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试验的基础上对中等及中等以下等内、外小麦容重与出粉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到了关于容重与出粉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作了低等级小麦与中等小麦出粉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小麦质量标准中的定等基础项目,在实验室和面粉加工厂进行调查研究,回归分析表明,小麦容重与出粉率关系、小麦角质率与蛋白质含量关系以及小麦角质率与小麦粉筋力强度关系均存在显著相关。由此可见,小麦角质率与容重是反映小麦出粉量与粉质的两个重要项目,用此二项作为小麦分级的基础项目要比只用容重一项为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小麦面粉营养成分与出粉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给出了国外发达国家的面粉营养强化标准.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小麦面粉出粉率与各营养成分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了与文献相一致的结论,为面粉行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同时为面粉厂选择合适的出粉率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小麦面粉出粉率与各营养成分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了与文献相一致的结论,为面粉行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同时为面粉厂选择合适的出粉率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对不同的品种,不同搭配比例的45份小麦试样,分别用布勒实验磨粉机和布拉班德磨(三种不同操作方法)进行出粉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布拉班德磨直接出粉率及过54GG筛出粉率与布勒实验磨粉机出粉率分别是显著相关和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和0.84.证明布拉班德磨的这两种操作方法可替代布勒实验磨粉机用于测定小麦出粉率,并总结出布拉班德磨的这两种操作方法测定小麦出粉率的换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对取自直属库及种植农户的65份样品的杂质类型、含量及容重进行了测定.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测定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并建立了各类型杂质与小麦容重的优化模型.结果表明:总杂质对小麦容重影响最大,在最常见的6类杂质中,麦秸、麦皮、砂石对容重的影响依次减小.为了得到容重随麦皮、麦秸、砂石含量的变化趋势,制备不同麦皮、麦秸和砂石含量的小麦样品,并对这些样品的容重进行测定分析.研究发现:随着麦皮、麦秸含量的增加,容重逐渐减小;随着砂石的增加,容重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8.
杂质类型及含量对小麦容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取自直属库及种植农户的65份样品的杂质类型、含量及客重进行了测定.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测定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并建立了各类型杂质与小麦容重的优化模型.结果表明总杂质对小麦容重影响最大,在最常见的6类杂质中,麦秸、麦皮、砂石对容重的影响依次减小.为了得到容重随麦皮、麦秸、砂石含量的变化趋势,制备不同麦皮、麦秸和砂石含量的小麦样品,并对这些样品的容重进行测定分析.研究发现随着麦皮、麦秸含量的增加,容重逐渐减小;随着砂石的增加,容重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就小麦水分与容重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证实小麦水分与容重确是显著相关的,并可建立线性回归模型,从而为实仓小麦的降水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将此结论应用于生产实际,根据线性回归方程,通过控制水分,达到控制容重,升等增价,对贮粮工作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小麦制粉     
四、小麦的研磨 小麦的研磨,即利用机械方法剥开小麦,把胚乳从皮层上刮下来,磨细成粉。 研磨是整个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它占用了制粉工艺耗电量的60~70%。小麦加工中,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如产品质量、出粉率、单位产量、耗电量和成本等都与研磨工序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自制远红外热处理设备对燕麦籽粒进行热处理,用实验磨粉机进行磨粉,得出面粉及各粉路出粉率,采用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热处理时间与籽粒出粉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燕麦籽粒经过0~8 min热处理后,皮磨粉、心磨粉和面粉的出粉率平均值分别为17.53%、26.74%和44.27%;变幅分别为7.40%~31.29%、15.88%~36.86%和39.31%~47.17%;变异系数分别为70.13%、37.22%和8.30%.热处理时间对皮磨粉出粉率和心磨粉出粉率有极显著影响(α=0.01),对面粉出粉率有显著影响(α=0.10).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皮磨粉出粉率表现出先稳定后升高的趋势,热处理6 min时皮磨粉出粉率达到最高,为31.29%.心磨粉出粉率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先稳定后减少,4 min时心磨粉出粉率达到最高,为36.86%.面粉出粉率则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趋于平稳,热处理6 min时,面粉的出粉率达到最高,为47.17%.