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感官评价为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常温褐色乳酸菌饮料的稳定剂复配方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常温褐色乳酸菌饮料的稳定剂最佳复配方案为:果胶添加量0.35%、可溶性大豆多糖添加量0.27%、复合磷酸盐添加量0.08%。该稳定体系条件能够保证常温褐色乳酸菌饮料良好的感官品质并赋予产品细腻清爽的口感。  相似文献   

2.
以清爽型短时褐色乳酸菌饮料中的水质、大豆多糖、果胶和p H值为评价指标,并依次进行单因素评测,同时采用正交优化法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p H值为3.6使用纯净水配料的环境下,果胶添加量0.3%,大豆多糖添加量0.25%,此时褐色乳酸菌饮料离心沉淀率0.487%,稳定性好,且在保质期21 d内析水少。  相似文献   

3.
以安赛蜜、三氯蔗糖为甜味剂,代替部分蔗糖,降低饮料的蔗糖添加量;以乳酸FCC80为酸度调节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安赛蜜、三氯蔗糖、蔗糖和乳酸的最适添加量,分别是0.012%, 0.012%, 2.0%和0.24%。分别以可溶性大豆多糖、高甲氧基果胶、复配稳定剂MA316为稳定剂,通过离心试验和黏度测试等测评,确定稳定剂采用可溶性大豆多糖,当其添加量为0.4%时,低糖褐色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性和口感最佳。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因素方法研究果胶、海藻酸丙二醇酯、大豆多糖添加量对灭菌型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比较饮料的pH、黏度、离心沉淀率、Lumi斜率和粒径分布来研究饮料的稳定性;并通过响应面试验确定了3种稳定剂最佳的复配条件:Pectin888添加量为0.25%、PGA添加量为0.15%、SSPS添加量为0.19%,此时,灭菌型乳酸菌饮料的Lumi斜率为0.2985±0.002,黏度为(16.04±0.13)10-3Pa·s,饮料的稳定性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5.
以龙眼果肉乳酸菌发酵液为主要基料,以稳定性和感官评价两个指标加权得到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优化方法,确定浑浊型龙眼乳酸菌饮料的较佳原辅料和复合稳定剂配方。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浑浊型龙眼乳酸菌饮料综合得分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糖酸比、果胶添加量、海藻酸钠添加量、黄原胶添加量。研究确定主要原辅料配方为木糖醇添加量3.00%,复合酸添加量0.15%;复合稳定剂配方为果胶添加量0.04%,海藻酸钠添加量0.30%,黄原胶添加量0.02%。在该配方下饮料的离心沉淀率为7.36%,感官评分为89.3,综合得分为98.97。  相似文献   

6.
以大豆分离蛋白和脱脂乳粉为原料,研制具有独特风味和营养价值的非活性双蛋白乳酸菌饮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法对非活性双蛋白乳酸菌饮料的配方进行优化,以感官评分为指标,考察了脱脂乳粉、大豆分离蛋白粉、白砂糖及柠檬酸添加量对饮料感官评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脱脂乳粉添加量2%、大豆分离蛋白粉添加量1%、白砂糖添加量8%以及柠檬酸添加量0.25%时,感官评分为97分,在此条件下研制出的非活性双蛋白乳酸菌饮料酸甜适口、风味独特、口感饱满,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脱脂乳粉、果葡糖浆、蔗糖为主要原料,以可溶性大豆多糖为稳定剂,制成褐色益生菌饮料。通过不同蔗糖、可溶性大豆多糖、柠檬酸、褐变时间等工艺配方组合,确定产品最佳工艺配方。试验结果表明,蔗糖、可溶性大豆多糖、柠檬酸的最适添加量分别是10%、0.4%、0.2%,褐变时间为120 min时,制备的褐色益生菌饮料的感官和稳定性较好。产品口感清爽,酸甜适宜,颜色呈均匀浅褐色,状态稳定,在保质期内无明显蛋白沉淀和乳清析出。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杀菌型褐色乳酸菌饮料的稳定剂、均质工艺、杀菌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胶添加量0.4%、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0.20%、均质参数60℃、25MPa和杀菌参数121℃、4s时,杀菌型褐色乳酸菌饮料产品的稳定性和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9.
乐坚  黎铭 《食品工业科技》2006,27(4):130-132
低糖无脂乳酸菌饮料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保健饮料,但稳定性差,口感难调节(较含糖含脂乳酸菌饮料)。本实验研究了不同甜味剂对产品口感的影响和不同稳定剂对低糖无脂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发酵奶含量为38%时,采用果胶、CMC、瓜尔胶复配,产品稳定性好且口感细腻;采用木糖醇、AK糖、Aspartame进行复配,使产品酸甜适口且成本低。低糖无脂乳酸菌饮料需选用水性或水油两用且香气柔和的香精。  相似文献   

