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食品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易受到有害微生物污染,导致食品腐败变质,造成食用安全隐患。而现在常用的物理或化学保鲜方法虽然可以有效延长食品货架期,但应用范围有限、存在安全隐患且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乳酸菌因其天然、安全、高效的抑菌活性被作为生物保护菌应用于食品中。本文主要从乳酸菌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微生物群体感应以及竞争作用等角度综述了乳酸菌的抑菌机制;同时介绍了近年来乳酸菌作为生物保护菌在乳制品、肉制品、水产品和果蔬产品中的最新应用进展,为今后食品高效保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4):118-124
乳酸菌作为传统发酵食品的微生物类群栖息在各种自然环境中,在海洋动物及加工海产品中也存在相当数量的各种乳酸菌。由于乳酸菌具有良好的生物拮抗活性,作为生物保鲜剂已被广泛应用于生鲜及加工食品领域。该文对海产品中的乳酸菌资源,乳酸菌作为海产品生物防腐剂的条件和优势,以及控制海产品中微生物的作用效果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挖掘乳酸菌资源、研发针对性生物保鲜制剂在海产品保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曝光,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食用农产品作为食品生产的主要材料,其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食品生产和使用安全.本文从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现状入手,阐述了食用农产品质量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总结出了提高食用农产品质量的相关方法,以期为我国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食用农产品包括各种植物、畜牧、渔业产品及其初级加工产品,是各类食品生产加工的基础。因此,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近年来,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合格率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但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在部分地区、部分品种上依然存在。本研究对2021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抽检信息进行概述,发现农兽药残留和金属元素污染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化学源、生物源和物理源风险因子以及产生安全隐患的原因,并就源头管理,专业技术提升,推进速测技术实施,加大法制宣传等方面对如何控制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提出监管建议。旨在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产品在捕获后的微生物存活状况十分复杂,如果消费者在水产品中微生物状况未知的情况下食用了水产品,就可能会发生食物中毒。预测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微生物学的关键领域,也是食品安全控制的重要学科组成,能够帮助食品专家和从业人员有效评估和控制食品的安全状况。水产品中病原微生物生长模型的建立在水产品的食用安全性方面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微生物预测模型能够分析和预测水产品中微生物随时间的变化,以及不同温度、不同环境条件下微生物的存活情况,为水产品的生产加工方式、储存条件及安全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食用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活动的初级产品, 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 供人食用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 基础在农业, 必须正本清源, 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用4个最严要求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本研究对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建后发布的食用农产品抽检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食用农产品的合格率为96.9%, 质量状况较好; 畜禽肉及副产品、水果和蔬菜的合格率高于整体水平; 农药残留及兽药残留不符合标准为食用农产品的主要不合格因素, 占比约为95%。与农业农村部数据对比显示, 同种产品合格率基本相当。据此对进一步提高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提出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农产品的安全是国计民生的大事,中国有关农产品的安全规划中明确指出必须加大对农产品安全检测的投入,建设职业化农产品的检查员队伍,加强对农产品安全的各项保障,大力发展相关的安全快速筛查和检测技术。农产品的快筛检测体系的现状简介农产品安全快筛检测现状目前,实验室配备快检设备,可快速检测食用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食品添加剂、真菌毒素、致病微生物等7大类。其中,主要以农药残留为主。本  相似文献   

8.
乳酸菌细菌素分类与作用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酸菌细菌素作为天然的食品防腐剂,可抑制或杀灭食品中致病微生物和腐败微生物从而保护食品的安全。文中介绍了乳酸菌细菌素传统分类方法和新提出的分类方法,并且综述了乳酸菌细菌素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茶多酚对微生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丽  许奇  徐顺  张韦  黄莹 《现代食品科技》2013,29(7):1737-1741
茶多酚是茶叶中酚类物质及衍生物的总称,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可添加与食品中,同时,一定量的茶多酚对微生物有特殊的调节作用。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茶多酚的有效成分、茶多酚抑制有害菌和促进有益菌生长的机理、以及茶多酚的生产应用。研究表明,茶多酚起抑菌作用的主要成分是黄烷醇和儿茶素,其对近百种致病细菌具有广谱抑制作用,而对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群具有较好的增殖作用。茶多酚独有的特殊生物活性功能以及双向调节微生物的作用将在食品加工、保藏、医药、养殖业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非热加工技术是目前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超高压处理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热加工技术手段,已受到肉制品加工领域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文中综述了超高压对肉品中内源酶、微生物和食用品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对这种技术在肉制品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推动超高压加工技术在我国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开发。  相似文献   

