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桐油和丙三醇为原料,甲醇钠为催化剂,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备了桐油基多元醇,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离方法,对产物进行提纯,得到了较为纯净的二羟基桐油酸酯.利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分别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结果表明:所得产物具有二羟基桐油酸酯分子的羟基、酯基以及共轭双键的特征基团,为目标产物;紫外-可见光谱结果表明:桐油和二羟基桐油酸酯具有类似的吸收光谱,但后者在245 nm 处出现了羟基的紫外特征吸收峰,表明产物为预期所得.  相似文献   

2.
首先将桐油与甲醇经过酯交换反应得到桐酸甲酯,再将其与过氧化氢和乙酸反应制备环氧桐酸甲酯;然后以三芳基硫金翁盐为催化剂,在UV光条件下催化环氧桐酸甲酯与二乙醇胺开环,制备桐油基多元醇;最后以桐油基多元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等为原料,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经过两步法反应制备了桐油基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结果表明,在UV光条件下,三芳基硫金翁盐可以催化环氧桐酸甲酯开环制备桐油基多元醇,其羟基值为599.54 mg KOH/g,相对分子质量为544;以桐油基多元醇为核得到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具有良好的光固化活性,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和力学性能,并且成膜的表面光滑、平整,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7.2℃,拉伸强度为8.58 MPa,断裂伸长率为23.31%,表面张力为41.36 mJ/m 2。  相似文献   

3.
桐油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生物材料和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由于其较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首先通过酯交换反应将桐油酸甘油酯(桐油的主要成分)转化为桐酸甲酯,然后以SO_3H功能化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通过与邻苯二酚的傅-克烷基化反应,制备桐油基漆酚类似物,最后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谱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表征鉴定桐油基漆酚类似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桐油能自干成膜但水溶性差,在缓蚀剂中的应用有局限性。为此,以桐油为原料合成了桐油酸,将其与二乙烯三胺反应后,产物再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反应制成桐油酸咪唑啉衍生物,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合成产物的分子结构,利用失重法和动电位极化曲线考察了合成产物在盐酸溶液中对N80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桐油酸咪唑啉衍生物为以阴极抑制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能有效抑制N80钢在盐酸介质中的腐蚀;随着桐油酸咪唑啉衍生物浓度的增大以及腐蚀介质温度和浓度的降低,N80钢的腐蚀速率下降,缓蚀效率上升。  相似文献   

5.
桐油改性酚醛树脂的结构及固化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桐油与苯酚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然后再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与甲醛反应制得了一种热固性桐油改性酚醛树脂。利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技术对改性树脂的结构及固化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通过将桐油置于在不同的环境中,观察其成膜固化情况,研究桐油的光固化活性,通过测定桐油固化过程中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过氧化值等来揭示桐油的光固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桐油的光固化过程包括氧化聚合反应和自由基聚合为主,其中以氧化聚合反应为主;氧气在桐油的光固化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氧气的主要作用是当桐油受光照后发生氢提取反应后,所形成的自由基与氧气形成氢过氧化物,促使桐油发生氧化聚合反应;阳离子光引发剂可以大大促进桐油光固化成膜,并且成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首先以苯甲酰肼为主要原料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及二乙醇胺(DEA)自制一种含脲和酰胺基团的二元醇(R-2OH)。IPDI与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800)反应生成预聚物,然后添加上述制备的扩链剂R-2OH进行扩链,最后用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进行封端,生成一种支链上含脲和酰胺基团的聚氨酯UV-R-PU。探究扩链剂R-2OH及其用量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R-2OH的添加量为15%时,聚氨酯膜的热稳定性、耐水性、附着力、拉伸强度和硬度均达最理想值。  相似文献   

8.
利用桐油与双环戊二烯不饱和聚酯(DCPD-UPR)主链上不饱和双键的Diels-Alder(D-A)反应合成了不同桐油含量的桐油基DCPD-UPR。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热扫描量热仪(DSC)及热重分析仪(TG)对产物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桐油含量对桐油基DCPD-UPR浇注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对其冲击断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较未改性的DCPD-UPR,桐油基DCPD-UPR的分子量增大、分子量分布变宽,耐热性和柔韧性更好;桐油基DCPD-UPR浇注体的断裂延伸率及冲击强度随桐油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大,当桐油含量为10%时,桐油基DCPD-UPR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9.
桐油改性酚醛树脂的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对桐油改性酚醛树脂的一些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着重利用DTA、TG热分析技术研究了这类改性树脂的耐热性能及其热分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桐油改性酚醛树脂的热分解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分解峰为450~490℃,约分解30~45%;第二个分解峰为570~670℃,约分解35~55%。随着甲醛/苯酚摩尔比的增加,初始分解温度逐渐升高。这种经桐油改性的酚醛树脂耐热性能可达:初始分解温度359.4~383.7  相似文献   

