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近年来,量子点由于其独特的光学性质,在食品安全分析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在人们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提出越来越高标准的要求下,传统检测方法存在检测时间长、灵敏度不高、样品前处理繁琐以及对样品基质的抗干扰能力不足等缺点,而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检测方法能够弥补这些缺点。文章对量子点的基本结构、光学特性、制备与修饰方法,以及量子点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取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食品作为维持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对人们的健康有重大影响, 开发简单、快捷的检测技术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量子点(quantum dots, QDs)拥有独特的发光性能, 核酸适配体作为新型生物识别分子, 具有亲和力高、稳定性强以及特异性强等优势。将量子点和核酸适配体结合起来构建的传感器, 可实现高灵敏、高效率及特异性检测, 是一种新兴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本文简述了量子点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的检测机制, 重点综述了近几年来该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 如抗生素、真菌霉素、致病菌、农药残留等中的应用, 并分析了该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挑战和前景, 以期为今后研发更灵敏的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的核酸适配体传感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是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技术支撑。荧光免疫层析技术是结合了荧光检测高灵敏度和免疫层析检测特异性强、快速便捷等特点的一项新型免疫检测技术,已成为食品安全快速定量检测领域研究的热点。本论文介绍了荧光免疫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对有机染料荧光素免疫层析技术、量子点免疫层析技术和上转换纳米粒子免疫层析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其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食品安全快速定量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文献支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分子印迹技术以其较好的选择识别性、易制性、重现性和稳定性成为研究领域的热点。荧光纳米材料量子点具有独特的光学特性。基于量子点的分子印迹光学传感体系,以分子印迹聚合物为识别元件,量子点为响应元件,快速、准确的定量检测食品中痕量危害物。介绍量子点和分子印迹技术的特性及光学传感体系的构建,并对其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的应用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5.
建立快速、灵敏、高效的检测方法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对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量子点是新颖的荧光纳米晶体,具有独特的光学特性,如量子产率高、光稳定性好、斯托克斯位移大、激发光谱宽、发射光谱窄等,这些优点使其成为理想的生物探针。基于量子点的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包括:量子点免疫标记、免疫磁珠分离-量子点多重荧光免疫分析、适配体-磁珠和量子点夹心分析、基于荧光量子点的"三明治"模式抗体阵列、量子点免疫层析试纸条、量子点生物传感、量子点标记流式细胞术等。随着量子点合成工艺的不断改进以及量子点与免疫分析、适配体分析、生物传感等检测方法的结合,将会为人们提供更多快速、灵敏、高效的检测方法,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领域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分子荧光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事故经常发生,要求人们研发快速检测技术。分子荧光光谱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的分析检测技术,具有分析时间短、样品预处理少、非破坏性、无污染及成本低等特点,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从分子荧光光谱原理入手,概述了分子荧光光谱技术在控制食品质量、鉴别食品真伪、分析食品种类、追溯产品来源、检测药物残留等领域中的应用,旨在为推动分子荧光光谱技术的发展、完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食品污染物作为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发展快速、灵敏且专一的食品污染物检测技术是当今食品科学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功能纳米材料研究的快速发展为食品污染物检测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基于功能纳米材料开发的检测新技术具有准确、灵敏、稳定、专一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食品污染物检测领域。本文介绍量子点、贵金属纳米颗粒、磁性纳米材料和碳纳米管等现阶段研究最为广泛的4种纳米材料的特点,综述这几种功能纳米材料在食品中重金属、农兽药残留等食品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功能纳米材料在食品污染物检测应用中所存在的缺陷,并展望功能纳米材料在食品污染物检测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鲜食农产品营养损失少,食用方便,已成为健康饮食新食材和膳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在运输、贮藏等环节中易受到环境条件影响导致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从而引发腐败变质和食品安全事件,因此,针对鲜食农产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开发出操作简单、可视化的快速检测技术至关重要。量子点是一类能够产生荧光的纳米级半导体颗粒,具有稳定性好、可视性强、灵敏度高、量子产率高等优点,近年来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呈数量级增长。文章在总结了量子点的理化性质、合成制备的基础上,综述了其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量子点在鲜食农产品快速检测的主要挑战和应用前景进行阐述,以期为基于量子点的快速检测在食品安全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借鉴,为食品安全以及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荧光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对其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荧光光谱检测方法在几种常见食品污染物中的应用,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非法添加物等。通过对比传统检测方法,分析了荧光光谱技术的优势,如快速、灵敏、无损等。最后,展望了荧光光谱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以期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目前重金属铜的检测方法普遍存在操作繁琐、样品前处理复杂、消耗时间长和检测成本高等问题,限制了食品重金属铜污染的检测.该研究合成了一种铜离子(Cu2+)特异性响应的氮掺杂荧光碳量子点,实现了铜污染的均相快速检测,该碳量子点具有优异的水溶解度和生物相容性,其荧光量子产率为33.27%.该方法可以在一个离心管内、在室温环境下...  相似文献   

11.
