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利用顶空GC-MS技术对黄牛肝菌干品和蒸馏萃取得到的黄牛肝菌馏分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从黄牛肝菌干品中鉴定出59种挥发性成分,占色谱流出峰总面积的相对质量分数为61.42%,主要为杂环类、酸类、酮类和酯类,主要成分有:戊酸、2,6-二甲基吡嗪、1-乙基-2-甲酰基吡咯、苯乙酮、苯甲醛、2,5-二甲基吡嗪、丙位戊内酯、2-乙基-(5或6)-甲基吡嗪和乙醇。从黄牛肝菌馏分中鉴定出46种挥发性成分,占色谱流出峰总面积的相对质量分数为55.25%,主要为酮类、醛类、酯类和醇类,主要成分有:苯乙酸甲酯、苯甲醛、1-辛烯-3-酮、1-辛烯-3-醇、苯乙酮、环辛醇和2-辛烯醛。微量芳香含硫化合物在黄牛肝菌馏分中有检出。样品在两种处理方式下鉴定得到16种相同组分,主要成分相对质量分数有显著差异。研究发现,干品分析得到的挥发性组分种类较馏分组分丰富,但蒸馏萃取对挥发性组分含量有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2种传统面酱(M1和M2)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析。从M1中鉴定出53种挥发性化合物,占色谱流出峰总面积的77.408%,包括醛类6种,酯类5种,酸类14种,烃类2种,醇类2种,杂环类化合物12种,酮类2种,其他化合物10种。从M2中鉴定出48种挥发性化合物,占色谱流出峰总面积的64.455%,包括醛类6种,酯类8种,酸类6种,烃类4种,醇类5种,杂环类化合物9种,酮类4种,其他化合物6种。  相似文献   

3.
任洪涛 《中国油脂》2021,46(2):135-13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美藤果油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美藤果油中共鉴定出46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6.73%,主要有(2E,4E)-2,4-庚二烯醛、(2E,4Z)-2,4-庚二烯醛、乙酰基环己烯、(E,E)-3,5-辛二烯-2-酮、3,5-辛二烯-2-酮、反式-2-戊烯、正己醛、(E)-2-庚烯醛等,以醛类、酮类和烃类化合物为主,并含有少量的醇类和呋喃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研究黑豆馏油中黄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分离出47个峰,已鉴定了30个化合物,占其挥发油总相对含量的62.01%.已鉴定的化合物包括酮类化合物、杂环类化合物、酸类、苯酚类、酰胺类、吡咯类化合物等13类化合物.其中酮类化合物占总色谱流出峰面积的11.93%,杂环类化合物占9.66%,酸类占7.86%,苯酚类占6.31%,酰胺类占4.37%,吡咯类占4.36%.其主要组分有5,10-二乙氧基-2,3,7,8-四氢-1H,6H-二吡咯[1,2-a;1',2'-d]吡嗪(6.78%)、4-氨基苯酚(4.56%)、己内酰胺(4.37%)、2-(1-甲丙基)-双环[2.2.1]庚烷(3.15%)结论:黑豆馏油的黄油部分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美乐葡萄汁和发酵醪中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萃取富集美乐葡萄汁和发酵醪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离定性,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各组分相对含量.葡萄汁和发酵醪中共分离出66种物质,初步定性的有58种,二者共有组分有28种.葡萄汁中初步定性组分占色谱流出组分总量的94.58%,相对含量较高的组分包括己二醇(13.24%)、正己醇(12.82%)、正戊烷(12.39%)、(E)-2-己烯-1-醇(9.39%)、丙酮(8.75%);发酵醪中初步定性组分占色谱流出组分总量的96.72%,相对含量较高的组分有异戊醇(64.17%)、异丁醇(5.62%)、氯仿(4.56%)、乙酸乙酯(4.30%)、癸酸乙酯(2.47%).  相似文献   

6.
