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备14.6 tex羊绒/亚麻/形状记忆聚酯纤维混纺纱,将其与涤纶网络丝或自身进行交织,其后,在后处理环节对其进行热定形处理和非热定形处理,得到2种类型的羊绒混纺织物。并对2种类型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缩水率及织物风格进行了表征。经测试发现,经过热定形处理的织物在缩水率方面有显著改善,尤其是纬二重织物,其经纬向的缩水率分别为0.01%及0.20%;经过热定形处理的纬二重织物的折皱回复角较大,达到293°;经织物风格测试发现,纬二重织物折皱回复率较大;贡缎织物更加挺括、柔软、平滑。  相似文献   

2.
液氨/交联处理后亚麻织物的服用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家好  张华  李俊 《纺织学报》2008,29(8):63-66
 观察并测定经液氨和交联处理后亚麻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缩水率、舒适性及力学性能的变化,对比分析不同处理条件对亚麻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液氨处理对亚麻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缩水率和抗弯弹性模量的改善是有限的,但经液氨和交联联合处理后,亚麻织物外观形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交联处理会降低亚麻的吸湿率、透气量和相对透湿率,但液氨/交联处理后亚麻织物的舒适性能仍然好于未处理亚麻。液氨作为预处理能够明显地提高交联处理亚麻织物的强力保持率。  相似文献   

3.
张才前 《毛纺科技》2012,40(11):59-61
使用YG(B)541E型智能式织物折皱弹性仪,测试5块不同规格涤/毛平纹织物的7个不同方向折皱回复角,分析各向抗皱性能差异.通过研究得到结论:与织物经向接近方向折皱回复角与经向差异较小,而与织物纬向接近方向折皱回角与纬向差异较大;织物经、纬密度小的,缓弹性回复性能较好;交织织物各角度抗皱性能具有明显规律,而混纺织物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纤维素酶对亚麻针织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纤维索酶的作用机理,采用41.67 tex的双股亚麻针织纱在12 G手摇横机上进行试织.得出纬平针、1+1罗纹、四平3种不同组织的亚麻针织物样片,并使用纤维索酶对亚麻针织物进行处理,对比酶处理前后亚麻针织物的基本参数、折皱回复性、悬垂性、刺痒感等.通过测试发现,经纤维素酶处理后,3种织物的悬垂系数减小,折皱回复角有所增大,手感更加柔软,刺痒程度降低.为亚麻针织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麻混纺交织物的风格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黄麻纤维织物能否代替部分中低档亚麻纤维织物及其市场应用方向的问题,探讨棉与黄麻/棉混纺纱交织物的风格特征,并与棉与亚麻/棉混纺纱交织物进行对比。选取1种亚麻/棉混纺纱、5种不同混纺比的黄麻/棉混纺纱与棉纱交织成6种试样,测试并对比分析其用于女士轻薄型外衣面料的各项力学性能和基本风格。结果表明,黄麻纤维织物能代替部分中低档亚麻织物,且同等混纺比的黄麻/棉混纺交织物与亚麻/棉混纺交织物相比,亚麻/棉织物适合制作偏悬垂的合体型服装,黄麻/棉织物适合制作造型性较强的合体型休闲服,尤其是以褶裥为装饰的轻薄型度假服装。  相似文献   

