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茅台酒酿酒极端环境与极端酿酒微生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永光  黄旭  黄平 《酿酒科技》2006,(12):47-50
茅台酒独特的极端高温制曲、高温堆积发酵、高温厌氧发酵等酿酒环境长期对酿酒微生物进行驯化,各种微生物经过遗传、变异、消长和衍化等微生物群落的演替,促成了酿酒微生态环境中丰富的耐高温、耐高酸和耐高酒度等极端微生物的富集。茅台酒酿造过程中极端酿酒微生物代谢产生多种热稳定性的酶,如淀粉酶、蛋白酶、糖化酶、纤维素酶、葡萄糖甘酶、木聚糖酶、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各种脱氢酶、磷酸烯醇丙酮酸激酶及DNA聚合酶等。各极端酿酒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生的酶系在发酵过程产生了茅台酒独特的酒体成分,赋予了茅台酒独特的风格和完美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茅台酒酿造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成因及研究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郭坤亮 《酿酒》2002,29(2):36-38
酿造微生物是形成茅台酒独特风味的基础,根据茅台酒生产的特殊自然环境和生产工艺,探讨茅台酒酿造微生物的成因,展望茅台酒酿造微生物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酱油作为传统发酵调味品,因其具有特殊的色、香、味、体而深受消费者喜爱。酱油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组成、演替和功能代谢对酱油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对近年来酱油酿造过程中和其他传统发酵食品中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和各技术原理、优缺点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研究酱油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和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酱油品质的影响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申柏涛 《酿酒》2023,(2):140-141
酱香酒酿造中使用塑料薄膜封窖,酿出来的酒会产生酱味不足,回味稍短,甚至出现霉味等质量问题。传统茅台酒酿造中使用窖泥封窖符合大曲酱香酒酿造客观规律,以“更干净、卫生、简单省事儿”为目的的塑料薄膜封窖,不符合大曲酱香酒酿酒微生物代谢规律,达不到规范酿酒所需要的客观条件。所酿的酒出现质量问题在所难免,所以酒企有必要按照传统茅台酒生产工艺,严格规范使用窖泥封窖。  相似文献   

5.
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及代谢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功能微生物动态变化及代谢产物对酒体香气组分有着重要作用,与酒质密切相关。根据近年来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相关微生物研究报道,该文分别阐述了酿酒各个环节中细菌、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的主要作用、多样性及代谢过程。旨在为酱香型白酒功能微生物与酒体风味物质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贵州茅台酒高踞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通过对茅台酒及酿造地区进行研究,发现茅台酒生产区域环境具有其他地区不可复制的特点,对茅台酒品质起决定性作用。该文从地质结构和土壤特征、优越的河流生态环境和水质中微量元素、适宜的气候环境和微生物群落特征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对茅台酒厂未来发展方向、环境保护以及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白酒是世界著名的具有独特风味的蒸馏酒之一。这种独特风味的形成,通常是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基因表达、代谢通路、酶活性及代谢产物协调作用的综合体现。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多角度解析酿造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性及其对酒体风味的影响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该文对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及代谢组学技术在酿造微生物的应用进展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白酒酿造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香气是葡萄酒的重要感官质量指标之一,葡萄酒的酿造过程其本质是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代谢活动的过程,使葡萄酒产品的香气表现得复杂和多样性.综述了酿酒酵母、非酿酒酵母、乳酸菌及霉菌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了酿酒微生物糖苷酶在酿酒过程中促进葡萄酒香气糖苷水解释放的研究进展.最后,就酿酒微生物应用于葡萄酒酿造,改善葡萄酒风味特征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手段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轻工科研所在研究茅台酒传统工艺过程中,分离了茅台酒酿造微生物;在筛选出优良菌种的基础上,与贵阳酒厂合作,于一九八一年试制成功了麸曲酱香酒。麸曲酱香酒以  相似文献   

10.
酱香型白酒是中国特有的蒸馏酒,其生产工艺独特,酒体风味独到,以茅台酒为典型代表而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知名度,是中国发酵食品行业的名片之一。酱香型白酒发酵的生物化学及微生物变化主要发生在大曲制作、堆积发酵和下沙3个主要工序,其主要工艺特点为高温制曲、高温堆积、多轮次固态发酵、发酵周期长、贮存时间长,每一道工序在酱香白酒的生产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使酱香白酒的生产周期近1年才得以完成。独特的工艺造就其特定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生物代谢过程,这是形成酱香风味的重要物质保障。研究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及其代谢过程,对于揭示其风味形成机制、优化工艺过程控制、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等具有重要意义。对近年来关于酱香型白酒生产过程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分析,旨在推陈出新,进一步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特别是微生物多样性解析和代谢组学技术来揭示中国传统酱香白酒的生产原理。  相似文献   

