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超临界流体CO2提取法和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南五味子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超临界流体CO2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超临界流体CO2提取和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五味子挥发油,并采用GC-MS方法分析成分.结果:超临界流体CO2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40℃、提取压力15MPa、提取时间3h,在此条件下南五味子挥发油得率为8.2%,鉴定出16个成分.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南五味子挥发油得率为1.4%,鉴定出24个成分.结论:超临界流体CO2提取南五味子挥发油的得率比水蒸汽蒸馏法高,挥发油的组分和含量均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超临界流体CO2提取法和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南五味子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超临界流体CO2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超临界流体CO2提取和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五味子挥发油,并采用GC-MS方法分析成分。结果超临界流体CO2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40℃、提取压力15 MPa、提取时间3 h,在此条件下南五味子挥发油得率为8.2%,鉴定出16个成分。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南五味子挥发油得率为1.4%,鉴定出24个成分。结论超临界流体CO2提取南五味子挥发油的得率比水蒸汽蒸馏法高,挥发油的组分和含量均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干燥条件下测定生姜挥发油的有效成分,通过探讨生姜干燥条件、姜粉目数、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_2流量和萃取时间优化超临界CO_2流体提取生姜挥发油工艺,比较了超临界CO_2提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生姜挥发油的理化性质及成分分析。确定了超临界CO_2提取生姜挥发油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自然晒干、姜粉目数(60~80)目、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35℃、CO_2流量15 L/h、萃取时间2 h,此提取条件可使生姜挥发油的提取率达到3.57%。结果显示超临界CO2提取制得的生姜挥发油成分更为复杂,表明超临界CO_2提取法在提取挥发油物质工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FE)和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柠檬草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相对百分含量,分析比较了2种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柠檬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从柠檬草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中初步鉴定了40个成分,主要成分为亚油酸(28.82%)、香叶醛(13.52%)、棕榈酸(12.71%)、橙花醛(10.83%)、硬脂酸(3.23%)、柠檬醇(2.65%)、乙酸香叶酯(2.03%);从柠檬草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鉴定了35个成分,主要成分为香叶醛(32.86%)、橙花醛(28.22%)、乙酸香叶酯(7.93%)、橙花醇(4.47%)、橙花叔醇(4.13%)、苯乙酸橙花酯(2.44%);两者共有成分21个。两种方法提取的柠檬草挥发油组分及其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柠檬草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5.
分析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草果挥发油成分。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_2萃取法制备草果挥发油,通过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析不同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草果挥发油得率分别为1.65%和2.18%,两种方法制备的草果挥发油成分类型和相对含量差异显著,水蒸气蒸馏法制备的挥发油共检测出37个化学成分,其中单萜类成分约占85.20%,倍半萜类成分约占4.77%;超临界CO_2萃取法制备的挥发油共鉴定43个化学成分,单萜类成分约占82.54%,倍半萜类成分约占6.36%。两种方法提取的草果油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均有一定差异,水蒸气蒸馏法对草果挥发油中的单萜类保留相对较强,超临界CO_2萃取法对倍半萜类成分的提取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2和微波辅助萃取佩兰挥发油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虹燕  李京龙 《食品科学》2004,25(4):124-128
本文通过超临界CO2萃取均匀设计实验和微波诱导萃取佩兰挥发油的正交实验比较,考察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寻求最佳萃取工艺。超临界CO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5MPa,萃取温度32℃,CO2流量20kg/h和时间80min,得率2.71%;微波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辐射功率720W,辐射时间160s,溶剂量300ml,洗涤剂量30ml,得率3.76%。水蒸馏法提取率为0.76%。结果表明超临界CO2和水蒸馏法萃取佩兰挥发油品质最好;微波萃取收率最高,但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澳洲坚果花的挥发性成分,并与同时蒸馏萃取法进行比较.以坚果花挥发油得率为衡量工艺参数的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考察超临界CO2萃取过程中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的流量及萃取时间4个因素对坚果花挥发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5 MPa、萃取温度45℃、CO2流量7kg/h、萃取时间120 min为最佳工艺,坚果花挥发油萃取得率达0.76%,高于同时蒸馏萃取法.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CO2萃取薄荷挥发油及其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影响薄荷挥发油萃取率大小的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CO2流量3个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5MPa,CO2流量40L/h,萃取温度50℃,此工艺条件下的萃取率为3.2%;应用ABTS和FRAP法对薄荷超临界提取物抗氧化能力进行检测,并与水蒸汽蒸馏法萃取的薄荷挥发油抗氧化能力进行对比,结果表明:ABTS法下,薄荷超临界提取物之间的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而FRAP法下薄荷超临界CO2提取物之间的抗氧化能力差异不显著,但超临界CO2萃取薄荷挥发油在两种方法下检测的抗氧化能力均强于水蒸汽提取法。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CO2提取五味子木脂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流体提取(SFE-CO2)北、南五味子木脂素的工艺。方法以五味子总木脂素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以提取压力、提取温度、CO2流量等3项因素设计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工艺。用薄层扫描色谱法测定提取物中4种主要木脂素(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醇甲)的含量,并与传统的乙醇提取法比较。结果超临界CO2流体提取五味子木脂素的优选工艺为:提取压力25 MPa,提取温度35℃,CO2流量2 L/min。北、南五味子总木脂素的平均提取率分别为93.2%、95.5%,提取物纯度分别为13.0%、9.2%,北五味子提取物中五味子乙素含量2.89%。结论 SFE-CO2法提取效率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明显优于传统的乙醇提取法,可用于提取五味子木脂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超临界CO2流体提取(SFE-CO2)北、南五味子木脂素的工艺.方法 以五味子总木脂素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以提取压力、提取温度、CO2流量等3项因素设计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工艺.用薄层扫描色谱法测定提取物中4种主要木脂素(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醇甲)的含量,并与传统的乙醇提取法比较.结果 超临界CO2流体提取五味子木脂素的优选工艺为:提取压力25 MPa,提取温度35℃,CO2流量2 L/min.北、南五味子总木脂素的平均提取率分别为93.2%、95.5%,提取物纯度分别为13.0%、9.2%,北五味子提取物中五味子乙素含量2.89%.结论 SFE-CO2法提取效率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明显优于传统的乙醇提取法,可用于提取五味子木脂素.  相似文献   