6.
为生产舒适安全的功能性织物,将阻燃涤纶与棉纤维进行混纺,生产21 tex混纺纱,再将其作为经纱与纬纱夜光长丝进行交织,制备阻燃涤纶/棉/夜光纱交织提花织物。试验结果表明,交织物的拉伸性能高于混纺织物,交织物的抗皱性和透气性不及混纺织物。交织物的初始余辉亮度为0.298 cd/m~2,会产生发光效应,可满足服装面料舒适性和功能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聚乳酸纤维织物服用性能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瞿永  卜佳仙 《纺织学报》2008,29(11):48-51
为更好地了解聚乳酸纤维织物的服用性能,提高产品开发的针对性,对相近规格的纯聚乳酸纤维织物、聚乳酸纤维/棉(80/20)混纺织物、棉织物、涤纶织物进行强伸度、透气性、折皱回复性、导湿性、悬垂性、耐磨性、起毛起球性、交织阻力等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聚乳酸纤维织物具有很好的伸长变形能力;其折皱回复性、导湿性、悬垂性和耐磨性良好;透气性和抗起毛起球性不如棉织物;具有较高的交织阻力,可防止织物产生纰裂。聚乳酸纤维/棉混纺织物由于棉纤维的加入改善了聚乳酸纤维织物的透气性和抗起毛起球性,减小打纬阻力,但织物的折皱回复性、悬垂性和耐磨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利用竹浆纤维的特性开发优良面料,采用了5种不同混纺比的竹浆/棉混纺纬纱与纯棉经纱交织,共设计开发了15种不同规格的面料,对其悬垂性、刚柔性、折皱性进行测试比较。结果表明:和纯棉织物比较,棉与竹浆/棉纱交织物的悬垂性、刚柔性和抗皱性得到显著改善;随着纬纱混纺比中竹浆纤维含量的增加,交织物静、动态悬垂因数减小,悬垂感和形态效果得到有效改善;交织物的抗弯刚度和抗弯弹性模量减小,柔软性提高;交织物弹性回复角增大,折皱回复性能提高,其抗皱性也显著提高;当织物组织、原料及经密相同时,随着交织物中纬密的增大,其悬垂性和刚柔性变差,织物的急、缓弹性回复性能呈下降趋势。当竹浆/棉纬纱混纺比为55/45时,其服用织物形态对称性较差,应慎重选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竹炭改性涤纶棉混纺织物的舒适性能。测试比较了同规格的竹炭改性涤纶棉混纺织物与普通涤棉混纺织物的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折皱回复性和抗起毛起球性,并分析了影响舒适性的因素。结果表明:同规格的竹炭改性涤纶棉混纺织物与普通涤棉混纺织物相比,竹炭改性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抗起毛起球性有所提高,但其折皱回复性有所降低。认为:竹炭改性涤纶棉混纺织物具有较好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0.
探讨棉与黄麻棉混纺纱交织物的拉伸性能、顶破强力、耐磨性能,并与棉与亚麻棉混纺纱交织物进行对比。选取了1种亚麻棉混纺纱、5种不同混纺比的黄麻棉混纺纱与棉纱交织成6种试样,测试、分析、对比了其纬向断裂强力、纬向断裂伸长率、顶破强力、织物失重率。结果表明,同混纺比的黄麻棉混纺交织物与亚麻棉混纺交织物相比,其拉伸强力和顶破强力小,但其耐磨性能却较好;黄麻纤维含量的增加使交织物的拉伸强力和顶破强力下降。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同混纺比的大麻/锦纶混纺纱进行针织物开发,并测试其透气透湿性、耐磨性、柔软性及抗皱性。结果表明:大麻/锦纶50/50混纺针织物的综合服用性能较优,透气率为1 368 mm/s,透湿率为310.07 g/(m~2·h),耐磨指数为806.5次/mg,横向抗弯刚度为0.47 mN·cm,纵向抗弯刚度为2.89 mN·cm,急折皱回复角为104°,缓折皱回复角为114.4°;与纯大麻针织物相比,混纺织物耐磨性提高184%,柔软性提高约27%,抗皱性提高约121%,而透气性降低27%,透湿性降低4%。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测试纯毛织物、涤/棉混纺织物、纯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研究3种机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分析折皱回复性能测试中加压压力,织物混纺比,加、释压时间等参数对织物折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毛纤维的初始模量高且拉伸变形回复特性好,使得纯毛织物的折皱性最好。研究结果为最终建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理论预测模型,预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奠定理论基础,也为织物服用性能的客观评价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3.
亚麻落麻与涤纶混纺织物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讨论不同混纺比的56tex亚麻落麻/涤纶混纺纱线的可纺性以及不同混纺比的亚麻落麻/涤纶混纺织物的各项项服用性能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在织物的各项服用性能与混纺比之间建立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试验,分析了毛涤混纺平纹织物试样在不同的加压压力、释压时间、加压时间条件下,折皱回复角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毛涤混纺织物中涤纶比例的增加,织物的折皱性能有所改善,其中当毛/涤含量比为70/30时,折皱回复性为最好。  相似文献   

