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稀释涂布法从酿酒用曲中筛选到16株产酯能力强、形态各异的酵母菌株,从中优选产酯量最高的1株酵母菌为研究对象,进行产酯条件的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较优菌株生长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6℃、pH值为7、培养时间18h、葡萄糖含量为4%(w/v)。对产酯酵母进行耐酒精试验结果表明,最高耐受酒精度为6%vol,有望将其应用到果酒生产中提高果酒品质。  相似文献   

2.
从黑莓自然发酵物中经过三级分离筛选得到1株适宜黑莓果酒发酵的酵母菌,命名为CNBG001。该菌株在麦芽汁中的生长特性为:最适生长温度26℃,最适生长pH范围3.0~5.0,酒精耐受能力可达16%vol,耐SO2能力可达200mg/L,是1株优良的黑莓果酒酿造酵母。  相似文献   

3.
从葡萄上筛选出1株适合赤霞珠葡萄酒酿造的高产酒精酵母菌,命名为M222.用这株酵母菌发酵试验,其发酵酒的酒精含量可以达到12.7%vol,符合低度果酒的要求,此酵母菌对酒精度的耐受程度为15%vol,能够耐受SO2的浓度为400mg/L.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黄泡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分析该果酒的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云南黄泡为原料,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试验对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抗氧化试验来比较果酒与原果汁的抗氧化能力,并对果酒品质进行分析.结果 云南黄泡果酒最佳发酵工艺为酵母菌接种量2%、白砂糖添加量15%、二氧化硫添加量0.8%和初始pH为3.在此最佳工...  相似文献   

5.
以山楂和枳椇为原料,根据果酒酿造工艺酿造枳椇果酒,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优化试验,确定枳椇山楂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同时测定其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以此评价复合果酒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酿造工艺为山楂果汁与枳椇果汁体积比为60∶100、初始糖度21.0%、接种量2.0%、发酵温度25 ℃、发酵时间9 d。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果酒酒体金黄,酒香浓郁,口感糖酸比协调,酒精度为11.34%vol、总酸含量为14.69 g/L、总酚含量为280.59 mg/100 mL。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表明,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随样品体积的增加而增大,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大分别可达96.3%、96.5%,且山楂枳椇复合果酒抗氧化能力优于枳椇发酵果酒。  相似文献   

6.
李锐  冯奎  吴婧  范刚  潘思轶  徐晓云 《食品科学》2010,31(17):206-213
研究不同来源酿酒酵母对柑橘果酒香气成分的影响,以锦橙表皮和柑橘园土壤为酵母的来源,经培养、分离、纯化、初筛和复筛得到适于柑橘果酒酿造的酵母菌株。确定其最适生长温度、pH 值及对乙醇和SO2 的耐受性,并用GC-MS 分析其对柑橘果酒香气的影响。结果显示:筛选得到3 株酵母菌L3、L5、L9,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最适pH 值在3.5 左右,其中L3 耐低温和高温的能力最强,L9 乙醇耐受力最强,L5 对SO2 的耐受能力最强。3 株酵母所酿柑橘果酒的香气成分有特异性差异,庚酸乙酯、萜品油烯等13 种物质为L3 酵母菌所酿柑橘果酒独有;月桂醇、乙酸异丁酯等8 种物质仅见于L5 酵母菌所酿柑橘果酒中;正辛醇、5- 甲基呋喃醛等4 种物质只在L9 酵母菌所酿柑橘果酒中存在。  相似文献   