11.
芝麻香型白酒是我国传统白酒的创新香型之一,因其所具有的独特风味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对于芝麻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的探索也成为白酒研究中的热点领域之一。该文系统综述了芝麻香型白酒酿酒微生物的多样性分析、产香味成分分析、酶活性研究以及酿酒微生物在芝麻香型白酒生产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芝麻香型白酒酿酒微生物的未来的研究与利用提出了思考与展望,为后续芝麻香型白酒酿酒微生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必要的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12.
超过滤膜在葡萄酒酿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月华  施云芬  谭海峰 《酿酒》2006,33(3):89-90
论述了应用超过滤膜处理葡萄汁、超过滤果汁发酵葡萄酒及葡萄酒的超过滤。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在葡萄酒酿造中应用超过滤膜,能除去果汁中杂菌,减少氧化褐变物质,苦涩味成分;使发酵醪澄清并除菌;使葡萄酒酒质稳定。  相似文献   

13.
在白酒的酿造生产过程中,酸度是一项重要的酿造指标。酸胁迫对白酒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随着发酵的进行对曲药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重塑等方面。该研究在实验室构建白酒固态发酵模型,分别设置低、中、高三种酸度条件,探究白酒酿造过程中的酸胁迫对糟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度的影响下,产酸细菌和耐酸性强的芽孢杆菌相对丰度增加,耐酸性差的细菌相对丰度降低;真菌门中子囊菌门占绝对优势,窖内溶氧的降低和发酵起始酸度的增加使得真菌属都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通过分析不同糟醅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发现细菌和乳酸菌随酸度的增加而下降;己酸菌在酸度为15 mmol/100 g时数目最多;酵母数量随酸度增加而下降。对糟醅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结果显示随着酸度的增加,糟醅中淀粉含量越多;在高酸度下,糟醅中乙醇含量低。该研究分析了酸度对糟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重塑过程,分析了酿造有益菌在不同酸度下的生长情况,能保证有益微生物在良好的条件下生长繁殖,为白酒酿造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代谢指纹技术在曲药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占成  王加辉 《酿酒》2002,29(5):72-74
在传统白酒酿造过程中,曲药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曲药分析检测手段的不完善一直是制约传统白酒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厂在研究中发现,新兴的代谢指纹技术不仅可以对曲药性质进行准确的刻画,而且可以具体分析出某种制曲因素(如制曲环境、制曲工艺、制曲原料等)对某类微生物群系在曲药中消长的影响。故代谢指纹技术不失为一种应用于更多的了解曲药性质,进行曲药检测、曲药研究、工艺控制及改革等的一种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白酒酿制是多种微生物共同发酵的过程。 为了提高清香型小曲白酒机械化酿造的酒质,采用传统分离方法和现代分子技术 对机械化酿造车间发酵过程中的酒醅优势微生物进行分离及鉴定,并对清香型小曲酒机械化酿造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变化规律进行了 总结。 结果表明,酒醅微生物主要有4种酵母、6种细菌和2种霉菌,其中,酵母菌主要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毕赤酵 母(Pichia pastoris),细菌主要为乳酸菌(Lactobacillus)和芽孢杆菌(Bacillus),霉菌主要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酵母总数在发酵 第2天可以达到最大值,为108 CFU/g;细菌在第9天后繁殖较快,总数量可以增殖到107 CFU/g;霉菌在发酵第2天后逐渐降低。 微生物 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为优化发酵工艺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茅台酒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前,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微生物室已从茅台地域环境、制曲发酵、堆积发酵过程中分离并保藏微生物329种。近年来,技术中心从分离的微生物中发现了数10株与酿酒有关的功能菌株;进行了探索功能菌株在酱香型白酒新生产场地中的科学使用,以此提高基酒质量并完善其风格特征的初步研究;深入研究了茅台酒的微生物发酵机理,提高了对茅台酒主体香气香味成分的形成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啤酒生产中腐败微生物鉴定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孔庆新  张惟广 《酿酒科技》2003,(2):26-27,29
啤酒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微生物主要有野生酵母,细菌,放线菌和霉菌四大类。新的快速检测技术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伏安型生物传感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AMS),改良MRS培养基和三磷酸腺苷(ATP)法等,较传统方法迅速,准确。  相似文献   

18.
宣灵  李明 《酿酒》2012,39(1):44-46
对宣酒芝麻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空气环境、窖池内环境以及酒醅发酵全程跟踪取样,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空气环境与堆积、发酵酒醅中菌类总数表现一致,均为细菌〉酵母菌〉霉菌。窖池内环境中细菌总数明显高于酵母菌与霉菌总和,并且中上层多于下层。宣酒芝麻香白酒的酿造与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有的工艺操作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汾酒酿造过程中可培养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与代谢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跟踪汾酒的酿造过程,应用微生物学方法研究了可培养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变化,并且运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分析了代谢产物,找出了酿造过程中可培养微生物的种群与数量的消长规律和代谢产物动态变化的规律,基本确定了二者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研究汾酒酿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杨梅酒中甲醇形成及其毒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杨梅酒是以新鲜杨梅为原料,经破碎、压榨、发酵、陈酿精制而成的果酒。结合杨梅酒生产工艺过程及特点,分析了杨梅酒中甲醇的主要来源、甲醇的毒理作用及常见的中毒症状,提出了控制杨梅酒中甲醇含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