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根据载货车辆占交通量比例数据统计分析,目前宁夏运输车辆超载对路面损坏程度日趋严重.通过汽车超载对路面设计弯沉值、层底拉应力及其他方面的分析,论述了超载车辆对沥青路面的影响及路面早期破坏的成因,提出在路面设计中应注意采用优化路面设计;在施工中应保证路面的压实度,并应加大对超载车辆的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车速、路面不平度及车辆动载荷之间关系的研究,指出我国等级路面行驶车速限定的不合理性.在超载超限现象严重的情况下,重新审视车辆运行速度的限定,即路面损坏后,应降低车速,以避免道路的恶性损坏.  相似文献   

3.
超限运输是一种危险性运输形式,严重破坏公路路面及其桥梁设施,容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首先从超限运输的危害着手,建市了公路货运收益模型,并对货运收益进行了分析,寻找到超限运输的根源,然后给出了超限运输的经济学分析,体现了加强管治超限运输的重要性,并给出了解决超限运输问题的相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陈华 《商品与质量》2010,(34):142-142,139
由于长期受超载车辆的碾压,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就路面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而言,刚性路面改为柔性路面已是公路恢复改造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路面运营安全性评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分析了车辆与路面运营安全性的互动关系,得出路面抗滑性能是评价路面运营安全性的关键因素,构建了车辆与路面抗滑性能互动关系的量化评价指标:允许的纵向摩擦系数f_(TA)、允许的横向摩擦系数f_(SA)、期望的纵向摩擦系数f_(TR)和期望的横向摩擦系数(?)_(SR)、纵向和横向路面安全状态临界值Δf_S、Δf_T,并建立了一套安全性评价模型.通过对某国道二级公路路段的案例分析,对建立的模型与交通事故形态进一步校核,验证了建立模型的可行性.同时得出研究路段的安全临界值Δf=13.2,初步说明我国公路养护规范中对贯入式沥青路面摩擦系数的最小允许值偏低是导致车辆滑溜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张怡  杨东  李海永 《商品与质量》2022,(32):133-135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市政公路建设日益增加,而与此同时,由于交通量的增加,也导致行驶速度与汽车负荷都日益增大,在此背景下,对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市政道路服役阶段,容易出现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问题,裂缝不仅会影响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而且还会影响到车辆的行驶速度与行车的稳定性.为了有效规避裂缝,应明确市...  相似文献   

7.
车辆超载对沥青路面结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了汽车超载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影响规律,为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现行规范规定的计算方法 对3种典型路面结构在不同超载率的情况下进行分析.结果 路面超载100%时,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种路面结构只能使用大约475 d、511 d、365 d;当土基模量从20 MPa增加到80 MPa时,3种公路基层的层底拉应力平均降低了18%,底基层的层底拉应力平均降低了43%;轴载由100 kN增加到200 kN时.底基层的层底拉应力增加近1倍,底基层的厚度增加了31 cm,大约为标准轴载作用下基层厚度的1.5倍.结论 数值计算表明随着超载率的增加,标准轴次换算系数明显增加;车辆超载使累计标准轴次大大增加,导致路面使用寿命明显缩短;随着土基模量值的加大.结构层层底拉应力值逐渐减小;要使重载作用下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达到标准轴载作用下的使用寿命.应该增加路面结构层的厚度.  相似文献   

