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阶段,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升,食品业得到飞速发展。与此同时,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焦点。为了能够让人们吃到健康食品,我国设立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设置了食品进入市场的门槛,尽可能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本文首先对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而后阐述了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现实情况,提出了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追求不仅仅满足于温饱,而是更加追求食品的品质,再加上近年来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基层,通过食品快速检测进行食品监管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由于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及基层相关检验人员专业技术的不足,使得食品快速检测在...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开始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提高食品微生物检测能力是当下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运用,通过该项探讨帮助人们深入了解食品检测技术,从而将其运用于实际中,确保食品的安全水平,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4.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但当下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着较大的隐患,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安全.食品检测技术作为食品安全的保障,并未完全发挥其作用,相关工作人员还需针对这一技术加以完善.本文对食品安全现状加以研究分析,同时了解食品检测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发现我国食品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食品安全检测水平的...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也逐渐受到人们关注。在新的形势下,有必要认清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的主要作用,并结合新时期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需求,提出针对性策略,这样才能为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推动我国食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食品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仍是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一直比较耗时的过程,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检测也引起越来越多科研人员的关注。论文综述了近年来迅速发展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包括免疫学分析法、PCR、核酸探针检测技术、阻抗法、基因芯片、生物传感器、蛋白质芯片和纳米金技术等,这些方法的应用将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促进我国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随之提高,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也在逐步提升,故使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政府及人们关注的重点对象。当前,我国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进展并不顺利,且存在较大的工作漏洞,致使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了社会的信任危机。因此,必须加大对食品质量检测的力度,保证食品安全卫生,同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食品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对加强食品检测质量控制的措施进行有效研究,希望对行业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食品快速检测方法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并且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食品种类繁多,人们购买食品时,对于食品包装上的成分和含量的了解不充分,同时,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不到位,都可能间接导致人们的生命健康受到一定的威胁,给我们的健康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更可能造成心理层面的伤害。为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免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威胁,建立和完善食品快速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快速检测方法的特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快速检测产品的生产现状,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了在食品流通过程中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对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应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得到广泛关注。因此,要必须严格把控食品的质量,这将关乎人的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市面上流入不符合标准的食品,会致使人们的身体受到威胁,主要是因为没有采用相应的技术对食品进行检测。针对上述问题,应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引入快速检测技术,对食品进行全方位检测,保证其质量达标。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社会上的一些事情的认知度比较高,现如今,食品安全问题是全世界关注的重点之一。食品安全关系着人体健康,是人们高质量生活的基础,我国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方案,加大了食品安全投入力度,对于那些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分子,也制定了一些特殊的惩罚手段,加大惩罚力度。食品检测实验室的建立是非常有效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手段,能够在根本上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而且也能够检测出食品当中的添加剂和其他物质等,食品检测实验室的建立对我国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来说有重大意义。但是就目前来说,食品检测实验室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食品检测实验室的不断发展,能够促进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食品安全与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食品的种类及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则需要对食品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食品质量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当前的食品检测工作正在不断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食品检测技术水平也正朝着更加先进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对食品安全问题以及食品检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食品安全检测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讨论了不同的检测方法对不同食品材料在实际检测的应用中:食品检测依据的标准、前处理方式以及检测技术,对食品实行"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安全监控,确保消费者的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出,如何保障食品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食品检测的视角,分析了食品检测对维护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食品检测中的问题,提出了提升食品检测效果和质量应采取的措施,以期能为食品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为食品安全性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食品安全关乎人类身体健康和发展。近年来,人们生活品质提高,而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则敲响了警钟,对此需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在食品安全保障中,食品检测工作作为关键环节,可以通过严格的检测程序和手段发现食品存在的问题与风险,进而控制其市场流通,避免食品问题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文章针对食品检测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展开研究,分析了当前食品检测中的不足,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加大检测技术创新力度,保障我国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监测食品质量,保证食品安全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基础。食品质量检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食品质量检测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在新时期,如何充分利用食品检测技术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保证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如何在新时期创新食品快速检测的技术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充分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更有效、更高效的保证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6.
食品质量安全对于人们的生活健康至关重要。为了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食品安全检测不可或缺。通过先进的电子舌、快速检测等技术,可以准确检测食品成分、鉴别品质、追溯来源,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本文将探讨常用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舌尖上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因此对于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技术的需求更高。快速检测技术是一项经济、高效的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抽查中既能有效提高检测速度、保证检测质量,也能缩减政府抽查中的检测成本,同时更能保障食品企业自身的品牌效益。因此本文将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进行分析,探讨该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促进食品检测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杨帆 《中国食品》2022,(5):103-105
<正>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合理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扩大食品安全检测的范围,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速度,有效提升食品安全检测结的果精准度,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所以,加强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应用研究的力度,对于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创新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一、食品生物检测技术的特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食品生物检测技术主要是以免疫、基因、  相似文献   

19.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综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优势及局限性,并对我国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进行反思,以期促进食品快速检测行业的良性发展,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20.
食品安全问题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相关部门要不断提升食品抽检监测的质量,提升食品安全性.本文概述了我国食品抽检监测的现状,明确抽检监测在保障食品安全中的意义,分析了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并提出了提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水平的措施,以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