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聚醚改性氨基硅油的制备及应用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异丙醇为溶剂,以氨基硅油和环氧聚醚为反应物,通过氨基与环氧基的开环反应,制备可自乳化的聚醚改性氨基硅油(PMAS)。研究氨基硅油氨基与环氧聚醚环氧基的摩尔比、氨基硅油的氨值和黏度对PMAS乳液粒径及其整理棉织物柔软性、亲水性和白度的影响,优化反应条件,测试PMAS整理棉织物的应用性能,并与氨基硅油和市场上同类产品比较。结果表明:当氨基硅油氨基和环氧聚醚环氧基摩尔比为1∶1,氨基硅油的氨值为0.9 mmol/g、黏度约1 450 mPa.s时,所合成的聚醚改性氨基硅油具有自乳化功能且乳液稳定;相对氨基硅油,改性氨基硅油整理棉织物具有相当的柔软性,且其亲水性得到了明显提高。研究表明采用环氧聚醚改性氨基硅油能在不影响氨基硅油柔软性能的基础上有效改善氨基硅油亲水性。  相似文献   

2.
聚硅氧烷季铵盐的合成与应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氨基分布均匀的反应性氨基聚硅氧烷和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原料,合成了聚硅氧烷季铵盐抗菌柔软整理剂,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并且通过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应用实验表明,采用聚硅氧烷季铵盐整理后的织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性和耐洗性,并可赋予织物柔软的手感和较高的白度。  相似文献   

3.
大麻织物聚醚型有机硅油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大麻织物的柔软性能,使用聚醚型有机硅油对大麻织物进行整理,并借助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和X射线衍射等技术分析了大麻织物有机硅整理前、后的结构,测试了大麻织物的拉伸、硬挺和白度性能。结果表明,聚醚有机硅油整理剂大分子上的活性基团和纤维素发生了化学交联反应;整理后的大麻纤维耐高温性能有所增强,最大吸热峰温度升高;晶粒尺寸变小,结晶度和取向度提高。织物手感柔软,白度提高,但拉伸强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氨乙基氨丙基硅油的制备、乳化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 D4 与氨乙基氨丙基硅烷等单体的本体聚合反应可制得相对分子质量 Mn为1 71 0 0、Mw为 3 75 0 0的氨乙基氨丙基硅油 ,将其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等乳化制得了粒径为 0 .0 2 5 μm透明状硅微乳 .聚酯 /粘胶共混织物——平纹竹节呢用 1 %的该硅乳整理 ,烘干、定型后则具有柔软滑爽的手感和良好的回弹性 .和空白布样相比 ,氨乙基氨丙基硅乳整理织物的弯曲刚度大幅度降低 ,折皱回复角、断裂与撕裂强度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5.
改善绵羊绒手感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绵羊绒织物如何通过处理以达到接近山羊绒手感的方法,研究结果有助于改善绵羊绒的品质,扩大绵羊绒纤维的应用范围,以满足市场的需要。改善绵羊绒织物手感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绵羊绒织物首先进行氯化处理,随后分别用聚氨酯和氨基硅油对织物进行柔软整理。  相似文献   

6.
利用D4与氨基硅单体以及长链烷基硅烷等的本体聚合反应合成了侧链同时带有氨乙基氨丙基和十二烷基的聚硅氧烷(DASO),用IR、^3H—NMR等表征了DASO的结构,并对其应用性能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应用结果表明,经DASO整理的织物手感柔软、蓬松,但随聚硅氧烷侧链烷值的增加,DASO整理的织物其柔软性略有下降,而蓬松感增强.另外,整理工艺对DASO的性能也有影响,用二浸二轧法整理的DASO布样其柔软性和抗皱性明显比一浸一轧法好.  相似文献   

7.
大麻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优良的抗菌和抗紫外线功能,是绿色健康纺织品,但还存在弹性差、手感硬挺的缺点,影响穿着的舒适性.本文选用性能较好的有机硅柔软剂SD-G50高浓缩透心硅油对大麻织物进行柔软整理,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探讨了柔软整理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6.0,柔软剂用量为织物重量的6%,焙烘温度140℃,焙烘时间4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整理的大麻织物,硬挺度弯曲长度降低73%,折皱回复角(急、缓)分别提高91%和77%,在柔软性和抗折皱性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丝/毛混纺织物的天然型整理剂抗皱整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天然型整理剂丝素蛋白质和壳聚糖对蚕丝/羊毛混纺织物进行混合整理,整理后的织物抗皱性显著提高,耐久性好,而手感、白度、秀气性、强力等性能基本不变。通过酸、碱水解、氨基酸质量分数分析以及热重法,证实了整理剂和蚕丝、羊毛纤维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网状交联结构。  相似文献   

