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浓香菜籽毛油为原料,分别采用Purifine?PLA1、Purifine? PLC及Purifine?3G 3种磷脂酶和传统水化法进行脱胶,并对油脂得率、脱胶浓香菜籽油质量和风味等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在油脂得率方面,上述3种磷脂酶脱胶较传统水化脱胶均有显著性提升,采用离心法分别可以提升0.47%、0.31%、0.52%,采用自然沉降法分别可以提升4.32%、2.95%、5.77%。在质量方面,3种磷脂酶脱胶和传统水化脱胶均可将浓香菜籽油的含磷量降至20 mg/kg以内,且对脱胶浓香菜籽油的过氧化值、色值、加热试验和冷冻试验等均无显著影响;Purifine?PLC和Purifine? 3G对脱胶浓香菜籽油酸价无显著影响,Purifine? PLA1可导致酸价的显著上升;3种磷脂酶脱胶浓香菜籽油与传统水化脱胶浓香菜籽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在储藏期间变化趋势一致。在风味方面,3种酶法脱胶浓香菜籽油与传统水化脱胶浓香菜籽油在储藏14 d后呈现出差异。消费者喜好度分析结果表明,3种磷脂酶脱胶浓香菜籽油的风味均优于传统水化脱胶浓香菜籽油。  相似文献   

2.
酶法脱胶及其在大豆油适度精炼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油的过度精炼是其中营养物质损失的最主要原因,它也增加了大豆油精炼的成本,加剧了环境污染。脱胶是油脂精炼的重要环节,对油脂后续加工有重要影响,而酶法脱胶工艺因为具有较高的脱胶效率和较低的环境污染被广大油脂加工企业所看好。通过介绍四种磷脂酶:磷脂酶A1(PLA1)、磷脂酶A2(PLA2)、磷脂酶C(PLC)和磷脂酶D(PLD),以及酶法脱胶在大豆油脱胶过程中的应用现状,为大豆油脂加工企业提供参考,展望酶法脱胶在大豆油适度精炼中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酶法脱胶的产业化应用,分别采用PLA1单酶脱胶和PLC联用PLA1双酶脱胶对7个批次大豆原油进行脱胶,测定油脂得率、油脚出率、脱胶油磷含量及酸值,并与传统水化法进行比较,考察大豆原油酶法脱胶的效果。结果表明:酶法脱胶油脂得率显著提升,利用PLA1单酶脱胶和PLC联用PLA1双酶脱胶其油脂得率较水化脱胶分别提升了0.86、1.41百分点,且双酶脱胶较单酶脱胶油脂得率也有明显提升,平均提升0.55百分点;酶法脱胶可以将大豆油的磷含量降至10 mg/kg以下,甚至可降至5 mg/kg左右;酶法脱胶的油脚出率较水化脱胶明显降低,单酶脱胶和双酶脱胶分别降低了0.72百分点和1.22百分点,且双酶脱胶较单酶脱胶油脚出率平均降低了0.49百分点;酶法脱胶的酸值(KOH)较传统水化法均有所升高,单酶脱胶和双酶脱胶分别提升了 0.63 mg/g和0.61 mg/g,双酶脱胶与单酶脱胶相比没有显著差异。酶法脱胶显著提高了油脂得率,脱胶油磷含量降至10 mg/kg以下,可以直接与物理精炼工艺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4.
植物油脂中磷脂的脱除(亦称脱胶)是食用油精炼的极其重要部分。脱胶方法因脱胶油的用途不同可分为水化脱胶和化学睨胶两大类。水化脱胶只能脱除油中可水化磷脂部分,因而不可水化磷脂(NHPL)仍留于油中,脱胶油含磷高,通常多用于制二级油。若要用于制一级油、精制油或更高级油脂,此脱胶油还必需通过化学脱胶及碱炼等方法将磷含量进一步降至许可水平。若采用物理精炼油脂,毛油采用化学脱胶是必需过程。另一方面,若考虑脱胶副  相似文献   

5.
