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高速钢热处理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纹的问题,分析了高速钢大型刀具热处理的难点和工艺的复杂性,介绍了防止刀具热处理裂纹的主要措施、刀具在磨削过程中产生裂纹后的处理方法,从而减少刀具的热处理裂纹倾向。  相似文献   

2.
30CrMnMo钢板因热处理后产生裂纹而判废,给生产企业降本增效带来不利影响。采用低倍、金相等检测手段对裂纹原因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钢板边部在淬火应力作用下产生微细裂纹,火焰切割时钢板端部的组织应力在裂纹处形成应力集中,超过钢板的断裂强度时诱发宏观裂纹。  相似文献   

3.
对2A12铝合金粉末在不同的热等静压工艺参数下压制后的性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圆柱形试样的径向尺寸收缩要大于轴向尺寸的收缩;热等静压温度过高,会对零件的性能产生强烈的削弱作用,并且在其后的热处理过程中使微观组织产生裂纹和缺陷;通过调整热等静压工艺参数,可以改善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宏观检验、磁粉探伤、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等方法,对45钢轴类零件表面横向裂纹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5钢轴类零件表面横向裂纹形貌符合磨削裂纹的特征,属于典型的磨削裂纹;磨削裂纹的产生是由磨削热所致,主要与磨削加工工艺不当有关。  相似文献   

5.
针对SCM440钢工件表面裂纹问题,采用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分析SCM440钢锻件表面缺陷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锻件表面缺陷在该零件热处理之前已存在,为锻造过程中产生的折叠缺陷。  相似文献   

6.
某零件材料经淬火、回火后,在除砂环节发现零件表面有裂纹。本文采用S-3700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表面裂纹外观、裂纹断口进行宏微观观察,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对裂纹附近进行了组织和硬度检测。结果表明:由于原材料表面存在裂纹缺陷,在淬火后受力扩展形成所见轴向贯穿性裂纹。建议零件在淬火前应粗加工做表面质量检查,确保原材料无表面缺陷。  相似文献   

7.
通过观察GH105合金冷拉棒的原始组织分析了这种冷拉棒产生裂纹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种防止产生热处理裂纹的方法,GH105合金冷拉棒表面存在的碎晶层和其内部的显微裂纹是热处理裂纹源。实验结果表明,热处理前去掉冷拉棒表面的碎晶层可以防止它在热处理过程中产生裂纹。  相似文献   

8.
针对耐磨钢NM360成品在静置数日后突然开裂的现象,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断口表面裂纹及组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钢板厚度中心存在偏析及沿晶界分布的网状碳化物,这些缺陷在热处理淬火冷却不均及火焰切割过程形成的残余应力的作用下充当裂纹源产生了延迟裂纹。通过降低连铸坯中心缺陷、改善热处理工艺、预热至一定温度后慢速切割可有效避免延迟开裂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对21-4N钢小规格材的生产采用了温变形拔制的新工艺。本文对温变形拔制后材料表面出现横向裂纹的现象应用光镜和电镜进行了观察和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表明裂纹的产生与材料热处理工艺、温变形后微观组织的变化有关。经改进后,避免了表面裂纹的产生,使温变形拔制工艺不断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钢件热处理后所产生的几种裂纹进行了介绍,根据其金相组织形貌上的不同,做了详细的描述。为金相人员在确定淬火后钢件裂纹的成因,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型钢腹板表面裂纹是型钢的主要缺陷之一,为提高轧制成材率,通过采用化学成分检验、金相显微组织分析、宏观形貌观测等手段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10%的腹板表面存在轻微的裂纹,60%的裂纹周围有脱碳和晶粒长大现象,说明大部分腹板裂纹是由于铸坯表面裂纹在加热炉氧化脱碳,在轧制过程中未能焊合而产生的。因此,通过改进炼钢厂工艺控制、提高设备维护水平、优化冷却制度和优化保护渣性能等措施,可大大减少铸坯裂纹的产生,提高H型钢腹板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中厚板表面微裂纹成因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宇明  朱斌  陈文满  孙毅杰  周宏 《钢铁》2006,41(1):36-38
对重钢连铸板坯轧制中厚板出现的表面微裂纹进行取样,经低倍检验发现,微裂纹有3种类型;与之对应的连铸板坯酸洗后发现,微裂纹也有3种类型,采用镀层结晶器铜板前以网状裂纹为主,尔后以横裂纹为主;对裂纹量最多的网状裂纹进行高倍和能谱检验,发现网状裂纹主要是铜裂纹.分析产生裂纹炉次的对应工艺,找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结晶器铜板、结晶器保护渣、二次冷却制度、钢中的w(N)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使中厚板表面微裂纹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13.
Cr-Mo钢板属贝氏体型合金钢,在空冷条件下产生贝氏体组织.由于制造反应容器用Cr-Mo钢板多为大单重、大厚度截面,容易产生组织应力与热应力,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不当可导致表面裂纹.常见的表面裂纹分为钢锭和来料板坯裂纹、轧前加热裂纹、轧制过程中的拉裂和炸裂、轧后应力裂纹及切割裂纹等,本文对表面裂纹特征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硬薄膜往往具有较脆的特性,在过载时易发生脆性断裂.本文研究了硬薄膜/软基体在锥形纳米压头作用下的断裂模式.利用等离子体化学沉积法在聚二醚酮基体上沉积生成类金刚石薄膜.使用纳米压痕法对其进行实验研究,实时记录纳米压头压入样品过程中所受的载荷以及位移.载荷位移曲线中有若干间断点,代表着裂纹的形成和扩展.压痕实验完成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聚焦离子束观察发现,类金刚石薄膜压痕处出现规则的贯穿厚度的环形裂纹和径向裂纹.最后,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硬薄膜/软基体在锥形压头作用下的应力分布,通过cohesive单元模拟环形裂纹的起始和扩展.结果表明:环形裂纹是由薄膜表面较高的径向拉应力引起的,较高的径向拉应力发生于压头和薄膜表面接触区域的外侧;径向裂纹则是由薄膜在界面附近较大的拉应力引起的.并且,各圈环形裂纹的半径基本呈线性递增,这和实验观测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速钢方坯料经过酸洗、修磨后再酸洗检查时出现表面裂纹的现象,对有缺陷方坯料与正常方坯料的修磨部位在相同条件下酸洗、修磨、再酸洗以后的表面宏观状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对其硬度值做了对比,金相分析认为高速钢锻造方坯料经修磨后再酸洗时产生裂纹的原因是坯料未经退火或退火不充分,提出为防止裂纹产生高速钢坯料必须及时进行充分退火。  相似文献   

