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技术要点,并评估此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的30例共36枚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临床、影像学、操作技术和随访资料,其中24枚动脉瘤接受单纯弹簧圈填塞,5枚接受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7枚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结果 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死亡1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36枚颅内微小动脉瘤中22枚(61.1%)达到致密填塞,14枚(38.9%)非致密填塞。25枚动脉瘤获得3~24个月随访,22枚完全闭塞,1枚留有残颈无变化;患者无再出血,未出现弹簧圈移位和载瘤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结论 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操作中不必刻意追求致密填塞。
  相似文献   

2.
李俊君  路华 《工业加热》2016,(5):374-376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介入栓塞技术对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访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共108例,其中经单纯弹簧圈栓塞64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18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26例,对照组为健康人30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别于介入栓塞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测试研究对象认知功能。结果 术前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较术前增高(P<0.05),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明显高于单纯弹簧圈栓塞和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P<0.05),且影响更为持久(P<0.05)。结论 不同介入栓塞技术对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认知功能均有影响,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Onyx联合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复杂破裂动脉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应用Onyx联合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方法,进行治疗的颅内复杂破裂动脉瘤。并对Onyx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结果 应用该技术栓塞治疗2例复杂性颅内动脉瘤(1例为右侧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1例为颈内动脉前壁复发动脉瘤),术后即刻动脉瘤完全栓塞,载瘤动脉通畅。结论 Onyx联合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复杂性颅内破裂动脉瘤是安全、可行的,有助于提高动脉瘤栓塞程度。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比较单纯弹簧圈栓塞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大型/巨大型动脉瘤的复发率及远期血管造影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91枚)大型或巨大型(>10 mm)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接受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NAC组)52例(52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SAC组)38例(39枚),统计分析两组间术后动脉瘤复发率差异及复发危险因素。 结果 术后动脉瘤复发率、再治疗率分别为38.5%(35/91)、20.9%(19/91),其中SAC组分别为35.9%(14/39)与17.9%(7/39),NAC组分别为40.4%(21/52)与23.1%(12/52),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破裂动脉瘤(OR=0.284,95%CI=0.083~0.978,P=0.046)、单纯弹簧圈栓塞(OR=5.03,95%CI=1.04~24.44, P=0.045)、伴有高血压(OR=0.13,95%CI=0.036~0.51,P=0.003)及远期随访(OR=1.002,95%CI=1.001~1.003,P=0.002)是大型/巨大型动脉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可降低颅内大型/巨大型动脉瘤复发率,动脉瘤破裂、单纯弹簧圈栓塞、远期随访及伴发高血压是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评价低剖面编织型设计的自膨式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27例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安全性、术后即刻效果、复发率及临床、影像学随访结果。结果12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中成功植入130枚LVIS支架,1例植入失败,技术成功率99.2%。7例术中或术后出现支架内血栓事件(7/127,5.5%),无围手术期出血、死亡。术后即刻动脉瘤完全闭塞112枚(88.1%),瘤颈残余15枚(11.9%)。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37例影像学复查显示33例(89.1%)动脉瘤完全闭塞,4例(10.9%)瘤体仍显影,其中3例为术后即刻有瘤体显影,1例为动脉瘤复发,无死亡。