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深层油炸模型,研究了淀粉、面粉、泡打粉、食盐和水等糊的组成成分对挂糊油炸猪肉片外壳色度、吸油率、质构及感官品质等食用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淀粉添加量增加,挂糊油炸猪肉片外壳的硬度、吸油率和表观色度b*值均增大;脆度和a*值均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随泡打粉添加量增加,外壳硬度和L*值逐渐减小;吸油率、a*值和b*值均增加(p0.05)。随食盐添加量增加,外壳硬度逐渐增大(p0.05);而吸油率先迅速降低后趋于平稳。随水-粉比增加,外壳硬度逐渐减小,吸油率逐渐增大;易碎性先增加后有所下降。综合考虑,在淀粉添加量30%~50%、泡打粉添加量0.7%~1.1%、食盐添加量1.2%~1.8%、水-粉比1.2∶1~1.4∶1的条件下,得到的挂糊油炸猪肉片外壳具有较高的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了工艺条件及添加剂对油炸方便面中羧甲基赖氨酸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方便面中羧甲基赖氨酸含量随油炸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随油炸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随水分含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随pH的增大呈增加趋势,随V_(B1)添加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随儿茶素添加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随BHA添加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工艺条件温度、时间、水分含量、pH对方便面中羧甲基赖氨酸含量的影响作用较大,添加剂V_(B1)和儿茶素对方便面中羧甲基赖氨酸的抑制作用较大,BHA对方便面中羧甲基赖氨酸的抑制作用较小。通过选择合理的工艺条件和添加适宜的添加剂,能够有效降低油炸方便中羧甲基赖氨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低含油量、色泽金黄、外壳酥脆的挂糊油炸猪肉片,采用深层油炸模型,探讨了小麦面筋蛋白对糊粉的功能特性和对挂糊油炸猪肉片外壳食用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小麦面筋蛋白添加量的增加,糊粉的持水性和挂糊率均呈上升趋势,而糊粉的峰值黏度、最终黏度、衰减值、谷值黏度和回生值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添加小麦面筋蛋白能降低制品外壳脂肪的含量。随小麦面筋蛋白的增加,制品外壳的L*值逐渐减小,a*值和b*值逐渐增大;水分含量先逐渐升高又下降;脂肪含量先降低又逐渐升高;外壳硬度越来越大,脆性越来越小。综合考虑,小麦面筋蛋白添加量在7. 5%时,制品外壳具有较好的食用品质(含油量仅为15. 50%、含水量为19. 91%,呈现诱人的金黄色,脆性较好)。本研究可为该类制品的生产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米粉对油炸挂糊食品外壳食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使油炸食品获得更好的食用品质,对组成糊的米粉原料进行了筛选。采用深层油炸模型,研究了泰国香米、东北长粒香米、稻花香米和长糯米等4种米粉对挂糊油炸食品外壳的吸油率、表观色度、剪切力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米粉添加量为16%时,稻花香米粉外壳吸油率最低为11.26%;当添加量为32%时,泰国香米粉的外壳吸油率最低为10.71%。当米粉添加量为16%时,泰国香米粉外壳L值最大为61.31;糯米粉外壳L值始终呈现上升趋势。在硬度方面,当米粉添加量为16%时,稻花香米粉外壳剪切力最大为47.75N;当米粉添加量40%时,糯米粉外壳剪切力仅为19.21N。综合考虑,在4种米粉中,稻花香米粉是挂糊油炸产品优先选用的米粉品种。  相似文献   

5.
抹茶粉对油炸方便面抗氧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面粉为原料,加入不同比例抹茶粉制作油炸方便面,探究抹茶粉对油炸方便面面粉糊化性质、面团质构特性和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抹茶粉对面粉的峰值黏度、谷底黏度、衰减值和回生值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抹茶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的硬度、黏着性、弹性、胶着性和咀嚼性也增加,但当抹茶粉添加量为质量分数8%时,面团的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又降低。贮藏10 d时,加入抹茶粉的油炸方便面的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酸价(acid value,AV)及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 value,TBA)均比空白组低,抗氧化作用随抹茶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当抹茶粉添加量为2%~6%时,油炸方便面的感官评分较高。  相似文献   

