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珠江》2012,(Z1):1
珠江河口防咸防潮试验大厅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珠江水利委员会里水科研基地,是由水利部立项于2009年建设的一座以研究咸潮为主题的专业试验厅。厅内建有可进行珠江口磨刀门咸潮试验的整体物理模型;可开展风、浪、流、咸淡水掺混试验的断面模型和带有生潮系统长  相似文献   

2.
珠江河口治导线是珠江河口整治与开发工程建设的外缘控制线。介绍了珠江河口整体物理模型及珠江河口治导线规划的试验研究有关内容,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与21世纪初两次试验研究成果的差异性及其原因,研究了原治导线规划成为未来实际岸线极端条件下河口水动力条件的变化,论证了原治导线规划总体布局的合理性,并提出了局部优化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河口治理规划是在30多年来有关部门对珠江河口实地观测(包括航空遥感测量)和调查基础上,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数学模型计算等手段,结合珠江河口演变规律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建设的要求,综合分析后提出的。现就规划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已研发的数字图像流场测量系统的基础上,运用图像拼接和坐标匹配的方法,融合多套子系统的流场数据,实现了珠江河口整体物理模型流场信息的全方位覆盖,为水利工作者全局研究珠江河口流场演变奠定了基础.经过多次试验表明:该方案实现了多套系统流场的无缝拼接,达到测量更大范围、更大区域流场的目的,试验结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5.
珠江河口涉水建设项目防洪综合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珠江河口管理范围内有关涉水建设项目调查和统计的基础上,采用遥感技术、数学模型、物理模型试验等多种技术手段对珠江河口已建和规划建设项目进行防洪综合影响分析,总结出珠江河口区涉水建设项目对防洪综合影响的一般规律,并提出减轻防洪影响的措施及有关控制指标的建议,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涉水建设项目方案审查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人民珠江》2012,(Z1):83
近年来,针对珠江河口的咸潮上溯问题,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开展了一系列与咸潮有关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包括咸潮的基础理论研究、磨刀门咸潮上溯的机理试验研究和防抑咸潮的应用性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西江和北江洪水在思贤滘交汇后进入西、北江三角洲网河区,西江马口站与北江三水站分流比的改变将引起下游各河道潮位的变化。该文通过珠江河口整体物理模型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马口站、三水站分流比的变化,北江洪水汇入三角洲的网河区潮位的变化值远大于西江洪水汇入三角洲的网河区的潮位变化值,据此可提出防洪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导出以悬沙淤积为主的河口航道开挖后回淤量的计算式,分析了珠江河口黄埔新沙港区的实测资料以及已有航道浚深后的回淤变化和经验;使用二维潮流数值模型得出的流速值,预报新沙港区在开挖港池和航道后的淤积数量。预报表明,与物理模型常规试验的结果相接近,而物理模型试验中曾延长上游洪峰(即加大流量)所得出的淤积量偏大。珠江是多水少沙河流,建新沙港后河道缩窄,涨、落潮流速有所增加,也可以减少泥沙的回淤量。  相似文献   

9.
一、复合模型的发展复合模型是使用物理模型(又称水力模型)和数学模型同时运转的一项试验新技术,是七十年代后期逐渐发展起来的。自从1885年雷诺氏(Reynolds)做第一个潮汐河口模型——默尔西(Mersey)河口模型以来,人们对河口模型的做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先整体后局部,由局部到  相似文献   

10.
珠江磨刀门河口模型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多口门潮汐模型。模型设计、试验条件以及测试方法比较复杂。1983年7月30日,珠委召开了珠江口磨刀门河口模型汇报座谈会,请国内有关专家对试验工作作了初步检验。1983年12月22日至28日,珠委在广州又召开了磨刀门河口模型试验技术讨论会,对模型试验技术作了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