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以fcc结构高熵合金为基础合金,通过添加Al、Ti和C元素,设计了新型析出强化Fe53Mn15Ni15Cr10Al4Ti2C1高熵合金。经过轧制后该合金含有纳米结构轧制条带(含有变形孪晶)和高密度位错结构。中温长时间热处理后该合金具有纳米结构非均匀组织,包括轧制条带、位错和大量的纳米析出相,表现出优异的强度-塑性匹配关系。该合金优异的力学性能是由于组织中与基体共格的L12型析出相起到了显著的析出强化作用,使该合金强度明显提高;另一方面,高密度位错得到有效回复,改善了合金的应变硬化能力。采用中温长时间热处理可获得强度-塑性匹配优异的非均匀组织析出强化高熵合金。  相似文献   

2.
在各元素成相作用和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利用机械球磨与放电等离子烧结的方法成功制备了一种富铁非等原子比Fe45Cr15Co10Ni30高熵合金。在该合金中通过降低Co和Ni的方式引入Ti元素,并研究了Ti的含量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e45Cr15Co10Ni30合金相比,含Ti的高熵合金出现了富Ti的BCC相;随着Ti含量的增加,FeCrCoNiTi高熵合金的微观组织发生了变化,富Ti的BCC相颗粒变得细小,相的形貌与分布也出现了变化,导致合金的硬度、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应变率逐渐降低,其中Fe45Cr15Co6Ni26Ti8合金的综合性能最好,硬度为(404.2±6.3) HV0.3,屈服强度与抗压强度分别达到最高的(1036±12) MPa和(1883±10) MPa,应变率也维...  相似文献   

3.
对(FeNi)67Cr15Mn10Al5Ti3高熵合金进行退火、冷轧和热轧+冷轧等工艺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万能试验机分别对合金进行物相组成、组织形貌以及力学性能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铸态和退火态的非等主元(FeNi)67Cr15Mn10Al5Ti3高熵合金更易形成单相固溶体;在中等变形的热轧+冷轧工艺下,合金形成FCC+BCC的双相固溶体,其屈服强度可提高到460.0 MPa;在中等变形的冷轧工艺下,合金会形成细小的金属间化合物,从而具有细小金属间化合物强化机制,使屈服强度显著提升并达到722.0 MPa,同时,合金仍具有约25.7%的均匀伸长率,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4.
采用液态急冷法制备了高熵Fe25Co25Pt25B25合金,研究了其热处理前后的组织结构及磁性能。结果表明:Fe25Co25Pt25B25高熵合金具有较高的非晶形成能力,液态急冷合金形成了非晶态结构,表现出软磁特性。Fe25Co25Pt25B25高熵非晶合金热处理结晶化过程为:非晶相→非晶相+fcc-(Fe, Co)Pt相→非晶相+fcc-(Fe, Co)Pt+L10-(Fe, Co)Pt+(Fe, Co)2B相→非晶相+L10-(Fe, Co)Pt+(Fe, Co)2B相→L10-(Fe, Co)Pt+(Fe, Co)2B相。经843 K热处理900 s后,Fe25Co  相似文献   

5.
针对钢与钛之间因物化性能差异大,焊接过程易产生大量金属间化合物而难以实现可靠连接的问题,依据焊缝金属固溶高熵化思路,选用Co13Cr28Cu31Ni28高熵合金作为中间过渡层对TA2钛和Q235钢进行脉冲钨极氩弧焊,并对Co13Cr28Cu31Ni28高熵合金及接头的组织和性能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Co13Cr28Cu31Ni28主要是双相面心立方结构,分别为富Cu的晶间和晶内面心立方结构,强度和塑性良好;焊接接头两部分焊缝均成形良好,无气孔、裂纹等缺陷,焊缝组织均为简单的固溶体结构,Q235侧焊缝主要为面心立方结构相,TA2侧焊缝主要由简单的体心立方结构和面心立方结构相构成,以体心立方结构相为主;焊接接头抗拉强度为224 MPa,在TA2侧靠近高熵合金的熔合线处断裂,主要由于生成了脆性的Cr3O8,断口有较多韧窝和一部分解理面,为混合断裂,表现出一定的韧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一种新型多组元Ni3Al合金Ni45Co23Fe9Al11Ti12,并采用激光熔化沉积(LMD)技术成功制备了合金。使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沉积态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室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LMD制备的Ni45Co23Fe9Al11Ti12合金的晶粒为沿沉积方向外延生长的粗大柱状晶,晶粒由无侧向分枝的胞状枝晶组成,枝晶内部和枝晶间区域均由网状FCC基体和块状γ′相组成,且枝晶间区域的γ′相尺寸大于晶内。LMD成型的Ni45Co23Fe9Al11Ti12合金具有良好的室温性能,其屈服强度达到879 MPa,抗拉强度为1160 MPa,断裂伸长率为9.5%,综合力学性能远优于同类合金,其屈服强度的显著提高可能与高密度γ′相...  相似文献   

