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转PSAG12-ipt基因水稻植株的获得及其延衰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亚琴  梁承邺 《高技术通讯》2006,16(11):1176-1180
运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叶片衰老抑制基因PSAG12-ipt转入南方推广的优质籼型不育系中A、恢复系明恢63、南胜10号,所获得的潮霉素抗性植株通过GUS组织化学分析、PCR检测、Southern blot分子检测证实,PSAG12-ipt已经转入水稻基因组中.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了延衰性考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部分转基因水稻植株明显表现出叶片推迟衰老,提高了单株有效穗数、千粒重.对转基因R1代植株进行了PCR和PCR Southern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后代中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2.
应用基因枪(particle bombardment)转化技术成功地将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owpea trypsin inhibitor,CpTI)基因分别导入三个水稻粳稻栽培品种(Oryza sativa L.,japonica)中花8、中花10和中作321的幼胚和胚性愈伤组织中,并由此获得了可育的再生植株,抗性植株的筛选频率为6.1%-12.24%。经PCR、Southern blot分子检测和ELISA检测等证实所获得的潮霉素抗体植株为转基因植株。抗虫性分析结果表明,部分转基因水稻植株对玉米螟虫(Ostrinia nubilalis)有较好的抗性。  相似文献   

3.
沿海甜菜的遗传转化和转基因耐盐植株的获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沿海甜菜丛生芽芽尖为转化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来自大肠杆菌的编码胆碱脱氢酶的betA基因和来自拟南芥的突变的。瓜基因转入受体细胞,通过除草剂抗性筛选、耐盐性测定和外源基因的分子检测,获得了转基因耐盐植株。PCR阳性的抗除草剂的转化小芽在分别含有1.5%、2.0%、2.5%和3.0%NaCl的培养基上进行耐盐性检测,其存活率和生物量大幅度高于未转基因的对照小芽。将移栽成活的转基因植株用盐水浇灌,转基因植株表现出比对照明显提高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基因枪法将修饰的豇豆胰蛋白酶基因(sck)导入玉米优良自交系E28及340的胚性愈伤组织中,经筛选剂PPT3次筛选及再生过程,获得可育的再生植株。经PCR及Southern blot分子检测,证实所获得的再生植株为转基因植株。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抑制活性检测及抗虫结果显示:外源基因在植物已获表达,部分转基因植株具有较强的抗虫活性。  相似文献   

5.
应用农杆菌转化水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农杆菌LBA4404(PTOK233)转化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通过筛选获得抗性伤组织并再生出转化植株,转化频率为8.9%,转基因分子生物学鉴定的阳性,外源基因gus在转化植株表达亦提供了转化成功的证据。转基因植株的当代及T1代植株获得了种子。摸索了应用农杆菌转化水稻的方法,条件。利用干燥处理法抑菌并提高转化植株再生频率。  相似文献   

6.
对转修饰cpti基因(即sck基因)的抗虫棉T3代进行了分子检测和抗虫性检测,PCR,Southern杂交证明外源基因已稳定遗传给后代植株,抑制剂活性检测表明转sck基因后代比转未修饰cpti基因后代具有更强的县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抗虫性分析表明,转基因后代对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果进步说明,将外源蛋白细胞内靶向定位的策略应用于棉花抗虫基因工程,可以提高外源蛋白在细胞内的积累量,进而提高转基因植株及其后代的抗虫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反转录PCR技术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从莴苣中分离出1-FFT(果聚糖:果聚糖1-果糖基转移酶)候选全长cDNA,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中具有β-果糖苷酶单元(蔗糖结合框)、RDP域和EC域三个活性中心域.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该基因在莴苣基因组中以单拷贝形式存在.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将该基因转入无1-FFT基因的烟草细胞,获得了转基因植株.体外酶反应证实转基因叶片提取物中具有1-FFT活性,该基因编码1-FFT.  相似文献   

