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刺梨果醋返浑褪色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生物性和非生物性两个方面对引起刺梨醋返浑的原因作了探讨,经实验证明,刺梨醋返浑并不只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而是与非生物性的原因共同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食醋返浑是一个复杂的现象,通过研究发现影响食醋返浑的非生物因素中主要有蛋白质、多糖、还原糖、铁和单宁等。和成品醋中添加壳聚糖或皂土观察其对食醋澄清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蜂蜜醋沉淀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蜂蜜醋的上清液和沉淀液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非生物性和生物性两个方面分析蜂蜜醋沉淀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蜂蜜醋中沉淀液和上清液两者都不含有单宁酸;微生物检测方面,沉淀液的茵落总数远远大于上清液的菌落总数,并考察从平板中分离纯化得到含有数量级的A,B菌对其返浑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判定此次蜂蜜醋中的沉淀物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文中针对料酒返浑问题从生物性因素和非生物性因素两方面分析了浑浊的形成机理,同时又针对不同机理进行了定性试验,在定性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和手段对料酒中所加香辛料的浸提手段确定了最佳浸提条件,同时根据实验结果对生产工艺进行了调整,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料酒的返[浑问题初步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5.
食醋非生物性返混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田瑜 《中国酿造》2003,(2):12-15,38
酿造食醋返混可概括为非生物性混浊和生物性混浊两大类型。该汰实验,主要针对食醋的非生物性返混做一些研究。同时选取不同的澄清剂,把蛋白质作为引起返混的主要沉淀物进行理化检测。  相似文献   

6.
食醋生物性返浑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醋返浑是一个复杂的现象,主要从微生物方面着手使食醋保持澄清。对几种防腐剂进行了应用并考察微生物对食醋返浑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宋智猛 《中国酿造》2012,31(8):147-148
具体分析了引起固态发酵食醋浑浊沉淀的工艺方面原因,一是原料中的大分子如淀粉、多糖、蛋白质等分解不彻底,后经过生化反应形成沉淀物;二是由于杀菌不彻底引起的生物性返浑.针对这些原因,对固态发酵食醋生产工艺进行改进,采取多种措施去除杂质,取得了较好的澄清效果.  相似文献   

8.
食醋中的微生物是影响食醋返浑的因素之一,研究样品主要污染的微生物是葡糖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经检测该食醋中微生物指标大大超过了国家食醋的卫生指标,达到了55000cfu/mL。在灭菌的醋液中对微生物进行强化实验后得出以下结论:当分别添加两种菌,菌数低于10cfu/mL时,食醋返浑时间为40天左右;当添加芽孢杆菌和葡糖杆菌,菌数在105 cfu/mL时,食醋返浑时间分别在2天和8天左右,沉淀物干重达到0.942,0.753g/dL,芽孢杆菌比葡糖杆菌更容易使食醋发生返浑现象,大量的芽孢杆菌还使醋液发臭。通过分别添加1g/kg苯甲酸钠于含有105 cfu/mL芽孢杆菌和葡糖杆菌的醋液中,可以分别延长返浑时间7天和4天。  相似文献   

9.
液醋二次沉淀及防治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连华  张岭 《食品科学》1996,17(10):25-27
报告了哈尔滨液体深层发酵食醋,出现二次沉淀(返浑)的主要原因,采用一种具有螯合金属离子的稳定剂,有效地防止了液态食醋的二次沉淀。  相似文献   

10.
啤酒在贮存过程中,特别是冬季低温情况下,易产生混浊。啤酒产生混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生物混浊外,还有非生物混浊。在非生物混浊中主要由蛋白质、淀粉及其水解产物所引起,对于这二种混浊可用下列方法进行检测: 淀粉混浊的检测:在一支试管中,置入  相似文献   

11.
花椒是一种独特的香料,在麻辣凉拌调味汁中发挥了不可缺少的作用,本文主要就花椒麻辣凉拌调味汁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指标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瓶装绍兴酒液面产生“醭膜”的主要原因有:1.酿酒原料及其原料所含的天然油脂;2.原料中的酯类物质的分解;3.酒中的呈香呈味物质及酯类物质溶解度降低;4.酒液与空气接触被氧化产生“醭膜”现象。预防措施:提高酿酒原料精白度,以免原料中天然油脂进入酒体;加强作业现场的卫生管理,严防外部环境油质的污染;采用精过滤或膜过滤减少酒中的高级脂肪酸及相应的酯类物质。  相似文献   

13.
莲藕、茅根、菊花复合清凉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洪辉 《食品科学》2001,22(1):42-44
研究了莲藕、茅根、菊花复合饮料的制作过程,并对生产工艺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主要在酱油原料处理方面介绍了一些新的技术,并在制曲、后期调配、防腐剂方面提出了一些探讨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提高我国酱油生产质量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本文主要在酱油原料处理方面介绍了一些新的技术,并在制曲,后期调配,防腐剂方面提出了一些探讨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蒲公英茅根菊花保健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林山 《食品科技》2007,32(1):153-155
对蒲公英、茅根、菊花复合饮料的制作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对蒲公英、茅根、菊花汁提取工艺及复合饮料配方进行了探讨,用正交试验法得出了复合饮料的最佳工艺参数,制得色泽自然、澄清透明、口感清爽的蒲公英茅根菊花清凉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17.
本论文主要通过对益生菌添加工艺中的温度、相对湿度、混料时间、基料水分活性进行对比研究,最终确定婴儿营养米粉中益生菌的添加工艺.  相似文献   

18.
中浓条件下纸浆与气态漂白剂的混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浓漂白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漂白技术, 中浓浆泵和中浓混合器是实现中浓漂白的关键设备, 直接关系着漂白剂(无论气态还是液态) 与纸浆的混合质量。该文着重探讨了中浓纸浆与气态漂白剂的混合机理, 介绍了中浓混合器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19.
徐海松 《印染》2006,32(4):47-50
颜色相关工业中有色产品的生产伴随着颜色的混合与再现的过程。颜色的混合主要包括加法混色和减法混色两大类,而颜色再现的目标及其评价机制,则决定了颜色混合的技术工艺以及最后获得的混色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20.
醪糟的贮运及销售过程中易发生褐变,影响其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论文对引起醪糟褐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非酶褐变是醪糟褐变的主要形式,pH、温度、光照等是导致其褐变产生的主要因素,通过控制这些因素将有效延缓或抑制醪糟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