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延迟采收对北冰红葡萄及蒸馏酒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延迟采收对北冰红葡萄果实、原酒以及蒸馏酒的品质与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以期确定合理的采收期。分别对正常采收期(9月17日)、延迟采收期(10月13日)采收的北冰红葡萄进行果实外观与产量检测、果实品质测试,并进行酿酒、蒸馏试验,测定基本理化指标以及挥发性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延迟采收的葡萄总糖含量(173.18 g/L)显著提升,挥发性成分总量(9.58 mg/L)更高;原酒中挥发性物质含量较果实有大幅提升,且种类丰富,两次采收的原酒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差异不大;延迟采收的蒸馏酒中挥发性成分总含量低于正常采收,但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多于正常采收。北冰红延迟采收具有更佳的果实品质,而正常采收果实所制蒸馏酒中挥发性物质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采收成熟度对南果梨货架期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盛花后120、125、130、135d采收的南果梨总糖、还原糖、淀粉、总酚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可滴定酸含量差异极显著;冷藏后常温货架期果实的褐变与果实采收时总酚、总糖和可滴定酸含量直接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以及淀粉含量存在着间接的关系;冷藏前后南果梨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变化幅度最大。盛花后135d采收的果实冷藏前后总糖、淀粉、总酚可滴定酸含量变化最大,120d的果实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最大,盛花后125~130d采收的果实冷藏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均较小;综合考虑果实的褐变程度和品质两方面因素,确定长期贮藏南果梨的适宜采收成熟度为盛花后125~130d。  相似文献   

3.
2.1节果汁加工的前处理 2.1.1 果的采收、运输及贮存 2.1.1.1 果实的采收果汁的加工严格地说是从果实的采收开始的。采收的质量直接影响水果的质量,采收的质量好,可以保证水果清洁无损地进入加工厂,采收的质量不好,好端端的水果可能被遭蹋得一蹋糊涂。所以水果加工工业应特别重视采收这一环节。由于水果的品种不同,质地不同、成熟期不同应有不同的采收时间和采收方式。  相似文献   

4.
采收期对青皮核桃抗氧化特性及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月上、中、下旬采收的中林5号和辽宁4号青皮核桃果实为试材,于0~1 ℃,相对湿度70%~80%条件下贮藏,测定贮期核桃各抗氧化相关指标及贮藏品质。结果表明:8月下旬采收果实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在贮藏30 d后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均于贮藏30 d后持续增长或出现活性高峰。两品种均为8月中旬采收果实腐烂指数最高,辽宁4号果实腐烂指数总体上高于中林5号;贮藏后各采收期采收果实的碘价均下降,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质量分数均上升,以8月下旬采收果实的碘价下降幅度最小,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质量分数最大。8月下旬采收青皮核桃有助于抗氧化物质的积累及防御酶活性的提高,果实较耐贮。  相似文献   

5.
以红地球葡萄和克瑞森无核葡萄为试材,研究采前使用赤霉素(GA3)处理对果实采收时的品质及采后贮藏特性的影响,测定贮藏期间果实的腐烂率、落果率、呼吸速率、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采前使用30mg/L GA3处理可使采收时红地球葡萄和克瑞森无核葡萄果实单粒质量分别提高29.33%和32.30%,平均单穗质量分别增加49.71%和33.36%,在果实冷藏期间,能有效控制葡萄的腐烂和落粒,显著抑制红地球葡萄和克瑞森无核葡萄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的呼吸速率,有效地维持果实硬度,减少可滴定酸的下降幅度,保持葡萄的营养成分,延缓果实丙二醛的生成,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4):207-211
为确定黄秋葵果实的合理采收期,以‘绿箭’品种为试材,研究果实的生长发育特性及主要营养成分及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黄秋葵果实以花后7~9 d生长速率较高,干物质含量较低,但花后11 d果实不溶性膳食纤维方显著升高,而可溶性膳食纤维则迅速降低;随采收期延迟,果实蛋白质、氨基酸、总糖、可溶性糖及灰分含量呈降低趋势,而总酚、黄酮含量则以花后11 d采收较高,分别比花后7 d采收的果实增加了14.10%和5.16%,尽管花后11 d采收的果胶含量较7 d时降低了12.08%,但其果实鲜质量增加近1倍。虽然不同采收期果实风味物质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但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分析确定,黄秋葵传统鲜食以花后7~9 d采收为宜,而利用其功能成分进行精深加工,则以花后11 d采收较好。  相似文献   

