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以早籼稻为原料,设定浸泡温度65、70、75℃,浸泡时间3、3.5、4h,蒸煮温度90、95、100℃,蒸煮时间25、30、35 min,进行L9(34)正交试验,分别测定各参数组合处理所得产品的色度、营养品质和蒸煮品质。综合各品质指标选出生产蒸谷米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条件为65℃~70℃、3.5 h~4 h,蒸煮条件为100℃、30 min。  相似文献   

2.
以早籼稻为对象,通过改变浸泡时间和温度,测定分析浸泡条件对早籼稻的水分含量、蒸谷米VB1的含量以及蒸谷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浸泡条件对蒸谷米品质影响明显,当浸泡温度为75℃、时间为3.5 h时,蒸谷米的品质最好,VB1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以41个稻谷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蒸谷米加工,以蒸谷米得米率、整米率、爆腰率、感官评价等指标为依据,探讨不同品种稻谷加工蒸谷米的原料适应性,并对其中蒸谷米感官评价分值最高的3个品种进行了工艺优化,同时考察了产品的营养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稻谷加工蒸谷米的得米率、整米率以及爆腰率有显著差异(P0.05),得米率最高达到77.46%,而整米率最高的达到71.24%;不同品种稻谷加工的蒸谷米产品得米率均高于同品种的白米,其中有30种差异显著(P0.05);在整米率方面,30种蒸谷米产品显著高于同品种白米(P0.05),1种显著低于对应的白米(P0.05)。感官评价最高的3个稻谷品种的最适浸泡、蒸煮工艺略有差异,其中TJ118在55℃下浸泡最适时间为5 h,而TJ292和TJ610的最适时间为6 h;TJ118蒸谷米的最适蒸煮时间为15 min,TJ292蒸谷米的最适蒸煮时间为20 min,而TJ610蒸谷米的最适蒸煮时间为25 min;相对于同品种白米,感官评价最高的3个稻谷品种加工的蒸谷米中铁、磷、维生素B_1、B_2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蒸谷米的湿热处理与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浸泡、蒸煮、干燥等湿热处理对蒸谷米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酸醇分步浸泡、高压蒸煮和高温高湿干燥相结合的新工艺生产的蒸谷米维生素B_2的含量较高,且产品色泽好、饭香浓,出米率高,蒸饭时间短。适宜的工艺参数为:先用1.2%的柠檬酸溶液浸泡2小时,再用1.5%乙醇溶液浸泡1.5小时,经121℃高压蒸煮30min,再用55%相对湿度,90℃热风干燥30min,缓慢冷却2.5小时后,立即用常规方法砻谷和碾米。出米率和整米率分别为67.28%和87.0%,成品色泽浅、米饭香味浓而无异味,维生素B_2的含量为2.473mg/100g。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浸泡工艺包括温度-时间、微波、酸碱溶液、低浓度乙醇、酶对稻谷吸水率的影响,结合蒸谷米外观品质及米饭质构分析,筛选有效的快速浸泡工艺。结果表明,在稻谷∶水为1∶1(g/mL)、温度60~70℃、浸泡4~5 h时,便达到浸泡工艺要求,吸水率达到30%;能显著提高稻谷吸水率的方法是质量比5%的纤维素酶浸泡4 h,吸水率达30.07%;能显著缩短浸泡时间方法是5 min、700 W微波浸泡,吸水率为31.69%。且2种浸泡工艺对蒸谷米的外观品质和米饭质构无不良影响,有望作为蒸谷米快速浸泡工艺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6.
实验对速煮绿豆加工工艺进行了优化,单因素实验表明浸泡时间、浸泡温度、蒸煮时间、蒸煮温度对复水性影响较大,且干燥方式对速煮绿豆的组织结构和形态保持上有明显影响;通过响应曲面回归分析,得到速煮绿豆优化加工工艺条件:在42℃0.5%NaHCO3浸泡液下浸泡4h,常压下100℃蒸煮40min,沥干,先恒温热风干燥30~40min,放置在密封容器24h,再微波干燥4~6min至水分含量为5%~7%,复水时间为5~12min。  相似文献   

7.
蒸谷米的湿热处理与工艺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浸泡,蒸煮,干燥等湿热自理对蒸谷米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酸醇分步浸泡,高压蒸煮和高温高湿干燥相结合的新工艺生产的蒸谷米维生素B2的含量较高,且产品色泽好,饭香浓,出米率高,蒸饭时间短。  相似文献   

