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分析峰峰矿区煤矿开采前后的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煤矿开采造成岩溶水的水化学特征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相对煤矿开采前,目前的岩溶水具有较高的Na++K+、Mg2+、SO2-4和矿化度值;水化学类型,补给来源和水动力特征明显复杂化和多样化;水质明显恶化,人为污染突出;原有的水流系统遭到破坏,由复杂化的水流系统演变呈单一水流系统,强径流带已消失,中等径流带和弱径流带发育;水流速率明显变慢,水力梯度加大;矿物溶解能力增强,增加了更多白云岩矿物的溶解;重金属元素检出率和检出浓度也明显增多;岩溶水与各含水层间水力联系加大,开始接受煤系基岩水、孔隙水和河水的反向补给。  相似文献   

2.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近年来实施的鄂西南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项目,根据表层岩溶带地下水的主要赋存特征和排泄方式,将其划分为表层岩溶泉、表层岩溶潭、浅层地下河三种类型,并通过实例详细说明了各自补径排特征。根据表层岩溶带在垂直方向的物质结构特点,将其划分为单层结构、双层结构和三层结构三种类型,依据降雨和流量长观监测资料,针对不同结构类型的表层岩溶水,阐明表层岩溶带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为鄂西南贫困岩溶石山地区表层岩溶水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鄂西南岩溶地区表层岩溶个体形态复杂多样,表层岩溶带与鄂西南地区岩溶地质环境条件及岩溶发育演变的历史过程密切相关。通过8个重点段、241 km2范围内529个表层带岩溶水点的地质原型调查,采用系统工程地质分析为主体的方法体系,研究了表层岩溶水在不同的地质构造部位、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岩溶发育强度和不同结构条件下的出露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详细论述了表层带岩溶发育差异、表层带岩溶水点露头密度和其平均地下径流模数,并据此将表层带岩溶水含水层的富水性划分为强、中、弱三级,阐明了表层带岩溶水在纯碳酸盐岩含水层中富水性最弱,不纯碳酸盐岩含水层中富水性最强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马坑铁矿地下水流场变化特征与疏干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马坑铁矿属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顶板直接岩溶充水矿床,开采以来不断发生的岩溶水涌(突)水灾害严重制约着矿区安全生产。地下水流场的形态是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综合反映,利用不同时期的岩溶水动态观测数据,绘制并分析了矿区多个时段岩溶水的流场形态,总结发现随着矿区岩溶水不断疏干,矿区岩溶水系统补给、径流与排泄更多受断层破碎带的控制,同时也因岩溶发育及岩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地下水流场形态变化在空间上不仅没有很好的一致性,也明显地制约着矿区岩溶水的全面疏干。针对矿区流场形态变化的主控因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疏干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刚果(金)SCM铜钴矿为研究背景,采用物探方法对原迪马矿区排水工程和SCM强排工程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受地质构造影响,矿区存在两大主径流带,分别为M坑东北部主径流带和D坑北部主径流带,由此提出矿区构造控水理论;主径流带地下水动力场最强的层位为RSC,其含水介质结构为以溶缝为纽带、将不同级别的溶孔、溶洞串联起来构成的岩溶含水系统,底部具有明显隔水边界;地下水以管道流为主,渗流为辅。含水层之间联系密切,地下水渗透阻力小,坡度缓,连通性好,下部含水层排水,能起到降低不同含水层水位效果,说明以坑内排水为主,疏干井为辅疏干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坑内排水条件下造成上部土质边坡内部的基质吸力对边坡稳定有利,进一步验证了坑内排水模式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了焦作矿区水文地质内边界特征,岩溶发育规律对内边界水文地质特征形成的作用,典型水文地质内边界岩溶水强径流带特征,提出焦作矿区水文地质内边界特征决定了供水水源地的选择方向和矿井防治水对策。  相似文献   

