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实时可视化监测鱼肉新鲜度,对于保障食品质量和消费者安全至关重要。以二甲氨基肉桂醛和异弗尔酮丙二腈为原料,合成一种具有供体(D)-π-受体(A)结构的荧光探针CDI,用来实时监测三文鱼肉的新鲜度。此探针对13种胺类物质响应明显,且对水产品腐败过程中产生的尸胺的荧光检测限低至9.91 μmol/L。采用物理沉降法将探针CDI负载到纤维滤纸上,再加入盐酸使其质子化,得到负载探针CDI+H+的指示标签。将指示标签置于三文鱼肉上空时,随着三文鱼肉新鲜度的下降,指示标签从白色变为浅黄色直至黄色,荧光逐渐开启,从紫粉色变为橙红色。通过对照总挥发性盐基氮值,验证了负载探针CDI+H+的指示标签可以通过比色荧光双响应信号很好地区分三文鱼肉的3个新鲜度等级。  相似文献   

2.
发酵肉制品中生物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胺是一类含氮碱性有机化合物,食品中生物胺主要来源于游离氨基酸被微生物产生的脱羧酶脱羧形成。往往在食品腐烂或发酵过程中产生。由于其潜在的毒性和作为食品腐败变质的标志而被广泛研究。本文综述了发酵肉制品中产生物胺微生物种类及影响因素。目的是为了控制发酵肉中生物胺含量,确保发酵肉制品安全。  相似文献   

3.
《肉类研究》2017,(1):55-59
肉类贮藏过程中形成的生物胺与肉的腐败进程密切相关,常被用作评价肉类新鲜度的化学指标。本文介绍了肉类中生物胺的形成及其与肉类腐败的关系;对评价鱼肉、猪肉、牛肉和鸡肉这4种常见肉类新鲜度的生物胺指标和方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肉类中生物胺新鲜度指标的研究现状和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生物胺是由氨基酸脱羧而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质量的有机碱性化合物,过量摄入生物胺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安全风险。肉及肉制品生产过程中,常因具有氨基酸脱羧活性的微生物污染而造成产品中生物胺的积累。本文对生物胺的生理功能、毒性、形成机制、肉及肉制品中的生物胺含量以及生物胺的降解方法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薄膜荧光传感器在肉品新鲜度检测中的可应用性,实现鸭肉新鲜度的无损、快速检测。方法:采用薄膜荧光传感器技术检测冷藏7 d内的鸭肉新鲜度,并测定其p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生物胺含量,对传感器响应值与鸭肉新鲜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H值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在贮藏第7天达到最大值;TVB-N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P<0.05),在贮藏第7天达到17.51 mg/100 g,已超过限量值;生物胺中的色胺、腐胺、尸胺、章鱼胺和酪胺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其中尸胺上升幅度最为明显,贮藏第7天时其含量是初始值的56.79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传感器响应值与生物胺总量的相关系数为-0.935(P<0.01),与TVB-N值和pH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1,0.857(P<0.05)。回归分析表明,响应值与TVB-N值、苯乙胺之间呈指数相关,拟合的回归方程为y = 0.154e-0.021x和y = 0.0664e-0.015x,决定系数分别为0.971和0.936,通过响应值能够较准确的预测TVB-N值和苯乙胺含量。结论:薄膜荧光传感器可用于鸭肉新鲜度的无损、快速和实时监测,为薄膜荧光传感器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肉类新鲜度检测提供新思路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基于尸胺含量变化的猪肉新鲜度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鲜猪肉在贮藏过程中会由于微生物的生长而产生尸胺,从而使其新鲜度下降甚至致毒,评价肉的新鲜度对于保护销费者的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了一种检测猪肉中尸胺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二元梯度洗脱、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线性良好,最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005 mg/L,检出结果与国际方法报道一致.表明该方法检测尸胺舍量可用于猪肉新鲜度的实际评价.  相似文献   

7.
发酵肉制品中生物胺的危害及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发酵肉制品中的生物胺是由微生物中的酶对游离氨基酸发生脱羧作用而形成,生物胺种类复杂,并易在人体内积累产生毒性,本文综述了生物胺的特点、毒性、产生物胺微生物的种类及发酵肉制品中生物胺的控制因素(原料肉的控制、优良发酵剂的开发、生产工艺条件的控制等),目的是为了控制发酵肉中生物胺含量,确保发酵肉制品安全。  相似文献   

