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5 毫秒
1.
<正> 甜菊甙是一种高甜度、低热值、甜味纯正的天然甜味添加剂,它是从菊科植物甜叶菊中提取出来的,广泛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方面。我国目前工业化大生产提取出来的甜菊甙是多种甙组成的混合物,其中的甙组份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甜菊甙。无色晶体,甜度为蔗糖的270~280倍,  相似文献   

2.
高新长  李钦 《食品科学》1986,7(1):51-54
<正>甜叶菊又名甜菊、糖草,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甜料作物。甜菊叶片中含有多种低热量、高甜度、安全无毒的甜味物质,其中主要成分是甜菊甙(Stevioside)和甜菊精甙A(Rebaudioside A);前者的甜度约为蔗糖的300倍,含量约占总动量的  相似文献   

3.
甜菊糖甙生产中絮凝剂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菊糖甙(又名甜菊甙)是从甜菊于叶中提取出来的天然甜味剂,是一种高甜度、低热量现代新型糖源,甜度相当于蔗糖的250倍,热量仅为蔗糖的1/250,在人体内不代谢、无残留、安全无毒、口味纯正。它能预防儿童龋齿,中老年人心血管病,尤其适用于肥胖症、糖尿病患者。可广泛用于各种食品、饮料、腌制品和医药制剂。我国自七十年代后期从日本引进甜叶菊种植,八十年代初向全国推广。并相继进行甜菊糖甙提取工艺技术和产品应用开发研究,到目前为止,甜菊糖甙的生产工艺基本上都统一到树脂法工艺,即无论是选用哪种工艺,都必须经过絮凝除杂…  相似文献   

4.
甜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的叶和茎,特别是现蕾期的叶子,具有强烈的甜味。这种甜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甜菊甙(Ste-vioside),精制的甜菊甙是白色的粉末状结晶,甜度很高,约为蔗糖甜度的300倍。纯度较低的产品,呈浅黄色,甜度随其含甙量的多寡而异。1977年江苏省植物研究所从  相似文献   

5.
甜菊原产于南美洲,我国自80年代引种,并从甜菊叶中提取甜菊甙.甜菊甙是高甜度、低热量、安全无毒的天然健康甜料,其甜度为蔗糖的200~300倍,可广泛用于饮料、罐头、果汁、果酒、糖果、食品、酱菜、牙膏、制药、等工业,使成本大幅度下降,并对糖尿病、向血压、心脏病、小儿龋齿等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高含甙量甜菊糖的开发卿石臣(湖南津市甜菊糖厂湖南津市,415400)甜菊甙是从菊科植物甜叶菊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高甜度、低热值、甜味纯正、无毒性的天然甜味剂。我国早在七十年代就开始从日本引种成功。近一、二十年来,我国无论是在甜菊甙的提取技术上,还是在甜叶...  相似文献   

7.
甜菊是一种新兴糖料作物,叶中含有糖甙。甜菊糖甙的甜度为蔗糖的150~300倍,是一种高甜度、低热能、味质好、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安全糖源。本文重点介绍国内外甜菊开展动态,并做了预测展望。  相似文献   

8.
<正>甜菊甙是由甜叶菊叶片中提取的一种低卡无毒的甜味成分。它的甜度约为蔗糖的300倍,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优良甜味剂。我们用粗提甜菊甙(甜菊晶)与名贵中药黄芪配制成甜菊黄芪茶,以求成为具有健身作用的饮料。本文对服用甜菊晶和甜菊黄芪茶的健康人以及用其喂养的大白鼠的几种生理功能进行了观察,以求对服用这些饮料后的人体生理功能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9.
韦业成 《食品科学》1983,4(7):25-27
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Bert.)Hemsl.]又称甜菊,原产于巴西和巴拉圭的交界处,叶片中含有多种低卡、无毒、提甜度的甜味物质一双萜配糖体(亦称双萜糖甙),其中主成份为甜叶菊甙(stevioside)和reb-audioside A;前者的甜度约为蔗糖的300倍,后者具有更高的甜度,与糖精的甜度相近,故甜菊有“植物糖精”、“糖王”之美称。  相似文献   

10.
用均匀设计方法对甜菊甙提取工艺中影响浸提效果的各种因素和条件进行了优化,取得了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了日本高倍甜度甜味剂——阿斯巴甜、甜菊甙、三氯蔗糖和安赛蜜等的市场动向。  相似文献   

12.
史洪盛 《食品科学》1986,7(2):58-59
<正>甜叶菊也叫甜菊,原产南美洲,属亚热带多产生菊科草本植。它的干叶中含有6~12%左右的菊糖甙。甜度为蔗糖的200~300倍,是甜度最高的糖源作物,可作各种饮料、食品等.  相似文献   

