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废胶粉紫外光接枝马来酸酐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二苯甲酮(BP)为光敏剂,采用固相紫外光接枝法在废胶粉表面接枝马来酸酐(MAH).通过正交试验及单因素试验深入地研究了马来酸酐固相接枝废胶粉反应的规律,研究了单体浓度、光敏剂浓度、光照时间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接枝MAH时,当单体浓度为8%,光敏剂浓度为9%,光照时间4min,胶粉粒径为100目时,接枝...  相似文献   

2.
PP无纺布接枝NVP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PP无纺布为基材,以N-乙烯基-2-吡咯烷酮(NVP)为单体,采用热接枝聚合方法,重点考察了反应时间,单体浓度,引发剂含量及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通过热接枝方法可将NVP单体接枝在PP无纺布上,使其具有亲水性,提高引发剂和单体浓度可增加接枝率;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在低,高温阶段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马来酸酐-苯乙烯多单体熔融接枝EVA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单螺杆挤出机研究了马来酸酐(MAH)-苯乙烯(St)多组分单体熔融接枝EVA的反应,考察了温度、引发剂用量、MAH和St用量对接枝率及凝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AH接枝率随DCP用量、St用量的增加、反应温度的降低有最大值;当EVA/MAH/St/DCP质量比为100:4:4:0.4时,MAH接枝率最大,而凝胶率最小;以St作共单体能够显著提高MAH的接枝率,抑制体系交联;St和MAH的相互作用和共聚反应生成的SMA共聚物在接枝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Haake转矩流变仪制备了马来酸酐(MAH)和1-十六烯/MAH二单体熔融接枝聚丙烯(PP)体系,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红外光谱分析了1-十六烯作为第二单体对MAH-g-PP接枝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纯MAH-g-PP体系接枝率只有0.68%,而当1-十六烯与MAH物质的量比为0.7时,接枝率达到最大值,达1.69%。接枝机理分析认为,1-十六烯作为第二单体与MAH共接枝PP时,可能与MAH发生烯反应,生成的反应物中1-十六烯部分与PP化学结构相近,使得反应物更容易接枝到PP上,从而显著提高了接枝率。  相似文献   

5.
超声引发马来酸酐接枝HDPE、LLDPE和EPDM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超声挤出反应装置中,研究了超声引发作用下马来酸酐(MAH)与HDPE,LLDPE及EPDM的熔融接枝反应,通过化学滴定法,红外光谱法,特性粘度粘和熔体流动速率(MFR)测定法等,探讨了超声强度,体系组成及温度条件对接枝产物的性能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振动能引起接枝产物粘均分子量明显下降和接枝率的明显上升,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MFR)取决于体系中的超声强度、MAH含量及接枝温度,通过调控可制得具有较高枝率,较好熔体流动性和凝胶含量≤0.7%的HDPE-g-MAH(接枝率≥0.6%,MFR=0.5g/10min-2.0g/10min)LLDPE-g-MAH(接枝率≥0.45%,MFR=4g/10min-7g/10min)和EPDM-g-MAH(接枝率≥0.45%,MFR=0.2g/10min)产物,与采用过氧类引发剂引发接枝比较,本方法具有可避免交联副反应和接枝产物性能易于控制优点。  相似文献   

6.
尼龙66纤维与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反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高锰酸钾/硫酸为引发剂,用尼龙66纤维与丙烯酸进行接枝共聚,研究了尼龙66纤维接枝率与硫酸浓度,高锰酸钾浓度,丙烯酸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预处理时间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硫酸浓度为0.2mol/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h时,接枝率较高,尼龙66纤维的预处理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7.
SEBS熔融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熔融接枝法在Haake转距流变仪上进行SEBS接枝马来酸酐(MAH)的反应,通过FT—IR验证了SEBS接枝产物的产生。用酸碱滴定法和FT—IR测定SEBS—g—MAH的接枝率,同时考察不同反应条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MAH量、过氧化二异丙苯(DCP)量对SEBS—g—MAH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SEBS接枝MAH的优化反应条件是:反应时间为10min,反应温度为160℃,MAH量为6%,DCP量为0.55%。  相似文献   

