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超临界CO2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超临界CO2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进行研究,研究了原料预处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对葡萄籽油萃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粉碎度40目、水分含量4.5%、萃取压力30MPa、温度45℃、CO2流量10L/h;分离器Ⅰ压力9~10MPa、温度45℃,萃取率98.32%。  相似文献   

2.
利用现有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实验装置,以CO2为萃取剂,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CO2流量及原料颗粒大小等因素对枸杞籽油萃取率的影响,并由此确定了较佳的萃取工艺条件:萃取压力25-30MPa,操作温度318-323K,枸杞籽颗粒度40-50目,CO2流量0.3-0.4m^3/h,此时枸杞籽油萃取率最高,可达15.5%。并基于萃取器微分单元和固态原料颗粒微分单元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微分方程,利用直线推动力近似理论拟合总传质推动力及平衡吸收常数,化简方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优化了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3.
利用现有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实验装置,以CO2为萃取剂,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CO2流量及原料颗粒大小等因素对辣椒油萃取率的影响,并由此确定了较佳的萃取工艺条件:萃取压力28MPa,操作温度318~323 K,辣椒粉颗粒度30~40目,CO2流量0.4m3/h,辣椒油萃取率最高.并基于萃取器微分单元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传质方程,基于直线推动力近似理论拟合总传质推动力及平衡吸收常数,化简方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优化了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2萃取樟树籽油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邓丹雯  张彬  周武 《食品科学》2003,24(9):108-110
对超临界CO2萃取樟树籽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CO2流量对樟树籽油萃取的影响,在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40℃、CO2流量35kg/h条件下,萃取2h,樟树籽油的萃取率可达94.3%。  相似文献   

5.
应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对苹果籽油的萃取工艺进行研究,得出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35MPa、萃取温度30-35℃、CO2流量20~25kg/h、原料破碎度50目、萃取时间90min:利用气相色谱分析了苹果籽油的组成成分,结果表明苹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1.81%,其中油酸32.27%,亚油酸59.54%。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2萃取红曲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邵伟  唐明  熊泽 《中国酿造》2005,(7):22-24
对用超临界CO2萃取红曲米中红曲色素进行了初步研究,考察了压力、温度、CO2流量及原料颗粒直径对萃取效果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到较佳的操作条件为:红曲米原料颗粒Ф0.3mm,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20MPa,CO2流量10kg/h,萃取时间4h。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孜然油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孜然油.研究了原料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二氧化碳流量等因素在不同萃取时间下对孜然油萃取率的影响,以此为基础进行正交实验设计,确定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孜然油的适宜工艺参数为萃取时间2.0h、萃取压力为35MPa、萃取温度40℃、原料粉碎度40目、CO2流量25kg/h,分离压力6MPa,分离温度50℃.在此条件下,孜然油提取率达到13.56%.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石榴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超临界CO2对石榴籽中石榴籽油的萃取进行了研究,研究了粉碎度、装料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分离压力和分离温度对石榴籽油萃取率的影响。试验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石榴籽油的工艺参数是粉碎度40目、装料量200g、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0℃、CO2流量15L/h、分离压力8MPa、分离温度35℃,萃取率23.55%。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CO2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超临界CO2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进行研究,研究了原料预处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对葡萄籽油萃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粉碎度40目、水分含量4.5%、萃取压力30MPa、温度45℃、CO2流量10L/h;分离器Ⅰ压力9~10MPa、温度45℃,萃取率98.32%。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2萃取玉米皮纤维脂类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脱除玉米皮纤维中脂类物质。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确定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60min、CO2流量23L/h,脂类物质提取率为5.06%。萃取脂类物质后所得玉米皮纤维颜色乳白,风味纯正,脂肪含量低于0.3%,可作为低热量高膳食纤维食品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锦橙精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倩  范刚  潘思轶 《食品科学》2007,28(9):189-191
以锦橙皮为实验材料,通过混合正交试验,优化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锦橙精油的条件,探讨了原料粒度、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分离器压力及温度等因素对精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二级分离方法,得到萜烯烃类精油较多的最优工艺组合是:30目,32℃,16MPa,150min,分离器I温度40℃,分离器I压力8MPa,分离器II温度40℃,精油得率为4.56‰;获得低萜精油的最优工艺组合是:30目,45℃,12MPa,60min,分离器I温度45℃,分离器I压力10MPa,分离器II温度40℃,精油得率为3.78‰。  相似文献   

