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肉类保藏技术(十六) 肉与肉制品的水分活度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水分活度是影响肉及肉制品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颜色、气味、口感等物理指标以及产品的储藏期。本文通过介绍水分在肉中的存在形式,阐明肉及肉制品中水分和微生物生长繁殖、油脂氧化的关系。水分活度作为肉制品质量控制标准参数之一,对企业的生产和产品的保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胶原蛋白粉制取及其对肉类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原蛋白是人体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起支撑器官、保护机体的作用。此外,胶原蛋白还具有保健作用,并在食品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阐述了由牛筋中制取粗胶原蛋白粉的方法,并将胶原蛋白粉添加到猪肉制品中,分析了胶原蛋白粉添加后对肉制品的得率、水分活度、剪切力等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表明,胶原蛋白粉可以明显提高猪肉制品的产率,降低产品的水分活度,使产品嫩化,从而改善口感。  相似文献   

3.
水分是肉中含量最多的组成成分,尽管它不是肉与肉制品的营养物质,但是肉与肉制品水分含量、持水性及水的状态直接关系到肉与肉制品的组织状态、品质,甚至风味。本文综述了氢谱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肉与肉制品中水的状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快速微波法测定肉及肉制品脂肪和水分含量王玉芬(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漯河462000)一、前言目前,我国肉制品行业测定肉及肉制品脂肪含量一般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水分含量一般采用直接干燥法,这些方法过程复杂,对操作技能要求很高,更重要的是,每次...  相似文献   

5.
肉制品中香味物质形成原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在肉制品中,香味前体物质(糖类,氨基酸,脂类,硫胺素及肽类)通过脂质氧化、美拉德反应、斯特勒克降解反应和硫胺素降解等主要途径形成肉的香味,阈值与挥发性物质浓度是影响香味的内因,影响香味的外部因素是p H值、温度、水分活度、加工方式等,文中介绍了影响香气产生的内因和外因,及肉制品香气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6.
《肉类研究》2017,(7):29-33
以肉制品的感官品质、羰基价、巯基价、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和嫩度为指标,研究高氧气调包装、真空包装和普通空气包装的肉制品贮藏期间蛋白质的氧化情况。结果表明:贮藏4周后,各种包装肉制品的水分含量及水分活度变化不显著;高氧气调包装肉制品的感官品质优于其他2种包装形式;高氧气调包装肉制品的嫩度优于普通空气包装肉制品,与真空包装肉制品相近;高氧气调包装肉制品的蛋白质氧化程度低于其他2种包装形式,其中羰基价比真空包装肉制品低14.86%,比普通空气包装肉制品低21.36%;而高氧气调包装肉制品的巯基价比真空包装高22.94%,比普通空气包装高97.20%。说明高氧气调包装可以延缓肉制品在贮藏期间的蛋白质氧化,保证肉制品品质。  相似文献   

7.
《肉类研究》2016,(11):33-36
肉的重组技术是指将低成本的小块碎肉整合起来,从而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价值。黏合剂在重组肉制品中起主要作用,其原理是可以形成三维网状结构,这种结构可以阻止肉制品中的风味、营养及水分的流失。黏合计也可以作为重组肉制品中水分和脂肪的乳化剂。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几年不同种黏合剂(如海藻酸钙盐、转谷氨酰胺酶、纤维蛋白原、食用胶等)在重组肉中的应用原理及研究进展,以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钠盐是当前肉制品加工中采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咸味剂,其能够有效地提升产品的风味、降低肉制品水分活度,在赋予肉制品美好味道的同时有效地延长产品的保质期。与此同时,钠盐还具有稳定肉制品脂肪乳化性、改善产品保水性与多汁性的作用,有效提高加工肉制品的食用品质。由于钠盐的上述作用及低廉的成本,其在肉制品的加工使用中比较频繁。但是,当前大部分肉制品的钠盐施用量都存在超标现象,这对食品质量及消费者安全造成了重大影响。为此,本文将对低钠肉制品的开发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低场核磁共振是一种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检测分析技术,该技术在肉与肉制品的水分测定及相关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所取得的成果亟需总结。因此,本文阐述了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肉与肉制品水分测定中的工作原理,分析了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肉与肉制品生产、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水分分布与迁移规律,肉制品的食用品质和加工品质的检测,以及肉制品掺假判定和新鲜度检测等方面的应用,以期为促进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肉与肉制品加工和品质控制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肉及肉制品由于其营养丰富、水分活度高在贮藏运输和消费过程中易发生腐败变质,因此研究肉品的保鲜具有重要意义。植物精油由于其抗菌等活性在肉品保藏中的应用已有报道,但国内研究还较少,因此就植物精油在肉品保藏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植物精油作为肉品保藏的保鲜剂或保鲜材料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磷酸盐对乳化型香肠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对肉制品中常用的持水剂(焦磷酸钠、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L9(34),测定了肉制品的持水性、水分活度、pH值以及质构参数。结果显示:三聚磷酸钠显著地影响肉制品的持水性(p0.1);六偏磷酸钠显著地影响肉制品的质构(p0.1);复配的磷酸盐类对水分活度和pH值虽然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p0.1)。  相似文献   