8.
生物胺作为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含氮化合物,是发酵食品中常见的代谢物之一,过量摄入会引起呼吸困难、心悸等不良反应,而在食品发酵过程中,由于原料中蛋白质含量高,且发酵微生物能够产生蛋白酶和氨基酸脱羧酶等因素,导致生物胺的产生和积累。同时生物胺与食品腐败密切相关,其含量可作为衡量食品质量和新鲜度的指标,因此,发酵食品中生物胺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技术非常重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目前针对发酵食品中生物胺的检测技术,分析其优缺点,并探讨了生物胺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发酵食品中生物胺的检测提供技术基础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9.
发酵肉制品中生物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品中生物胺主要来源于游离氨基酸被微生物产生的脱羧酶脱羧形成,往往在食品腐烂或发酵过程中产生.本文综述了发酵肉制品中产生物胺微生物种类及影响因素.目的是为了控制发酵肉中生物胺含量,确保发酵肉制品安全.  相似文献   

10.
掺假肉及肉制品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食用掺假肉及肉制品可能引发消费者的健康隐患。无损检测技术在鉴别掺假肉及肉制品中有重要的应用,包括红外光谱技术、拉曼光谱技术、高光谱成像技术、多光谱成像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电子鼻及电子舌技术。无损检测技术具有传统检测方法没有的优势,其优点包括经济、无损、准确及短时间内检测大量的掺假肉及肉制品等。文章综述了光谱学和生物传感器两类无损检测技术在鉴定掺假肉及肉制品的原理及实际应用,对无损检测技术在掺假肉及肉制品中的发展进行总结与展望,以期为完善鉴别掺假肉及肉制品的无损检测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保障肉及肉制品的安全性及真实性。  相似文献   