7.
以桑椹为原料,添加S-8酵母进行恒温发酵,发酵过程中每隔12 h取样测定桑椹果酒的酵母数量、酒精含量、还原糖含量、总酚、黄酮和花色苷含量、抗氧化能力,运用发酵动力学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研究活性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规律,并结合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其目的是为了探究符合发酵动力学模型的桑椹果酒发酵过程中活性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情况,以期找到桑椹果酒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和最佳的发酵时间。结果表明,通过所选的发酵动力学模型对桑椹果酒发酵过程的拟合情况来看,桑椹果酒发酵正常;通过观察桑椹果酒发酵过程中活性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得出,缩短桑椹果酒发酵周期可增加果酒中活性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通过活性物质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酚及黄酮类物质对于抗氧化活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咖啡果酒品质,增加咖啡果酒的典型性,开发出更好的咖啡果酒。从成熟咖啡鲜果和自然发酵的咖啡果皮堆中进行酵母菌分离,以嗅闻法、产气速度和总酯类含量为指标,对分离到的45株酵母进行筛选得到一株产香酵母S23,对S23进行耐受性试验;通过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ITS rDNA系列分析等多相分类学进行菌株鉴定,并对产香菌株S23的遗传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产香酵母S23培养液总酯含量为3.85 g/L,具有愉悦的果香;产香酵母S23在糖度15~35°Bx、温度20~35℃下生长良好,S23菌株能耐受pH2.0的酸性条件,SO_2浓度最高可耐受230 mg/L,乙醇浓度最高可耐受14%。多相分类学鉴定产香酵母S23为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S23菌株第1代与第10代菌落特征、显微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ITS rDNA基因序列无差异,遗传稳定。产香酵母S23在咖啡果酒开发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了将专利菌ZGJ-1在工业上进行广泛的应用并为猕猴桃产业开辟一条深加工新途径,分别以游离和固定化的酵母菌ZGJ-1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猕猴桃果酒的最优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固定化酿酒酵母ZGJ-1发酵果酒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接种量5%,SO2添加量100 mg/L,起始糖度200 g/L。在此优化条件下,猕猴桃果酒酒精度为9.6%vol,残糖为32.28 g/L,发酵速度快,所产果酒香味浓郁,各项品质指标均达到相关国标标准。抗氧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固定化酿酒酵母ZGJ-1发酵果酒对 ·OH、DPPH·、O2-·清除率分别为42%、96%、80%,显示其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果胶酶对山茱萸果酒进行澄清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果胶酶的最佳澄清工艺参数;并利用DPPH自由基(DPPH·)、ABTS自由基(ABTS+·)及羟基自由基(OH·)清除能力测定了山茱萸果酒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对山茱萸果酒澄清度影响的次序为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添加量;果胶酶用量0.04%、酶解温度40 ℃、酶解时间120 min为最佳澄清工艺条件,在该优化条件下,果酒的澄清度为92.3%,澄清效果较好,果酒感官评分为96分。山茱萸果酒对DPPH·、ABTS+·及OH·的清除率分别为80.62%、82.22%和85.07%,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青梅果酒酵母的筛选与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1株耐受性较好的果酒酵母对青梅果酒进行发酵试验,以酒精度、总酸和感官指标为考察参数,筛选出1株发酵能力强,所酿造果酒品质好的为最优菌株。通过研究果实成熟度、酵母添加量、主发酵温度对青梅果酒品质的影响,确定青梅果酒的最佳酿造工艺参数。优化后的青梅果酒发酵工艺条件为:青梅果实成熟度为8~9成;酵母接种量为0.3 g/L;主发酵温度为20℃。在此条件下进行3.5 t发酵罐的生产试验,发酵过程稳定,所得的青梅果酒酒精度为13.9%vol±0.3%vol,残糖量为0.97 g/L±0.21 g/L,总酸含量为37.42 g/L±1.48 g/L,干浸出物含量为51.36 g/L±1.24 g/L。  相似文献   

12.
以能够降解L-苹果酸的酿酒酵母FM-cs-08为出发菌株,分别进行紫外诱变和60Co诱变,旨在诱变得到降酸能力显著提高又具有良好发酵性能的酿酒酵母菌。最终筛选得到诱变菌株FM-cs-08-2U,降L-苹果酸比率达到(29.48±0.21)%,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5.44±0.89)%。对诱变菌株FM-cs-08-2U的耐受性及发酵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耐受最低pH值为2.5,耐受最高SO2质量浓度为800 mg/L。用FM-cs-08-2U发酵蓝莓果酒,得到果酒残糖量(3.70±0.10)g/L,pH值为3.18±0.01,有机酸含量(8.64±0.02)g/L,酒精度(12.00±1.00)%,结果证明菌株FM-cs-08-2U适合酿造蓝莓果酒。  相似文献   

