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宁波工程渣土为原料烧制轻质陶粒,研究结果表明,工程渣土在预烧温度为420℃、预烧时间为15 min、焙烧温度为1260℃、焙烧时间为50 min条件下可制得表观密度为1.23 g/cm3、24 h吸水率为1.82%、单颗粒抗压强度为5.6 MPa的高性能陶粒.陶粒内部结构疏松多孔,外部结构致密,具有较低的表观密度,同...  相似文献   

2.
黄劲  王发洲 《建筑节能》2006,34(5):31-32
采用武汉市湖泊淤泥作主要原料,掺入劣质湿排粉煤灰及其他工业废弃物,进行了绿色高强淤泥陶粒的研制。结果表明,淤泥陶粒较合理的焙烧温度区间为1050±50℃;淤泥陶粒的堆积密度和强度虽焙烧时间减小而减小,焙烧时间在20min ̄25min时烧制出陶粒的综合性能较佳;粉煤灰的掺入后宜适当提高焙烧温度、延长焙烧时间,并可显著提高陶粒的筒压强度,降低其吸水率。  相似文献   

3.
高强粉煤灰烧胀陶粒制备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粉煤灰为主要原材料,掺入不同比例的助胀剂和助熔剂,在实验室利用可控式电热炉,进行了高强粉煤灰烧胀陶粒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煅烧温度高于1200 ℃时,粉煤灰陶粒膨胀性能随着煅烧温度的提高明显改善.煅烧温度固定为1250 ℃、煅烧时间为8 min时,粉煤灰陶粒的膨胀性能最佳.在烧制粉煤灰陶粒过程中,焙烧温度1250~1280 ℃、焙烧时间5~10 min时,随着助胀剂掺量的增加,粉煤灰烧胀陶粒的体积密度、表观密度和24 h吸水率逐渐减小;助熔剂掺入后可显著提高陶粒的颗粒强度,降低其吸水率.  相似文献   

4.
利用东湖淤泥制备超轻陶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东湖淤泥为主要原材料,进行堆积密度小于500kg/m3超轻陶粒研制。结果表明:按照发泡组分与东湖淤泥比例为20%∶80%,600℃预烧15min,1180℃焙烧12min,制备出了筒压强度1.7MPa、吸水率13.4%、堆积密度为485 kg/m3超轻陶粒。  相似文献   

5.
采用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和红砖为原料,粉煤灰和铁粉为外加剂进行试验。考察了物料配比、外加剂掺入量对陶粒堆积密度、表观密度、吸水率和筒压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陶粒的最佳配方为46.5%混凝土、46.5%红砖、5%粉煤灰、2%铁粉;工艺为预热温度500℃、预热时间为40 min,焙烧温度1 200℃、焙烧时间15 min。得到的建筑垃圾陶粒堆积密度为0.71 g/cm3、表观密度为1.71 g/cm3、吸水率为0.23%、筒压强度为11.60 MPa;微观分析陶粒主晶相为SO2和正长石,且其孔隙均匀,出现少量连通孔。  相似文献   

6.
以火山灰、金尾矿为主要原料制备了轻质陶粒,通过正交试验获得陶粒的烧成制度:预烧温度500℃,预烧时间30min,焙烧温度1075℃,焙烧时间15min。按照国家标准对陶粒性能进行分析,发现制备的陶粒筒压强度21.3MPa,堆积密度为843kg/m3,吸水率为9.3%,符合GB/T17431.1-2010对于人造轻集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沸石粉为主要原料制备人造陶粒,通过基础试验,结合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在确定发泡剂和增稠剂掺量的基础上分析焙烧温度、时间等因素对沸石陶粒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最佳发泡温度900℃,发泡时间30 min,焙烧温度1100℃,焙烧时间60 min所制备的沸石陶粒表观密度为932 kg/m3,吸水率为5.5%,筒压强度为7.6 MPa.  相似文献   

