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徐苏斌 《建筑师》2017,(5):20-28
20世纪50年代中国近代建筑史主要以帝国主义和阶级斗争为主线索,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现代化的主线索。2016年"中国近代建筑史"(五卷本)的出版是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里程碑,也促进了对研究线索和理论框架的进一步思考。本文作者基于参与主编本书的经历,提出了X+Y+Z的框架,即近代建筑史研究需要同时思考外来的影响(X轴)、传统的继承(Y轴)和他学科的影响(Z轴)的三维取向,而不是任选其一。论文解释了作为X轴的民族主义背景下的"主体受容"、殖民主义背景下的"从属受容"、作为Y轴的传统的承传与创造,并探讨了作为Z轴的知识、权力、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殖民主义、公共领域等理论对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卢庆旼 《新建筑》2014,(4):86-90
对中国和韩国近代建筑史分期方案按三个层次展开比较研究。首先,分析中国与韩国近代建筑史分期研究的时限问题;其次,分析中韩两国近代建筑史分期研究过程,以及中韩两国近代建筑史分期研究方法的共同视角;最后,总结上述研究并指出,中韩近代化过程还有一点很相似,即国家间的海路、铁路等交通手段的开发引起了资本主义市场领域的扩展,构成了新的文化圈。  相似文献   

3.
张复合 《华中建筑》2002,20(3):81-84
该文从对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基本认识入手,结合此项研究工作开展的三个时期,与西部大开发,与中国现代建筑创作中的“现代和传统”问题的关系以及中国近代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中国近代建筑中教学,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中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等问题简要论述,展望进入21世纪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之回顾与展望张复合如果对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作一回顾,可以分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第二时期,始自八十年代中期,至会仍在发展中。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第一时期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首灰较具规模的,应推1958年10月...  相似文献   

5.
一般说来,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可分为两个时期,20世纪40-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第二时期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自1985年开始起步,到今年已经走过了整整二十年的历程。经过七年的“起步”(1985-1992),1993年,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进入“发展”阶段,其标志有二:一是组织加强,研究领域扩展,二是研究结合社会实际,同保护与利用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杨秉德 《新建筑》2005,(1):48-51
从三个领域整体研究中国近代建筑史时期(1840~1949)民族形式建筑的探索历程:源自民间的无意识探索、西方建筑师在教会大学校舍建筑领域的探索,以及中国近代建筑史发展兴盛期的后期(1927~1937)第一代中国建筑师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华中建筑》2005,23(B07):70-70
2006年,是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第二十个年头;2006年,将要召开的“2006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是1986年以来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第十次全国性会议,对于中国近代建筑研究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8.
郑红彬 《建筑师》2017,(5):111-120
近代在沪外籍建筑师对上海近代建筑史乃至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发展进程影响深远。本文基于以近代通商名录为主要资料源的系统调查,探明近代在沪外籍建筑师总数不少于407位。针对这一群体,从宏观层面探究其群体的概况及其在上海的发展历程,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以描绘其群体构成,对其进行类型划分并逐一分析,描绘出近代上海这一国际建筑社区的面貌。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文化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中国建筑在近代发生的重大转变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科学理性建筑观念的觉醒,先发展地区城市化趋向的突起;新的建筑适应性模式的多向选择等,并在对之进行了简要分析论述的基础上提出,这三大转变可视为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三个“纲”,抓住这三个“纲”把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继续深化下去。  相似文献   

10.
对边疆和边缘地区建筑研究的不足导致了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中的大量盲区,无法形成完整的研究图景,并在理论问题上显得失语和无力。重新思考"边疆""边缘""边界"等概念,着重讨论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中"边缘"之所以形成的3方面原因,即地理位置、政治禁忌及思想观念造成了本领域当前研究的若干问题,而只有边缘和中心既互为背景也互为尺度,才能获得对近代建筑全貌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建筑史"题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本学科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辨析"中国"、"近代"、"建筑史"等核心概念及其内涵的变迁,指出中国近代建筑史学科成立于1980年代中期,20多年来逐渐发展壮大,体现在研究对象和范围的扩张,及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上.  相似文献   