7.
谢超  唐会周  谭谊谈  曾凯芳  明建 《食品科学》2011,32(10):295-299
研究采收成熟度对樱桃果实的香气成分及品质的影响。将3种不同采收成熟度的樱桃果实,以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为香气富集方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其香气成分,同时测定果实品质指标。结果表明:3种成熟度果实共检测出30种香气成分,分属于醛类、醇类、酯类、酸类和酮类等,其中酸类和酮类成分相对含量随着采收成熟度的增加而上升,烃类成分相对含量却下降;乙醇和(Z)-2-己烯醇是主要的醇类挥发物,随着采收成熟度的增加,乙醇相对含量上升,而(Z)-2-己烯醇的下降;紫红熟、大红熟和粉红熟樱桃果实的固酸比分别为13.2、11.1、7.6,硬度分别为3.13、4.61、4.68N/cm2。说明采收成熟度对樱桃香气成分和果实品质影响较大,建议在大红熟时采收樱桃以便能够合理的利用。  相似文献   

8.
影响园黄梨贮期褐变及品质主要因素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采收成熟度、贮藏温度、膨大剂使用和果实大小对园黄梨贮期褐变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收成熟度和贮温较高以及膨大剂使用均促进了园黄梨果心果肉褐变发生与品质变劣,不利于梨果长期贮藏,是影响贮期梨果褐变及品质的主要因素。适宜的采收成熟度为花后果实发育131d,在此条件下将未经膨大剂处理的梨果用微孔保鲜袋包装0℃冷藏,可使园黄梨贮藏120d保持品质不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60%和80%2种采收成熟度对不同后熟条件下(自然成熟、促进成熟和抑制成熟)台农芒果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自然成熟)相比,使用乙烯利处理台农芒果果实,加速了2种成熟度果实的成熟进程,而使用热处理结合乙烯吸收剂处理则具有明显的延缓病害发生和果实软化,抑制可溶性糖积累、有机酸和Vc降解的作用。在同一种后熟条件下(自然成熟、促进成熟和抑制成熟的任何一种),60%成熟度的果实其品质变化慢于80%成熟度的果实,但其风味品质却差于80%成熟度的果实。  相似文献   