12.
Palm kernel cake contains residual oil that has never been retrieved and it is treated as wastes. In this study,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was used to separate the oil from the palm kernel matrix. The studied extraction parameters were at the set pressures 27.57, 34.47 and 41.36 MPa, temperatures 40-70 °C and carbon dioxide flow rate between 1 and 3 ml/min. The effect of the particle size on the oil yield was examined using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that separated by sieving from ?106, ?150, ?180, ?250 and ?450 μ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oil removed was 9.26 g oil/100 g sample (p < 0.05) for the particle ?150 μm, and under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f 70 °C, pressure 41.36 MPa, and carbon dioxide flow rate of 2 ml/mi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extraction could be a viable technique to remove the remaining oil and to produce defatted palm kernel cake.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案对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蚕蛹油脂的工艺参数进行研究,考察温度、压力、CO2 流量和分离Ⅰ压力等参数对油脂萃取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0℃、CO2 流量25kg/h、分离Ⅰ压力9MPa 为最佳参数组合,此条件下油脂萃取率可达30.53%,影响油脂萃取量的主要因素是压力。并对其脂肪酸组成及理化性质指标进行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所得油样中游离脂肪酸较少,有害的过氧化值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无臭味。  相似文献   

14.
柴倩  乔宇  范刚  潘思轶 《食品科学》2007,28(12):205-207
研究了夹带剂添加到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锦橙精油的工艺条件。获得萜烯烃类精油的最优工艺组合是:夹带剂为乙醇,添加量为CO2摩尔百分流量的5%,40℃,16MPa,精油得率为59.03‰;获得低萜精油的最优工艺组合是:夹带剂为乙酸乙酯,添加量为CO2摩尔百分流量的7%,45℃,16MPa,精油得率为8.79‰。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锦橙精油和加入夹带剂萃取锦橙精油的红外图谱进行了比较,证明夹带剂在萃取过程中与锦橙精油中的不饱和键发生了反应,提高了超临界CO2流体对锦橙精油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CO2萃取花生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低温下花生油的超临界萃取技术,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花生粉碎粒度、CO2气体流量等因素对花生油萃取率的影响,采用均匀实验方法确立花生油超临界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9 MPa,萃取温度59℃,物料粉碎度20目,气体流量30 kg/h,萃取时间为2 h.在此条件下,花生油萃取率可达95%以上,花生油品质较好,清香味纯正,花生粕的蛋白活性保持率可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6.
马钤  郭川川  胡涛 《中国酿造》2023,42(2):163-168
为了提升辣椒籽综合利用价值,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2萃取辣椒籽精油的提取工艺,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辣椒籽精油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辣椒籽精油的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4 h、CO2流量30 L/h。在此优化条件下,辣椒籽精油得率可达7.04%。GC-MS检测结果表明,从辣椒籽精油中鉴定出54种化合物,包括烯烃类(16种,53.04%)、醇类(15种,29.83%)、酯类(9种,9.95%)、酮类(4种,2.5%)、酚类(2种,0.37%)、醛类(2种,0.25%)、酸类(2种,0.18%)、烷烃类(2种,0.11%)、芳香烃类(1种、0.25%)、萜类(1种,2.54%)。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运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提取佛手挥发油,采用正交试验研究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分离压力等因素对佛手挥发油萃取率及成分的影响,以提取率为主要标准,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萃取温度60℃,萃取压力40MPa,分离温度35℃,分离压力10MPa 为最佳提取工艺。挥发油产品透明、橙黄、有浓郁的香味。通过GC-MS 分析,鉴定出54 种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8.
金建忠  童建颖 《食品科学》2010,31(14):125-127
采用超临界CO2 技术萃取杭白菊挥发油,以杭白菊挥发油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 流量、萃取时间4 个因素对杭白菊挥发油的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55℃、CO2 流量10kg/h 的条件下萃取2h 为最佳工艺,杭白菊挥发油得率达5.92%。  相似文献   

19.
乌桕籽皮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及其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技术,研究了乌桕籽皮油的萃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CO2 流量三因素对乌桕籽皮油萃取率的影响效果。最佳萃取条件确定为:压力40MPa,温度36℃,CO2 流量20L/h,时间1h。利用GC 分析了乌桕籽皮油的成分组成,以期为乌桕籽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