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本文依据社会科学文献索引(SSCI)数据库中能够检索的近400篇相关文献及部分中国国内研究,系统考察了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近20年以来,世界各国学者对公众不接受转基因的社会与心理因素的研究。本文指出,科学家在转基因传播中忽视了公众的关切,媒体的偏见性报道及科学信息传播与媒体传播的错位,知识在塑造转基因态度方面发挥的有限作用,以及公众对体制的不信任,是造成他们无法接受转基因的主要原因。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我国科学传播学者在探究和解决转基因这类科学争议题材方面可以开展的研究方向和可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探讨科学传播从缺失模型到公众参与模型变迁的基础上,阐述了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的兴起给科学传播带来的挑战。本文在结合对转基因黄金大米引发的微博争端进行的实证研究与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微博等社交媒体具有潜力成为公众参与科学的平台,但又不是一个现成的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科学传播工作者需要正视这种情况,并尽可能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带来的条件,顺应科学传播向公众参与科学形态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近年来在我国成为社会热点议题,也是当前科学传播领域的重大热点议题。本文基于2015年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转基因科技议题模块的数据,分析我国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信息来源、知识水平、态度及支持状况,分析公众对转基因的认知和态度特征,展现出我国公众对转基因的态度和看法全貌,为转基因议题的科学传播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并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韩扬眉  诸葛蔚东 《科普研究》2017,12(4):17-24,76
在哥本哈根、南非、巴黎等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使得“气候变化”问题关注度日益高涨,学术 界也从不同视角对此进行研究。在西方,气候传播经过近50 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领域和 学科体系。那么近十年来,国际上气候传播的研究程度如何?都在关注哪些议题?学者的分布和合著状况怎 样?本文以《公众理解科学》和《科学传播》两本SSCI 期刊在2006 年至2015 年所发表的以“气候传播”为 主题的学术文献为研究对象,从文献类型、发表年份、国家/ 地区分布、发表机构、研究主题、研究方法、 理论运用、合著情况、关键词等方面建立类目,进行定量地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气候变化的学术研究伴随 着相关会议热点起伏,不具连贯性和系统性;“媒介”是气候传播框架与话语的制定者之一、多元化传播者 之间的互动和影响;以及公众的态度与行为是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高健  陈玲  张会亮 《科普研究》2015,10(5):51-55
本文基于国内外科学传播相关案例,从科学家与大众媒体的沟通交流、科学家如何展示研究成果、科学 家参考公众心理特点谈论科学风险等方面,对《科学家与媒体交流指南》报告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基于此,本文 进一步提出我国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工作的三点建议: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大众媒体的作用; 科学家应以足够审慎和负责的态度、简明易懂的通识语言与公众交流;科学家应谨慎表述和传达研究成果所带来 的风险和收益。  相似文献   

6.
王以芳 《科普研究》2011,6(2):40-45
近几年,随着博客技术的发展和日臻成熟,科学博客浮出水面,逐渐形成了一股蓬勃发展的在线科学群体力量,在科学公共领域发挥着一定的影响。一方面,科学博客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科学传播方式,使科学家进入科学传播的媒介系统,成为科学传播的主体,显示了"自媒体"越来越大的传播潜力。另一方面,它以其开放性、互动性、高效性,成为科学传播的一个便捷、高效的载体,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新的获得科学知识和科技信息的渠道,继而影响着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和对科学技术态度。尽管科学博客想取代大众传播媒介还为时过早,但科学博客与专业媒体的汇流趋势已经在科学传播的变革中逐渐凸现。本文将从科学博客的现状、传播手段、传播主体、传播内容、未来发展趋势等几方面研究科学博客在现代传播体系中的特色,探讨科学博客在促进公众理解科学中发挥的作用和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7.
科学传播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实践和研究领域。在过去的20多年间,科学传播活动、课程和从业者的数量稳步上升。但是,究竟什么是科学传播?它又与公众科学意识、公众理解科学、科学文化,以及科学素养具有什么样的区别?本文作者对文献进行了综述,以此为这些相关的用语一并拟定一套全  相似文献   

8.
关茜  刘兵 《科普研究》2017,12(3):19-25
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讨论“公众理解科学”的同时,国际上已经有一些学者将视线转到“公 民理解科学”的讨论上。“公众理解科学”与“公民理解科学”两者之间是有着紧密联系和重要差异的,这 种差异给出一种新的看待科学传播问题的立场。本文通过对于“公众理解科学”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讨论,进 而对“公民”一词进行概念分析,讨论了公民教育与公众教育、公共教育等的差别。针对“公民理解科学” 中比较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指出以公民的立场或视角看科学传播,与以往“公众”的立场看科学传播 的不同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数字媒体演播系统已经引起国内高校和新闻媒体的高度重视和应用,基于7W传播理论提出数字媒体演播系统的内在原理、体系结构和应用模式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对现有数字媒体演播系统技术文献和应用实例的分析,提出了7W传播理论的不足及数字媒体演播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应用模式,并分析了相关核心技术和相关技术发展方向。在总结数字媒体演播系统特征基础上,对数字媒体演播系统在课件制作上的应用提出了建议和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0.
王晨阳  褚建勋 《科普研究》2021,16(1):65-75,85
以科学传播领域两本权威学术期刊《科学传播》(Science Communication)和《公众理解科学》(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为研究对象,采集两刊2000—2019年发表的论文,从发文量、发文空间分布、作者机构、合作网络、高被引论文、研究热点等方面展开文献计量分析.研究发现,在科学传播研究领域存在帕累托定律和学术地域差异.科学传播研究议题经历了从媒介内容分析、公众参与研究到气候变化、前沿科学议题研究等的转变,有关中国的科学传播研究逐渐进入学者视野.我国科学传播研究既要紧跟国际前沿,又要回应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形成自身的研究旨趣和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