15.
以亚麻短麻/涤纶为原料,采用亚麻湿纺工艺纺制了不同混纺比的亚麻短麻/涤纶混纺纱,分析了不同混纺比对混纺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短麻/涤纶的混纺比在65/35时为其临界值,之后随着涤纶含量的增加,混纺纱的质量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丝绸》2016,(1)
用绢纺工艺将绢丝与壳聚糖纤维进行混纺,制成三种混纺比的绢丝/壳聚糖混纺纱,混纺比分别为90︰10、80︰20、70︰30,以绢丝/壳聚糖混纺纱及纯绢丝为经纬纱设计加工了具有不同壳聚糖纤维质量分数的16块织物,测试与分析了试样的透气性、抗起毛起球性、折皱回复性及悬垂性等服用性能。结果表明,壳聚糖纤维对绢纺织物的服用性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与纯绢丝织物相比,绢丝/壳聚糖混纺织物的透气性、抗起毛起球性、折皱回复性更好,但悬垂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对目前国内现有的涤纶微细旦空变丝、网络丝仿真丝绸织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服用性能分析。试验表明:涤纶微细旦空变丝、网络丝织物手感柔软,悬垂性好,折皱回复能力强,导湿、透湿、拒水,有一定的透气性;随着单丝dpf值的增大,织物悬垂性下降,折皱回复角提高,手感变硬,导湿能力增强;织物的透气透湿性和起毛起球性受dpf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福建轻纺》1998,(10):25-25
涤棉混纺灯芯绒用涤纶混纺纱线,作灯芯绒的经纬纱,或者用涤纶混纺纱作经纱,纯棉纱作纬纱交织灯芯绒,其品种有三种:1、65/35或55/45比例混纺的涤棉纱作经纱,与纯棉纬纱交织。这种产品的最大优点是具有涤棉织物的挺括和纯棉织物的透气性,织物缩水率小,且挺中带柔,手感良好。织物表面有绒条覆盖,以纯棉作统纬覆盖率大。这种织物染色工艺简单,只染纯棉即可。2、50/50的涤纶混纺纱作灯芯绒的经纱和纬纱。这种织物不经割绒直接染色制成灯芯条织物,其表面呈现雨淋雪花点。且挺中带柔美观大方。如果经过割绒、刷统、染色后再经耐久压…  相似文献   

19.
张瑞寅  马洁  薛文良 《国际纺织导报》2012,40(10):12-13,18,21
柠檬酸在高温及助剂作用下可与纤维素纤维织物反应,使织物具有抗皱性能.首先选用柠檬酸与各类助剂复配,对纯棉牛仔织物进行交联处理,并主要以织物折皱回复角为指标,综合考虑织物的强力保留率,研究了整理剂质量浓度、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织物抗皱性能的影响,选择适宜的整理工艺条件.对经不同前处理的纯棉牛仔织物和棉/Lyocell混纺牛仔织物进行抗皱整理和物理性能测试.通过比较性能的均值和进行显著性检验,发现棉/Lyocell混纺牛仔织物整理后的折皱回复角较纯棉牛仔织物有较明显提高;两者拉伸及撕破强力损失程度相差不大.因此,对棉/Lyocell混纺牛仔织物进行抗皱整理有一定可行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木棉/棉混纺织物与纯棉织物服用性能的差异,选用相同线密度的木棉/棉混纺纱和纯棉纱,测试其条干、毛羽、强力等参数。采用相同织造工艺织造不同组织的木棉/棉混纺织物和纯棉织物,对比其透气性、保暖性、耐磨性、折皱回复性和悬垂性认为,木棉/棉混纺织物已符合服用面料的基本要求,且在透气性、保暖性、悬垂性方面较纯棉织物性能更加优异,尤其是平纹木棉/棉混纺织物的保暖性较纯棉织物提高87.82%,但木棉/棉混纺织物在耐磨性和折皱回复性方面较纯棉织物略差。建议制作夏季用轻薄型木棉/棉混纺织物选择较疏松的缎纹组织,冬季用织物选择平纹组织,从而充分利用木棉纤维的中空腔获得较好的透气性和保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