9.
本论文讨论了柔软剂的柔软机理和柔软作用的测定原理,并用斜面法测定织物的下垂弯曲长度和用织物折皱弹性仪测定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来评定柔软剂整理效果。本论文测试了氧化聚乙烯柔软整理剂整理的真丝双皱的下垂弯曲长度和折皱回复角,又测试了T/C混纺织物,纯涤纶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并与D3、33N等其它柔软剂作比较。  相似文献   

10.
以高收缩锦纶为添纱/衬垫纱,双股锦纶为面纱,通过改变衬垫/添纱比和浮线长度共设计了9块无缝针织织物,并对经过热水收缩处理后的9块织物进行压缩性能、弯曲性能、表面摩擦性能、拉伸性能等织物风格性能的测试,并利用模糊聚类法对织物的手感风格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添纱组织高收缩锦纶绉织物表面起绉程度大,织物厚实、蓬松,手感硬挺、粗糙;衬垫组织高收缩锦纶绉织物表面起绉程度小,织物较薄,手感柔软、光滑;并且随着浮线长度的增加,高收缩锦纶绉织物的蓬松性和拉伸变形能力增加,压缩回复性、弯曲变形能力以及表面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碳酸亚丙酯二元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自制氨基有机硅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氨基有机硅改性的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织物整理剂.研究表明,合成最佳条件为预聚反应温度80℃,保温2h左右,扩链反应温度70℃,保温3h,氨基有机硅改性温度10℃,保温50min.自制的整理剂乳液粒径小、稳定性好,胶膜耐水性有明显提高,基本达到工业品要求,可以在工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氨基聚醚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氨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是一类亲水性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可以明显降低表面张力,在农药、印染、日用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钠、烯丙醇聚氧烷基醚,环氧氯丙烷,低含氢硅油和二乙胺为原料,通过硅氢加成和胺化反应,合成目标产物氨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通过优化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并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其表面张力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3.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Ⅳ,Ⅳ-二甲基氨丙基氨丙基二甲氧基硅烷为原料,合成出新型氨烃基聚硅氧烷(ASO-121),并对其在不同基质上的膜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ASO-121整理的棉纤维表面比较光滑,水/硅膜的接触角为106°,静态吸水时间为56.29s;ASO-121在纤维表面成膜所采取的定向排列方式为Si-CH3朝外、Si-O偶极键与阳离子化氨基指向纤维表面。在2um^2的扫描范围内单晶硅片上丝素蛋白基质ASO-121膜的表面均方根粗糙度为1.338nm。  相似文献   

14.
纯棉针织物拒水拒油整理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奥利氟宝ZSR有机氟拒水拒油剂对纯棉针织物整理;探讨了整理剂浓度、交联剂浓度、焙烘温度等对整理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整理后针织物可获得良好的拒水拒油性.  相似文献   

15.
以二甲基硅油为基础油,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 CNT)/三维石墨烯(3D graphene, 3D rGO)复合碳材料为导热填料制备导热硅脂。研究表明,仅以CNT为导热填料时,管径小而管长长的CNT更有利于改善硅脂热性能。当总导热填料量为6%, CNT/3D rGO复合碳材料中CNT和3D rGO质量比为3:1时,导热硅脂的热导率提高近26%。CNT的加入对3D rGO起到了分隔和桥连的作用,短而细的CNT更有利于三维热传导网络的形成,进而可提高导热硅脂的热传导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大麻织物的柔软性能,使用环氧型有机硅油对大麻织物进行整理.借助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和X射线衍射测试技术分析了大麻纤维的结构,并测试了大麻织物的拉伸、硬挺和白度性能.结果表明,有机硅中的环氧基团和纤维素羟基发生了酯化反应;整理后的大麻纤维耐高温性能有所增强,分解率下降;晶粒尺寸基本没有改变,结晶度增加,取向度减小.整理后的大麻织物拉伸性能下降明显,柔软性提高,白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7.
氨基硅酮柔软剂在亚麻织物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氨基硅酮对亚麻织物的柔软整理效果和机理。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优选了氨基硅酮柔软整理的最佳工艺。从实验结果可看出亚麻织物用氨基硅酮整理,可使织物硬挺度显著下降,柔软度增加,获得滑爽的手感和良好的悬垂性。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氨基硅酮对亚麻织物的柔软整理效果和机理。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 ,优选了氨基硅酮柔软整理的最佳工艺。从实验结果可看出亚麻织物用氨基硅酮整理 ,可使织物硬挺度显著下降 ,柔软度增加 ,获得滑爽的手感和良好的悬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