13.
枇杷酒中苹果酸乳酸发酵优良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离获得高耐受二氧化硫的枇杷酒苹果酸乳酸发酵(MLF)菌,为果酒生物降酸提供优良乳酸菌资源.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从自然发酵的枇杷酒中分离乳酸菌,并通过耐受性试验筛选优良的MLF乳酸菌;通过形态学特征、生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法对目标菌进行鉴定.结果及结论:R23和R35分别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R23)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R35);R23与R35均具有MLF能力,且可耐受120mg/L的总SO2浓度,是2株优良的枇杷酒MLF菌.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海藻酸钠、甘蔗渣、玉米芯、干红枣4种材料作为酵母菌的固定化载体在香蕉果酒中进行发酵试验,结果表明,无论从载体的制备、酵母的连续发酵能力以及酒液的感官品质,天然甘蔗渣载体均具有其优越性,为果酒生产提供高效优质的酵母固定化载体.  相似文献   

15.
以草莓鲜果为原料,常温全果发酵,对自主开发酵母与安琪果酒专用酵母的发酵特性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采用的2种酵母对草莓果浆的适应性、发酵速率和发酵能力均非常接近;自主开发酵母在使用的方便性上明显优于安琪果酒专用酵母,具有更高的发酵峰值。  相似文献   

16.
百香果全果酒发酵工艺优化及体外抗氧化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皮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s)为原料发酵百香果全果酒,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确定百香果全果酒的最适发酵工艺,并通过四个抗氧化体系(DPPH·、ABTS+·、·OH、还原能力)来评价其与百香果果汁酒和原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百香果全果酒最适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糖度21%、酵母接种量0.04%、发酵温度29 ℃、发酵时间5 d。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百香果全果酒酒精度为11.9%vol;在四种抗氧化体系中,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能力均随样品体积的增加而增大,抗氧化活性的大小顺序为全果酒>果汁酒>原汁。  相似文献   

17.
菌种的性能是决定果酒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利用甘蔗汁为培养基,对4种酵母菌株分别进行摇瓶发酵,通过酒精和残糖测定,筛选到一株适合甘蔗蔗汁发酵生产甘蔗果酒的酵母菌株32481。发酵特性实验表明,根据生长曲线确定酵母种子液接种龄为19h;菌株32481最高耐受乙醇含量为18%vol、耐受糖浓度为36°Bx,最佳发酵初始糖度为26°Bx;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28℃、pH 4.5。在此发酵条件下所得甘蔗果酒的酒精度为13.4%vol,糖利用率为60.38%,出酒率为40.66%,发酵效率为79.58%。  相似文献   

18.
沙棘和冰白葡萄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构成发酵基质酿造复合果酒,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复合果酒酿造的发酵基质配比、含糖量、发酵温度、酵母使用量对复合果酒品质产生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优化验证并确定复合果酒最佳酿造工艺。  相似文献   

19.
以沙棘果浆为原料,以不添加抗氧化剂、添加抗氧化剂迷迭香酸或二氧化硫进行果酒发酵。在发酵过程中和发酵结束后,通过DPPH法、水杨酸法和普鲁士蓝法测定果酒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添加迷迭香酸作为抗氧化剂替代二氧化硫,果酒的理化指标均在国标允许范围内,不会影响果酒发酵。3种方式发酵果酒清除DPPH·的能力大小顺序为迷迭香酸果酒(IC50=8.02 mg/mL)>二氧化硫果酒(IC50=10.31 mg/mL)>无添加抗氧化剂果酒(IC50=11.47 mg/mL);清除·OH的能力大小顺序为迷迭香酸果酒(清除率99.31%)>无添加抗氧化剂果酒(清除率98.83%)>二氧化硫果酒(清除率98.67%);还原力大小顺序为二氧化硫果酒>迷迭香酸果酒>无添加抗氧化剂果酒。  相似文献   

20.
以红泡刺藤果实为原料,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研制红泡刺藤果酒并优化发酵工艺;测定果酒抗氧化性,分析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红泡刺藤果酒最优发酵条件为初始pH3.3,主发酵温度30℃,酵母接种量0.5%,初始糖度29%,发酵所得红泡刺藤果酒酒精度为12.79%vol,总酸为6.08 g/L,可溶性固形物为3.89°Bx,总糖为3.39 g/L,pH值为3.75,感官评分92.4分。果酒体外抗氧化活性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红泡刺藤果酒稀释20倍后其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仍显著高于5 mg/L的维生素C溶液。红泡刺藤果酒中共检测到27种化合物,其中醇类、酯类和酮类物质为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主要基础物质,占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84.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