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多肽的功能特性及其开发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综述了大豆多肽的特性及其营养功能,总结了制备大豆多肽的常见方法,分析了大豆多肽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大豆多肽产品加工和推广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大豆多肽在食品等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大豆小分子多肽是大豆蛋白水解物,但与大豆蛋白相比,大豆多肽往往具有更良好的理化性质和生理活性。目前,国内外生产大豆多肽的主要方法是通过酶法转化或微生物发酵,为获得一种制备大豆小分子多肽简易且环保的方法,文章研究一种新型的装置用于大豆小分子多肽的制备,其基本原理是将变频变压正弦交流电作用于水浸泡的大豆,不添加任何化学试剂,通过物理方法水解大豆蛋白制备大豆小分子多肽,结果表明,电磁裂解时间在60 min左右制备的大豆小分子多肽含量较高。由此得出结论,电磁裂解法在制备大豆小分子多肽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且效果因电磁裂解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电磁裂解时间约为60 min时,大豆小分子多肽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大豆多肽的制备及功能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多肽是大豆蛋白的水解产物,因其优良的理化特性和生理活性而备受关注,在保健品行业、医药行业、饲料行业等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对水解大豆蛋白和发酵豆粕制备大豆多肽以及大豆多肽的抗氧化、抗癌、抗高血压、降胆固醇等生理活性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大豆产业和大豆多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以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所得大豆多肽为芯材、β-环糊精为包埋壁材制备大豆多肽微胶囊.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制备大豆多肽-β-环糊精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探究大豆多肽微胶囊的抗氧化能力变化.结果 表明:大豆多肽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壁芯质量比2∶1、包埋时间16 min、包埋初始pH 7.0...  相似文献   

5.
大豆多肽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介绍了大豆多肽的加工功能特性和生理机能,研究了大豆多肽饮料的加工工艺,并重点探讨了影响大豆蛋白酶解的因素如底物浓度、酶用量、水解温度及作用时间和大豆多肽的脱苦、脱盐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
大豆多肽液态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黑曲霉3.350发酵大豆粕,研究其发酵液中大豆多肽含量。运用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影响发酵主要因素:接种量、初始pH值、发酵培养基浓度,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和上述三因素与大豆多肽含量间函数关系,确定黑曲霉发酵大豆粕产大豆多肽最佳发酵条件,为黑曲霉发酵大豆粕产大豆多肽研究提供相应工艺参数和一定理论依据,有利于提高大豆多肽产率。  相似文献   

7.
大豆多肽对大强度训练举重运动员肌肉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大豆多肽对力量项目运动员促进肌肉恢复的作用,为大豆多肽应用于运动员训练实践提供依据。以8名举重运动员为对象,进行了大豆多肽应用效果观察。结果显示:补充大豆多肽能减轻举重运动员运动后血清肌酸激酶的升高,提示大豆多肽有促进损伤组织修复,减少细胞内肌酸激酶外漏作用。同时,80%最大负荷深蹲时腿部和腰部肌肉肌电信号的测试表明,补充大豆多肽能使肌肉的工作效率增加,抗疲劳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Alcalase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制备大豆多肽,并将大豆多肽与ZnCl2进行螯合反应制备多肽-锌螯合物。以锌螯合能力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确定大豆多肽锌螯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5 ℃,pH5.5以及ZnCl2溶液浓度为450 μmol/L,此条件下大豆多肽的锌螯合能力为(26.96±1.22) mg/g。紫外光谱和傅利叶红外光谱表明,锌离子可以与多肽中的羧基、氨基和肽键结合,从而形成大豆多肽锌螯合物。荧光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Zeta电位的结果表明,与锌离子的螯合使得多肽发生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折叠与聚集。 大豆多肽-锌螯合物为开发新型补锌制剂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白青云  唐军涛  顾振新 《食品科学》2011,32(24):172-177
以浸润方式培养大豆,考察赤霉素(GA3)、CaCl2等10种添加物对发芽大豆多肽富集的影响,对呈显著正效应的添加物进行最适浓度优化,并探讨各组分浓度对发芽大豆多肽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GA3、CaCl2、AlCl3和MnSO4对发芽大豆多肽富集有显著正效应;Box-Behnken试验结果显示,发芽大豆中多肽含量与培养液组分浓度之间的二次多项模型显著(P<0.05),可预测发芽大豆中多肽的富集;其中GA3、CaCl2、AlCl3和MnSO4最适浓度分别是61.00μmol/L、11.20mmol/L、10.13mmol/L和12.17mmol/L,在此条件下培养的发芽大豆中多肽含量达到162.57mg/g,分别是对照和原料大豆的2.10倍和3.97倍,由此表明优化后的培养液组分能显著提高发芽大豆多肽含量。  相似文献   

10.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复合酶酶解制备大豆多肽,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选择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以及酶解p H为自变量,大豆多肽得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大豆多肽得率的影响,并对大豆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影响大豆多肽得率的各因素强弱顺序为:酶解温度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p H;超声辅助复合酶酶解制备大豆多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180 W、超声时间10 min、超声温度35℃、碱性蛋白酶与中性蛋白酶质量比3∶1、复合酶添加量2.04%、酶解时间4.0 h、酶解温度59℃、酶解p H 8.0,在此条件下大豆多肽得率为63.27%,相对分子质量大部分集中在1 000以下。  相似文献   