针对毛油直接碱炼工艺酸碱消耗高、皂脚量大、中性油损失大等问题,对现有毛油直接碱炼工艺进行了改造,增加磷脂酶C(PLC)脱胶工艺,将毛油直接碱炼工艺改造为PLC脱胶-碱炼工艺。以大豆毛油为原料,添加PLC进行酶法脱胶,脱胶油经碱炼、脱色、脱臭后得到一级大豆油。生产实践表明,与毛油直接碱炼工艺比较,应用PLC脱胶工艺后,一级大豆油得率增加1.3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以400 t/d大豆油磷脂酶C(PLC)酶法水化脱胶生产为例,对其加工工艺、操作注意事项、调试过程及结果进行了阐述,以期为PLC酶法水化脱胶工艺在油脂加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应用实践表明,PLC酶法水化脱胶脱胶油含磷量与常规水化脱胶相当,但PLC酶法水化脱胶可以使得率提高1.38个百分点,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7.
李世磊 《中国油脂》2021,46(10):1-5
研究了PLA1酶法脱胶的影响因素,确定了实验室小试条件下PLA1酶法脱胶最佳工艺参数;并采用PLA1、PLC单酶脱胶以及PLC耦联PLA1双酶脱胶3种脱胶方式在不同批次大豆毛油上进行了小试验证。结果表明:PLA1酶法脱胶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20 mg/kg、水添加量3%、搅拌速度500 r/min、反应温度55 ℃、反应时间2 h,在此条件下大豆毛油含磷量降至10 mg/kg以内;相对于水化脱胶,PLA1单酶脱胶得油率提升0.74~0.91个百分点,PLC单酶脱胶得油率提升0.70~0.84个百分点,双酶脱胶得油率提升1.34~1.89个百分点。经中试生产验证,PLA1和PLC单酶脱胶与水化脱胶相比得油率分别提升0.63个百分点和0.9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利用实验室前期构建的重组大肠杆菌所产磷脂酶A1( p h o s p h o l i p a s e A 1, P L A 1)和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进行大豆油酶法脱胶研究,探讨自主开发重组酶进行酶法脱胶的可行性。以诺维信商品酶Lecitase Ultra™为对照,研究酶法脱胶反应温度、反应pH值、反应时间、搅拌速率、复合磷脂酶添加量工艺参数对大豆油脱胶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脱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油复合酶法脱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45 ℃、反应pH 6.5、反应时间3 h、搅拌速率300 r/min、PLA1和PLC添加量分别为7 940 U/kg和23 130 U/kg。复合磷脂酶对大豆油脱胶的效果与诺维信商品酶Lecitase Ultra™基本一致,大豆油磷含量可降至5 mg/kg以下,能够满足物理精炼的要求,为进一步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食品级油脂脱胶用酶制剂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大豆毛油为原料,添加磷脂酶进行酶法脱胶,通过生产实际应用,确定酶法脱胶工艺参数为:磷脂酶A1和磷脂酶C混合酶用量45 mg/kg,pH 5,加水量2%,反应温度52℃,反应时间2h.在此条件下,脱胶油磷含量可降至5 mg/kg,精炼成品油总磷含量可降至1.4 mg/kg,非水化磷脂去除率达到99.3%以上,精炼成品油得率可达97.3%.对比特殊脱胶方法,精炼成品油经济效益提高了74.42元/t.  相似文献   

10.
利用核磁共振磷谱法测定酶法脱胶大豆油油脚中大豆磷脂的组成成分及含量。结果显示与传统水化方法相比较,经含有PLA_1和PLC磷脂酶脱胶的大豆油油脚中,卵磷脂(PC)和脑磷脂(PE)含量及总磷脂含量显著降低。经含有PLA_1磷脂酶脱胶的大豆油油脚中含有大量的溶血磷脂(1-LPC、2-LPC、LPE、LPI),分别为3.37、1.46、4.21,、1.72g/100g油脚。经含有PLA_1磷脂酶脱胶的大豆油脚的分散力、乳化能力及乳化稳定性均显著高于经传统水化方法及PLC磷脂酶脱胶的油脚。  相似文献   

11.