8.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采用二步化学接枝法对聚丙烯纤维进行接枝丙烯酸改性,利用正交分析法研究了引发温度、BPO浓度、接枝温度、接枝时间及丙烯酸(AA)浓度对纤维接枝率的影响,并评价了改性前后纤维与水泥基体的界面结合性能.结果表明:上述因素对纤维接枝率的影响大小为引发温度> BPO浓度>接枝时间>接枝温度>AA浓度,最佳反应条件为引发温度90℃,BPO 4.50×10-2 mol/L,接枝时间60 min,接枝温度75℃,AA 1.4 mol/L,此时纤维接枝率达13.12%;经化学接枝改性后,聚丙烯纤维表面亲水性和粗糙度增大,与水泥基体的界面结合得到增强,纤维掺量为0.05%(体积分数)时,聚丙烯纤维增强水泥砂浆的抗开裂性能比增大了26.6%,抗塑性收缩开裂性能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聚丙烯悬浮接枝马来酸酐及其对水体中铜离子的吸附效果。以水为分散介质,二甲苯(Xyl)为界面剂,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为引发剂,考察了聚丙烯(PP)悬浮法接枝马来酸酐(MAH)反应中各反应条件和原料组份对接枝率的影响。当反应条件为PP∶MAH∶TBPB∶Xyl=100∶5∶4.7∶23,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4h时,产物接枝率为1.38%。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PP-g-MAH纤维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以及不同铜离子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 采用二步化学接枝法对聚丙烯纤维进行接枝丙烯酸改性, 利用正交分析法研究了引发温度、BPO浓度、接枝温度、接枝时间及丙烯酸(AA)浓度对纤维接枝率的影响, 并评价了改性前后纤维与水泥基体的界面结合性能。结果表明: 上述因素对纤维接枝率的影响大小为引发温度>BPO浓度>接枝时间>接枝温度>AA浓度, 最佳反应条件为引发温度90℃, BPO 4.50×10-2mol/L, 接枝时间60 min, 接枝温度75℃, AA 1.4 mol/L, 此时纤维接枝率达13.12%; 经化学接枝改性后, 聚丙烯纤维表面亲水性和粗糙度增大, 与水泥基体的界面结合得到增强, 纤维掺量为0.05%(体积分数)时, 聚丙烯纤维增强水泥砂浆的抗开裂性能比增大了26.6%, 抗塑性收缩开裂性能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1.
ABS树脂合成中影响PB-g-SAN接枝共聚物接枝率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式,以K2S2O8为引发剂引发聚合,合成了一系列PB-g-SAN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分子量调节剂(TDDM)用量和橡胶(PB)含量对PB—g—SAN接枝共聚物接枝率的影响。并将K2S2O8引发剂与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做了比较。结果表明,随氧引发剂K2S2O8用量逐渐增加,PB-g-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逐渐降低。引发剂用量大少时,不能满足聚合要求,PB—g-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也会降低.随着分子量调节剂(TDDM)用量的增加,PB-g-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逐渐降低。随胶含量的增加,PB-g-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经逐渐降低.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聚合有利于接枝反应的进行,在PB含量相同时,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的PB-g-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比采用K2S2O8合成的接枝共聚物接枝率高。  相似文献   

12.
亚麻化学接枝动力学原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亚麻纤维化学接枝的动力学原理,并用实验证实了其化学接枝反应受到引发剂和接枝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及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与动力学理论相一致,为优选亚麻纤维的接枝工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紫外光接枝改性聚丙烯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翱  魏俊富  赵孔银  李绍宁  王晓磊  王磊 《功能材料》2012,43(20):2851-2854
以二苯甲酮为光敏剂,通过紫外光辐照引发,将亲水性单体丙烯酸(AA)和甲基丙烯酸(MAA)接枝在聚丙烯薄膜表面。考察了光敏剂浓度、辐照时间以及溶剂类型对接枝率的影响。利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接枝薄膜的表面化学组成和形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水接触角和吸水率研究了接枝后薄膜的亲水性。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AA的接枝率高于MAA;相比于有机溶剂,在水溶剂中AA的接枝率明显提高;当接枝率达到11.8%时,薄膜表面水接触角由原膜的95°降低到35°,亲水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熔融接枝粉末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对熔融接枝全同粉末聚丙烯进行了研究,接枝单体为含有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酸,反应器为Haake流变仪。用红外光谱法定性确定了接权的成功,探索出了将接枝产物与三氯乙酸在甲苯中反应后用氢氧化钠反滴定来测定接枝率的方法,并对接枝率和聚丙烯陴解的影响因素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用混合引发剂时的接枝效果非常好,不仅接枝率高,而且在高的接枝率下,得到的接枝产物的降解或交联程度很轻。  相似文献   

