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硫醇分子自组装膜在铜表面的作用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动电位扫描、电化学阻抗谱、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醇分子在纯铜电极表面的自组装行为以及形成的自组装膜对铜的缓蚀作用。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十二烷基硫醇自组装膜通过阻碍电子穿过电极/溶液界面,以及阻挡腐蚀介质与铜基底的接触,有效地抑制了铜的腐蚀;随着组装时间的延长,自组装膜更为完整,对铜的腐蚀抑制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应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和电化学方法,对铜电极表面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TC)的自组装单层结构、缓蚀性能和吸附行为进行研究。SERS光谱表明:APDTC分子通过硫原子垂直吸附在铜表面形成APDTC自组装单分子膜(APDTC SAMs)。交流阻抗和极化曲线实验表明:在3%NaCl(质量分数)溶液中APDTC SAMs对铜具有很好的缓蚀作用,最高缓蚀效率可达98%;APDTC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机理是介于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之间的一种吸附。  相似文献   

3.
用电化学测量法研究不同组装时间、不同组装浓度和不同pH情况下谷氨酸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对铜在0.5 mol/L HCl中的缓蚀作用,考察碘离子和谷氨酸单分子膜的协同作用,并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探讨谷氨酸在铜表面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谷氨酸自组装膜的缓蚀效率随组装时间和组装浓度的增加递增,最佳组装条件是在10 mmol/L组装溶液中组装12 h;在 pH=10下形成的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缓蚀作用要优于其他pH下形成的自组装膜,碘离子的加入可进一步提高谷氨酸自组装膜对铜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交流阻抗(EIS)、塔菲尔(Tafel)极化曲线和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铜表面3-己基-4-氨基-1,2,4-三唑-5-硫酮(HATT)和5-己基-1,2,4-三唑-3-硫酮(HXTT)自组装膜抗0.5 mol/L盐酸溶液腐蚀的电化学性能。通过接触角、吸附热力学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探究HATT和HXTT在铜表面的自组装机理。结果表明:HATT和HXTT在铜表面的自组装单层膜都能很好地延缓铜的腐蚀。铜表面经5×10~(-5) mol/L HATT和HXTT处理24 h,后所生成的自组装膜对铜在0.5mol/L盐酸溶液中的缓蚀效率分别达到97.33%(HATT)和95.51%(HXTT),HATT的效果更佳。HATT和HXTT都通过其分子中的氮、硫原子与Cu原子结合生成Cu(I)络合物而化学吸附于铜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自组装单层膜,阻隔溶液中Cl-等腐蚀粒子扩散至铜表面,起到缓蚀作用。与此同时,自组装膜中烷基朝外面向溶液,使铜表面由亲水性转化成疏水性。  相似文献   

5.
    用(E)-3-(咪唑基-1-甲基)肉桂酸分子在铁表面形成自组装膜,并用电化学阻抗谱和极化曲线研究不同组装时间对自组装膜缓蚀效果的影响,并运用量子化学计算初步探讨(E)-3-(咪唑基-1-甲基)肉桂酸在铁表面的缓蚀机理.结果表明,(E)-3-(咪唑基-1-甲基)肉桂酸分子能自发吸附在铁表面形成自组装膜,随着组装时间的增加,自组装膜对铁的缓蚀效率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6.
用咪唑啉水溶液在镁合金(AZ91D)电极表面制备了自组装单分子膜,研究了该组装膜在0.2 mol/L NaCl中对AZ91D的缓蚀作用.通过接触角、FT-IR、EIS和线性极化等方法对自组装膜的形成过程和保护效率进行了研究,得出最佳的咪唑啉组装液浓度为5×10-4mol/L和最佳组装时间为72 h下的缓蚀效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光电化学方法现场测量铜电极的开路光电压,研究铜在模拟海水3%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及缓蚀剂PTD对铜的缓蚀行为.实验发现,在3%NaCl溶液中铜电极随浸泡时间的延长其开路光电压由正变负即光响应由p型光响应转变为n型光响应,这表明铜表面受到Cl-的严重侵蚀.加入缓蚀剂PTD后,当PTD的浓度小于6×10-5%时,铜电极的光响应转型时间较不加PTD时提前.当PTD的浓度大于6×10-5%时,铜电极的光响应不存在转型情况,表明PTD产生了良好的缓蚀作用.在本文条件下,PTD产生缓蚀作用的最佳浓度为1×10  相似文献   

