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水酶法提取玉米油酶解工艺固液比、酶制剂种类、反应温度、时间及p H对清油提取率及酶解液中还原糖量的影响。响应面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的杰能科纤维素酶,固液比为1∶8,酶解p H为4.5,酶解温度为51.9℃,酶解时间为5.24 h,清油提取率为84.1%。  相似文献   

2.
用乙醇做溶剂,分别采用超声辅助法和回流法从葛根中提取有效成分葛根素,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固液比、乙醇浓度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设计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乙醇回流法提取葛根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5%,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90 min,固液比为1∶20(g/m L),葛根素的提取率为86.20%;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葛根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80℃,固液比为1∶20(g/m L),提取时间50 min,葛根素的提取率为95.85%。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提取率明显高于乙醇回流法。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水浸提法提取银杏叶黄酮的工艺。水浸提法提取银杏叶黄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为9.5、固液比为1∶40、浸提时间为3.5 h、浸提温度为85℃,银杏叶黄酮的提取率达到1.49%。  相似文献   

4.
碱性蛋白酶提取大米水解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用碱性蛋白酶提取大米水解蛋白的工艺,分析了温度、pH值、加酶量、液固比、提取时间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并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碱性蛋白酶提取大米水解蛋白的工艺条件,确定了工艺参数。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8.9℃、pH值8.77、加酶量(E/S)0.89%、液固比8∶1、提取时间4 h。  相似文献   

5.
柚皮中生物类黄酮提取优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初选溶剂的基础上,对柚皮中生物类黄酮提取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工艺研究,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固液比为因素,选用L16(44)正交表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工艺条件是: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1h,浓度为85%,固液比为1∶30。在此条件下,生物类黄酮提取含量较高,可达24.00(mg/g)。  相似文献   

6.
玉米谷蛋白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玉米蛋白粉中谷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时间、温度、碱浓度、液固比、沉淀pH值对谷蛋白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对各种因素的分析确定提取谷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最佳温度为50℃,最佳时间为1.5h,最佳碱液浓度为0.5%,最佳液固比为12∶1,沉淀pH值为4.  相似文献   

7.
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对玫瑰茄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固液比为考察因素,以玫瑰茄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各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玫瑰茄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波功率为270 W,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0 min,固液比1∶20(g/mL),提取2次,最佳提取条件下玫瑰茄多糖提取率为60.35%。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4):223-229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考察了在超声波环境下液固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提取温度对状元豆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对状元豆多糖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对状元豆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次序为,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液固比提取温度。状元豆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是:液固比39∶1(m L∶g),超声功率319 W,超声时间2.7 h,提取温度48℃,提取率为6.74%,并通过精密度、稳定性及重复性实验和回收率实验证明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9.
沙棘叶中绿原酸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水煎煮法和酶解法提取沙棘叶中绿原酸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水煎煮法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g∶mL)1∶35,煎煮时间1.0 h,煎煮次数3次。该条件下,沙棘叶中绿原酸提取率为2.42%。酶解法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加5%纤维素酶的pH 4.5的酸性水为提取剂,料液比(g∶mL)1∶15,温度50℃,提取时间1.0 h。该条件下,绿原酸提取率为3.49%。酶解法与水煎煮法相比,绿原酸提取率提高了44.2%。  相似文献   

10.
应用微波-超声波辅助乙醇法和水提法分别提取枣渣总黄酮和多糖。实验结果表明:枣渣黄酮提取的较优条件为:提取温度65℃、超声提取时间30min、固液比1∶20、乙醇浓度70%,在此工艺条件下黄酮含量为1.50%。枣渣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3h,固液比1∶20,粗多糖提取率2.17%,多糖含量达63.64%。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从豆清水中提取大豆低聚糖的工业化生产工艺,并对成品大豆低聚糖的基本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选择高温离心分离法脱除豆清水中的蛋白质,温度选择90℃,脱除率达85.12%.选择电渗析法进行脱盐处理,脱除率达85.8%.使用粉末活性炭进一步进行脱色,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脱色工艺进行研究,最佳脱色工艺为活性炭用量0.3%,40℃下脱色35min,脱色率达83.71%,低聚糖保留率为80.41%.  相似文献   