12.
陈惟 《华中建筑》2008,26(7):209-210
该文分析了工科院校建筑学专业的培养方向和特征,以及建筑历史的学科领域,研究层面。提出中国建筑史课程在培养复合型建筑设计人才中的改革目标,重点探讨中国建筑历史如何与建筑设计相结合、建筑历史教学交叉深化课程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The research of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al history formally started in the mid-1980s and the first conference held in 1986 in Beijing mark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ield. Over the past 26 years, this emerging field has developed fast and steadily. As a result, thirteen biennial conferences have been held since 1986, and academic products of various forms with over ten million characters have been published. This article survey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al history as a field of scholarly inquiry in China and outlines some of keystone events in the past 26 years. It also charts out how some key concepts of the field, such as timeline, geography and research approaches have been evolving over time. The article introduces som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studies in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al history from the middle 1980s to the present.  相似文献   

14.
关于外国建筑史教学的研究国内已有相当多的成果,基本可以分为教学方法探讨、教材及教学内容研究、教学历史及知名外国建筑史教育家回顾三大类。针对外国建筑史教师素养问题的研究,从历史研究、实地考察、认知程度、学校氛围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5.
刘源  姜省 《南方建筑》2014,(6):4-11
建筑图书是传播建筑知识的媒介,近代建筑图书的出版改变了我国历史上建筑专书甚少的状况,影响了近代建筑学的发展。在回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指出研究近代建筑图书的必要性,梳理了近代出版的建筑图书的书目、编著者、出版时间和出版者等信息,将之整理成表,并进一步讨论了近代建筑图书出版的整体特征。论文最后通过考察图书的印次来探讨近代建筑图书的影响,分析了再版次数最多的三种图书《房屋》、《建筑构造学》和《房屋建筑学·住宅编》的作者、内容、编辑意图和读者对象等情况。  相似文献   

16.
顾孟潮 《重庆建筑》2010,9(1):14-16
文章论述了中国建筑设计史的沿革,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建筑设计和对中国建筑设计创作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涂欢 《建筑学报》2007,(1):95-97
东北大学创办的建筑系是中国近代建筑教育史上第二个建筑系。作为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的先驱者和实践者,东北大学建筑系凝聚了梁思成、林徽因、童寯、陈植等一大批著名的建筑教育学家的心血。通过对其创立背景、教师队伍及教学探索等方面进行阐述,探究它为中国建筑教育事业所做出的宝贵努力。  相似文献   

18.
斯皮罗·科斯托夫1988年在密歇根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这篇讲演是对自己革命性学术生涯的一次总结,讲述了他从求学耶鲁大学到执教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期间不断变化的心路历程、与其相关的学术环境以及更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他对西方建筑史学传统的深刻反思反映了20世纪后期美国建筑历史学科的发展变化以及在建筑史学和史观上的突破。他提出建筑史不应限于对过去建筑形式风格迭代的研究,而应成为人们为改善未来生活环境而争辩的论坛。  相似文献   

19.
龙彬  于云龙 《新建筑》2014,(4):82-85
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公共史学是新史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它的发展与兴盛不但激发了专业史学界自身的反思与改革,其本身还是一场社会运动,反映了历史研究与社会需求的联系日趋紧密。通过整理该新史学学科的发展状况及其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可以发现公共史学对建筑史研究、城市史研究、遗产保护及城市设计都有借鉴与应用价值。期望从史学角度给建筑领域研究带来一些自下而上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中国营造学社初期建筑历史文献研究钩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江峰  王其亨  陈健 《建筑创作》2006,4(12):153-158
中国营造学社在成立初期,以校勘《营造法式》为开端,进行了一系列的与营造相关的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为后续田野调查测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献考证与实物调查相结合更使得学社产生令世人瞩目的成果。解放以后,由于受政治的影响、观念的变化、学科划分的局限等因素,建筑历史研究越来越倾向于型制构造技术等法式研究上,缺失了对文献的研习,造成建筑历史研究缺乏更广阔的文化视野,研究后劲不足。梳理中国营造学社在文献学方面的成果,可以为当前的建筑历史研究指导方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