10.
刘娟  王亮  郑长征 《材料导报》2012,26(2):83-85
由5-溴-2-羟基苯基乙酮与2-羟基苯甲酰肼在乙醇溶剂中反应得到5-溴-2-羟基苯基乙酮-2-羟基苯甲酰腙。以该酰腙、吡啶和氯化铜水热合成配合物(C15H11N2O3Br)Cu(C5H5N)。通过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0.98929(19)nm,b=2.4177(5)nm,c=0.78755(16)nm,β=97.285(4)°,V=1.8685(6)nm3,Dc=1.745mg/m3,F(000)=984。荧光光谱表明,配体和配合物均具有荧光性,配合物在360.0~410.0nm处的荧光强度得到了增强。  相似文献   

11.
桐油改性醇酸氨基水性绝缘漆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桐油、顺丁烯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月桂酸、三羟甲基丙烷为原料,六甲氧基甲基三聚氰胺树脂(HMMM)为交联剂,制备出桐油改性醇酸氨基水性绝缘漆,采用FT-IR、DSC和TG对涂料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油度增大,漆膜的吸水率降低,电气强度增大,但树脂的水溶性变差,理想的油度为37%;HMMM的加入量增大,漆膜的玻璃化温...  相似文献   

12.
杨卓鸿  叶希韵  黄家健  梁斌  邝少杰  袁腾 《材料导报》2018,32(21):3831-3838
桐油基紫外光固化材料体系具有成膜速度快、固化温度低、污染小和可再生等优点,发展利用空间很大。利用桐油分子长链含有共轭双键的化学结构特征,可以对其进行化学改性,构建桐油基紫外光固化材料体系。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桐油基紫外光固化材料体系的研究进展。首先简要介绍了桐油的化学结构与应用,然后着重论述了通过Diels-Alder反应来构建的桐油基紫外光固化材料体系的研究现状,还探讨了其他化学改性桐油构建紫外光固化体系的方法和固化效果。文章最后展望了桐油基紫外光固化材料体系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桐油酸酐固化环氧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阳离子交换的方法将蒙脱土进行有机化处理,使蒙脱土由亲水性变成亲油性且层间距扩大,采用浇模固化成型法制备环氧树脂/桐油酸酐/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并用XRD,DMTA等手段研究有机蒙脱土在环氧树脂中的剥离行为,研究发现,加入桐油酸酐固化剂后,粘土被剥离而得到剥离型的纳米复合材料,而且工艺条件的变化并不明显改变剥离的效果,DMTA测试表明桐油酸酐固化的环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粘土的加入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Lanthanum-doped Calcium fluoride (CaF2) nano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by co-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Fourier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BET surface area measurements, and Optical absorption techniques. The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 showed the cubic phase of fluorite structure. The average crystallite size was found to be ~25 nm. The FTIR spectrum showed the presence of hydroxyl groups in the as prepared sample with two strong IR absorption bands at ~3400 and 1550 cm−1.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studied by SEM revealed that nanoparticles were agglomerated. Surface area measurements showed porous nature of the nanoparticles. The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um of γ-irradiated samples showed a prominent absorption peak at ~385 nm and two weak ones at ~218 and 533 nm. The optical absorption was found to increase with increase in γ-dose.  相似文献   

15.
将植物油(蓖麻油、棉籽油)进行环氧化反应得到环氧植物油;将桐油与顺丁烯二酸酐作用得到桐油酸酐;植物油或环氧树脂及其固化剂(桐油酸酐)与聚氨酯预聚物(PUP)及其扩链剂等混合固化,合成了一系列植物油聚合物/聚氨酯互穿聚合物网络(IPN)。经动态力学测试结果表明,该类聚合物共混物体系组分间的相容性好,在动态力学谱上一般只有1个较宽的峰,tgδ值持续大于0.3的温域宽度在90℃左右,有的超过100℃,大大加宽了相应植物油交联共聚物或聚氨酯的阻尼温域。这类互穿聚合物网络是一类以植物油为主要原料、制备成本低、方法新、阻尼性能优良的新型阻尼材料。文中还对组成与性能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樟脑磺酸原位聚合聚苯胺的性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樟脑磺酸(HCSA)代替盐酸经原位聚合制备了樟脑磺酸掺杂聚苯胺(PANI.HCSA),并用红外、紫外和荧光光谱等表征.研究了樟脑磺酸掺杂的聚苯胺在不同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及可见-紫外光的吸收现象.结果表明PANI.HCSA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溶解性,红外光谱显示聚苯胺苯环上有CSA基团.UV-Vis吸收光谱表明,在不同的有机溶剂中,溶剂、聚苯胺、樟脑磺酸之间有不同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其体系具有不同的UV-Vis吸收光谱.PANI.HCSA荧光光谱与PANI荧光光谱相比,荧光强度降低,并红移至400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