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量Mg、Si对A1TiC中间合金细化效果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微量的合金元素Mg和Si对A1TiC中间合金细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量的Mg和Si均能促进A1TiC中间合金对工业纯铝和6063合金等铝合金的晶粒细化作用;在细化温度相同的条件下,与Si相比,Mg 对A1TiC中间合金细化效果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微量的Mg可以抑制A1TiC中间合金晶粒细化的“温度效应”;铝熔体中同时存在微量的Mg和Si时A1TiC中间合金的细化效果更好。初步探讨了这两种微量元素促进A1TiC中间合金细化效果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铝-钪(2%)合金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生产铝钪合金的方法,成本高,条件复杂,不利于工业生产,我们对金属热还原制取A1—Sc合金进行了研究,简化了生产条件,降低了对原料的要求,缩短了工艺流程,降低了生产铝钪合金的成本,开拓了铝钪合金的应用市场。  相似文献   

3.
应用ICP-AES法直接测定铝锰合金中的铝、锰、硅、磷元素的含量,对样品溶解酸度、元素谱线选择、背景校正扣除、样品基体及待测元素间干扰等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基体匹配与背景扣除法消除铁基体对待测元素的光谱干扰。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各元素的加标回收率为97.6%~105.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48%,与化学分析方法对照,测定结果一致。可用于铝锰合金的检验。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铝锂合金高强化成分设计的发展过程,综合了课题组主合金元素Cu、Li含量,微合金元素Mg、Ag、Zn及稀土(RE)元素等对Al-Cu-Li系铝锂合金力学性能及析出相影响规律的研究结果。铝锂合金中Cu/Li比例较低时有利于时效时δ′相(Al3Li)析出,但不利于强度的提高;而Cu/Li比增加则有利于时效时T1相(Al2CuLi)及θ′相(Al2Cu)析出,从而有效提高铝锂合金的强度。微合金化元素Mg能有效促进T1相形核析出,加速铝锂合金时效响应速度,提高T1相析出密度,进而提高铝锂合金强度;Mg+Ag及Mg+Zn复合添加能进一步促进T1相析出,提高T1相分布密度;Mg+Ag+Zn三元复合微合金化具有最好的促进T1相形核析出及提高铝锂合金强度的效果。在高Cu/Li比铝锂合金中添加微量RE元素将导致时效时含Cu强化相T1相及θ′相减少,降低铝锂合金强度。铝锂合金高强化成分设计的思路应是在Mg、Mg+Ag、Mg+Zn或Mg+Ag+Zn微合金化基础上,提高Cu+Li总量并保持较高Cu/Li比。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在工业铝电解槽中加氧化锰直接生产A1—Mn合金的基本原理,并进一步阐述了在24KA系列铝电解槽中加氧化锰直接生产A1—Mn合金的试验。除电流效率稍许降低外,其它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无影响。试验表明该法工艺合理、合金质量好,试验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传统生产铸锭的凝固速度较慢,其中只能含有为数不多的合金元素,而且含量也有限。但如果使融体的凝固速度达到每秒钟几百万度(此速度比常规的喷粉冷却速度大三个数量级),就可使铝中固溶大量的合金元素。例如,在急冷凝固时,可使铝中的钴含量提高500倍,铁含量提高200倍。另外,在常规工艺下不能与铝形成合金的元素,在急冷凝固时,则能形成合金。在常规工艺生产时,铝中的合金元素  相似文献   

7.
A356.2高强度铝硅合金成份要求严格,尤其是对Fe,Ca,Na,P等有害元素要求极低,为此本文介绍了如何控制,减少Fe,Ca,Na,P含量的生产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利用真空电磁悬浮熔炼炉对铝热法还原攀枝花酸溶性钛渣所得的粗TiAl基合金进行精炼,研究了精炼前后合金物相组成、合金元素在微区中的分布、组织结构和杂质含量的变化。发现在精炼参数为熔炼电流60A,保温时间5min,冷却速率4A/min时,精炼后的合金层片状组织和裂纹减少,晶粒尺寸减小。Si、Fe元素置换Al元素形成置换固溶相,存在于TiAl、TiAl_2等相中,形成了Fe_2AlTi、Si_2Ti、Al_2FeSi、AlFe、FeTiSi等物相,接近于Ti-Al二元合金的双相组织。合金中夹杂物的含量减少了45%,去除了合金中的粒径5μm的大颗粒夹杂物。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验室模拟薄板坯连铸连轧(TSCR)流程实验,研究了向低碳铝镇静钢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0×10-3%的微合金元素B对A lN、MnS在连铸连轧过程中析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合金元素B可以在高温奥氏体中优先与自由N结合形成粗大BN颗粒,且常与MnS复合析出,抑制了细小A lN的析出,减少了钢中细小A lN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铝锂合金材料研究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铝锂合金是一类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航空航天结构材料,已经历经90余年的发展历程.从铝锂合金的研发、生产和应用角度看,我国与国外仍存有不小差距.按成型方式铝锂合金可分为变形和铸造2大类, 目前研究较多和广泛应用的是变形铝锂合金.文中从析出相、热处理、腐蚀性和焊接性等方面介绍了变形铝锂合金的研究现状.同时从发展应用以及合金开发等方面, 总结了铸造铝锂合金的研究现状.结合当前国内外铝锂合金的研究现状对铝锂合金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技术研究A1—10Ce中间合金对工业纯铝变质效果和长效变质,并与钠盐变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用A1—10Ce中间合金对工业纯铝进行变质,可取得极好的变质效果,变质持续时间比钠盐变质剂更长久且具有更好的重熔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精密铸造技术制备铍铝合金,研究了Ag、Co、Ge等添加元素在铍铝合金中的分布特点和作用,分析了热等静压对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Ag、Ge分布于铝相中强化铝相,Co元素存在于铍相和铝相中,主要强化铍相。通过热等静压处理可以改善合金力学性能,提高延伸率,增加相界面厚度,但对合金的微观组织和断裂模式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ICP—AES法测定铝锰合金中的铝锰硅磷含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玉清  陆垒 《云南冶金》2009,38(3):47-49
用稀王水溶解试样,ICP—AES法直接测定铝锰合金中的铝、锰、硅、磷的含量。对样品溶解酸度、元素谱线选择、背景校正扣除、样品基体及待测元素间干扰等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基体匹配与背景扣除法消除铁基体对待测元素的光谱干扰,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各元素的加标回收率为97.6%-105.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88。本法与化学分析方法对照,测定结果一致,已用于铝锰合金产品的检验。  相似文献   