7.
采用非自耗真空熔炼炉制备了一组非等摩尔比的高熵合金(NiAl)63-xV20Cr17Bx(x=0、0.2、0.4、0.6、0.8和1.0,摩尔比),通过XRD、EPMA、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手段研究了B含量对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Al)63V20Cr17合金为B2+BCC双相共晶结构,属于海藻状共晶枝晶,规则的片层共晶被不规则的片层共晶包围。随着B含量增加,(NiAl)63-xV20Cr17Bx合金的微观结构由片层状共晶结构(x=0)转变为亚共晶结构(x>0.4),纳米沉淀物(含M2B化合物)在初生相上析出。合金硬度先增加后减小,断裂强度和断裂应变持续增大。当x=0.8时,高熵合金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其硬度(HV)为556,屈服强度为1 523 MPa,断裂强度为3 348 MPa,断裂应变为34.5%。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主动抑制方法,以优化Ni30Cr25Al15Co15Mo5Ti5Y5高熵合金(HEA)涂层表面激光烧结(SLS)的晶体结构和摩擦学性能,该过程采用脉冲激光和不同保护气体。结果表明,无保护气体或He气氛下的电子温度(Te)和等离子体射流体积均高于Ar-He气氛下的。SLS过程中发生明显的相变和金属原子扩散,α-AlFe3、α-AlNi和γ-AlFe2Ni化合物沉淀形成冶金结合。等离子体通过逆韧致辐射(IB)吸收较低能量加强激光与HEA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涂层显微硬度增加,动态摩擦因数降低,这说明等离子体控制对激光增材制造存在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钽与钢之间物化性质差异大,焊接时易产生脆性金属间化合物而导致熔焊接头性能低下及裂纹等问题,按照熔核金属高熵化技术思路,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热力学第一性原理设计出新型中间层合金Ta20Fe20Ni20Cr20Co20,结合熔合比得到适用于钽/钢储能焊中间层合金成分为Ta7Ni32Cr19Co42. 采用真空电弧炉熔制纽扣合金锭,继而使用单辊急冷法制备出中间合金箔材,将其用于Ta1/0Cr18Ni9薄板的储能焊连接. 结果表明,在储能焊条件下,Ta1/Ta7Ni32Cr19Co42/0Cr18Ni9搭接接头形成形貌规则、完整,长径约0.8 mm的扁球形熔核,熔核整体向钢侧发生了偏移. 熔核组织由简单的FCC固溶体组成,无金属间化合物析出,具有典型的高熵合金特征,实现了熔核金属高熵化. 在焊接电压1 000 V,电容500 μF,电极压力30 N下,Ta1/Ta7Ni32Cr19Co42/0Cr18Ni9储能焊接头平均强度可达到395 MPa.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弧熔炼-铜辊甩带法制备Zr50Al5Ni15-xCu15Co15+x(x=2、4和6 at%)非晶合金条带,使用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及万能力学试验机等研究了样品厚度、合金成分以及热处理工艺对其微观结构、相组成、热稳定性和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r50Al5Ni15-xCu15Co15+x(x=2,4,6 at%)合金条带为非晶态,退火后非晶基体上析出简单立方结构的CoZr和CuZr纳米晶。在相同样品厚度下,随着Ni含量的减小,合金的室温拉伸塑性增加;随着条带厚度的增加,合金的室温拉伸塑性逐渐增加。其中,51μm厚的Zr50Al5Ni9Cu15Co21合金条带经513℃退火1800 s...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Cu50Ni50、Cu50Co50、Fe50Ni50、Fe50Cr50 4种二元等原子比合金在镀铜并经850 ℃×10 h扩散处理后扩散层的显微组织及成分分布。结果表明,经过850 ℃×10 h扩散处理后,在Cu50Ni50等原子比合金中,由于适配空位的存在,Ni元素与Cu元素之间发生了明显的互扩散,并且Cu元素往往在晶界处发生互扩散;在Cu-Fe50Ni50扩散偶中,Cu元素和Fe元素之间发生了互扩散;但是在Cu-Fe50Cr50和Cu-Cu50Co50扩散偶中,各个元素均没有发生扩散。  相似文献   