热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燕麦籽粒的出粉率,而且能够改变面粉中粉路的组成变化;出粉率的变化间接反映了面粉理化特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包装小麦垛40个,依次对其进行精确测量.用数理统计学原理研究数量、体积、容重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建立经验回归方程,检验回归效果的显著性,从而得出通过测量包装小麦容重和粮垛体积计算粮食数量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动态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1980-2016年河南省小麦产量与主要投入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小麦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物资资本对小麦产量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和较长的持续效用,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较大;劳动力对小麦产量的贡献低于物资资本,对小麦产量的拉动作用不显著;播种面积短期内对小麦产量有拉动作用,但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非常小。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小麦萌动和发芽程度对其加工品质的影响,以经80℃高温快速干燥和自然晾晒干燥处理的不同程度萌动(鼓泡、皮裂、露白)和发芽(芽长为小麦籽粒长度的一半、芽长与小麦籽粒长度相同)小麦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出粉率、沉降值及粉质特性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小麦萌动和发芽程度的加深,小麦的出粉率,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及粉质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面团弱化度则逐渐上升,而沉降值变化并无规律。高温快速干燥能抑制小麦吸水率的下降,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由此可见,干燥可抑制萌动、发芽的小麦加工品质劣化,因此一旦发现小麦萌动应立即进行干燥。差异性分析可知,小麦在萌动和发芽过程中大部分加工品质指标均从皮裂期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建议将处于皮裂期至芽长不超过籽粒长度作为判定生芽粒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中等容量发电机保护断路器的开断性能,对三相短路条件下的全封闭中等容量发电机保护断路器的瞬态电磁特性和断路器的主导电部分及外壳的电动力、应力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并对断路器的动稳定性进行了校核.  相似文献   

16.
对郑州地区四个品种夏播小麦和两个品种冬小麦的一般性状、出粉率、蛋白质含量、面粉的面筋含量、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及面粉烘焙特性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夏播小麦的品质一般不次于冬小麦。从而为小麦的选种、育种、推广种植及其面粉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人工调节储藏条件使小麦发生霉变,检测霉变后小麦的各项品质指标,探索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与小麦品质之间的关系,进而评价霉变过程中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在预测小麦品质中所起作用.研究表明:小麦籽粒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与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面筋指数呈极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8、-0.839、-0.916;与容重、千粒重、发芽率、淀粉含量、降落数值、形成时间呈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2、-0.766、-0.757、-0.748、-0.822、-0.708.小麦籽粒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与霉变小麦各品质指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选有代表性小麦样品63份,对有关品质特性进行了测定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角质率与容重反映小麦的质量;面团评价计值与馒头总分的回归方程可作为估测小麦粉筋力强弱和蒸煮品质的参考;小麦粉矿质营养素对比人类膳食的要求,Cu、Fe基本满足.Zn、Mn、Mg需要进一步补充;Ca、P需要大量强化.品质特性表现较好的小麦品种可做为培育不同用途小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耕地土壤主要类型有白浆土、黑土、黑钙土、草甸土,其土壤质地涵盖了除沙性土外的各种类型,由于季节性干旱频繁发生,需要对土壤干旱程度进行快速、科学的判定。利用不同土质、不同层位土壤的干容重、重量田间持水率、土壤空隙率等的实测值,采用统计分析中回归分析方法,求解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耕地主要土壤的土壤空隙度与干容重呈极显著性线性相关,干容重越大,空隙度越小;重量田间持水量与土壤干容重同样呈显著性线性相关。由此确定出体积含水率与土壤容重的关系,并加以概化,以简便判别实测容积含水率代表的土壤干旱状况。  相似文献   

20.
选用河南产储藏2a的商用小麦,设定不同的虫口密度,检测不同感染时间的小麦水分和容重,分析水分、容重随虫口密度和感染时间的变化及其差异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虫口密度增加和感染时间延长,样品水分增加,容重降低;80头/kg和160头/kg感染60 d时,样品水分和客重测定值呈极显著性差异;水分与虫口密度和感染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329,r=0.711),容重与感染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6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