12.
刘玉兰  王坡  田原 《中国油脂》2008,33(5):54-57
以醇洗大豆浓缩蛋白副产物糖蜜为原料,在对浸提溶剂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优选丙酮作溶剂从糖蜜中提取大豆异黄酮。在对丙酮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丙酮提取工艺条件,以大豆异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图。结果表明,丙酮浸提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条件为浸提时间60min,浸提温度20℃,料液比1:3(m/V),在此条件下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率达到90.3%,产品纯度达到23.5%。  相似文献   

13.
对豆粕中大豆皂苷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从豆粕中提取大豆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即提取温度80℃、乙醇浓度60%、料液比为1:20、提取时间2h,提取2次,提取物中皂苷的提取率可达到92.80%。  相似文献   

14.
豆粕中大豆异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豆粕中大豆异黄酮的醇提工艺,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醇提工艺的最佳条件为:用原料14倍质量的70%乙醇在70℃提取1h。在此条件下,大豆苷元的提取量为13.75μg/g,染料木素的提取量为19.24μg/g。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大豆乳清蛋白在豆奶体系中的热稳定性,并进一步研究生豆奶在加热过程中大豆乳清蛋白与大豆球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大豆乳清蛋白溶于生豆奶超滤液中,将加热前后的该溶液分别经SephacrylS-300凝胶过滤,发现大豆乳清蛋白加热后会发生热凝聚现象,形成较大的蛋白凝聚物。通过比较大豆乳清蛋白溶液和无乳清蛋白豆奶溶液对pH变化的敏感性,发现大豆乳清蛋白和大豆球蛋白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霉变大豆对豆粕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玉兰  李燕  汪学德 《中国油脂》2006,31(12):17-20
大豆霉变后,营养物质含量减少,籽粒变色变味,某些微生物分泌的毒素富集在大豆上可能使籽粒感染上毒素。通过对霉变大豆含量不同的大豆样品和豆粕样品进行油脂含量、粗蛋白含量、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尿素酶活性、色泽和气味等质量指标的测定,分析和研究霉变大豆对豆粕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霉变大豆含量的增加,豆粕粗蛋白含量有所升高,豆粕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豆粕尿素酶活性降低,豆粕颜色灰暗无光泽,霉变味加重。由此得出。用豆粕蛋白质含量作为评价霉变大豆加工所得豆粕质量的指标是不合适的,而采用豆粕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作为评价指标更为合理。这一结果应在大豆油脂生产和豆粕贸易中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波法提取低温豆粕中的大豆皂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微波火力、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时间对大豆皂甙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范围内各因素对大豆皂甙提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微波时间>微波火力>乙醇浓度>料液比;在微波火力为中高火、微波时间为2.5 min、乙醇浓度为60%、料液比为1:25 (g/mL)的条件下得到最优工艺条件,此条件下大豆皂甙的提取率为0.634%.  相似文献   

18.
主要探讨了乳清废水膜过程生产低聚糖等产品工艺中各级膜滤过程和其他流程试验,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低聚糖液的活性炭最佳脱色条件:脱色时间30 min,加炭量2.0%,脱色温度70℃,pH4.0,同时还对脱色后的低聚糖液的树脂脱盐试验进行了研究.乳清废水经过该工艺过程,最终形成了大豆低聚糖产品,超过了主产品的效益,水质接近纯净水并回用至工序中.  相似文献   

19.
费洪立 《中国油脂》2022,47(2):148-15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黑龙江省不同产地、不同品种大豆中大豆异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利用不同品种和产地大豆中大豆异黄酮单体含量的不同对大豆异黄酮溯源特征指标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同一产地不同品种之间大豆异黄酮单体含量总体差异显著(p<0.05),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之间大豆异黄酮单体含量总体没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可以利用不同品种大豆中大豆异黄酮单体含量作为对大豆异黄酮溯源特征指标实现品种溯源。  相似文献   

20.
以豆渣为原料采用水热法提取大豆多糖,对固液比、温度、pH值、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各因素对粗多糖产率、还原糖含量、透明度、水溶性大豆多糖纯度的影响。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工艺进行优化,得到了优化的工艺条件。根据综合评分,选出最佳参数是:固液比1∶20(g∶mL),温度110 ℃,pH 4.5,提取时间3 h,所得粗多糖产率52.4%,还原糖含量3.86%,透明度86.14%,多糖纯度69.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