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位于黄河游荡性河段,河势演变复杂.对穿黄工程河势与防洪主要问题的研究成果认为,孤柏嘴附近河段河势比较稳定,是穿黄工程的较好河段;穿黄工程处断面缩窄到2.8~3.2 km是可行的;穿黄工程各方案对河流的影响,隧洞方案较小;考虑各种不利条件,穿黄工程采用隧洞方案时,河床最大冲刷后水深为9.48~11.6 m;采用渡槽方案时,河床最大冲刷后水深为16.41~24.12 m.  相似文献   

2.
8月9日,南水北调中线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穿黄退水洞工程顺利实现贯通,为南水北调中线如期实现通水目标提供了保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退水洞位于穿黄隧洞下游。通过退水洞穿越邙山将穿黄隧洞进口与黄河连通,主要作用是在穿黄隧洞检修期间,将总干渠多余水量排往黄河,同时兼有向黄河补水作用。  相似文献   

3.
穿黄隧洞1∶1仿真试验是南水北调中线最重要的试验项目之一,试验课题多、技术含量高、试验周期长,备受大家关注,在此作简要介绍。一、仿真试验的目的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采用隧洞方案穿越黄河,穿黄隧洞为大型水工隧洞,内径7m,外径8.7m,全长4250m.埋深于黄河河床下23~35m,除承受外部较高的水、土荷载外,还承受>0.5MPa的内水压力。隧洞衬砌采用双层复合结构,外衬为拼装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属特大型输水工程,设计流量290~270 m3/s,加大流量350~330 m3/s。须水河渠道倒虹吸工程是总干渠穿越须水河的交叉建筑物,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须水镇高庄村东北,进口桩号位于总干渠SH-207+268.4,担负着总干渠穿越须水河向下游输水的任务,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上的主要输水建筑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穿黄隧洞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上规模最大的特大型河渠交叉建筑物,全长4.25 km.隧洞穿越的地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硬塑粘性土和全新统中密饱水砂层以及卵石层、泥砾石层等,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和风险较大.阐述了穿黄隧洞工程地质条件,对盾构施工隧洞的埋深、盾构机选型、设计与制造需要考虑的障碍物和不良地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保证盾构隧洞顺利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关键工程,南起黄河南岸荥阳县王村至北岸温县马庄东侧,全长约19.3 km;工程设计流量为265 m3/s,加大流量为320 m3/s,设计利用水头为10 m.主要建筑物包括南岸连接明渠、退水建筑物、过河建筑物、北岸河滩明渠、连接明渠等,按1级建筑物设计.主要介绍南水北调中线穿越黄河输水隧洞工程中穿越黄河线路、过河建筑物型比选、工程总体布置方案、盾构法施工的水工隧洞技术和施工工艺、砂层中修筑的大型超深竖井结构技术、黄土高边坡处理技术以及大范围的渠道地基震动液化处理等技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9月27日上午,备受世人关注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在黄河北岸的焦作温县隆重开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宁远、水利部副部长矫勇、河南省常务副省长王明义等在开工仪式上讲话。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水利部有关司局、黄委会、河南省政府有关厅局、郑州市和焦作市以及中线穿黄工程参建单位等参加了开工仪式。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项目之一,是中线总干渠穿越黄河的关键性、控制性工程,也是南水北调工程在河南开工的第一个项目。穿黄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安全有效地将中线调水从黄河南岸输送到黄河北岸,并…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穿黄工程总体布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迟 《人民长江》1994,25(1):12-17
穿黄工程系南水北调中线引汉总干渠跨越黄河干流的交叉建筑物,是总干渠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工期最长的关键工程。总干渠过黄河设计流量为每秒500立方米,穿黄区黄河河宽7.0~9.5公里,河床覆盖层为粉、细砂、中砂及粘土,厚度达41.0~94.0米。对于总干渠穿黄线路及穿黄工程型式进行过8个方案的比较。重点介绍牛口峪线双渡槽方案与孤柏咀线全盾构法双隧道方案的设计原则及工程布置,并就工程的技术可行性进行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河道束窄方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与黄河的交叉建筑物,工程采用双隧洞并排穿过黄河,由于该河段是黄河由峡谷进入冲积性平原的过渡性河段,为典型的游荡性河道,河谷宽度达7~8km,最宽处可达11km,在穿黄工程线路处,河谷宽7.5km,河道南岸为邙山山岗,岸坡陡峭,主槽近岸,各种水流条件下主流较稳定,而北岸是宽阔的河滩地,因此,为缩短隧洞长度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实体模型试验,对不同河道束窄方案在不同水沙条件下,对工程河段河势与防洪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合理的束窄宽度,为工程设计部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温世亿  张辛  马瑞  李合生 《人民长江》2016,47(10):96-99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越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其中穿黄隧洞工程技术难度最大。穿黄隧洞采用双层衬砌结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其在多变的水土压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直接关系到穿黄隧洞的运行安全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正常供水。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工具,获取了穿黄隧洞过水面的三维信息,采用自主研发的"隧道形变检测/监测系统"对隧洞进行形变检测,并建立了穿黄隧洞三维数字仿真管理系统。将测绘技术应用于穿黄隧洞的运行管理,可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II-B标穿黄隧洞长度为4 250 m。2010年4月,过河段隧洞胜利贯通,开始内衬施工。内衬施工是穿黄隧洞转序阶段的攻坚战役,具有作业面狭窄,施工工艺复杂,内衬混凝土工作量大、工期紧、施工强度高等难点。对比分析了穿黄工程内衬混凝土浇筑在投标阶段和技施阶段的方案选择,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7):F0002-F0002