6.
将香菇粉以不同添加量(1%、3%、5%、7%、9%)置于干脆面面团中,通过测定干脆面面团的淀粉糊化特性、质构特性、动态流变学特性及油炸后干脆面水分和油脂含量、油脂分布,探讨不同添加量的香菇粉对干脆面面团的流变性能及干脆面油炸后油脂渗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香菇粉添加量逐渐增加,干脆面面团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以及最终黏度显著下降,面团硬度增加,黏聚性、弹性以及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先下降后上升。当香菇粉添加量为5%时,干脆面的水分含量最高,油脂含量最低,此时干脆面的内部结构紧密,荧光强度最弱,油脂分布均匀。结果表明,在干脆面面团中添加适量香菇粉能改变干脆面面团的流变性能,抑制干脆面在油炸过程中的油脂渗透。  相似文献   

7.
以橄榄油和油茶籽油为研究对象,探讨在(180±5)℃条件下油炸薯条,连续油炸20次后两种油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油炸次数的增加,两种油的酸价和茴香胺值均呈线性增加(p0.05),在整个油炸过程中,油茶籽油的酸价显著低于橄榄油,连续油炸20次两种油酸价均未超过国家标准,油茶籽油茴香胺值显著高于橄榄油,并且油茶籽油的茴香胺值增加更显著;两种油过氧化值(POV)均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呈波动状态;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在增加,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降低,油酸含量降低不显著,而两种油食物亚麻酸含量(C18∶3)均显著下降;经过油炸后,两种油的红值均呈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研究超声波-酸解改性的麦麸粉不同添加量对面粉粉质特性、面团拉伸特性、面粉糊化特性以及面团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酸改性麦麸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的吸水率、形成时间呈上升趋势,稳定时间和粉质指数则先上升后下降;面团的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阻力、拉力比数随酸改性麦麸粉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延伸性和拉伸面积呈下降趋势,对面团的拉伸特性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峰值黏度、最低黏度、衰减值、最终黏度、回生值、糊化温度及峰值时间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质构特性结果表明,面团的硬度、弹性、黏附性、咀嚼性、内聚性和回复性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综合得出,酸改性麦麸粉添加范围6%~9%可以改善面粉粉质及质构特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龙香芋头添加量在普通油炸和水油混合油炸2种方式下对龙香芋丸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了色差、质构、比容、含油率、DSC热力学特性。龙香芋头的添加不利于芋丸的膨胀;随着芋头量的增加,芋丸的含油量并没有显著的变化;a~*整体上略有增大,L~*先增大后逐渐减少,b~*先增大,在60%时达到最大值,然后下降;芋丸的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显著增加,弹性、回复性略有减少,糊化起始温度(T_0)、融化峰值温度(T_p)和糊化终点温度(T_c)都逐渐升高。同添加量下,普通油炸与水油混合油炸比容差异不显著;含油率、色差值、起始温度(T_0)、终止温度(T_c)、峰值温度(T_p)及糊化焓(△H)在水油混合式油炸中显著小于普通油炸中;芋丸硬度、弹性、胶黏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综合油炸方式、色差、质构、比容、含油率、DSC热力学特性分析等品质指标得出,芋头添加量为60%,水油混合油炸时,芋丸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0.
凝乳酶对超滤浓缩乳生产Quark干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每100g超滤乳中添加0、50、100、150、200、250μL六个水平的凝乳酶.研究了不同的凝乳酶添加量对Quark干酪组成、凝乳硬度、贮藏期产品感官品质和干酪中水溶性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凝乳酶的添加量从0μL/100g增大到250μL/100g时,产品的水分含量上升了1.49%,粗产率和校正产率分别上升了1.42%和0.99%,固形物的回收率下降了3.5%,凝乳硬度从16,83g增大到40.84g.但干酪的苦味和水溶性氮含量,随着贮存期的延长和凝乳酶用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亚麻籽油因其高含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在空气中极易氧化变质,导致感官品质下降。粉末油脂技术不仅使油脂对环境的抵御能力增加,而且还降低或掩盖了油脂的不良味道、气味等。本文以普通玉米淀粉和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利用反溶剂法制备了V型淀粉,与一定比例的亚麻籽油干法加热制备粉末油脂,并研究了复合温度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V型淀粉的吸油能力较好(1.54 g/g),优于商业多孔淀粉(1.08 g/g)。动态光散射及X射线衍射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V型淀粉制备的油脂粉末的粒径逐渐降低、相对结晶度逐渐增大,表明V型淀粉的单螺旋疏水空腔参与了对油脂的吸附。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温度升高油脂的扩散速度加快,较高温度下表现出了更高程度的复合;红外光谱显示,随着复合温度上升,1060/1022 cm-1峰值从0.81升至1.07,表明AS-NMS的短程分子有序性升高。该研究以V型淀粉为包埋壁材,生物相容性高,工艺简单绿色,为粉末油脂的加工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DHA藻油在花生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添加0.2%、0.7%、16%、20% DHA(来源于DHA藻油,DHA含量按35%计)净含量的花生油的保质期;考察了20% DHA净含量的花生油在低温烹调条件下DHA的稳定性以及感官品评.实验结果表明:添加DHA藻油的花生油在62℃条件下放置28d后,过氧化值仍在国标规定的范围内,且未出现哈败及藻味;与未加热的...  相似文献   