16.
为了查明钢板表面裂纹产生的原因和产生机理,利用实验室加热炉对加热前和加热后产生的两种条件下的表面裂纹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裂纹附近组织中脱碳层和氧化物圆点的出现是判断裂纹产生时间的必要条件,裂纹附近的脱碳层和氧化物圆点是轧制前坯料表面裂纹的基本特征,利用此特征查找裂纹产生的原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取样分析了高层建筑结构钢Q345GJC钢板的裂纹原因,结果表明,Q345GJC钢板上的裂纹是由于铸坯上产生的皮下裂纹所致,而且微合金化元素添加量及种类越多,连铸坯的裂纹敏感性越强。采取措施后,有效控制了Q345GJC钢板的裂纹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冷轧锯片钢65Mn在客户使用过程中出现喷粉后起泡现象的原因,通过扫描电镜对起泡位置及基板表面进行观察,起泡位置表层存在针眼状孔洞,基板表面存在密集分布的微小裂纹。通过光学显微镜及荧光分析对基板组织及表层成分进行分析,基板表层存在5~10μm的脱碳层,其深度与裂纹深度相当。分析表明,在客户酸洗锯片钢过程中酸液在微裂纹内部残留,在喷粉过程中与基板反应生成气体,是造成65Mn喷粉起泡的主要原因。控制热轧加热温度及保温时间改善脱碳现象,配合冷轧过程加入一次罩式退火可改善带钢表面微裂纹,能有效控制喷粉起泡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强镀锌板表面发麻缺陷问题,从全流程分析角度,探讨引起此缺陷的根本原因。利用扫描电镜分析发现,发麻原因在于锌层表面厚度不均匀、粗糙度差异明显以及镀锌板表面存在较多的表层裂纹。跟踪分析发现该表层裂纹主要产生在冷轧工序,结合钢种的热轧微观组织特点,提出形成表层裂纹的机理在于热轧钢板在轧制过程中抗开裂能力较弱,导致冷轧过程中钢板表面形成 10 μm 的表层裂纹。结合 CCT 曲线的模拟分析发现,控制热轧钢板表层微观组织状态可以明显抑制高强镀锌板表面发麻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针对船板表面频繁出现小纵裂纹的问题,通过对铸坯表面及皮下质量的检查,取样进行金相分析,认为这类表面小纵裂纹主要是由于铸坯皮下气泡影响所致。通过强化脱氧、降低钢水过热度、避免原料受潮、加强保护浇注及结晶器缝隙密封,达到了控制小纵裂纹产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