8.
单纯的淤泥原料常常难以制备出性能理想的轻质高强陶粒,通过向淤泥中掺加Al粉或Al2O3粉,制备轻质高强陶粒。结果表明,Al2O3粉和Al粉皆能有效提高陶粒的强度,掺加Al粉效果更显著,Al粉较适宜掺量为5%;此时通过合适的焙烧制度能制得表观密度为1.27 g/cm3、吸水率为2.5%、颗粒强度为5.4 MPa的轻质高强陶粒,以及表观密度为1.53 g/cm3、吸水率2.1%、颗粒强度为11.7 MPa的优质高强陶粒;SEM、XRD分析发现,Al粉的掺入减少了陶粒内部孔隙的形成,反应所生成的刚玉相对陶粒增强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原位生成的Fe金属相使材料获得了一定的延性断裂特征,改善了陶粒的韧性  相似文献   

9.
以脱水污泥为主要原材料,辅以粉煤灰和粘土,采用新型弧叶型旋转窑工艺烧制轻质陶粒是一种有效的污泥处置方法。对采用弧叶型旋转窑烧结污泥陶粒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分析了不同烧成工艺对陶粒的颗粒强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1 h吸水率等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烧结温度是影响陶粒产品性能的关键因素。试验还获取了在实验室范围内弧叶型旋转窑烧制污泥陶粒的最佳烧制工艺:将坯料于105℃下烘烤脱水2~3 h,取出坯料放入已预热至350℃的弧叶型旋转窑预热2 min后开始烧制,最佳升温速率为30℃/min,最佳烧结温度为1 160℃。  相似文献   

10.
赤泥高强陶粒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建军  刘恒波  宋美  万军 《砖瓦》2011,(10):9-11
利用拜耳法赤泥、页岩和粉煤灰等原料制备的高强陶粒,赤泥掺入量最高50%,陶粒堆积密度840kg/m3,筒压强度达到7.5MPa,强度标号45MPa,吸水率6.9%,表观密度1000kg/m3,孔隙率16.0%,放射性能够满足作为轻集料的活度要求;还利用了XRD、SEM等分析方法,对赤泥陶粒烧结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以粉煤灰和废玻璃为主要原料,辅以粘结剂和造孔剂等添加剂,烧制了高强复合陶粒.研究了不同配合比和不同焙烧制度等对陶粒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制备高强复合陶粒的合适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工艺条件下,所制得的高强复合陶粒的筒压强度可达9.9 MPa,堆积密度为947 kg/m3,1h吸水率为3.6%;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在焙烧粉煤灰和废玻璃的过程中生成了大量影响陶粒强度的非晶态凝胶相,内部产生了大量均匀气孔.  相似文献   

12.
《砖瓦》2017,(7)
针对目前污泥建材资源化过程存在的添加比例低、耗费黏土、干化增加成本等问题,以污水厂污泥、河道淤泥和粉煤灰为原料,探索制备陶粒轻集料的配方和技术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原料中污泥和淤泥比例达到80%以上有烧制陶粒的可行性,在原料比例适当的情况下,预热温度400℃,预热时间30min,烧制温度1225℃,保温时间1/5min,升温速率10/15℃/min,烧制的陶粒堆积密度能达到600级,筒压强度不小于0.8MPa,吸水率小于10%,符合工业废渣轻集料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赤泥、粉煤灰、膨润土为主要原料,掺加一定量的成孔剂和助溶剂,通过烧结工艺制备赤泥轻质陶粒.研究烧结温度对赤泥陶粒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赤泥轻质陶粒破坏断口进行微观形貌分析,并初步探讨其烧结机理.结果表明:最佳烧结温度为1150℃,最佳试样的表观密度为724kg/m3,堆积密度为574kg/m3,筒压强度为3.5MPa,吸水率为8.6%.  相似文献   

14.
探索三种不同材质的陶粒作为粗骨料普通砂作为细骨料配制LC40混凝土,结果表明表观密度为1735kg/m3粘土陶粒混凝土28d强度仅达到10.5MPa;表观密度为2004kg/m3粉煤灰陶粒混凝土28d强度45.4MPa;表观密度为1756kg/m3的圆型和表观密度为1806kg/m3碎石型页岩陶粒混凝土28d强度分别是44.8MPa和49.8MPa.出于轻质高强混凝土的要求,粘土陶粒与粉煤灰陶粒混凝土很难符合轻质高强的要求.通过优化配比,陶砂0、30%、50%和100%取代普通砂为粗骨料和1∶1的碎石型、圆型页岩陶粒为粗骨料配制混凝土.结果表明:陶砂50%取代普通砂能较好实现轻质高强的要求,坍落度在120mm,且和易性良好,能较好地克服轻骨料上浮的现象,同时表观密度1526kg/m3且28d强度为44.4MPa,56d强度为45.2MPa  相似文献   