10.
香气成分的损失是梨果实贮藏期间风味裂变的主要表现之一,掌握不同成熟度梨果实香气变化规律对建立基于风味品质变化的梨果实采收和贮藏技术有重要意义。采用SPME-GC 的方法,对不同采收期(早、中、晚)鸭梨果实贮藏期间的主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鸭梨果实的主要香气成分为乙酸乙酯、己醛、己醇、丁酸乙酯、己酸乙酯等。采收期不同对鸭梨果实贮藏期间香气成分变化有明显的影响。早采鸭梨香气成分的产生受到抑制,贮藏期间含量一直较低;在贮藏初期,晚采梨果实采收后香气成分总含量高于早采和中采果实,但贮藏过程中香气容易散失,贮藏后期下降较快;中期采收的梨果实贮藏期间香气成分逐渐积累,贮藏6 个月时大部分香气成分含量显著高于早采和晚采果实(P < 0.05)。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采前6种果袋套袋处理对蜜橘果实采后褪绿行为和贮藏特性的影响,本实验以重庆北碚产早熟蜜橘果实为材料,采前1个月以6种不同类型的果袋对蜜橘果实进行套袋处理,采后对套袋蜜橘果实进行乙烯利褪绿处理。结果表明:6种果袋套袋处理均显著增加蜜橘果实的采收单果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增幅为10%~30%;3~#、6~#和7~#果袋套袋处理能明显提高蜜橘果实采收时的果汁总酚质量浓度,使采收时果实更好地着色,缩短果实褪绿所需时间;但贮藏的第40天时,各果袋套袋处理果实L*、a*、b*值整体上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相比,6种果袋套袋处理均不同程度增加贮藏蜜橘果实的腐烂率,其中3~#和6~#果袋套袋处理果实贮藏期腐烂率最高;与采收时相比,贮藏40 d的过程中,7~#果袋套袋处理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型抗坏血酸水平和果汁总酚质量浓度变化不大。综合以上结果,采前7#果袋(单层黄袋)套袋处理在改善蜜橘果实褪绿效果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文摘     
果实收获后处理的方式,常会影响产品腐烂的程度,良好的处理应从采收果实时做起。收获后果实病原菌的侵入,可分成两类:一种是经伤口侵入;另一种是直接感染。当果实仍在树上时,呼吸作用所需的基质可经由基部输送绿叶行光合作用所制造储蓄的养份。收获后的果实,其呼吸型式可分成两类:一类是采收后果实的呼吸率渐递减,如樱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鸭梨中有机酸含量的影响,现采用急速降温和缓慢降温方法对早、中、晚三种不同成熟度的鸭梨进行处理并于冰温下贮藏,在贮藏期间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对鸭梨果肉、果皮中的有机酸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鸭梨果实中主要的有机酸为苹果酸、莽草酸、柠檬酸、草酸,其中有机酸含量主要表现为苹果酸和莽草酸含量最高,柠檬酸含量次之,草酸含量最少。三种采收成熟度鸭梨中四种有机酸含量在冰温贮藏期间总体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缓慢降温处理后的早、中期采收的鸭梨中主要有机酸含量较急速降温处理高,且与早、晚期采收的鸭梨相比,中期采收的鸭梨中有机酸含量适中。因此,缓慢降温处理结合中期采收的鸭梨能够更好的保持果实中的有机酸含量,从而提高鸭梨品质。  相似文献   