王志荣 《中国油脂》2020,45(11):138-140
稻米油因其丰富的营养成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米糠极易酸败造成稻米毛油酸价高、精炼难和得率低,制约了稻米油产业发展。高效去除稻米油中杂质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谷维素、植物甾醇等营养成分,是稻米油精炼加工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传统稻米油加工一般采用碱炼脱酸工艺,近年来稻米油超级脱胶物理精炼、酶法脱胶物理精炼等技术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对稻米油精炼的传统化学精炼工艺和现代物理精炼工艺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稻米油的精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青海地区狭果茶藨子籽油为研究对象,对其不皂化物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同时借助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籽油水化脱胶、吸附脱色、吸附脱酸工艺进行优化,并对籽油精炼前后理化指标进行对比,以明确青海地区狭果茶藨子籽油成分及较优的精炼工艺,扩大青海地区狭果茶藨子籽油的开发应用。结果表明,狭果茶藨子籽油中含有植醇、谷甾醇、新植二烯等不皂化物,其中植醇占8.78%;共检测出脂肪酸8种,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8.89%,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37.09%和50.80%。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脱胶工艺条件为水化时间:16 min,磷酸添加量:0.3%,加水量:3.0%,脱胶温度:50 ℃;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脱色时间:20 min,脱色剂添加量:7.0%,脱色温度:51 ℃;最佳脱酸工艺条件为脱酸时间:87 min,微晶纤维素添加量:2.0%,脱酸温度:40 ℃;此条件下狭果茶藨子籽油脱胶率、脱色率、脱酸率分别为80.48%、66.48%、71.30%。精炼后,狭果茶藨子籽油的酸价和光密度下降较大,碘值和皂化值也有轻微下降,过氧化值轻微上升,精炼前后所有指标测定值均在国标范围内浮动,说明此精炼工艺对油脂营养价值产生一定影响,但能提升狭果茶藨子籽油的感官品质,有利于油脂贮藏,可用于狭果茶藨子籽油的精制。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地产大豆成熟度低,非水化磷脂含量高,脱胶困难.在实践中针对非水化磷脂含量高的大豆油进行水化脱胶、酸法脱胶和特殊脱胶,脱胶效果不很理想.但对其进行酶法脱胶可以有效地去除大豆油中的非水化磷脂,可以达到很好的脱胶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不同产地和不同精炼工艺的米糠油所产生的油脚和皂脚中谷维素的含量,为工业生产天然阿魏酸提供原料参考。采用UV法,在(315±1)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含量。结果表明:米糠油不同精炼工艺的油脚和皂脚中谷维素含量区别显著,相同工艺油脚和皂脚而不同产地的谷维素含量无明显区别。化学碱炼工艺所得皂脚具有较高含量谷维素,可作为生产天然阿魏酸的原料;物理水化工艺所得油脚中谷维素含量低,不具备生产天然阿魏酸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改性膨润土无水精炼油茶籽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改性膨润土无水精炼油茶籽油工艺,该工艺先用活性白土脱色,然后用碱性钙基膨润土脱酸,在脱色及脱酸的同时进行了脱胶,并对脱色与脱酸工艺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改性膨润土无水精炼油茶籽油工艺能满足油茶籽油的脱色、脱酸、脱胶要求,过氧化值与杂质含量也有一定的下降,极大地简化了油品的精炼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大多数菜籽油加工厂采取预榨-浸出工艺制备毛油,在水化脱胶工序中产生的油脚,夹带相当数量的菜籽油,油脚只能以低廉的价格出售。通过对油脚组分的分析和研究,确定的油脚处理工艺,在实际生产中,做到了菜籽油无油脚化生产,提高了菜籽油生产的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磷脂酶C(PLC)是一种作用于甘油磷脂C3位上甘油磷酸酯键的脂类水解酶,水解产物为甘油二酯及有机磷酸酯(磷酸胆碱、磷酸乙醇胺或磷酸肌醇等).应用PLC进行酶法脱胶因具有显著提高毛油精炼率的优点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主要介绍了PLC酶法脱胶的原理、研究进展及PLC酶法脱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推动PLC酶法脱胶在我国的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