分含量为90.50%,蛋白质、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11.29±0.228)、(7.19±0.129)mg/g,脂肪含量为(1.28±0.073)mg/g。翅果藤的矿物质含量略低于韭菜和西葫芦,但高于苹果的矿物质含量。翅果藤干粉的多糖含量高达(36.86±0.73)%,多酚和黄酮的含量分别为(30.52±0.86)、(8.34±0.24)mg/g。抗氧化活性中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为(362.24±17.89)mg/g(阿魏酸当量),铁离子还原能力为(131.49±8.34)mmol/g,总抗氧化能力为(357.12±13.11)mg/g(VE当量),还原能力为(1 066.67±24.23)μg/g(VC当量)。因此,翅果藤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开发和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以植物花色苷为原料,通过羧基吡喃花色苷形成及微氧化两步反应法制备出具有非氧鎓离子结构和内酯型吡喃环结构的吡喃酮型花色苷衍生物(oxovitisin A),进行了反应温度、pH值、反应介质乙醇体积分数和反应时间影响oxovitisin A生成量的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oxovitisin A的最佳制备条件。高效液相色谱监测反应过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串联离子阱多级质谱法对反应产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利用“罗丹明B蛋白染色法”考察了oxovitisin A以及不同结构的吡喃花色苷衍生物(羧基吡喃花色苷、甲基吡喃花色苷)、前体花色苷(锦葵花色苷)的体外抗癌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表明:以1.0 mg/mL的羧基吡喃花色苷为原料,oxovitisin A的最佳制备条件是pH 3.6、反应温度45 ℃、乙醇体积分数20%、反应时间21 d,各因素对oxovitisin A得率影响的大小次序为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乙醇体积分数。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结合多级质谱裂解分析表明,反应的主要产物是oxovitisin A,反应第21天得率为26.59%。抗癌细胞活性实验结果表明,oxovitisin A能显著抑制人肠癌细胞(Caco-2)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增殖,IC50分别为(238.8±24.6)、(85.7±9)μg/mL,抑制作用明显强于羧基吡喃花色苷和甲基吡喃花色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