结论 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急诊血管内Neuroform3支架辅助下可解脱弹簧圈栓塞破裂的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和中期随访.方法 回顾性分析最近18个月急诊介入栓塞治疗的破裂出血性颅内动脉瘤48例,其中26例在72 h内实施Neuroform3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术.其中3例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动脉A1段,3例位于大脑中动脉M1和M2段,13例位于后交通,2例位于颈内动脉眼动脉段,2例位于基底动脉顶端,2例位于椎动脉V2和V4段,1例位于小脑后下动脉;3例在第1枚弹簧圈释放后植入支架,1例在第2枚弹簧圈释放后植入支架,2例在第4枚弹簧圈释放后植入支架,10例在第1枚弹簧圈无法在瘤腔内成篮后植入支架,其余10例先植入支架再进行弹簧圈栓塞,所有微导管均通过支架网眼进入动脉瘤.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释放支架(100%),覆盖了瘤颈,同期行弹簧圈填塞动脉瘤.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23例(88.5%),次全栓塞3例(11.5%);术中1例支架轻度回撤,无血栓事件和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发生,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出院.栓塞术后随访到23例,至少复查1次脑血管造影,最多复查3次;完全致密栓塞14例(60.8%)动脉瘤均末显影,6例瘤颈少许显影病例中3例(11.5%)存在血栓形成,次全栓塞1例(3.3%)瘤体再通,另外2例始终稳定,所有病例载瘤动脉通畅,狭窄2例(7.7%),临床上无任何症状,术后所有患者均无再出血.结论 急症血管内应用Neuroform3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破裂出血的颅内宽颈动脉瘤足方便的、安全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动脉灌注盐酸替罗非班在处理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急性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10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发生血栓栓塞患者,其中9例采用盐酸替罗非班动脉内靶向灌注处理,作为研究对象,另1例采用尿激酶动脉溶栓处理。9例均在完成动脉瘤腔致密填塞后,经微导管行盐酸替罗非班0.5 ~ 1.0 mg靶向灌注,并配合使用微导管、微导丝机械碎栓。术后进行DSA或CT追踪随访,观察有无脑梗死或脑出血发生。结果 9例术中造影血管均完全再通,且术中CT均未发现颅内新增出血征象;术后3 ~ 7 d复查CT发现不同程度脑梗死4例;术后1个月后复查,遗留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2例,余均恢复良好。结论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处理急性血栓栓塞并发症时,经动脉靶向灌注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初中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2年期间采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9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49个动脉瘤,其中41例患者41个动脉瘤(26个破裂出血,15个未破裂)术后随访12~48个月,根据改良Rankin评分、DSA、CTA或MRA检查评价颅内动脉瘤影像学及临床结果。结果 栓塞术后有2例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3例脑梗死,1例载瘤动脉闭塞,死亡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2%。栓塞术后12个月DSA、MRA或CTA检查显示,32个动脉瘤(32/41,78.0%)完全栓塞,明显高于术后即刻(21个,42.9%)(P=0.02);瘤颈残留7个(17.1%),部分栓塞2个(4.9%),均较术后即刻有改善。24个动脉瘤(58.5%)稳定而无变化,复发4个(9.7%)。末次随访时改良Rankin评分显示0分18例(43.9%),1分10例(24.4%),2分5例(12.2%),3分4例(9.8%),4分2例(4.85%),5分2例(4.85%)。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自理率为80.5%,预后良好。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完全栓塞率,降低操作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田红岸  赵卫  易根发 《工业加热》2012,(11):885-889
【摘要】 目的 分析内支架辅助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探讨降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2009年6月至2012年3月收治3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曾有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无出血史21例;颅内单发动脉瘤26例,多发动脉瘤12例,总计50枚动脉瘤中,位于前交通动脉11枚,后交通动脉17枚,大脑中动脉8枚,椎动脉5枚,颈内动脉床突段9枚。在对38例50枚动脉瘤的介入治疗中,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4枚,单纯支架覆盖12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4枚,其中使用LEO支架27枚,Neuroform支架16枚,Solitaire支架3枚。结果 38例患者的50枚动脉瘤中,对46枚行支架治疗,动脉瘤内支架辅助治疗的总并发症率为19.6%(9/46),包括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3例,支架诱发血栓形成5例(均为LEO支架),致支架移位1例,术后发生脑梗死致偏瘫2例,因并发肺部感染死亡1例;术中支架打开不良1例。结论 颅内动脉瘤的内支架辅助治疗有较高的脑血管并发症,需要加强内支架辅助治疗的围手术期管理,以减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改善并发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