14.
刘平  刘浩新 《中国锰业》2006,24(4):30-33
文章对铝、镁、铜、钛等基体合金中锰元素的看谱分析方法进行了应用研究,对锰元素可见光谱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并摄制了几种合金的彩色图谱,研究了分析线和比较线的选取及强度标制定等关键技术。研究结果可用于材料牌号鉴别及有色合金中锰元素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解铝液铸轧、铸造生产铝产品技术的发展,铝加工对电解铝液质量要求不断提高,铸造A356合金生产用电解铝液需要严格控制Fe含量。本文通过电解铝液生产中Fe元素来源分析,提出控制电解铝液Fe含量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铝加工》2019,(5)
<正>近日,美国NioCorp等公司利用改进的冶金工艺成功生产出铝钪中间合金,有望成为潜在的中间合金商业生产途径。铝钪中间合金是将钪元素引入到铸造和锻造铝合金熔体之中,能够使铸造和凝固过程的晶粒细化,改善焊接性能,最大程度  相似文献   

17.
德国一家公司生产了一种新型的钛钼合金 ,它具有强度高、耐腐蚀、耐高温、抗氧化、延伸率高等多种特点 ,在飞机和汽车制造业以及其它领域有广泛的用途。这种合金的成分以钛为主 ,含有 1 4%的钼以及少量的铝、铌和硅等元素。性能优异的钛钼合金@李惠萍  相似文献   

18.
选择铝锂合金系列标样建立校准曲线,通过基本参数法校正基体效应和光谱干扰,结果表明,校正后多数元素校准曲线的标准偏差(SD)和品质因子(K)变得更小,曲线的离散度降低,线性关系得到较大改善,由此建立了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铝锂合金中Mg、Si、Ti、Cr、Zr、Fe、Cu、Zn、Mn等9种元素含量的新方法。各元素的检出限均低于4.5 μg/g。对E986铝锂合金标准样品进行精密度考察,各元素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0.9%;对铝锂合金实际样品进行分析,测定值与湿法及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法的测定值吻合较好,能够满足铝锂合金中各元素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连退板表层元素富集行为及相互作用,借助扫描电镜、辉光放电光谱仪、光电子能谱仪和透射电镜等技术手段对铝镇静钢和双相钢连退板表层中的富集元素进行了详细地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铝镇静钢连退板表面的主要富集元素有O、Mn和Al;而双相钢连退板表面的主要富集元素有O、Mn和Si。沿着浅表层深度分析可知,对于合金元素含量较高的双相钢,沿浅表层富集更深,富集深度约为50 nm;而合金元素含量较低的铝镇静钢,富集深度仅约为25 nm。综合分析不难发现,相对于铝镇静钢,双相钢添加了Si元素以后在其表面优先富集Si元素并同时形成了Si的氧化物,从而导致Al元素的富集及氧化物的形成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连退板表层元素富集行为及相互作用,借助扫描电镜、辉光放电光谱仪、光电子能谱仪和透射电镜等技术手段对铝镇静钢和双相钢连退板表层中的富集元素进行了详细地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铝镇静钢连退板表面的主要富集元素有O、Mn和Al;而双相钢连退板表面的主要富集元素有O、Mn和Si。沿着浅表层深度分析可知,对于合金元素含量较高的双相钢,沿浅表层富集更深,富集深度约为50 nm;而合金元素含量较低的铝镇静钢,富集深度仅约为25 nm。综合分析不难发现,相对于铝镇静钢,双相钢添加了Si元素以后在其表面优先富集Si元素并同时形成了Si的氧化物,从而导致Al元素的富集及氧化物的形成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