15.
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存在下,用熔融接枝法合成了PA6-MA-g-PS接枝共聚物。实验表明,当PA6:PS:MAH的质量比为10:1:0.1、DCP的质量分数约为0.5%时,接枝效率较高。同时,运用Molau实验、^1H-NMR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利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修饰凹凸棒土(ATP),然后分别与硝酸铈铵(CAN)和过硫酸铵(APS)构建单活性和双活性中心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接枝聚合制备杂化粒子。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热失重分析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对杂化粒子进行了表征,比较了2种引发体系下的接枝效率,并详细研究了单活性中心引发体系下氧化剂和氢离子浓度及聚合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活性中心引发体系较适宜的聚合温度为30℃,氧化剂浓度为4 mmol/L,氢离子浓度为1.5 mol/L,聚合过程中的接枝效率远高于双活性中心引发体系,此条件下制得的杂化粒子的接枝率为33.3%,且具有明显的温度响应性。  相似文献   

17.
EVA-g-NIPAAm中接枝链亲水性对热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空气气氛下预辐射接枝的方法,将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和亲水性单体丙烯酰胺(AAm)或丙烯酸(AA)混合接枝于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上,研究了亲水性单体对接枝反应和接枝产物溶胀性能的影响,并采用了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机械分析(TMA)等热分析手段来表征其热敏性。结果表明,接枝链亲水性提高,其热敏性转变温度LCST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聚丁二烯(PB)乳胶粒子上接枝共聚单体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通过改变PB的含量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接枝率的PB-g-SAN接枝共聚物(即ABS接枝共聚物),将其与SAN树脂进行熔融共混制得ABS树脂,考察了ABS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对ABS树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AN共聚物在PB橡胶粒子上的接枝可分为‘内接枝’和‘外接枝’,外接枝程度影响PB橡胶粒子在SAN基体中的分散,而内接枝程度显著地影响PB橡胶粒子的内部形态结构。通过抑制内接枝,可提高ABS树脂的冲击韧性和拉伸强度;提高外接枝程度可改善ABS树脂的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strong hydrophilic poly(ionic liquid)s (PILs) are selectively grafted on different positions (mesoporous channels and outer surface) of mesoporous silica via thiol-ene click chemical reaction. The purposes of selective grafting are on the one hand,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of adsorption and transportation of water molecules in mesoporous channels and on the outer surface, and on the other hand, to combine the two approaches (intra-pore grafting and external surface grafting) to reasonably design SiO2@PILs low humidity sensing film with synergetic function to achieve high sensitivity. The results of low relativehumidity (RH) sensing test show that the sensing performance of humidity sensor based on mesoporous silica grafted with PILs in the channel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humidity sensor based on mesoporous silica grafted with PILs on the outer surface. Compared with water molecules transport single channel, the construction of dual-channel water transport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sensitivity of the low humidity sensor, and the response of the sensor is up to 4112% in the range of 7–33% RH. Moreover, the existence of micropores and the formation of dual-channel water transport affect the adsorption/desorption behaviors of the sensor under different humidity ranges, especially below 11% RH.  相似文献   

20.
熔融接枝制备LLDPE-g-GMA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熔融接枝反应在Haake转矩流变仪中制备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脂(LLDPE-g-GMA)。傅立叶红外光谱的分析确定了接枝反应的发生,并根据Lambert-Beer定律定量了接枝率。研究了接枝反应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单体和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加入量)对接枝率的影响。分析了接枝反应过程中体系扭矩的变化,进而阐明了接枝反应的机理。对接枝产物包括熔融指数和结晶行为等性能的研究证实了这一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当固定LLDPE/GMA/DCP=100/8/1时,可以制备较高接枝率且综合性能优异的LLDPE-g-G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