8.
以籼稻为原料,研究浸泡工艺条件对蒸谷米品质的影响,以确定蒸谷米生产的最佳浸泡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蒸谷米生产工艺中最佳的浸泡工艺参数为:浸泡温度55℃、浸泡压力150kPa、浸泡时间5h。浸泡之后的稻谷吸水量较优,浸泡液中蛋白质损失量和可溶性糖损失量在吸水量达到最优的前提下保持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蒸谷米制备工艺中柠檬酸浸泡对蒸谷糙米的碾米特性、碾白过程中镉含量及蒸谷米品质的影响,以期依托蒸谷米加工工艺为一定程度镉污染稻米的合理利用提供数据参考。选取湖南产的2个镉含量超标的籼米样品进行蒸谷米制备,采用分层碾米的方法对柠檬酸浸泡后并经蒸煮、烘干及砻谷的糙米进行碾磨,测定不同碾白时间蒸谷米的镉含量及其碾米特性和外观品质,并测定蒸谷米的矿物质含量和蒸煮特性及其米饭食用品质进行感官评价。结果显示,柠檬酸浸泡的稻谷其蒸谷糙米的皮层更容易被碾掉,同时提高了蒸谷米单位时间的碾减率,但对蒸谷米的碎米率无显著性影响;柠檬酸会使蒸谷糙米的颜色更黄,但对蒸谷米无显著性影响;稻谷经柠檬酸浸泡促进了Cd、K、Ca、Al这4种元素自胚乳而外的迁移,对Mn和Cu元素迁移的影响较小;促进Na、Mg、Fe和Zn这4种元素由稻壳和皮层向胚乳的迁移,使蒸谷米的Na、Mg等元素的含量增加;柠檬酸浸泡后制备的蒸谷米,其米饭吸水率、体积膨胀率、碘蓝值、pH值及蒸谷米饭的硬度均显著降低,蒸谷米的色泽及其米饭的滋味、口感及综合评分等显著性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控制板栗褐变,确定其最佳干燥工艺,在干燥前采用蒸煮灭酶处理和抗褐变剂处理后,通过控制干燥温度和时间,以感官指标和水分含量来确定板栗最佳干燥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蒸煮温度100℃、蒸煮时间8 min能有效杀灭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柠檬酸、抗坏血酸、EDTA-2Na 3种抗褐变剂对板栗褐变都有抑制作用,且三者按照8∶1∶0.4(质量比)联合控制褐变效果最佳,抑制率可达91.2%;在热风干燥过程中最佳干燥条件为干燥温度70℃,时间180 min,此时水分含量达到9.1%,感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1.
针对粮食的熟化时间不同,采用常压蒸煮、高温高压蒸煮和微波熟化技术分别对薏米进行预熟化研究,并对比分析3种预熟化工艺对薏米营养成分、质构和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压蒸煮工艺条件为40℃恒温浸泡2.5 h,物料厚度0.7 cm,蒸煮时间15 min;高温高压蒸煮工艺条件为40℃恒温浸泡1 h,蒸煮温度115℃,蒸煮时间3 min;微波预熟化工艺条件为40℃恒温浸泡1.5 h,微波功率539 W,物料厚度2.8 cm,时间5 min。与原料薏米相比,3种预熟化方式制得预熟化薏米中脂肪含量均明显升高,常压蒸煮和高压蒸煮的蛋白质含量升高,而微波预熟化蛋白质含量与原料接近;沸水中煮15 min,焖5 min后,预熟化后薏米的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均明显升高,能与小米共煮同熟;3种预熟化工艺均不同程度改变薏米的色泽。  相似文献   

12.
采用常压蒸煮、高温高压蒸煮和微波对红豆进行预熟化工艺研究,分析3种预熟化工艺对红豆营养成分、质构和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压蒸煮工艺条件为:40 ℃恒温浸泡0.5 h,物料厚度0.5 cm,蒸煮时间20 min;高温高压蒸煮工艺条件为:40 ℃恒温浸泡1.5 h,蒸煮温度115 ℃,蒸煮时间3 min;微波预熟化工艺条件为:40 ℃恒温浸泡0.5 h,微波功率119 W,物料厚度1.0 cm,时间6 min;与原料红豆相比,预熟化红豆中蛋白质升高,常压蒸煮和高压蒸煮红豆的脂肪含量升高,而微波熟化红豆的脂肪含量降低;沸水中煮15 min,焖5 min后,预熟化后红豆的硬度降低,能与小米共煮同熟;3种预熟化工艺均不同程度改变红豆的色泽。  相似文献   