11.
发酵大豆多肽及其功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豆粕粉为原料,通过枯草杆菌的发酵作用,将大豆蛋白水解为大豆多肽,并对得到的大豆多肽溶液的生理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多肽具有促进微生物生长、降血脂和抗疲劳等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Plastein反应利用酪蛋白非磷酸肽(casein non-phosphopeptides,CNPPs)对大豆多肽进行修饰,对制备出的CNPPs-大豆多肽复合物进行电泳、乳化性质和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42 ℃、pH 4.8、时间3 h、凝乳酶添加量5 g/100 mL,该最优条件下产物的产率为(45.26±0.62)%,电泳结果证实CNPPs和大豆多肽发生了组合。对复合物功能性评价发现,CNPPs-大豆多肽复合物乳化性为0.28±0.02,乳化稳定性为(13.44±0.47)min,均高于大豆多肽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微观结构较未修饰的大豆多肽呈现出更多的、均一的球形乳化微粒,证实通过CNPPs对大豆多肽的修饰可以有效提高蛋白质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使用不同直投式发酵剂以及添加大豆多肽作为促进剂对豆酸奶产品感官品质和酸度的影响,初步探讨大豆多肽在豆酸奶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在200mL的豆酸奶中选择Hansen YF-L811作为发酵剂,其添加量为0.02 g,蔗糖添加量为5~7 g,大豆多肽为1 g时,可获得感官品质较好的大豆多肽酸奶产品.制品中酸度的变化与大豆多肽添加量存在密切联系.添加大豆多肽作为促进剂,在豆酸奶的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大豆多肽方便面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豆多肽粉与小麦粉的配兑,研制营养全面、吸收率高的大豆多肽方便面。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配方为:大豆多肽粉5 %、专用乳化剂4 g/kg和复合磷酸盐0 0 2 %。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PSPCC)的生理活性,提高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钙螯合量,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相结合的方式优化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制备工艺,并通过体外实验评价了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对成骨细胞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三聚磷酸钠与大豆多肽的质量比1:2,磷酸化反应温度52 ℃,磷酸化反应pH7.0,磷酸化反应时间9.7 h,磷酸化大豆多肽与氯化钙的质量比2:1,螯合反应pH8.0,螯合反应温度50 ℃,螯合反应时间1.5 h,钙螯合量最大为107.25±0.10 mg/g;MTT法结果显示,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组(D组)成骨细胞相对增殖率是大豆多肽组(A组)的1.6倍(第3 d);ALP染色实验表明,D组染色阳性率是空白组的33.6倍。采用ALP试剂盒对各样品第7 d的ALP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D组ALP活力是空白组的6.2倍。通过茜素红染色实验发现,D组钙结节数量是空白组的94倍。本研究使用响应面法对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制备工艺优化合理,并初步证明了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对成骨细胞具有显著的促增殖、分化作用(P<0.05),且作用效果高于其它样品,为后续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藜麦粉和大豆多肽为主要原料,研发一种新型的营养饮料,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标准,优化藜麦粉、大豆多肽、白砂糖和黄原胶的添加量。结果表明:藜麦大豆多肽复合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以饮料总质量为基准,藜麦粉35%、大豆多肽1.5%、白砂糖8%、黄原胶0.2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藜麦大豆多肽复合饮料口感润滑、营养丰富,并且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7.
利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大豆制得多肽,以亚硫酸铁为铁源,与多肽进行螯合制得多肽铁螯合物,并分析比较大豆多肽和多肽铁螯合物抗氧化性以及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比较螯合前后结构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螯合工艺条件为:pH5.0,反应温度45℃,时间30 min,多肽与硫酸亚铁质量比1∶2,此条件下螯合率为56.67%。多肽铁螯合物抗氧化性强于大豆多肽,且两者抗氧化能力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加。红外光谱分析得知,大豆多肽与Fe2+结合形成新型多肽铁螯合物。  相似文献   

18.
大豆多肽研究概况及其在运动饮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阐述了大豆多肽研究的发展状况 ,以及其它的生理学活性和物理化学特性。介绍了大豆多肽在运动领域中的应用 ,以及通过饮用大豆多肽运动饮料后的人体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大豆多肽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通过米曲霉发酵作用生产大豆多肽。先以水解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初步得到发酵工艺条件,再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了大豆多肽含量与各影响因子的回归方程,并得到以大豆多肽含量为响应值的响应面图和等高线图,进而得出米曲霉发酵大豆多肽的最佳工艺条件:发酵液初始pH6.03、发酵温度29.0℃、摇瓶转速154.5r/min、发酵时间60~70h,在此条件下大豆多肽的理论含量可达0.765mg/mL。  相似文献   

20.
大豆多肽的功能特性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大豆多肽的制取方法,对大豆多肽的功能特性及加工特性进行综述,并进一步探讨了大豆多肽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因子在一些食品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