13.
以杜仲叶为原料,丙酮-水体系作溶剂对桃叶珊瑚甙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对桃叶珊瑚甙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表明,桃叶珊瑚甙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丙酮浓度50%,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1 h,料液比1∶16,在中性条件下提取两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桃叶珊瑚甙提取率1.86%,提取物得率16.93%,纯度为11.0%.  相似文献   

14.
三级逆流法提取甜菊糖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首先比较研究了晒干、阴干、烘干、微波干燥等几种不同的干燥方式对甜菊叶中甜菊糖甙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高火干燥的效果最好,只需3min,甜叶菊鲜叶中的水分从76.07% 降到了3.53% 且叶片颜色保持原色,莱鲍迪甙-A(Rebaudioside A,Reb-A)的含量提高了27%,甜菊苷(Stevioside,Ste)的含量提高了22%;然后比较研究了三级逆流连续提取、三罐串联逆流提取及单罐提取甜菊糖甙的提取效率,结果表明这三种方法的提取得率相近(分别为99.9%、99.82% 及99.9%),但三级逆流连续提取的整个过程只需要20min,而其他两种提取方式整个过程至少需要60min,因此,三级逆流连续提取是一种更加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的提取方式。  相似文献   

15.
以甜叶菊为基本原料,对甜叶菊中的甜菊糖苷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甜菊糖苷的提取率,同时确定纤维素酶对甜菊糖苷提取率的影响.依据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了获得最高甜菊糖苷提取率的条件是:纤维素酶质量浓度0.2%,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90rmin,溶液pH为5,该条件下的提取率为13.98%,比优化前高出了1.94%.  相似文献   

16.
甜菊甙是从天然植物甜菊叶中经科学方法提取出来的一种新型天然甜味剂。该甙具有高甜度、低热值、安全无毒、味道纯正等特点。八十年代初该产品已风行世界各地,被誉为“第三代新型糖源”。日本已有30%左右的食糖被甜菊甙所代替。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甜菊糖苷的超声波提取和纯化工艺.其中,甜菊糖苷的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在超声功率为200 W条件下,以水作为提取剂,料液比1∶8,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60 min,甜菊糖苷的提取率为12.78%,较传统方法高10.27%.进而对提取液用醇沉法除杂,AB-8树脂富集,70%乙醇洗脱,活性氧化铝脱色,再经氧化铝柱层析深度脱色后,真空干燥得白色粉末,纯度为92.15%.该工艺具有用时短,提取率高,成本低,产品纯度高以及工艺绿色环保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用膜分离技术制取甜菊甙的优越性。试验证明:膜分离技术完全可以取代热蒸发工艺。膜分离不发生相转变,所以能基本保持原有物质的鲜、香、味、克服了热蒸发所引起的焦糖化,异性化和色度加深,并具有高效节能的优点。我们将沉淀脱色后的甜菊甙水溶液,用超过滤等工艺进一步脱色净化,接着用反渗透膜浓缩,一般可浓缩到12°Be以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水被除去,即每台反渗透浓缩器(13米~2膜面积)每小时可排水0.6~0.4吨(3MPa压力下操作)。如再将浓缩液喷雾干燥,即可得到甜菊甙粉。从经济效益,劳动强度,工作环境筹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在甜菊甙提取工艺中膜分离技术优于其他分离技术。  相似文献   

19.
杏仁中苦杏仁甙的水提取工艺及其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强  陈锦屏 《食品科学》2006,27(9):140-143
本文用水为溶剂提取杏仁中的苦杏仁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甲醇为溶剂,在检测波长为219nm处测定苦杏仁甙的含量,并讨论了料液比、浸泡时间、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次数对苦杏仁甙的水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杏仁中苦杏仁甙在0.01~0.10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在99.751%~102.124%,相对标准偏差为0.9749%,可见此测定法快速、简便、稳定、准确、可靠;水提取杏仁中苦杏仁甙时,影响提取效果的主次顺序为提取时间>料液比>浸泡时间。最佳提取参数为:提取时间20min,料液比1:10,浸泡时间3min,提取2次。  相似文献   

20.
马龙  姚晗  孙兰萍  许晖 《食品科学》2011,32(16):80-84
目的: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杜仲翅果中桃叶珊瑚甙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杜仲翅果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确定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波功率、提取时间及液料比等因素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超声波辅助提取杜仲翅果中桃叶珊瑚甙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2.1%、超声波功率300W,提取时间20.5min、液料比12.3:1(mL/g),在该条件下杜仲翅果桃叶珊瑚甙的实际提取率为5.91%。在试验范围内各因素对桃叶珊瑚甙得率影响大小依次为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结论: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能够较好地提取杜仲翅果桃叶珊瑚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