8.
张哲  阮乐  李秀莹  黄晓东 《表面技术》2017,46(1):193-199
目的通过自组装技术在碳钢表面得到3-氨基-1,2,4-三氮唑及3种3-氨基-1,2,4-三氮唑并芳香醛类希夫碱的三种自组装膜,提高碳钢在0.5 mol/L HCl溶液中的缓蚀性能。方法采用电化学方法如电化学阻抗谱、tafel极化曲线等研究席夫碱类自组装膜在盐酸中的电化学参数,如阻抗变化、腐蚀电位、腐蚀电流。采用XPS方法对自组装膜的成分进行表征。结果计算自组装膜在盐酸溶液中的最高缓蚀效率达到92.72%,XPS测试表明自组装分子与金属原子以化学键的方式结合。结论 3-氨基-1,2,4-三氮唑及3种3-氨基-1,2,4-三氮唑并芳香醛类希夫碱自组装膜均对碳钢在盐酸中有良好的缓蚀性能,缓蚀效率的大小与分子结构有关,分子中的O、N杂原子、卤素基团、三唑环及苯环等有利于自组装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冷轧钢表面木薯淀粉接枝共聚物自组装膜的缓蚀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合成出木薯淀粉-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CS-PE-MMA)及运用自组装技术形成在柠檬酸中对钢具有良好缓蚀性能的CS-PE-MMA分子膜。方法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IR)表征了自组装分子膜的形貌和组成;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缓蚀性能。结果CS-PE-MMA在冷轧钢表面形成球斑状稳定有序而致密的分子膜。动电位极化曲线表明工作电极阴阳极反应同时被抑制,EIS谱主要呈半圆容抗弧,电荷转移电阻随CS-PE-MMA自组装温度升高,时间增大而增大,缓蚀率最高达73.04%。结论 CS-PE-MMA属于混合抑制型缓蚀剂,自组装分子膜在H3C6H5O7溶液中对冷轧钢有良好的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尿酸自组装膜对Ni在3%NaCl溶液中的缓蚀行为。结果表明,尿酸属于阳极型缓蚀剂,随着尿酸浓度的变化、组装时间和尿酸溶液pH值的不同,缓蚀效率有所不同。当尿酸浓度为0.8 mmol/L、溶液pH=9.0、组装 时间为12 h时电极的腐蚀电流密度最小,缓蚀效率最高,达到95.7%。  相似文献   

11.
12.
13.
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胫骨是一种由羟基磷灰石和胶原蛋白组成的自然生物陶瓷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具有层状的微结构并且平行于骨的表面排列.观察也显示这些羟基磷灰石层又是由许多羟基磷灰石片所组成,这些羟基磷灰石片具有长而薄的形状,也以平行的方式整齐排列.基于在胫骨中观察到的羟基磷灰石片的微结构特征,通过微结构模型分析及实验,研究了羟基磷灰石片平行排列微结构的最大拔出能.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片长而薄的形状以及平行排列方式增加了其最大拔出能,进而提高了骨的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14.
15.
钢材打捆机控制系统智能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材打捆机是一种用于轧钢精整工艺的新型自动化设备,其控制系统基于SiemensS7 PLC和TP7触摸屏。系统的智能化技术主要包括:液压高低压自动控制、在线监视、离线故障检测、多台设备协同工作、可视化人机交互技术。本文描述了这些技术的原理与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论述了CAD技术中参数化设计的三种建模方法,重点介绍了基于特征的参数化建模原理。在此基础上,分析机械设计中的机构结构,归纳出其零件的几何特征构成。设计了机构CAD图形库,并提出了该图形库生成步骤和人机交互界面。  相似文献   

18.
刘兴  赵霞 《表面技术》2008,37(1):37-39
采用激光辐照对FeCrAlW电弧喷涂层的组织进行致密化处理,借助扫描电镜和X衍射对涂层的组织进行了分析.测试了涂层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涂层组织致密度提高,孔隙率明显降低.随着激光扫描速度的增加,涂层的显微硬度降低.在较低的扫描速度下,涂层与基体之间形成互熔区,涂层与基体之间产生良好的冶金结合.  相似文献   

19.
Metal Science and Heat Treatment - The effect of parameters of hot rolling and controlled cooling on formation of the martensite-austenite component of bainitic and ferritic-bainitic structures in...  相似文献   

20.
V法造型工艺在铸造行业已经被广泛应用,但V法造型设备的发展却比较缓慢。由于非标设备的缘故,设备在安装调试和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故障,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本文列举了V法造型设备经常出现的故障,分析了故障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