8.
PCR技术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为基础,对转基因水稻克螟稻2号和阴性受体秀水11进行真实性 鉴定。利用典型性检测、指纹图谱技术对候选物的转基因事件的真实性、转入事件正确性(是否为特异性目标外源 基因)、品系遗传背景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克螟稻2号只含特异性序列CrylAb,秀水11不含所选的外源基因,它们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随机各抽取克螟稻2号和秀水11水稻100株,通过特异性PCR、免疫印迹实验来检测原材 料的纯度,结果表明,克螟稻2号为100%的转基因水稻,秀水11为100%的阴性受体水稻。  相似文献   

9.
天花粉蛋白基因在水稻中转化及抗虫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基因枪转化法将天花粉蛋白基因导入水稻。经PCR、Southern和North-ern杂交分分析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并有转录。抗虫试验表明,与对照比较转基因水稻明显地增强了对螟虫、稻飞虱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
转抗菌肽B基因水稻植株的获得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了一个适合在水稻中表达含有抗菌肽B基因的转化载体,应用基因枪转化法将其导入水稻未成熟胚,获得了一些转基因水稻植株。根据对选择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的分子检测和抗病性测定,证明抗菌肽B基因已整合入转化水稻基因组并在转基因水稻中表达了抗病性。  相似文献   

11.
抗菌核病转基因油菜植株的获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携带菜豆几丁质酶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Bch通过农秆菌介导法导入甘兰型油菜H165中。经卡那霉素对T0、T1和T2代植株进行连续的筛选和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norium)接种试验,共获得22株抗菌核病的T2代植株。对其中的22株进行PCRS检测,从6株扩增得到与菜豆几丁质酶基因大小对应的DNA带型,Southern杂交证实其中2株呈现阳性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油菜  相似文献   

12.
抗稻瘟病新基因pi-hit-1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差异显示法(DD-PCR)寻找易感稻瘟病的突变品系与野生型对照品系中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发现与野生型对照相比,Rubisco小亚基、pi-hit.1(AF450251)和pi-hit-2(AF448491)基因在易感稻瘟病的突变品系中高表达,pi-hit-1和pi-hit-2是功能未知的新基因。进一步采用电子克隆和RT-PCR方法克隆了pi-hit-1基因的全长eDNA(AF514859),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属于ATP依赖的Clp蛋白酶家族。分析pi-hit-1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发现,此基因在叶片组织特异表达。进一步设计接种诱导实验研究pi-hit-1基因表达与水稻稻瘟病易感性的关系。在易感稻瘟病的突变品系中pi-hit-1受稻瘟病菌诱导,接种后其表达量明显升高,而野生型对照品系pi-hit-1基因表达在接种前后无明显变化。比较易感稻瘟病的突变品系与对照品系pi-hit-1基因序列差异发现,稻瘟病敏感品系中pi-hit-1基因第一外显子发生缺失突变使pi-hit-1蛋白功能缺失,导致突变品系易感稻瘟病。这些实验结果提示野生型pi-hit-1是稻瘟病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13.
Patatin启动子驱动的乙肝表面抗原基因在马铃薯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按常规分子克隆方法将马铃薯中高表达的patatin启动子和乙肝表面抗原基因分别插入双元质粒pBI101成为植物表达载体pPHG9,由前者驱动后者表达;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乙肝表面抗原基因导入马铃薯并获得再生植株;用ELISA方法检测经PCR鉴定的转基因植株中乙肝表面抗原的含量,对照标准曲线得知转基因马铃薯植株中的乙肝表面朱含量高达100 ̄174ng/mg可溶性蛋白。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水稻光敏不育性、温敏不育性及发育感光性之间的关系,将安农S-1的温敏不育性转入发育感光性强的农垦58中,选择其后代的育性转换株(系)并进行发育和育性光温反应特性鉴定。结果表明:该组合中育性转换性不表现简单遗传,F2单株育性表现和分离比例复杂;温敏不育性能在发育感光性不同的遗传背景中表达,并获得了发育感光性强的温敏不育株;发育感光性强弱不改变温敏不育基因的基本特性,温敏不育性完全表达的临界温度高低亦与发育感光性无直接关系,而是受遗传背景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