13.
用于回收泄漏石油的非织造吸油材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油泄漏破坏自然环境 ,危害公众健康 ,污染饮用水且扰乱经济。用吸油物质来机械回收泄漏区域的石油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的主要措施之一。非织造吸油材料具有微小孔隙且强度高 ,能在某些恶劣条件下使用。非织造吸油材料的完整性能降低使用成本和回收成本。新材料和工艺技术的结合将带领新产品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14.
马来西亚对油棕种植材料研究及棕榈油产品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棕种植业与棕榈油加工业是马来西亚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与马来西亚有大量棕榈 油进口贸易,检验检疫工作繁重且多样。该文探讨马来西亚对油棕种植材料研究现状及主要棕榈油产 品生产过程和用途。  相似文献   

15.
微胶囊化粉末油脂制品表面油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国内外用于测定微胶囊化粉末油脂制品表面油的方法进行了概述 ,并且对有机溶剂直接萃取制品表面油的方法的萃取方式、溶剂种类、料溶比、萃取温度、萃取次数以及样品称量范围等方面对表面油测定值准确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于彤  张翠荣 《中国油脂》1998,23(2):59-61
对葵花籽油、线麻油的环氧化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两种环氧化工艺,得到了不同环氧值的产品,对产品的环氧值、折光率、碘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本产品作为增塑剂添加到聚氯乙烯塑料制品中显示了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为了快速简便地鉴别核桃油掺伪,利用电子鼻技术鉴别核桃油中掺入大豆油、菜籽油及玉米油,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式分析(LDA)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采用PCA方法可以鉴别核桃油掺入大于20%大豆油、7%菜籽油和7%玉米油;采用LDA方法可以鉴别核桃油中掺入大于1%大豆油、1%菜籽油和7%玉米油,LDA方法比PCA方法能更加有效地鉴别核桃油中掺入大豆油、菜籽油和玉米油的现象。电子鼻技术可以作为鉴别核桃油掺假的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8.
植物油萃提大蒜精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大蒜破碎后加入精炼植物油直接常温浸提大蒜精油,通过研究大蒜切碎度、搅拌时间、大蒜与植物油质量比、搅拌速度等因素对成品大蒜油中蒜素含量的影响,得出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切碎度为细颗粒、搅拌时间为24h、大蒜与植物油质量比为1.0、搅拌速度为低速(168r/min).  相似文献   

19.
利用色差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对不同油温浸提辣椒油的色泽、挥发性成分及辣椒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温为140℃时辣椒油色泽鲜红,随着油温上升,辣椒油的色泽逐渐变亮,红色程度降低;当油温超过180℃后,辣椒油色泽明显变暗变黑.辣椒油中挥发性成分共有58种,分为13类,分别为醛类化合物、醇类化合...  相似文献   

20.
大蒜精油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特性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研究了大蒜精油对花生油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大蒜精油对花生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添加了大蒜精油的花生油应尽量贮存于低温条件下;VC、柠檬酸、酒石酸对大蒜精油的抗氧化作用均有协同增效作用;大蒜精油与合成抗氧化剂混合使用时,其抗氧化能力均好于只添加单一抗氧化剂的效果;使用0.2%大蒜精油和0.04%大蒜精油+0.005%PG为花生油的抗氧化剂时,可使花生油在20℃下的贷架寿命由4.2个月延长至24.3个月和14.1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