7.
鄂西南岩溶地下水系统划分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地下水系统是西南岩溶石山地区最基本的水系统单元,而岩溶地下水系统划分则是正确评价、合理开发利用西南石山地区岩溶地下水资源的重要基础。先按"岩溶地下水系统相对独立、完整、流域级别逐次降低"的原则,结合地表水流域划分、地下水赋存及排泄形式将鄂西南岩溶地下水系统分为1 219个五级岩溶地下水子系统,其中集中排泄系统442个,分散径流排泄系统738个,蓄水构造系统39个;之后分别按储水构造、含水介质及其富水性对鄂西南五级岩溶地下水系统进行细分,并对其特征分别进行论述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杨树岭隧道区岩溶水系统发育特征,预测隧道开挖过程中的突水地质灾害,通过野外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角度研究岩溶形成和发展规律,分析岩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途径,归纳总结岩溶发育规律及岩溶储水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分布规律以及物探成果等,初步划分可能发生突水、涌水等地质灾害的危险地段。研究结果可为该隧道设计、施工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野三河水电站为例,在详细的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基础上分析可疑渗漏带,应用连通试验结果验证水库区岩溶地下水系统补给、径流、排泄关系,确定库区右岸河间地块地下分水岭的位置,为选择合理的正常蓄水位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煤》2016,(6)
沁水盆地位于华北地台山西台背斜东南部沁水断块,即太行山复式背斜西翼,沁水复式向斜东翼。探讨了该井田地质构造特征、成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潞安矿区及井田构造对奥陶纪岩溶水的控水作用。通过水化学特征,论证了构造对奥陶纪岩溶水补给、径流和排泄的控制作用,解释了井田奥陶纪岩溶水的导水性、富水性,指出了井田构造断裂带和褶皱破碎带是井田主要积水廊道和径流带。  相似文献   

11.
《煤矿机械》2016,(3):51-53
提出了一种混联机械臂,该机械臂是串并联混合机构,具有串联机构工作空间大和并联机构承载能力高的优点,可以实现较大活动空间内对重物的搬运仓储。对该机械臂进行了自由度分析,得到该机械臂的自由度为2,具有平面内的一个移动和一个转动自由度。基于几何解析法分析了该机构的运动学正反解,并且给出了5组正反解分析数值算例,验证了正反解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13.
鱼娅 《煤质技术》2014,(Z1):45-47
介绍了煤中镜质组反射率的测定原理及在测定过程中应注重的问题,从镜质组富集程度的差异性、样品处理、镜质组颗粒鉴别、测试条件和技术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其反射率测定的影响因素,并概括论述了煤中镜质组反射率在生产实践中的确定煤级、指导炼焦配煤等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岩石流变特性对采空区长期稳定的影响,基于Reissner厚板和流变力学理论构建了矿柱-顶板流变力学模型,并推导出顶板沉降位移关于流变时间的关系式;依据不同边界条件将顶板破坏过程划分为固支、固支-简支、简支和内部破坏四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流变力学模型可用于对采空区稳定时间的预测,并为采空区及时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翠梅  王好 《煤矿机械》2014,35(4):104-105
介绍某柴油机排气过渡管的加工工艺,分析空间尺寸较多的复杂管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及角度误差对空间尺寸的影响。通过角度在公差范围内的微量调整,解决了排气过渡管由于毛坯铸造及加工时找正存在的误差而造成气口处壁厚不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横轴式掘进机截割机构横向截割的刚体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获得其在不同参数下的振动特性曲线,并分析了截割头质量、悬臂质量、液压系统刚度及阻尼变化对掘进机截割机构振动特性的影响,为研究横轴式掘进机的振动特性,改进机器设计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依据JTG E41—2005《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结合工程项目实例,对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进行了试验,对试验结果采用JJF 1059—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进行分析与评定,了解测试中造成误差的因素,结果显示影响该项目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的主要因素来源于样品的不均匀性和压力试验机的测量。  相似文献   

18.
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是民事法律关系中两种重要制度,二者的构成要件不同,责任承担方式不同。当发生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时,如何选择适当的诉讼请求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球(棒)磨机筒体衬板螺栓孔漏料、螺栓易松动及断裂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了问题的根本所在,提出了处理措施,并给出了全新的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20.
煤矿提升机齿轮箱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立荣 《煤矿机械》2011,(10):274-276
提升机作为煤矿中的重要设备,其故障率对于煤炭的安全高效生产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详细分析了煤矿提升机工作环境和工作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提升机齿轮箱振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速度和载荷变化情况下的提升机齿轮箱振动的特点,分析了变工况条件下齿轮箱故障信号的分布特征,为变工况条件下提升机齿轮箱的故障诊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