碳量子点是一种尺寸小于10 nm的新型碳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光学特性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用于合成碳量子点的食品主要来自果蔬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肉及肉制品和水产品及其制品等。一步水热合成法是制备食品基碳量子点最常用的方法。因此,食品基碳量子点相比于化学材料合成的碳量子点具有易于合成、价格低廉、绿色无毒、生物相容性好等优势。并且食品基碳量子点表面通常带有丰富的官能团与杂元素,赋予了碳量子点更优异的抗癌、抗氧化和抗菌等功能活性。目前在生物医学、功能性材料、食品检测等领域广泛应用。近年来,由于食品基碳量子点优异的抗氧化、抗菌和光学活性已被添加到食品包装系统中,增强食品包装紫外屏蔽、抗氧化和抗菌等性能。本文综述了以食品为原料的碳量子点制备方法和原料来源,探讨了食品基碳量子点的优势及其生物活性,以及添加食品基碳量子点的活性包装在果蔬等食品保鲜中的应用,为食品碳量子点的绿色制备及其在活性包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如今食品工业是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关键应用领域。功能化的纳米材料可以作为催化剂、固定化平台、光纤标签等,提高生物传感器的性能,使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稳定性和选择性。纳米材料,如纳米金粒子、纳米复合物、磁纳米粒、纳米线、碳纳米管、纳米杆及量子点,在生物传感器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应用于食品检测。该文综述了如今纳米生物传感器在食品检测,特别是在对杀虫剂、病原体和糖类检测中的发展和应用,这些纳米生物系统也有利于研制、开发灵敏度高、适用性强、简便快捷的食品检测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有毒次生代谢物,其广泛存在于被污染的食物中,其中黄曲霉毒素已被认定为天然存在的剧毒致癌物。鉴于真菌毒素污染给人类健康与安全带来的风险与危害,发展低成本、快速、高效的检测方法以确保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已有大量研究者构建了基于单一量子点或其他荧光材料为荧光探针的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真菌毒素,并且从材料、检测方法和生物传感器等角度进行了详细的检测。然而,目前并没有系统地阐述核壳量子点构建的生物传感器在真菌毒素中的应用报道,因此,本文主要从基于核壳量子点构建的免疫电化学发光传感器、适配体免疫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免疫荧光传感器、适配体荧光传感器和试纸条传感器在真菌毒素中的应用进展进行阐述,首次系统地阐述了核壳型量子点生物传感器在真菌毒素分析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纳米材料因具有比表面积大、良好稳定性、特殊的结构、易于修饰、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中重金属离子检测领域。文章重点综述了碳纳米管、石墨烯、碳量子点、金属有机骨架、纳米酶等纳米材料在食品中重金属离子检测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并展望了纳米材料在食品中重金属离子检测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荧光光谱分析技术作为一种食品检测技术,具有便捷、灵敏、高效的特点及检测食品中复杂成分及痕量成分的优势。本文介绍了荧光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系统总结了现阶段应用于食品检测领域的多种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包括原子荧光光谱、二维相关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前表面荧光光谱、(总)同步荧光光谱以及荧光光谱成像技术等,对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应用于粮油、畜禽肉、水产品、乳制品、果蔬等不同类别食品检测的方法与效果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进一步分析了荧光光谱分析技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文学方  杨安树  陈红兵 《食品科学》2009,30(21):399-402
近年来,量子点荧光标记技术已得到较快的发展,以其为基础开发的检测技术具有准确、灵敏、稳定、特异性高的特点,在生物医学方面已有广泛应用。本文阐述了量子点的特性和相关检测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魏伟  石星波  邓放明 《食品科学》2017,38(15):256-264
碳量子点(carbon dots,CDs)作为一类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具备很多优良的光学特性。相比于半导体量子点,其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稳定性与抗光漂白性更高,这些优良的性质使其在检测食品中重金属、抗生素、病原菌、农药残留与违禁添加剂以及营养功能成分等方面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有关CDs的文献综述着重于总结其合成与光学性质,鲜有关于CDs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本文介绍CDs的光学性质与合成方法,重点综述CDs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并提出未来CDs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食品污染物残留的快速检测技术应用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食品安全问题正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对其含量进行快速准确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快速检测技术比通常的检测技术具有更快的检测速度,且装置便携、易于实现在线现场检测,在食品安全分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简单介绍了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污染物残留检测中的运用,包括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兽药及饲料添加剂残留、重金属残留、生物性污染物残留等,对检测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做了透彻的分析,并展望其发展方向,以期为进一步开展食品安全快速分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食品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残留危害食品安全,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基于纳米材料制备的传感器具有实时分析、低检测限和分析所需的样品量小等多种优势,是目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现场检测技术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荧光、比色、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免疫层析(ICA)等光学传感器和基于不同纳米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在喹诺酮类抗生素检测中的应用,比较和分析了不同类型传感器的特点。并对量子点、上转换纳米粒子等纳米材料在光学传感器中的应用,以及碳纳米材料、金属纳米材料和氧化还原介质等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展望,以期为食品中抗生素的检测和传感器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标记免疫层析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是食品质量保证和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主要以仪器检测方法为主。标记免疫层析技术是建立在层析技术和和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基础上的一项新兴免疫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使用便捷、检测速度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过程中。本文对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技术、量子点标记免疫层析技术、上转换发光标记免疫层析技术等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通过分析目前各种标记免疫层析技术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了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文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