10.
褐色甜酒酿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芳  乔成亚  李海燕  孙卓 《中国酿造》2014,(11):158-161
以甜酒酿汁和褐色酸乳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褐色甜酒酿乳酸菌饮料的最佳制备工艺:大豆多糖添加量为0.30%,甜酒酿汁添加量为12%,pH 值为3.9。在此条件下生产的褐色甜酒酿乳酸菌饮料活菌数可达3.12×108个/m L,稳定性良好,口感清爽,风味独特,色泽均匀。  相似文献   

11.
以大米、红枣为主要原料,用木糖醇和三氯蔗糖代替蔗糖研制无糖型大米红枣混合乳酸菌发酵饮料。经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产品的最佳工艺配比为木糖醇2%、三氯蔗糖0.06‰、混合乳酸菌接种量4%、果胶添加量2.5‰。此配方制得的无糖饮料口感好、风味浓、稳定性佳,适合糖尿病、肥胖症、高胆固醇等人士饮用。  相似文献   

12.
对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发酵型草莓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试验确定了该饮料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发酵型草莓乳酸菌饮料是以牛乳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成酸奶后,添加草莓汁、甜味剂、稳定剂、有机酸、水等调配成的产品,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当添加酸乳35%、稳定剂0.5%、草莓汁10%时,饮料的综合品质最佳;同时优化了稳定剂的配比,当耐酸CMC-Na、阿拉伯胶、果胶的添加量分别为0.2%、0.2%、0.1%时,饮料的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有机脱脂奶粉为原料,研究焦香型乳酸菌饮料及其变色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菌种接种量、发酵时间、复配稳定剂添加量对焦香型乳酸菌饮料的影响,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确定焦香型乳酸菌饮料最佳工艺,开发一款焦香味的特色乳酸菌饮料,并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美拉德反应工艺为100℃/90min、葡萄糖添加量为20%时,产品的褐色适中,焦香味显著;焦香型乳酸菌饮料发酵过程中筛选的FD-DVSABY-8/25X200U感官评分最高,口感最佳;菌种接种量为0.18%,发酵时间为39.5h,复配稳定剂为大豆多糖(B20170815):复配增稠乳化剂(HBT-A7301),其添加量为8%∶4%。此条件下,沉淀率为0.527%,黏度为33.4mPa·s,酸度为104°T,乳酸菌活菌数为1.0×107CFU/mL,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霉菌、酵母及致病菌均未检出。研发的焦香型乳酸菌饮料是一款口感清爽,色泽风味浓郁、酸甜适中、口感细腻、质地均匀的饮品,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乳酸菌饮料品类,对乳酸菌饮料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金银花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和配方,旨在为该饮料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金银花乳酸菌饮料的最佳配方;同时选用耐酸CMC-Na、黄原胶和果胶3种稳定剂进行复配,采用正交试验,以沉淀率为指标,确定3种稳定剂的最佳添加量配比。[结果]金银花乳酸菌饮料最佳配方:酸乳35%、金银花汁15%、蔗糖5%、阿斯巴甜0.025%,此时饮料的口感及综合品质最佳;采用复合稳定剂可大大提高金银花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效果,当耐酸CMC-Na、黄原胶、果胶的添加量分别为0.1%、0.1%、0.15%时,饮料的稳定性最好。[结论]通过以上试验研究,可得到具有独特风味的高质量的金银花乳酸菌饮料。  相似文献   