11.
肉桂中活性成分的超临界CO2萃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分别提取肉桂挥发油成分,并利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进行超临界提取正交实验优选最佳提取条件,包括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及萃取时间.结果表明:超临界提取法提取肉桂油成分提取率远大于水蒸汽法.且提取成分中大部分都为肉桂油中易挥发性成分及肉桂特殊香味香料成分,肉桂油中有效活性成分的提取率最高迭11.973%.其最佳提取条件为:萃取温度60℃,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时间2.5 h.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CO2萃取姜挥发油及G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交试验法时超临界CO2提取生姜挥发油的提取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原料粒径为03mm,萃取压力25 MPa,温度40℃,CO2流量30 kg/h,萃取时间100min,所得姜精油呈浅黄色,得率由传统水蒸气蒸馏法的1%左右提高到4.38%.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最佳提取条件下所得生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质量分数,共分离出58种成分并鉴定出其中38种,主体呈香成分为柠檬烯、α-蒎烯、莰烯、金合欢烯、β-水芹烯、β-倍半水芹烯、姜烯等烯类.主体辣味成分为6-姜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超临界CO2提取薏仁米糠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分析其脂肪酸组成成分。方法用超临界CO2提取技术,提取薏仁米加工副产物糠中的油溶性成分;以提取压力、温度、时间和CO2流量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GC/MS分析最佳工艺条件下薏仁米糠油脂肪酸成分。结果超临界CO2技术提取薏仁米糠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35 MPa、温度50℃、时间4.5 h和CO2流量11 mL/min,最佳工艺条件下薏仁米糠油得率17.29%。薏仁米糠油鉴定19种组分,其中油酸甲酯含量最高为50.70%,亚油酸甲酯及其同分异构体超过35%,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7.40%。结论利用超临界CO2技术提取薏仁米糠油油溶性成分,实验效果良好,油溶性成分含量较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金建忠 《食品科学》2011,32(6):124-126
目的: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萃取紫苏叶挥发油,优化萃取工艺。方法:以紫苏叶挥发油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流量、萃取时间4个因素对紫苏叶挥发油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影响。结果: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35℃、CO2流量为10kg/h的条件下萃取150min为最佳工艺。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萃取紫苏叶挥发油得率达3.2%。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的方法提取北五味子藤茎中挥发油成分,测得其挥发油得率为0.43%,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的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经计算机NIST02谱库检索及人工解析质谱,共鉴定出1S-α-蒎烯、莰烯、衣兰烯、五味子素等41种成分,并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测定它们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16.
金建忠  童建颖 《食品科学》2010,31(14):125-127
采用超临界CO2 技术萃取杭白菊挥发油,以杭白菊挥发油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 流量、萃取时间4 个因素对杭白菊挥发油的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55℃、CO2 流量10kg/h 的条件下萃取2h 为最佳工艺,杭白菊挥发油得率达5.92%。  相似文献   

17.
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烟草精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烟草精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以烟草精油得率为指标,考察蒸馏时间、料液比、NaCl浓度、浸泡时间四因素对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烟草精油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实验结果显示,水蒸汽蒸馏法对烟草精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蒸馏时间为2h,料液比(g/mL)为1:35,浸泡时间为0.5h,氯化钠浓度为2%,在此爷件下烟草精油平均得率可达到1.7104%。  相似文献   

18.
超声波辅助-盐析-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葛缕子精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超声波辅助-盐析-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葛缕子精油的工艺进行研究.以葛缕子精油得率为考察指标,考察料液比、氯化钠浓度、浸泡时间、超声频率、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6个因素对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葛缕子精油得率的影响以及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超声辅助-盐析-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葛缕子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氯化钠浓度为15%,浸泡时间60min,超声频率25kHz,超声功率250W,超声时间30min,在此条件下,葛缕子精油的平均得率可达到5.42%±0.01%,比盐析-水蒸汽蒸馏法得率提高了1.24%.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葛缕子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分离鉴定出27种化学成分,其主要成分是柠檬烯(31.08%)和右旋香芹酮(66.42%),与盐析-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精油在组成成分(15种化合物)和主要成分含量上(柠檬烯21.84%和右旋香芹酮76.29%)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结果表明超声辅助-盐析-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葛缕子精油不仅可以缩短提取时间,提高精油产率,还可以改善精油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流体萃取茶叶香气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靖 《食品科技》2008,33(6):83-85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茶叶中的香气成分,研究温度、压力、时间、CO2流量对超临界流体萃取得率的影响,通用正交实验法进行最佳工艺优化并对产物进行GC/MS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萃取时间4 h、萃取温度50 ℃、CO2流量8 L/h、萃取压力30 MPa时得率为2.82%,共鉴定出28种香味成分.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CO_2萃取维药芹菜籽油药用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维药芹菜籽药用有效成分,用L9(34)正交试验对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芹菜籽挥发油最佳工艺为: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15MPa,萃取时间90min。在最佳条件下芹菜籽挥发油的得率为7.55%.用GC-MS联用技术鉴定出22种化合物。鉴定出的化合物含量占总挥发油的94.58%,其中主要成分为瑟丹内酯(45.7%)、苯并呋喃酮类(19.72%)、正丁基苯并呋喃酮(8.81%)等药用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