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大豆为原料,比较缓冲溶液法、水相法和酶法3种提取方法对大豆油脂体提取率、组成、脂肪酸组成、磷脂、生育酚、ζ-电势和粒径的影响,以及对大豆油脂体氧化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酶法提取大豆油脂体的提取率(19.74±0.14)%显著高于缓冲溶液法(12.76±0.14)%和水相法(6.67±0.32)%的提取率(P<0.05);不同方法提取的大豆油脂体组成、脂肪酸组成、磷脂和生育酚含量、ζ-电势和粒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控制贮藏温度60℃,贮藏第0天时,用缓冲溶液法、酶法和水相法提取的大豆油脂体的过氧化值分别为(1.67±0.14),(1.84±0.10),(1.64±0.00)μg/mL,无显著性差异(P>0.05);水相法提取的油脂体的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为(1.14±0.01)μg/mL,显著高于酶法(1.02±0.02)μg/mL和缓冲溶液法(1.09±0.02)μg/mL(P<0.05);缓冲溶液法大豆油脂体TBARS显著高于酶提取法(P<0.05);酶法提取的油脂体的酸价(0.71±0.02)μg/mL显著低于水相法(0.96±0.13)μg/mL和缓冲溶液法(0.93±0.09)μg/mL(P<0.05);水相法和缓冲溶液法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大豆油脂体在组成和理化性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酶法提取的大豆油脂体提取率和脂肪含量最高且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高油大豆和低油大豆油脂体组成及乳化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差异,本试验分析了高油大豆和低油大豆油脂体基本组成、脂肪酸组成、磷脂组成、生育酚组成,同时比较了高油大豆油脂体与低油大豆油脂体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过氧化值及TBARS值。研究表明,高油大豆油脂体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而高油大豆油脂体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高油大豆油脂体的棕榈酸和亚油酸含量显著低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而十七碳酸、油酸、二十碳一烯酸和α-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高油大豆油脂体的总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83.08±0.05)%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81.86±0.12)%(P0.05);高油和低油大豆油脂体中脑磷脂、卵磷脂和溶血磷脂酰胆碱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高油大豆油脂体中DL-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含量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高油大豆油脂体和低油大豆油脂体的乳化性无显著差异(P0.05),而高油大豆油脂体的乳化稳定性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14 d热处理条件下,高油大豆油脂体的过氧化值和TBARS值均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上述研究表明,高油大豆和低油大豆的油脂体之间的组成和稳定性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以大豆、花生和葵花籽油脂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油料作物种子和油脂体组成之间的差异,通过考 察不同温度处理后油脂体ζ-电位和平均粒径、乳化特性以及氧化稳定性的变化,研究温度对不同油料作物油脂 体理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不同油料作物中提取的油脂体基本组成成分及提取率之间均存在较大差 异;大豆油脂体的ζ-电位显著高于葵花籽和花生油脂体(P<0.05),平均粒径显著低于葵花籽和花生油脂体 (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大豆和花生油脂体平均粒径变化趋势平稳;温度由30 ℃升至80 ℃过程中,大豆和 花生油脂体乳化活性分别由(61.32±1.19)、(57.50±0.30)m2/g降低至(51.99±0.90)、(40.13±1.51)m2/g, 而葵花籽油脂体乳化活性在50~70 ℃时显著高于30~40 ℃和80~90 ℃(P<0.05);大豆、花生和葵花籽油脂 体在4 ℃和25 ℃贮存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氧化稳定性,但花生油脂体氧化程度显著高于大豆油脂体和葵花籽油脂体 (P<0.05)。研究表明,油脂体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不同油料作物来源的油脂体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理化性质 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大豆、花生和葵花籽源油脂体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油脂体结构、组成、蛋白质分子质量大小、Zeta电位、粒径分布和乳化性质差异,并对油脂体蛋白质进行圆二色性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源油脂体具有相似的组成和结构;大豆油脂体中蛋白质与脂肪比例(0.086∶1)显著高于花生油脂体(0.018∶1)和葵花籽油脂体(0.028∶1)(P<0.05),而大豆油脂体的平均粒径((0.93±0.07)μm)却显著低于花生油脂体((2.58±0.06)μm)和葵花籽油脂体((1.64±0.03)μm)(P<0.05);大豆油脂体疏水氨基酸总量最高,而花生油脂体疏水氨基酸总量最低;大豆油脂体Zeta电位、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均显著高于花生油脂体和葵花籽油脂体(P<0.05);大豆油脂体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含量((43.58±0.12)%)显著高于花生油脂体((35.43±0.06)%)和葵花籽油脂体蛋白质((37.00±0.09)%)(P<0.05);而花生油脂体蛋白质的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含量最高。不同源油脂体虽然具有相似的组成和结构,但性质存在差异,这为未来油脂体更好地应用于食品工业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以大豆、花生和葵花籽油脂体为研究对象,比较了3种油料作物油脂体组成间的差异,对储藏过程中不同油脂体的脂肪酸组成、磷脂和生育酚的含量以及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和酸价的变化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3种不同油料作物油脂体中的脂肪酸组成、磷脂和生育酚含量均显著降低(P 0. 05);在60℃加速氧化的条件下,储藏第0~6天时,3种不同油脂体的过氧化值均无明显变化(P 0. 05),但在储藏第6~12天时,3种油脂体过氧化值显著增加(P 0. 05),过氧化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花生油脂体葵花籽油脂体大豆油脂体;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3种油脂体的TBARS值均保持平稳,但酸价逐渐升高。研究表明,3种不同油脂体的组成和氧化稳定性存在差异,且大豆油脂体的氧化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6.