13.
以米与水的比例、一次浸泡温度和时间、二次浸泡温度和时间、蒸煮时间为试验因素,安排设计6因素5水平25个处理,进行正交试验,运用最新统计软件SPSS,对干燥后米饭的复水率、α-度及其感官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冻干压缩全营养方便米饭前处理的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冻干压缩全营养方便米饭前处理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原料米与水的比例为1∶1.5;一次浸泡温度为60℃,时间为45min;二次浸泡温度为40℃,时间为45min;蒸煮时间为20min(二次)。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芸豆与大米共煮同熟的目的,采用恒温浸泡、低压蒸煮和热风干燥技术对芸豆进行预熟化研究。以浸泡温度、低压蒸煮压力和低压蒸煮时间为自变量,以糊化度为响应值,进行试验设计,得到芸豆预熟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泡温度50℃,低压蒸煮压力50kPa,低压蒸煮时间5min,该条件下芸豆糊化度为70.50%。经预熟化处理后的芸豆颗粒外观保持完整,水分含量为7%,在与大米共煮时能实现同熟。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来制作热风干燥方便面,通过研究加水量、蒸煮时间、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对方便面品质的影响,以优化方便面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加水量36%,蒸煮时间6 min,干燥温度85℃,干燥时间50 min时,热风干燥方便面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6.
研究以性早熟蟹肉为原料,采用微波干燥法将性早熟蟹肉加工成蟹肉松。以感官评价分值作为评价指标,探究腌制时间、蒸煮时间、粉碎次数、微波干燥时间、微波干燥功率、炒制时间、炒制温度对蟹肉松品质的影响,并选择微波干燥时间、微波干燥功率、炒制时间、炒制温度4个工艺参数进行正交实验优化。结果表明,腌制时间6min、蒸煮时间6min、粉碎次数4次、微波干燥功率400W、微波干燥时间4min、炒制时间4min、炒制温度80℃为加工性早熟蟹肉松的最佳工艺参数。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蟹肉松水分含量24.5%,蛋白质含量27.6%,脂肪含量13.2%,灰分含量10.1%。  相似文献   

17.
速食发芽糙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糙米为原料经过发芽处理,采用蒸煮糊化法制取速食发芽糙米。运用二次蒸煮糊化法进行糊化,将预蒸煮获得的速食发芽糙米进行浸泡和第二次蒸煮,糊化完成后进行干燥处理制成速食发芽糙米。结果表明:利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糊化条件为:预蒸煮时间25min,浸泡温度60℃,浸泡时间35min,二次蒸煮时间30min;最佳干燥温度为80℃,时间为90min。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大米为原料,研究一次浸泡、一次蒸煮、二次浸泡、二次蒸煮时间4个因素对即食米饭品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对即食米饭的浸煮工艺进行优化,得到即食米饭的最佳浸煮工艺为:一次浸泡25 min、100℃下一次蒸煮5 min、二次浸泡20 min、105℃下二次蒸煮50 min。该工艺制作的米饭糊化度可达90.19%,水分含量64.8%,口感良好,不易老化。  相似文献   

19.
对速食小米粥的制作工艺进行探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并对其干燥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单甘脂与β-环状糊精添加比为3 g/kg∶5 g/kg,浸泡温度为55℃,浸泡时间为40 min,蒸煮时间为10 min是速食小米粥的最佳制作参数;冷冻辅助热风-微波干燥法是制备速食小米粥的最佳干燥方法,具体为:先在-20℃条件下冷冻20 h,再置于80℃热风干燥40 min,最后用240 W微波处理5 min。此方法能明显提高复水性,复水时间为6.5 min,产品感官品质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20.
蒸煮工艺对米饭脂质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四种蒸煮工艺蒸煮米饭,研究不同蒸煮工艺对米饭脂类物质含量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确定基于脂类营养的最佳蒸煮工艺,为米饭的风味评价及新型炊具的开发提供试验数据.结果表明,蒸煮工艺对米饭的粗脂肪含量、游离脂肪酸含量及感官品质有显著影响.采用较长时间低温(50~60℃,20~30 min)处理并以较高温度(110~120℃)蒸煮的工艺制作的米饭香气、滋味和口感最好,总分最高,且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最高,脂类营养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