12.
使用真空电弧炉熔炼出(Fe50Mn30Co10Cr10)94Al6合金,利用冷轧及在不同温度对合金进行退火,以期望得到由多尺度再结晶晶粒构成的层状结构;并对不同退火温度的样品进行拉伸性能测试。利用扫描电镜和EBSD对合金组织形貌进行表征,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其相组成。结果表明:合金在铸态和冷轧后相组成未发生变化,700 ℃退火得到较好的多尺度再结晶晶粒的层状结构,其屈服强度为487 MPa,抗拉强度为708 MPa,断后伸长率为39%,表现出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CoCrFeNiB0.05Ti0.6高熵合金粉末,通过粉末冶金法制备了CoCrFeNiB0.05Ti0.6高熵合金。随后将烧结试样分别在450、650、850℃退火处理12 h。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CoCrFeNiB0.05Ti0.6高熵合金退火前后的相结构;通过SEM和EDS分析CoCrFeNiB0.05Ti0.6高熵合金退火前后的微观组织形貌和元素分布情况;通过HXD-1000维氏硬度计和WDW-200万能试验测试机测量试样维氏硬度和压缩强度。结果表明,烧结态合金主要为FCC相伴随少量的HCP和Laves相;随着退火温度升高,BCC与硼化物等新相相继生成,Cr元素由浅灰色树枝晶向深灰色枝晶间的扩散程度逐渐增大,B元素与其它元素构成新的硼化物。烧结态合金为树枝晶与枝晶间组织,退火后枝晶间组织占比增大,树枝晶减少。CoCrFeNiB0.05Ti0.6...  相似文献   

14.
共晶高熵合金具有优异的强塑性匹配,同时还兼具传统共晶合金良好的铸造性能,对高熵合金的实际化应用有着重大的意义。而如何进一步提升共晶高熵合金的强塑性能,成为了高熵合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Al21Co19.5Fe9.5Ni50共晶高熵合金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热机械处理对合金微观组织和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结合合金微观组织和相结构对合金应变硬化能力的影响,阐明了热机械处理条件下合金的变形机制及其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热机械处理后合金由共晶层片组织转变为近完全等轴晶组织,且FCC相中析出L12相。热机械处理后合金在拉伸变形过程中,随着应变量的增加FCC相内位错密度增加,B2相发生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而形成具有相互交错孪晶结构的L10相,最终在FCC相与B2相双重强化机制下,表现出更高的屈服强度(551 MPa)和断裂伸长率(10.2%),加工硬化率曲线出现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5.
李珂  张艳  许波  王媛媛  陈景润  陆彦地  张静 《铸造》2023,(2):125-129
将Cr20Mn10Fe30Co30Ni10高熵合金均匀化、室温冷轧后,研究再结晶温度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制态的合金相结构为FCC+HCP两相结构,900℃以下回复再结晶处理后,仍保留大量HCP相,随着再结晶温度的升高,HCP相逐渐减少,部分晶粒开始发生回复再结晶,强度降低;当温度达到900℃时,已经发生完全回复再结晶,HCP相消失,生成细小多边形等轴晶粒,塑性大幅提升。采用600℃中温回复再结晶可以获得异质组织结构,从而实现Cr20Mn10Fe30Co30Ni10高熵合金良好强韧性匹配。  相似文献   