6月22日上午,经过720个日日夜夜、4250m的穿行、掘进,“穿越号”盾构机顺利到达穿黄隧洞进水口,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上游线隧洞全线贯通。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2月22日,南水北调中线穿越黄河工程两条隧洞开始充水试验,将对穿黄工程隧洞结构的安全性能、衬砌受力和防渗、排水情况及混凝土质量等在充水状态下进行检验。穿黄工程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以西约30 km的孤柏嘴,于2005年9月27日开工建设,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投资较大、施工难度最高、规模最大的穿越江河水利工程。两条隧洞内径为7 m,长为4 250 m,其中有3 450 m位于黄河河床下。穿黄工程的主要任务是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为盾构法施工的大型双线新型预应力复合衬砌结构的高压输水隧洞,设计流量为265 m3/s,加大流量为320 m3/s。穿黄隧洞投入运行后,将在高压条件下持续输水,若内水外渗将导致洞外砂土渗透破坏,危及隧洞安全。为确保每一条内衬结构环缝的防水密封,以消除接缝渗漏的安全隐患,需要研究喷涂聚脲的施工工艺,从而封闭内衬环向结构缝。通过采用喷涂聚脲的施工工艺,消除了内水外渗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施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学东 《人民长江》1994,25(8):27-30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是引汉总干渠中最在的跨河建筑物,该工程越黄河干流,工程规律大,施工难度高,工期长,是整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关键工程,穿黄工程所处河段黄河宽度约7-9.5km,为游荡性河道,河床覆盖层为粉细砂、细砂、中砂及粘土,厚度达41-94m。工程设计输水流量500m^3/s,以输水渡槽及输水隧道两种主要型式及牛口峪,孤柏咀两条线路进行过多种方案的工程布置研究。本文重点介绍经比较推荐的孤柏咀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越沁河的建筑物型式为渠道倒虹吸,穿沁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河南省渠段黄河以北最大的建筑物,建筑物总长1212m,设计过水流量265m~3/s,加大流量320m~3/s,采用3孔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单孔尺寸6.9m×6.9m。建筑物建基面高程84.0m,基础开挖深度高达27m,边坡大部分为砂质,且有河水、潜水及多层承压水的影响,因此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工程的投资、进度,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1工程概况穿沁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河南省渠段黄河以北最大的建筑物,建筑物总长1212m,设计过水流量265m~3/s,加大流量320m~3/s,采用3孔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单孔尺寸6.9m×6.9m。建筑物建基面高程84.0m,基础开挖深度达27m,边坡大部分为砂质,开挖除揭穿全新统承压水外,中更新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结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穿黄隧洞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上建设规模最大,施工技术最复杂,是控制工期的关键性工程。隧洞内径7.0 m,最大内水压力达0.51 MPa。多年来,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对大量穿黄隧洞结构型式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集中精力对3种较优的隧洞衬砌结构方案进行比选。在从施工技术、经济投入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之后,最后推荐采用结构受力明确,且安全度很高的方案3。主要介绍隧洞结构型式的比选、隧洞纵向变形及抗震等设计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胡长华  郝长江 《人民长江》2009,40(23):73-74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关键工程,穿黄隧洞为大型水工隧洞,采用盾构法在河底软土地层中穿越,所采用的复合衬砌结构型式为首次应用,无论在施工期、隧洞充水检查期,还是在正常运行期,都必须确保工程安全。针对穿黄隧洞的复杂地质条件,根据隧洞输送流量大、断面尺寸大、内水压大的结构特点,工程安全监测设计在隧洞中按多断面、多种监测仪器进行布置,并且实现了自动化监测,以确保工程从建设到运行的各个时期,均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工程安全性状的演变过程,为分析、评价工程安全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永定河倒虹吸是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北京段)总干渠穿越永定河的建筑物,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卢沟桥拦洪闸下游3.9km。倒虹吸穿大宁水库副坝,经大宁水库,穿永定河右堤、过永定河、穿永定河左堤及北京市西五环路至晓月园,全长2518.79m。其上游接大宁调压池,4孔穿过永定河,其中2孔下游接卢沟桥低压暗涵向团城湖供水,设计流量30m~3/s,加大流量为35m~3/s。2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