8.
孟玉梅 《商品与质量》2010,(14):34-34,39
由于交通量大,超载车辆多,同时加上设计施工等原因,现在路基各种病害都有加剧之势。本文对公路路基病害的成因与防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当前水泥混凝土路面因种种原因有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病害。对病害进行分类,分析病害原因及超载运输造成的路面破坏,从设计、施工、养护三个环节,以及超载运输等方面提出措施来预防与治理水泥路面病害。对于减少水泥路面病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原因进行分析归纳,主要有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低、材料存在缺陷、温度影响、超载运输等原因,分别针对底基层、路面基层和沥青面层的施工控制,提出预防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永久路面结构应变分布及疲劳损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混合料疲劳极限的存在是永久路面结构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因此掌握沥青层底应变的分布和应变行为规律是永久路面设计的关键.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永久路面试验路的交通组成、轴载谱及路面温度分布规律.通过轴载控制检测,分析了动态应变脉冲的特征,建立了最大纵向应变与温度、轴载的回归模型.根据轴载谱、温度分布及应变回归模型,对不同路面结构全年的最大应变分布进行了分析.根据疲劳极限理论,提出永久路面疲劳寿命的累积损伤分析法,并用累积损伤法对试验路的疲劳寿命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2.
结合我国季冻土和高速公路分布状况,对重载、超载车辆对季冻土路基造成的危害及致灾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为准确描述重载、超载车辆行驶过程中对路基的作用效果,提出了冲击型荷载的概念.从冻融循环作用对土力学性能影响研究、车辆荷载下路面路基动力响应研究和动荷载下路基永久变形研究3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季冻土路基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永久变形相关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长寿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对不同轴载下半刚性层底拉应力的分析发现,典型结构仅适合于超载不严重的交通状态.对混合式沥青路面结构沥青层底拉应变和半刚性层底拉应力进行了计算,得到同时满足沥青层和半刚性层不受疲劳破坏时的沥青层厚度,与国外长寿命路面设计软件PerRoad2.4的计算结果相比,混合式长寿命路面结构更具有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道路交通安全与沥青路面技术的进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随着道路交通量增加和交通速度提高,对道路交通安全的要求日益增强,如何利用路面工程建设技术保证交通安全已经成为道路设计系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与路面工程技术的现状,以促进国内外高新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全面提高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沥青混凝土路面在行车和温度荷载作用下的松弛特性,更好地做到防裂控制工作.方法确定黏弹性材料参数及能够反应温度、沥青混合料黏弹性本构关系,建立典型的路面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面层材料在不同初始变形的应力状态,分析路表弯沉、沥青面层层底和土基顶面的响应.结果沥青路面在荷栽和温度作用下,面层黏弹性材料会使路面应力减小.面层层底和基层层底应力会发生松弛,最后趋于稳定值;在行车载荷作用下弯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回弹,最后逐渐趋于稳定.结论松弛是材料本身属性与其他因素无关;应力松弛模量越小,松弛性能越好,低温抗裂性越好.  相似文献   

16.
冰雪路面公路平曲线路段限速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冬季北方地区公路的行车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对冰雪路面平曲线路段展开限速研究.应用车辆运动学理论,考虑驾驶员在弯道驾驶车辆的特点,分析车辆在冰雪路面转弯行驶特性,建立车辆在平曲线路段行驶时的运动学模型.选择载货汽车和轿车两种车型,松软雪路面、压实雪路面和冰路面3种路况,分别建立车辆行驶速度与平曲线设计指标的关系模型.选取6%、8%和10% 3种超高值的平曲线路段,利用Matlab仿真技术对车辆限速模型进行求解,并对车速与圆曲线半径及超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车辆在松软雪路面、压实雪路面和冰路面3种路况下,不同圆曲线半径的相应安全行驶速度,为科学合理地确定冰雪路面平曲线路段的车辆限速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ABAQUS对某改建公路的路面结构方案A和方案B进行研究,建立具有完整路面宽度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水泥路面接缝采用弹簧单元进行模拟,以便划分出不同大小尺寸的水泥混凝土板.然后载入标准轴载、超载20%、超载40%、超载60%时荷载,计算在均质稳定路基情况下水泥混凝土板的拉应力以及弯沉变化,分析A、B两个方案路面结构的优劣.  相似文献   

18.
沥青路面水损害疲劳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以比奥渗流固结理论和各向同性线弹性损伤理论及疲劳损伤理论为基础,提出沥青路面的水损害力学分析模型,运用轴对称有限元方法对力学模型进行求解,并编制有限元程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重点分析了孔隙水压力对沥青路面受力状态的影响,以及在有孔隙水存在的情况下沥青路面在车载作用下的疲劳损伤过程.计算结果表明,沥青面层内的孔隙水压力与面层的渗透系数、面层厚度以及车辆行驶速度等有密切关系.当路表孔隙饱水时,在荷载作用下,孔隙水的存在会导致路面结构应力集中加剧,在荷载的反复作用之下,导致疲劳开裂破坏,加速路表病害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对220 t电动轮矿用自卸汽车进行整车结构设计,通过对实体结构简化处理得到整车实体模型.利用ANSYS软件建立整车满载工况的有限元模型,经模态计算得到整车的低阶固有频率,并对固有频率所表现出的主振型进行了分析.基于标准的频域路面功率谱密度函数,通过频/时变换得到时域路面随机位移函数,计算了路面随机位移时间函数激励下整车的动力响应,获取车架、前后桥、车厢、悬架等主要受力构件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根据模态和动力响应分析结果针对具体研究车型的初设计提出了改进意见,指出了对主要受力构件进行疲劳分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