11.
谷物食品是人类能量摄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谷物食品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品质受到了广泛关注。发酵是改善食品性质、功能及营养缺陷的重要方法,也是谷物加工的重要手段。乳酸菌能够利用碳水化合物进行生长代谢,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发酵制品,其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免疫力、抗菌和抗肿瘤等。因此,乳酸菌发酵在谷物食品中的研究与应用,对提升食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乳酸菌发酵对谷物营养成分、生物功能和结构、理化性质的影响,总结了乳酸菌发酵谷物产品的优势以及乳酸菌发酵在多种谷物产品中的应用,分析了乳酸菌发酵谷物食品目前研究的不足及可能的发展方向, 拟为乳酸菌发酵在谷物中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国内外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监管队伍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有效运转的食品安全监管员制度和严格的食用农产品与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针对我国相关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建议,认为我国应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尽快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员队伍建设,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完善食用农产品及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3.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功能性脂肪酸,在食品、保健品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天然来源的CLA含量很低,不能满足人类需求。乳酸菌可以合成CLA,且广泛用于食品加工领域,利用乳酸菌开发富含CLA的功能食品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为推动CLA功能食品的研究开发,该文对合成共轭亚油酸乳酸菌的研究进展、合成共轭亚油酸乳酸菌的益生性研究以及将产CLA乳酸菌应用到食品和饲料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利用乳酸菌合成CLA进而应用于功能食品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真菌毒素是一类由丝状真菌在适宜条件下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 极易污染粮谷类食品、食用油及乳制品等, 具有肝毒性、肾毒性、致畸性、致癌性、免疫抑制及破坏生殖系统等毒性, 对人体危害极大, 是继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后, 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又一类关键风险因子, 极大的制约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 同时也造成了我国食品安全的又一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了农产品中真菌毒素的类型品种、毒性特点以及不同检验方法的适用范围、限量及检出限, 阐述了真菌毒素限量标准的研究进展和标准内容, 通过比对国内外真菌毒素的研究种类和进展, 分析目前真菌毒素污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应对策略, 对真菌毒素污染检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对今后保障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海藻是一类重要的海洋资源,富含大量营养元素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多糖、酚类等生物活性物质。由于海藻营养价值极高,利用乳酸菌发酵海藻促进生物活性化合物的产生和释放,具有良好的健康效益。因此,本文根据国内外近年来利用乳酸菌发酵海藻的相关研究报道,对乳酸菌发酵类型、乳酸菌发酵海藻的可行性和乳酸菌主要种类、以及乳酸菌在海藻发酵中的效果和作用进行阐述,同时综述了乳酸菌发酵海藻在食品行业中的开发应用现状,并对今后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展望,为藻类乳酸菌发酵制品的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食品在生产加工、物流运输和贮存消费过程中均可能出现被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风险,造成安全隐患,目前通过热加工、辐照、电解水和等离子体等方法来控制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但在食品感官、规模化应用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存在部分缺点.乳酸菌因其丰富的生物活性常作为生物发酵剂和保鲜剂广泛应用于食品中,并且可在食品中拮抗致病菌.本文主要从竞争...  相似文献   

17.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快速检测技术以其操作简单、快速、灵敏、价格低廉等优点, 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对保障食品安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 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工作模式多种多样, 取得的效果也不尽相同。首先, 本文介绍了我国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开展模式, 分析了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然后, 以广州市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工作模式为研究对象, 详细介绍了广州市快速检测监督评价工作措施, 以及从评价得分、问题整改效果、问题样品发现率等方面对监督评价效果进行分析; 最后, 针对我国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工作的现状, 提出监管建议, 以期为监管部门开展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食用农产品抽检相关信息,农药残留及兽药残留不符合标准为食用农产品的主要不合格因素。但由于食用农产品的销售和消费周期短,检出不合格后进行下架、封存、召回以及原因排查等风险控制措施的时效性不强,溯源较为困难。本文从市场监管角度,分析食用农产品风险因素和风险控制的时效性,探讨食用农产品风险控制措施和溯源体系建设,促进食用农产品抽检结果的时效性和成果转化率来提升监管效能,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