考察水相pH和Na+浓度对微晶纤维素(MCC)和猪油形成的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分别将不同pH和含有1% MCC的不同Na+浓度的水相与等体积的油相混合、制备MCC-猪油Pickering乳液,分析不同水相pH(pH4~9)和不同Na+浓度(0~500 mmol/L)条件下,乳液的外观结构、乳析指数、微观结构、粒径、Zeta电位以及乳液流变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pH5~8条件下,MCC-猪油Pickering乳液均未出现明显分层现象,且乳析指数未发生变化,乳滴粒径小于pH4和pH9条件,具有更好的黏度和抗剪切能力,其中,在pH6条件下表现出最好的稳定效果。当Na+浓度在300 mmol/L及以上时,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乳液稳定性下降的越快;Na+浓度为400 mmol/L时,乳液静置3 d会出现分层现象。随着Na+浓度的升高,静电屏蔽作用使得乳液颗粒粒径不断增大,Zeta电位绝对值降低,黏度和抗剪切能力下降。中低pH(pH5~8)水相及低Na+浓度(≤300 mmol/L)水相条件下MCC-猪油Pickering乳液具良好的乳化稳定性,但pH4和pH9及高Na+浓度(>300 mmol/L)水相条件下乳液的稳定性欠佳。探讨不同pH和Na+浓度条件对MCC-猪油Pickering乳液乳化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原理,为其在功能性预乳化肉制品的加工与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大豆酱油渣及低温豆粕中提取了可溶性膳食纤维(Soybean soluble dietary fiber,SSDF),并以Zeta电位绝对值、平均粒径、过氧化值(POV值)、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值)以及游离脂肪酸(FFA)释放率等为特征参数探究了SSDF对大豆油脂体(soybean oil body,SOB)乳液的理化稳定性和消化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SSDF可有效降低SOB乳液体系的Zeta电位、平均粒径、POV值、TBARS值,显著改善SOB乳液的理化稳定性;此外体外模拟消化试验表明,SSDF可显著降降低SOB乳液的FFA释放率,有效延缓SOB中的脂质在胃肠道内的消化进程。本研究可为酱油渣、豆粕等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为提高SOB的加工适性以及开发新型含SOB及SSDF的低脂保健食品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提法辅助去离子水洗涤或碱液洗涤,从大豆中分别提取得到富含外源蛋白的粗油脂体(crude oil bodies,COB)和几乎不含外源蛋白的纯油脂体(purified oil bodies,POB),考察不同环境因素(pH值、Na+浓度和热处理温度)对COB和POB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油脂体的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大豆POB中蛋白主要成分为油体蛋白,而COB中除油体蛋白外还含有大量外源蛋白,主要包括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相比于POB(平均粒径(475.06±4.49)nm和Zeta电位(-14.00±1.86)mV),外源蛋白的存在导致COB具有较高的平均粒径((552.93±9.40)nm)和较低的Zeta电位((-35.03±0.60)mV)。大豆COB中蛋白等电点在pH 4.5左右,此pH值也接近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等电点,而大豆POB中蛋白等电点位于pH 5.5左右。在不同pH值和Na+浓度下,大豆POB较COB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这可能是由于大豆COB中外源蛋白的存在使其更易受环境影响而产生静电和疏水作用的改变,从而降低其稳定性,而不同热处理温度对大豆COB和POB稳定性影响不大。此外,大豆COB和POB均具有剪切稀化特性,但COB的黏度高于POB,这进一步证明了外源蛋白的存在对大豆油脂体加工性能的影响,为不同油脂体的产品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以大豆油脂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热处理对大豆油脂体乳化性的影响。分析高油和低油大豆油脂体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差异。考察热处理对大豆油脂体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ζ-电势和动力学半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油大豆油脂体的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而高油大豆油脂体脂肪含量(41.51%±3.47%)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24.48%±0.96%)(P0.05);高油大豆油脂体乳化性在50~60℃之间差异显著(P0.05),低油大豆油脂体乳化性在60~70℃之间差异显著(P0.05),高油和低油大豆油脂体乳化稳定性在25~60℃之间变化趋势平稳,在60~90℃之间略有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高油和低油大豆油脂体ζ-电势变化范围较小,动力学半径变化趋势平稳。