11.
生鲜肉品在流通环境中易受到微生物、酶以及物理、化学等作用使其腐败变质,而消费者只能根据包装日期和有效期来判定肉品的新鲜度及安全性,对肉品在贮藏运输过程中所发生的质量变化,不能准确判定。智能指示标签技术恰恰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实时监测肉品的新鲜程度。本文正是在智能指示标签概述的基础上,以肉品智能指示标签的分类形式为切入点,阐述不同类型指示标签的工作原理、应用优势以及新鲜度信息的表达形式,并从pH响应机制、硫化氢敏感机制、生物胺传感机制、酸性气体敏感机制以及微生物生态感应机制等方面深入论述智能指示标签在表征肉品新鲜程度上的内在机制,以期为提升现代智能包装以及基于肉品智能指示标签的研究与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葡萄球菌对发酵肉制品中生物胺降解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发酵肉制品因具有营养、美味等优点而深受消费者追捧,但发酵肉中常会存在生物胺,引发人们对其安全性的关注。生物胺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含氮有机化合物,适量剂量范围的生物胺有助于人体生长、增强代谢,过量则可能导致产生过敏、腹泻、致畸甚至死亡等不良反应。本文综述葡萄球菌降低发酵肉中生物胺含量的3 种机制:生物胺氧化酶氧化、菌株产生葡萄球菌素以及与其他菌株协同作用来控制发酵肉制品中生物胺含量。通过利用葡萄球菌降胺作用,为食品中生物胺的防控与消除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肉制品中生物胺的形成、检测和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胺是肉制品等富含蛋白质或氨基酸的食物中常见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质量有机化合物,肉制品中生物胺的含量过高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肉制品中生物胺的形成机理、检测技术、控制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较为系统地阐述,并简要介绍肉制品中生物胺的风险评估研究情况,以期为肉制品中生物胺的高效分析和有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生物胺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含氨基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其广泛存在于蛋白丰富的食品中。生物体内适量生物胺具有增强代谢、促进生长等功能,但当含量达到临界值时,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存在大量微生物的食品中,生物胺的含量较高,同类发酵肉制品中生物胺的种类和含量也有很大不同,如发酵时间、贮藏时间和包装材料等都会对此产生影响。本文主要介绍生物胺的常见种类、生理作用,发酵肉制品中产生物胺的微生物种类、形成途径、菌株筛选方法及检测方法,旨在为今后发酵肉制品中生物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以期为发酵肉制品的质量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肉及肉制品中的酪胺是在产酪胺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等)作用下、适宜条件(25 ℃、pH<7)下产生的一种生物胺。食用酪胺浓度超过阈值的肉制品会引发高血压、偏头痛等疾病,危害人类健康,因此,抑制肉和肉制品中酪胺形成和降低其含量的方法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抑制食品中酪胺形成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利用植物活性成分具有的抑菌/抗氧化性可有效地控制酪胺形成,从而降低酪胺在肉制品中的积累。本文介绍了肉及肉制品中酪胺的形成途径、植物活性成分的特性(抑菌性和抗氧化性)及其结构,以及植物提取物控制酪胺形成、抑制其积累的效果。重点综述了植物源活性成分抑制肉制品中酪胺形成的机理,为降低肉制品中生物胺含量、提高肉及肉制品安全性、促进植物源生物活性成分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Meat and aquatic products are susceptible to spoilage during distribution,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increasing the urgency of freshness evaluation. Engineered nanomaterials (ENMs) typically with the diameter in the range of 1–100 nm exhibit fascinating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ENMs-based sensing systems have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for food freshness assessment due to the advantages of being fast, simple, and sensitive. This review focuses on summarizing the recent application of ENMs-based sensing systems for food freshness detection. First, chemical indicators related to the freshness of meat and aquatic products are described. Then, how to apply the ENMs including noble metal nanomaterials, metal oxide nanomaterials, carbon nanomaterials, an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different sensing systems were described. Besides, the recent advance in ENMs-based colorimetric, fluorescent, electrochemical, and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sensing systems for assessing the freshness of meat and aquatic products were outlined. Finally, the challenges and future research perspective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ENMs-based sensing systems were discussed. The ENMs-based sensing system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as effective tools for freshness evaluation. The sensing performance of ENMs employed in different sensing systems depends on their composition, size, shape, and stability of nanoparticles. For the real application of ENMs in food industries, the risks and regulatory issues associated with nanomaterials need to be further considered.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anomaterials and sensing devices, the ENMs-based sensors are expected to be applied in-field for rapid detection of the freshness of meat and aquatic product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7.
肉的腐败气味一直是消费者评判肉品新鲜度的重要指标。不同包装冷却肉中的微生物群落和代谢途径不同,导致肉品贮藏期间释放出不同的挥发性气味物质,这直接决定了肉的腐败气味和腐败程度;因此,进行包装肉挥发性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对认知肉品腐败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综述冷却牛肉、猪肉、羊肉及禽肉在托盘包装、真空包装、气调包装中的微生物群落演替及其典型挥发性物质变化过程,揭示了特定包装过程中诱发肉品腐败气味的优势菌群,从底物利用和代谢通路方面分别探讨了这些气味的产生机制,并对现有检测手段进行总结,以期为控制肉品腐败异味,利用挥发性标记物监测包装肉品货架期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生物胺是一类含氮的脂肪族胺、芳香族胺或杂环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通过微生物分泌的氨基酸脱羧酶作用于氨基酸产生。肉制品中生物胺降低产品质量、缩短货架期,同时,过量的生物胺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威胁。本文综述原料肉、工艺条件、微生物等主要影响肉制品生物胺形成的因素,归纳肉制品中生物胺的相关控制措施,提出采用多种技术相结合、优势互补的方式,有助于形成肉制品中整个产业链的防控体系,切实解决肉制品行业的质量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9.
肉品新鲜度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蒋丽施 《肉类研究》2011,25(1):46-49
肉品新鲜度的检测方法很多,主要有感官检测,理化指标检测和微生物指标检测。但是这些传统的检测方法都存在检测精度不高或耗时长,不能及时准确地反馈新鲜度的信息等局限,快速精准的无损检测方法是肉品新鲜度检测发展的一个趋势。本文综述了几种肉品新鲜度的传统检测方法和快速无损检测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