14.
温室黄瓜中4 种常用农药的残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南型黄瓜和华北型黄瓜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施药条件下,施药后不同间隔期果实内百菌清、多菌灵、代森锰锌、吡虫啉的残留量。结果表明:黄瓜果实中农残量随施药与采收间隔期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华南型黄瓜的农残量显著低于华北型黄瓜;生产中农民使用喷雾方法防治黄瓜叶部病害,黄瓜果实中的农药残留量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国家最大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5.
枣树的后期管理是指枣树果实生长期到落叶前的管理,主要包括追施磷钾肥、浇水、防治病虫害、适时采收、清园、秋施有机肥、浇灌越冬水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湖南岳阳地区"金艳"猕猴桃的最佳采收期。方法以"金艳"猕猴桃为实验材料,研究采收期(从8月25日到10月30日每隔10 d采果一次,共7个不同采收期,为盛花后140、150、160、170、180、190、200 d,记为采收期Ⅰ、Ⅱ、Ⅲ、Ⅳ、Ⅴ、Ⅵ、Ⅶ)对猕猴桃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结果早期采收(采收期I-III)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7Brix),可滴定酸含量较高(2%),固酸比偏低,V_C含量由91.62mg/(100 g FW)增加到122.03 mg/(100 g FW),果实的耐贮性较差,贮藏2周后腐烂率高(70%)。晚期采收(采收期VII)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 V_C含量由采收期VI的232.63 mg/(100 g FW)降低到102.89mg/(100gFW),贮藏1周腐烂率达100%。采收期IV-VI采收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7.05Brix-8.56 Brix,营养品质增加, V期V_C含量达最高250.27 mg/(100 g FW),常温贮藏3周腐烂率50%,有利于保持果实较好的品质、耐贮性以及商品价值。结论采收期IV-VI为"金艳"猕猴桃的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盖县李’果实低温贮藏效果的影响,研究了低熟(硬度10.7 kg·cm-2、SSC 8.9%)、中熟(硬度7.6 kg·cm-2、SSC 9.2%)、高熟(硬度4.1 kg·cm-2、SSC 9.8%)3个采收成熟度‘盖县李’果实在低温[(0±0.5)℃,相对湿度80%~90%]环境下的贮藏品质变化和组织褐变情况。结果表明,在低温贮藏过程中,低熟李果实果肉硬度、出汁率、可滴定酸(TA)含量和失重率均显著高于中熟和高熟果实(p0.05);高熟李果实p H、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和SSC/TA比值、乙烯释放速率和转色指数显著高于低熟和中熟果实(p0.05)。但是,高熟果实果肉的褐变指数显著高于其他采收成熟度的果实(p0.05)。结果表明,低熟~中熟李果实适于10周左右的长期贮藏;中熟~高熟李果实适于8周左右中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六成熟和八成熟)、不同品种(‘红贵妃’、‘台农1号’和‘金煌’)的芒果果实对1-MCP处理的反应。结果表明:1)在同一采收成熟度下,3个芒果品种对1-MCP处理的反应不同,在贮藏同一时间,‘台农’果实的贮藏品质及生理变化最快,表现为较高的病情指数、色度a~*、TSS、SOD、POD和LOX活性,以及较低的果实硬度,其次是‘金煌’品种,‘红贵妃’果实成熟衰老的速度最慢;2)对于同一品种不同采收成熟度,低成熟度的果实比高成熟度的果实具有较低的病情指数、色度a~*和较高的果实硬度、SOD、POD和LOX活性,而细胞膜透性差异不显著;3)1-MCP处理后,完熟时六成熟‘台农’果实的含糖量略低于八成熟果实,但TSS含量差异不大,而‘红贵妃’和‘金煌’芒果,八成熟果实的TSS含量明显高于六成熟果实。说明3个芒果品种中,‘台农’果实对1-MCP处理的保鲜反应最差,‘红贵妃’和‘金煌’果实对1-MCP处理的保鲜反应较好。  相似文献   

19.
研究硬熟期(七成熟)和生理成熟期(八成熟)锦绣黄桃在30、20、7℃下,果实完熟时品质的变化。结果显示,3种贮藏温度下,两个不同采收成熟度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和光度均无显著差异,可滴定酸、色调角八成熟完熟果实较七成熟显著降低,而甜香型香气物质含量显著升高;30℃条件下,七、八成熟度果实贮藏期分别为4d和3d,完熟果实乙烯释放量和甜香型香气物质含量显著低于20℃和7℃完熟果实,可滴定酸、青香型香气物质含量显著高于20℃;7℃贮藏条件下,七、八成熟度果实贮藏期明显延长至18d,但与20℃贮藏完熟果实比较,甜香型香气物质含量显著低,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两个采收成熟度果实20℃贮藏时间一致(8d)。以上结果表明,锦绣黄桃采收成熟度为八成及贮藏温度为20℃时,其果实风味品质最佳,贮藏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刘豆豆  朱璇  王静  马冬艳 《现代食品科技》2012,28(10):1272-1276
以新疆赛买提杏为试材,在杏的坐果期、膨大期、转色期及采收前48 h用分子量为5000浓度分别为0.01%、0.05%、0.25%的壳寡糖溶液喷施杏树,采收后的杏果实贮藏在温度为4℃、相对湿度90%~95%的冷库中,定期测定杏果实的品质指标,研究采前壳寡糖处理对杏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0.05%浓度壳寡糖处理效果最好,能有效地抑制杏果实贮藏期间的发病率,保持杏果实的硬度和叶绿素含量,降低杏果实的失重率,延缓抗坏血酸和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