15.
在对城市污泥和炼钢废渣进行元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处理后的城市污泥和炼钢废渣制备出轻骨料陶粒,获得了适宜的工艺条件:炼钢废渣加入量为城市污泥质量的35%,预热温度为400℃,预热时间为20~25 min,焙烧温度为1100℃,焙烧时间为15~20 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陶粒堆积密度为546~523 kg/m~3,吸水率为7.6%~7.8%,抗压强度为5.7~6.1 MPa,符合GB/T17431—2010中600密度等级高强轻集料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有填埋、堆肥和焚烧等方法。文章研究了70%垃圾灰、10%玻璃粉、8%盐渍土、6%Na_2CO_3和6%CaCO_3的生活垃圾焚烧灰-玻璃粉陶粒焙烧工艺及性能。结果表明,垃圾灰-玻璃粉陶粒的最佳工艺为焙烧温度1140℃,焙烧时间15 min,陶粒吸水率为2.94%、颗粒密度为1.176 g/cm^3、堆积密度为0.742 g/cm^3和筒压强度为6.5 MPa。陶粒烧胀原因是由碳酸盐高温分解反应产生的CO_2引起的;陶粒增强原因是其中生成了主晶相石英(SiO_2)、不同长石(KAl Si3O8、NaCaAl(SiAl)_2O_8、CaAl_2Si_2O_8)和玻璃相,长石在玻璃相中析晶起到增强相的作用。增加焚烧灰含量将使氧化铝和长石数量减少,并导致陶粒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7.
使用烧结工艺通过添加显色氧化物—氧化钴制备出一体成型的蓝色陶粒,设定的制备方案为:以金尾矿、火山灰为基础配料,Co_2O_3:Al_2O_3:MgO:ZnO质量比为3:3:8:7,煤粉量为2%,在500℃下预烧15min,在1170℃下焙烧25min。按此方案对烧制陶粒进行性能测试,其堆积密度为724kg·m~(-3),筒压强度为18.2MPa,吸水率为7.3%,表观密度为1411kg·m~(-3)。  相似文献   

18.
浅谈广西隆安超轻页岩陶粒的焙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广西隆安页岩烧制陶粒的焙烧研究,利用页岩原矿成功研制出超轻页岩陶粒,它具有堆积密度小、轻质高强等优良的技术性能。焙烧机制的研究表明,该页岩的膨胀率高,烧成范围宽,最佳胀烧温度区间为1160℃-1230℃。  相似文献   

19.
采用焚烧法可以有效地处理生活垃圾,而将生活垃圾焚烧灰制备成轻骨料陶粒是一种更安全的处置方式,因此最近得到了广泛地关注。研究了以垃圾灰为原料,烧制陶粒的最佳配比和焙烧条件及烧胀剂对圾焚烧灰陶粒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预热温度400℃,预热时间30 min,焙烧温度1 140℃和焙烧时间1 5 min时,掺70%垃圾灰、6%碳酸钙、6%碳酸钠,10%玻璃粉和8%盐渍土的垃圾灰陶粒技术指标可达到筒压强度为6.48 MPa,颗粒密度为1 176 kg/m~3,堆积密度为742 kg/m~3,吸水率为2.94%,完全满足国家标准GB/T 17431轻骨料强度和吸水率指标。  相似文献   

20.
以城市生活污泥为主要原料,辅之页岩为校正原料,制备污泥球型陶粒,并通过正交实验,就陶粒生料配合比、烧成制度对陶粒吸水率、膨胀效果、表观密度的影响进行探讨;阐述污泥陶粒制备的焙烧机理与膨胀机理。研究发现,预烧温度为400℃左右,污泥体系再固定挥发组分为发气组分,且含铁物质析出赤铁矿相,有利于陶粒的膨胀;陶粒的烧结过程与烧涨过程同时进行,二者在不同温度段起到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