研究结果表明,高油和低油大豆油脂体的乳化性在一定的温度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低盐肉制品凝胶乳化品质的降低,明确亚麻籽胶(flaxseed gum,FG)添加对肉制品品质的影响,以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乳析指数、电位值、粒径、显微观察研究不同NaCl浓度条件下FG对MP乳液乳化稳定性的影响,而化学键的测定显示FG对MP凝胶化学作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形成MP凝胶及FG-MP凝胶体系的关键是二硫键和非二硫共价键的贡献;不同NaCl浓度对FG-MP乳液的乳析指数、ζ-电位、粒径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而MP乳液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乳化稳定性、ζ-电位、粒径均显著变化(P<0.05)。特别是在低浓度NaCl条件下,FG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MP乳液的稳定性(P<0.05)。显微观察发现加入FG可以改善MP乳液液滴聚集的现象。因此,说明在低浓度NaCl条件下加入FG可以显著提高肌原纤维蛋白乳液的乳化稳定性,提高其抗盐能力,促进亚麻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红景天苷稳定性及口服吸收效果,本研究以红景天苷为内水相,含聚甘油蓖麻醇酯的菜籽油为油相,分别采用葡聚糖、壳聚糖和大豆多糖混合酪蛋白作为外水相,制备W/O/W型多重乳液。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三种多糖对多重乳液的微观结构、粒径、电位、贮藏稳定性、乳化性、包埋率、载药量和体外消化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于酪蛋白对照组、壳聚糖-酪蛋白组和大豆多糖-酪蛋白组,葡聚糖-酪蛋白W/O/W型多重乳液稳定性最好。高浓度的葡聚糖能够明显提升葡聚糖-酪蛋白多重乳液的贮藏稳定性,当葡聚糖添加量为1.2%时,多重乳液平均粒径最小,可达623.03±5.21 nm(P<0.05);电位绝对值最高(P<0.05),平均电位为?37.3±0.46 mV;对酪蛋白乳化性质提升最大(P<0.05);对红景天苷的包埋率最高(P<0.05),可达92.8%,载药量为162.89±4.21 μg/g。模拟消化研究发现葡聚糖-酪蛋白多重乳液不仅能有效地保护红景天苷,还能够靶向地在模拟肠道内传递和释放,葡聚糖添加量为1.2%的葡聚糖-酪蛋白负载体系的稳定性和控释效果最佳。该研究结果可为红景天苷在食品和医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金鲳鱼蛋白乳液的稳定性,改善金鲳鱼蛋白的功能特性,以金鲳鱼蛋白-茶皂苷复合物为乳化剂、大豆油为油相,采用高强度超声(HIUS)辅助乳化制备金鲳鱼蛋白-茶皂苷复合乳液,测定超声处理前后不同乳化剂与油相比例的金鲳鱼蛋白-茶皂苷复合乳液的乳化性、粒径分布、Zeta-电位、流变性、微观形态及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与未超声处理金鲳鱼蛋白-茶皂苷复合乳液相比,超声处理后乳液的乳化活性指数和乳化稳定性指数总体增高,粒径减小,Zeta-电位的绝对值增加,流动指数升高,黏度系数降低,乳液液滴分布更均匀,乳液液滴更小,贮藏稳定性较好。综上,HIUS处理有助于改善金鲳鱼蛋白-茶皂苷的乳化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磷脂酶解物-大豆分离蛋白复合乳化体系稳定性及氧化稳定性的机理,研究了不同酶解时间对乳液乳化性质、贮存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等特性的影响,通过核磁共振法对酶解后的磷脂产物组分进行分析,并对乳状液的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粒径分布、Zeta电位、乳层析指数、氢过氧化物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进行测定。结果发现: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磷脂经4 h酶解后主要产物为溶血磷脂,其与大豆蛋白共建乳化体系后,乳化稳定性、贮存稳定性及氧化稳定性均优于对照组,酶解6 h左右酰基转移现象加剧,产生的溶血磷脂会继续被酶解生成甘油磷脂酰胆碱,导致稳定性略有下降;添加一定酶解时间的磷脂酶解产物,会促进乳化体系通过相互作用在水油界面上形成较稳定的界面膜,可以提高乳液的稳定性及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Food chemistry》1996,57(2):191-196
Protein solubility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protein of Caryodendron orinocense flour was soluble at both acidic and basic pH, and NaCl (0.5 m) increased the solubility of all flours tested. The water absorption capacity was less, while the oil absorption was higher for Caryodendron flour than soybean flour. Both flours presented similar emulsion capacity and stability, while the foaming capacity was much smaller for Caryodendron flours than soybean flour; NaCl increased the foaming capacity of soybean flour; these results might be due to differences in protein concentration. NaCl concentrations greater than 0.25 m increased the emulsifying activity in Caryodendron flours, but did not influence the emulsion stability. The lowest gelation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of gelling were similar to that of soybean flour.