15.
实验以褐变程度、发酵条件、黏度、稳定性和感官品评为评价指标,研究了褐色饮用型发酵乳的生产工艺及配方,确定了最佳褐变时间、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二次均质压力以及果胶的添加量。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稳定性和口感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牛奶、白糖和葡萄糖按18∶1∶1在55℃进行化料,经过4h褐变、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乳双歧杆菌,34℃发酵11h后与果胶混合,果胶的添加量0.5%,再经过15MPa均质,然后冷却、灌装,由此配方、工艺制备的褐色饮用型发酵乳感官品评得分为98分。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大豆多糖对褐色乳饮料粘度与感官的影响,并以褐色乳饮料的粒径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添加量、pH、水硬度、热处理温度对大豆多糖稳定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果胶、羧甲基纤维素相比,以大豆多糖为稳定剂的乳饮料粘度最低,感官评定结果最佳,大豆多糖在褐色乳饮料中的稳定作用受添加量与水硬度影响最大,几乎不受pH与热处理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香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低糖低热量香蕉醋饮料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以感官评价作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香蕉原醋、香蕉汁、复配甜味剂添加量的配方;以透光率为指标,优化香蕉醋饮料的澄清条件。结果表明饮料的最佳配方:香蕉原醋添加量7% 、香蕉汁添加量20% 、复配甜味剂(赤藓糖醇与甜菊糖苷质量比1 000∶4)添加量6% ;最优澄清条件:壳聚糖添加量0.5% 、澄清温度40℃、澄清时间60 min。产品能量值≤80 kJ/100 mL,含糖量≤5 g/100 mL,符合低糖、低热量的饮料标准。香蕉醋饮料呈金黄色,有浓郁的香蕉果香,澄清透亮,酸甜可口。  相似文献   

18.
抹茶牛奶饮料配方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糊数学分析法对抹茶原料进行筛选,以奶粉、抹茶为主要原料制成蛋白含量为2.0 g/100 g的抹茶牛奶饮料。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全脂奶粉和脱脂奶粉添加比、白砂糖添加量、抹茶添加量、稀奶油添加量、复配增稠稳定剂添加量对感官评价的影响。通过响应曲面法得到最佳配方:全脂奶粉和脱脂奶粉添加比为4.3:1,白砂糖添加量为6.16%,抹茶添加量为0.81%,稀奶油添加量为0.5%,复配增稠稳定剂添加量0.19%,验证实验的感官评分为85.1分。对最优配方所得抹茶牛奶饮料进行139 ℃ 4 s的超高温杀菌,微生物检测结果合格,蛋白质含量为2.0 g/100 g,固形物含量为12.5%,pH为6.85。所得抹茶牛奶饮料颜色淡绿,香味醇厚,甜度适宜,口感细腻。货架期口感品评和稳定性观察结果表明,产品可以满足6个月保质期。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发芽藜麦为原料,以芽长为指标测定其萌芽过程中蛋白质、脂肪、总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的变化,筛选出芽长2.5 cm的藜麦,其营养丰富、极具开发价值,作为最佳萌发长度进行发芽藜麦饮料的开发。利用淀粉酶对发芽藜麦进行酶解,复配甜味剂、稳定剂后得到发芽藜麦饮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以透光率和感官评价为指标,对发芽藜麦饮料酶解工艺和饮料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加酶量为0.8%、酶解温度为70℃、酶解时间为90 min时所得发芽藜麦酶解液为最佳;该饮料的最优配方为:发芽藜麦汁60%,D-木糖10%,果胶0.3%。  相似文献   

20.
使用安赛蜜(AK糖)和蔗糖素复配,替代饮料中使用的蔗糖,使饮料低糖化,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使用量分别为0.004 0%和0.004 5%时甜感效果好;利用柠檬酸和苹果酸调节糖酸比,使用量分别为0.14%和0.10%时,可使甜味剂的不良甜味降到最低。通过几种常用胶体同大豆多糖复配的实验,表明耐酸型CMC-Na和阿拉伯胶可以协助大豆多糖稳定乳中蛋白,离心沉淀量最少,这2种胶体可以同大豆多糖复配作为调酸型乳味饮料的稳定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