12.
<正>冷冻能够降低微生物生长速率、降低酶活性、保持产品原有的营养价值和使用特性,是目前进行肉及肉制品长期贮藏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冷冻过程中仍会发生蛋白质降解、脂肪氧化等不良反应,使得肉制品食用品质下降,尤其是暴露于空气中的产品。冷冻速率、冷冻方式和贮藏温度等贮藏条件均会对冷冻肉制品的品质产生影响。为分析超声辅助浸冻对猪最长肌微观结构、品质和水分分布  相似文献   

13.
肉制品常用添加剂中,保湿剂降低水分活度的能力最强,糖类次之,保水剂降低水分活度的能力最小。西式火腿中添加乳酸钠2.0%,木糖8%,卡拉胶0.6%,可获得较低的水分活度,为0.951。  相似文献   

14.
响应曲面法评价环境因子对肉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响应曲面试验设计,研究了盐浓度、水分活度、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糖浓度等环境因子对肉品发酵过程中的细菌总数、乳酸细菌、微球菌和酵母菌的影响,确定了有显著性影响的环境因子,建立了科学的数学模型。优化了传统酸肉的生产条件,最佳参数是:食盐8%,水分活度0.95,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25d,白砂糖2%。并对最佳工艺发酵25d的产品与传统工艺发酵(自然发酵)90d的产品进行了感官鉴评,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新工艺可行。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对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了预测,结果可靠。这为肉品发酵过程的控制,提高发酵肉制品的安全性,缩短生产周期提供了依据,也是微生物预报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猪后腿肉为原料,利用发酵火腿生产工艺参数制成具有火腿风味的产品。采用乳酸钾和L-精氨酸替代30%钠盐用于加工,研究其对发酵肉制品水分活度、颜色、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质构特性、硫代巴比妥酸值等品质指标及产品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配比的乳酸钾和L-精氨酸替代30%的钠盐,在保证产品风味的同时,均能降低发酵肉制品中钠含量;结合理化指标及感官评定,采用9%L-精氨酸+21%乳酸钾或12%L-精氨酸+18%乳酸钾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肉及肉制产品在我们的餐桌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作为世界上较大的肉及肉制品生产国和消费国,肉制产品丰富多样.肉制品的加工工艺不同,添加剂的使用程度和国家标准也不同.肉制品易腐败,导致添加剂的滥用和乱用现象时有发生.目前传统检测肉制产品中添加剂的方法存在很多不足,包括检测类型单一、精确度低和周期较长等.肉及肉制产品富含脂肪...  相似文献   

17.
研究者和生产者一直试图通过育种、饲料组分功效量化、饲养方案优化、加工工艺调整和贮藏条件改善等来提升肉及肉制品的产量和品质,而肉及肉制品的质量属性检测分析是衡量肉及肉制品营养价值、安全性、生产能力和市场接受性的重要途经,也是研究者和生产者开展生产和产品市场定位等的重要依据之一。目前肉及肉制品质量属性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通过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采用色谱法测定胆固醇含量、色谱法对脂肪酸组分的测定分析和色谱法测定氨基酸组分等对常规营养属性的分析、采用味觉识别系统、质谱分析技术、颜色分析系统对味觉、风味和颜色等感官品质进行的分析等。肉及肉制品质量属性评价方法的完善和改进不仅能够促进肉制品加工产业的发展,还能够更好的促进消费,鉴于此,本文对肉及肉制品质量属性评价方法及其创新进展进行了概述,对肉及肉制品质量安全属性评价方法目前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肉制品产业发展和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七种市售湘西腊肉的酸价、过氧化值、水分含量、脂肪含量、食盐含量、总糖、p H、蛋白质含量和水分活度九项品质评价指标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脂肪含量与酸价和水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过氧化值没有相关性;食盐含量与过氧化值呈正相关,与脂肪含量呈负相关;总糖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水分活度与过氧化值呈正相关。结论进一步说明原料肉中脂肪含量、水分活度的控制及加工中食盐及总糖的添加影响湘西腊肉产品的理化指标及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19.
李宗军  江汉湖 《食品科技》2003,(Z1):302-306
用响应曲面试验设计,研究了盐浓度、水分活度、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糖浓度等环境因子对肉品发酵过程中的细菌总数、乳酸细菌、微球菌和酵母菌的影响,确定了有显著性影响的环境因子,建立了科学的数学模型.优化了传统酸肉的生产条件,最佳参数是食盐8%,水分活度0.95,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25d,白砂糖2%.并对最佳工艺发酵25d的产品与传统工艺发酵(自然发酵)90d的产品进行了感官鉴评,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新工艺可行.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对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了预测,结果可靠.这为肉品发酵过程的控制,提高发酵肉制品的安全性,缩短生产周期提供了依据,也是微生物预报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肉和肉制品的新鲜度可以通过产品腐败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物含量进行评价。生物胺是肉及肉制品腐败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之一,是监测食品新鲜度的重要指标。生物胺的传统检测方法繁琐、耗时、费力。建立快速、便捷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研价值。生物胺荧光响应膜是一种由荧光材料与传感薄膜组成的固体光学传感器,能够通过传感薄膜的荧光颜色变化对生物胺进行实时检测,近年来因其灵敏度高、成本低、操作简单、响应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肉及肉制品中新鲜度的检测。本文简要概述肉及肉制品中生物胺的形成与分类以及生物胺对人体的危害,重点综述基于不同荧光响应原理构建的荧光响应膜在肉及肉制品新鲜度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