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主要讨论轧制工艺(包括热处理工艺)对板式换热器用钛板(简称板换料)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板式换热器用钛板主要以纯钛板为主,厚度1.0mm以下,通过对轧制工艺改进以提高板换料组织性能,达到板换料标准,提高成材率。  相似文献   

2.
热轧钛板成材率的影响因素与提高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钛及钛合金板材成材率低是目前国内外钛材加工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针对这一实际问题,首先概述了影响热轧钛及钛合金板材成材率的因素,主要包括板材的品种与规格、烧损量、切损等,然后结合西部钛业有限责任公司板带厂在钛板生产中的实际情况,从减少热烧损、控制同板差与异板差、控制平面形状、优化方案设计、减少切损等方面重点阐述了提高热轧钛板成材率的措施。生产试验表明,采用优化过的生产方案后,热轧钛板材的成材率由80%提高到了82%,生产成本得到了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影响中厚板成材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加热工艺、轧制表、负公差轧制、同板差、剪切尺寸公差等。通过优化加热工艺、固化轧制表、重新设计轧辊辊型、利用大型仪表进行厚度修正、多倍尺生产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中厚板成材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
以氢化脱氢钛粉为原料,采用粉末轧制和真空烧结工艺制备出两种不同厚度的多孔钛板。利用孔径及孔径分布分析、扫描电镜观察、拉伸实验、三点弯曲实验、剪切强度测试等手段,对垂直于轧制方向和平行于轧制方向的板材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从孔径分布和烧结颈发育方面对其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1.96 mm厚的多孔钛板比1.32 mm厚多孔钛板的最大孔径小,且其孔径分布相对均匀;对于厚度相同的粉末轧制多孔钛板,垂直于轧制方向的板材平均抗拉强度比平行于轧制方向的增大25%、弯曲强度增大45%;随着轧制多孔钛板厚度的增加,其抗拉强度、弯曲强度、剪切强度等均显著增大,粉末轧制多孔钛板力学性能的方向差异与轧制致密板材的方向差异完全相反。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控制钛板冷轧过程中的各项工艺参数,对其轧制力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通过Maple软件拟合、钛板冷轧试验、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确定了钛板平均轧制压力模型,进而建立轧制力模型.该模型钛板轧制力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0%.  相似文献   

6.
针对热连轧纯钛卷时影响成材率的精轧翘头问题,利用有限元法研究轧制变形区的金属流动状况,发现纯钛精轧变形区的金属流动呈"w"型,与20钢轧制变形区的"c"型金属流动不同,表明普通碳钢的头部翘曲控制工艺不能完全适合纯钛卷轧制。分析了上下工作辊直径差、轧件上下表面温度差、道次压下率、氧化皮厚度、摩擦系数等对头部翘曲的影响规律,确定出轧件表面温差和摩擦系数不同是影响精轧翘头的显著因素。从温度控制角度出发制定了控制纯钛卷精轧头部翘曲的工艺措施,有效解决了钛卷精轧翘头问题,对于减少精轧切头损失、提高产品成材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影响中厚板成材率因素的量化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朋  刘纯 《宽厚板》2005,11(5):32-34
本文量化分析了影响中厚板成材率的因素,并介绍了通过措施降低加热炉氧化烧损、提高负偏差控制水平、优化坯料结构实现倍尺轧制、扩大倍尺板生产比例和加强50mm晋级管理等措施,明显提高了中厚板成材率.  相似文献   

8.
钢板边部折叠缺陷的产生导致中厚板切损和表面修磨量大,降低了中厚板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基于中厚板轧制过程中边部质点沿纵向和横向流动规律,建立边部质点流动计算模型;对轧制过程中边部折叠质点位置进行跟踪模拟计算,分析得到钢坯头部弯曲下扣是导致边部折叠缺陷的主要原因;提出通过优化轧制工艺减少折叠不良影响、提高钢板成材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粒度钛粉的流动性、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进行分析, 经轧制和烧结制备出满足湿法冶金需求的多孔钛板, 研究了钛粉粒度对轧制烧结多孔钛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轧制烧结多孔钛板的最大孔径和孔隙度随钛粉粒度的减小而减小, 钛板密度、剪切强度、抗弯强度、抗拉强度及伸长率均随钛粉粒度的减小有所增加; 当钛粉粒度范围为89~104 μm时, 粉末轧制烧结多孔钛板的综合力学性能较高。  相似文献   

10.
热轧变压器硅钢片,一般都是用二次或三次加热方法生产。这种生产方法,产量低、成材率低、板面易出现麻皮、燃料消耗大,尤其是在轧制过程中热掀板、热折叠,劳动强度极高。1963年,我厂开始试验一次加热轧制0.5毫米、0.35毫米硅钢片和氢气退火新工艺。从实际生产情况来看,这样改进成功地解决了上述缺点,并获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果。兹将操作工艺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宽厚板生产线轧制效率和成材率是两个重要的指标,本文通过从雪橇优化、主传动功能优化、轧机AGC头尾功能完善、轧制过程中咬钢及抛钢策略修改等几个方面。实现轧机产能提升和成材率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可逆轧机成材率低、带钢头尾厚度精度差、阶梯板长度长的原因,并提出了控制措施。通过建立厚度控制模型、查找轧制头尾扰动因素,提出优化轧辊补偿效率曲线,并在轧制区推行以润滑油油膜厚度为基础,通过压力、张力和速度的配合快速压下,再通过压上粗调和张力微调的操作方法稳定带钢头尾厚度。实施后,阶梯板长度控制在30 m左右,带钢头尾厚度超标情况得到明细控制,单卷成材率在提高0. 035%。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中厚板出现的横向同板差异大、边浪、中间浪等板型缺陷,通过设计轧辊辊形、分段冷却轧辊、优化轧制规程等措施,有效控制了中厚板板型缺陷,保证了钢板板形,提高了成材率。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二棒生产线在加热过程、轧制过程和精整过程推行的标准化作业管理措施,综合成材率由原来的102.0%左右提高到102.8%。  相似文献   

15.
张巧云  陈素芳  郑锋 《冶金丛刊》2010,(2):17-18,24
钛由于具有高强度、密度小、耐腐蚀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建筑等领域。本文简述了纯钛板的平整特性,计算纯钛板的平整轧制力,并与普通不锈钢的进行了比较,发现相同规格的纯钛板平整时轧制力低于普通不锈钢的,因此在不锈钢二辊平整机上同时实现钛板的平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产品经济效益,从生产工艺和现场设备着手,进行多项设备适应性改造,包括控制轧机头尾小卷重量、减少断带次数、提升产品质量等改进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轧材成材率由改进前的91.28%提升到94.63%,达到了轧机运行稳定、提高轧制成材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浅析中板成材率的影响因素与提高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板成材率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出了影响成材率的主要因素,并围绕计划安排、降低切边量、稳定负偏差轧制等制定了提高成材率的措施,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连轧方式下理论成材率与实际成材率差距产生的原因,并相应制订提高轧制成材率应采取的措施,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目的。  相似文献   

19.
结合武钢中厚板分厂生产实际,分析影响中厚板成材率的主要因素,提出提高成材率的改进措施。通过优化成材率设计、避免轧制缺陷、降低品种结构影响以及打破思维定势等方法,中厚板成材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针对H800×300规格轧制时间长,轧制负荷大,成材率指标偏低,进行了孔型修改。通过将粗轧机原来的立轧+平轧孔型,改为全平轧孔型,有效的降低了轧制负荷,减少了轧制时间,成材率指标由88.5%提升至92.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