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aryodendron flour might have some similar uses as soybean flour in the food industry.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讨儿茶素、白藜芦醇和没食子酸3种天然酚类物质对大豆油脂体理化稳定性及其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儿茶素和白藜芦醇可显著降低油脂体平均粒径(P<0.05),而没食子酸对油脂体平均粒径影响较小;浓度为30 μmol/L的儿茶素和白藜芦醇可以使油脂体的平均粒径由未添加时的(15.29±0.28)μm分别下降至(0...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预乳化液的乳化稳定性,本研究应用超声波技术制备酪蛋白酸钠-大豆油预乳化液,研究不同时间(0、3、6、9、12 min)超声波处理(20 kHz,450 W)对预乳化液的p H值、电导率、乳液分层指数、液滴粒度分布和平均粒径大小以及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超声波处理时间对酪蛋白酸钠-大豆油预乳化液p H值和电导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0 h时,各超声波处理组和对照组的乳析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贮藏12、24、36 h时,各超声波处理组的乳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超声波时间对预乳化液的粒径分布范围和粒径大小影响显著(P0.05),随着超声波时间的延长,D_(4,3)、D_(3,2)和D_(50)显著变小(P0.05)。在剪切速率0.1 s~(-1)时,超声波时间对酪蛋白酸钠-植物油预乳化液的黏度有显著影响,各组超声波预乳化液的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应用超声波处理酪蛋白酸钠-大豆油预乳化液,可以延长贮藏期,减小乳化液粒径,提高黏度,有效改善乳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何镇宏  赵海珍  陆兆新 《食品科学》2017,38(21):146-151
以Surfactin作为表面活性剂制备藻油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乳状液并研究其稳定性。研究发现,水相为质量分数0.8%的Surfactin溶液,在不添加助表面活性剂和其他添加剂的条件下,制备水包油型藻油DHA乳状液,在4℃和37℃条件下保存相比其他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在浊度、粒径、Zeta电位和流变学角度与Tween-80-丙三醇等表面活性剂制备的藻油DHA乳状液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Surfactin藻油DHA乳状液在各方面均优于其他表面活性剂的藻油DHA乳状液。在高温处理和常温贮存过程中,Surfactin藻油DHA乳状液的氧化稳定性也十分优良,在37℃贮存60 d乳状液过氧化值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仅为(1.635±0.202)meq/kg。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非均相液态体系条件对乳化效果的影响,改善油脂的乳化效果,以酪蛋白酸钠为乳化剂,研究不同的体系条件(蛋白添加量、脂水体积比、p H、Na Cl浓度)对大豆油乳化液相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蛋白添加量为0. 1%~0. 5%(质量分数)时,蛋白添加量的增加使乳液黏度及界面蛋白吸附量均显著提高;液滴平均粒径由60μm下降至7. 28μm,粒径分布范围变窄。在脂水比1∶2~2∶1范围内,随着脂水比增加,乳液黏度增大;脂水比> 1∶1时,黏度较其他组高出5倍左右,通过微观结构图发现这与乳滴紧密堆积有关;除了脂水比2∶3和1∶1变化不显著外,乳液的界面蛋白吸附量呈上升趋势;脂水比<1∶1时乳滴平均粒径和分布范围差别不大,随后粒径先减小又有所增加。乳液p H在3~11范围内,p H为3和5时乳滴聚集严重,平均粒径及分布范围较其他组高。Na Cl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乳液黏度和界面蛋白吸附量,Na Cl浓度≤0. 6 mol/L时,乳液粒径均小于对照组,其中浓度为0. 12 mol/L时达到最小值,但Na Cl浓度为0. 84 mol/L时乳滴中出现较大粒径乳滴,使其平均粒径超过对照组,Na Cl浓度≥0. 36 mol/L时乳液zeta-电位绝对值较对照组小。综上,乳化的适宜条件为:酪蛋白添加量为0. 5%,脂水比为3∶2,p H为7~9,Na Cl浓度≤0. 6 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