16.
本工作研究了富CoCr含量的CoCrNi基中熵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及其变形机制。研究发现,经过热锻以及时效热处理,成分为Co33.3Cr30.6Ni26.1Al5Ti5 (at%)中熵合金在600~800℃的温度范围内具有优异的瞬时拉伸性能。特别是,在700℃条件下出现反常屈服,屈服强度高达为944 MPa,拉伸塑性为16%,优于大多数镍基以及钴基高温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三维原子探针(3D-APT)等手段,发现高体积分数的多主元γ′[(Ni,Co,Cr)3(Al,Ti)]相的有序强化以及晶界处生成的多主元富(Co,Cr)面心立方相(fcc)结构相引起的晶界强化是该合金在高温条件下实现强韧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针对钽与钢之间因物化性能差异大,储能焊接头易产生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等问题,依据熔核金属高熵化技术思路,以等摩尔比的Ta20Fe20Ni20Cr20Cu20合金为熔核目标成分,依据焊接过程两种母材熔合比折合得到Ta8Ni30Cr20Cu42中间层合金,将其用于Ta1/0Cr18Ni9的储能焊连接. 结果表明,熔核金属的高熵合金化可有效地抑制熔核中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Ta1/Ta8Ni30Cr20Cu42/0Cr18Ni9储能焊接头形貌完整,熔核呈规则的杯形,长径约0.6 mm,整体向钢侧发生了偏移. 熔核组织以简单FCC固溶体为主相,兼有少量BCC固溶体. 熔核中心凝固组织以细小的等轴晶为特征,熔核与两侧母材熔合区则形成了平行生长的柱状晶,熔核区与母材结合良好. 在焊接电压1 000 V,电容500 μF,电极力30 N工艺条件下,接头平均抗剪强度372 MPa.  相似文献   

18.
朱振东  徐坚 《金属学报》2013,(8):969-975
通过研究Cu-Hf-Ti三元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对合金成分的依赖性,优化出Cu56Hf27Ti17和Cu57Hf27Ti16合金,其形成金属玻璃棒材的临界直径为5 mm.采用单边缺口试样测量的Cu26Hf27Ti17金属玻璃的缺口韧性KQ为(92±10)MPa·m1/2,几乎是Cu49Hf42Al9金属玻璃(KQ=(56±9)MPa·m1/2)的一倍,是目前所知韧性最高的铜基块体金属玻璃.相对于Cu49Hf42Al9金属玻璃,Cu56Hf27Ti17金属玻璃的高韧性与其高Poisson比(v=0.361)和低剪切模量(G=38.6 GPa)关联.Cu56Hf27Ti17块体金属玻璃的高韧性表现为裂纹尖端形成大塑性区,在裂纹萌生与扩展过程中,形成大尺寸剪切滑移区和脉纹花样区.Cu56Hf27Ti17和Cu49Hf42Al9块体金属玻璃在缺口韧性上的差异表明,从Cu-Zr/Hf基合金中去除Al元素有利于金属玻璃的韧化.  相似文献   

19.
利用Gleeble 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块体非晶合金Zr61Cu25Al12Ti2(ZT1)和Zr52.5Cu17.9Ni14.6Al10Ti5(Vit105)过冷液相区的压缩变形性能及其流变行为。结果表明,温度和应变速率影响其在过冷液相区的变形模式,主要包括3种典型方式:低温或高应变速率时局部剪切导致的脆性断裂,较高温度或者低应变速率时的Newtonian流变,中温区间或者较高应变速率时的非Newtonian流变。给出了2种合金Newtonian流变向非Newtonian流变转变的边界条件及过冷液相区的变形图。当压缩应变速率小于1×10-3s-1时,ZT1和Vit105分别在678~703 K和703~738 K温度区间表现出Newtonian流变行为,适合进行热塑性加工。利用自由体积模型分析发现,与ZT1相比,Vit105合金的流变激活体...  相似文献   

20.
设计并使用真空电弧炉制备了NixTi24Zr12Nb10Ta12Mo5W5(x=5, 10, 15, 20, 32, 35)高熵合金含能结构材料。采用XRD、EPMA、万能试验机等手段研究了不同Ni含量下合金的相组成、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Ni含量增加,合金的微观组织由BCC1+BCC2+Ni10Zr7+Unknown四相结构转变为BCC1+BCC2+Ni10Zr7+Unknown+FCC五相结构;当x=20时合金呈现出最佳的强塑性匹配,屈服强度为1 653 MPa,压缩伸长率约为19%;随着Ni含量增加,合金硬度先升高后降低,当x=20时合金硬度(HV)达到最大值为5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