发酵苹果醋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鲜榨苹果汁发酵苹果醋产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鉴定出33种化合物,各分属于酸类、醇类、醛酮类、酯类、酚类、烃类以及少量其他化合物,约占色谱流出组分总峰面积的98.42%,其中乙酸(33.59%)、苯乙醇(15.07%)、3-甲基丁酸(10.84%)、2-苯乙基乙酸酯(10.41%)、3-甲基-1-丁醇乙酸酯(5.24%)等物质相对含量较高,可作为该工艺发酵苹果醋的风味特征物质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9):174-180
为探究4种不同野生食用菌干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高羊肚菌(Morchella elata)和翘鳞肉齿菌(Sarcodon imbricatum)4种食用菌干品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判定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4种食用菌干品共鉴定出52种挥发性香气成分。美味牛肝菌干品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二甲基三硫;印度块菌干品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癸醛、反式-2-壬烯醛、壬醛、2-戊基呋喃、2-十一酮和庚醇6种;高羊肚菌干品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壬醛、正辛醛、2-戊基呋喃、正己醛、α-蒎烯、芳樟醇和(R)-(+)-柠檬烯7种;翘鳞肉齿菌干品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二甲基三硫和2-甲基丁酸。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不同方法提取沙田柚果皮精油的成分,分别采用冷磨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沙田柚果皮精油,使用分子蒸馏设备将所得原油分别分为轻、重组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别对原油及各组分进行成分分析,得到柚皮冷磨油和水蒸气蒸馏油及其各自轻重组分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结果显示共检出3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烯烃类、醇类、酯类、醛类和酮类。冷磨油和水蒸气蒸馏油挥发性成分差别较大,共有成分为14种,经对比分析发现冷磨法比水蒸气蒸馏法更能保留原有的精油香气成分。分子蒸馏分离后,各级馏分中成分数量及相对含量差异显著,轻组分中烯烃类物质含量均超过99%,说明分子蒸馏可有效分离纯化沙田柚精油,可用于柚子精油的综合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洋葱挥发性成分,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洋葱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测定,以总峰面积和化合物个数为指标考察萃取纤维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解吸时间4个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优萃取条件为:萃取纤维头50/30 μm DVB/CAR/PDMS,萃取温度60 ℃,萃取时间60 min,解吸时间5 min。利用最优萃取条件对三种色泽洋葱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三种色泽洋葱共鉴定得到挥发性风味物质61种,其中白皮、红皮、黄皮洋葱分别测到37、40、49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分别占流出组分总量的70.29%、81.92%、79.03%。61种挥发性成分中含硫化合物27种、醛类13种、醇类13种、酮类4种,其他4种。三种色泽洋葱的共有挥发性成分有22种,其中含硫化合物占比较大,特别是二异丙基二硫醚和(E)-1-丙烯基-2-丙烯基二硫醚相对含量的总和在三种色泽洋葱的挥发性成分中占比率都超过了20%,对形成洋葱特征风味贡献较大。红皮和黄皮洋葱的含硫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远高于白皮洋葱,红皮洋葱中2-甲基-2-戊烯醛相对含量高于白皮和黄皮洋葱。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0):208-215
为了探讨贮藏时间对苹果(等外果)汁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采用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分析富士和秦冠2个品种(等外果)苹果汁在25℃贮藏1、2、4、8和16周时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对苹果汁中5类37种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主要包括:酯类、醇类、醛类、酮类和酸类化合物。测定结果表明,富士和秦冠(等外果)苹果汁中主要挥发性成分包括: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己酯、丁酸己酯、乙酸戊酯、1-丁醇、3-甲基-1-丁醇、正己醇、己醛、(E)-2-己烯醛、β-大马酮和香叶基丙酮,两种苹果汁贮藏16周后挥发性成分的保留率在87%以上,酯类、醇类和酮类挥发性成分呈下降趋势,醛类成分上升趋势明显,2种苹果汁中单一挥发性组分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此结果可为苹果(等外果)汁的挥发性成分利用和品质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西林火姜干姜片为原料,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萃取头种类、萃取时间和解析时间进行单因素优化,研究其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3 g西林火姜干姜粉采用100μm PDMS萃取头,萃取40 min,解析3 min萃取挥发性香气成分效果最佳。在此条件下检测到干姜45种香气成分,含量最高的是萜烃类,也有少量酯、酮、醛和醇等。主要的香气成分为姜烯、β-倍半水芹烯、(E,E)-α-法呢烯、β-红没药烯、α-姜黄烯、β-荜澄茄油烯、2-茨醇、α-柠檬醛、β-榄香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不同来源蝉花子实体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和差异。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两个 不同来源的7个蝉花子实体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7个样品共鉴定出95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10种共有化合物;酯类化合物21种、烯烃类化合物21种、酮类化合物17种、烷烃类化合物9种、醛类化合物6种、醇类化合物6种、酸类化合物5种、炔烃类化合物1种、其他化合物9种 。相对含量分析表明,A实验室 样品挥发成分以烯烃类化合物为主,B实验室 样品挥发成分以烯烃类和酮类化合物为主 。主成分分析提取得到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3个,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1.2%,可对不同来源的蝉花子实体样品进行初步区分。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鉴别出两实验室培养蝉花子实体的主要差异挥发性化合物有8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A、B实验室培养样品各自聚为一类,聚类热图分析表明两实验室培养蝉花子实体在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有存在明显差异,可将二者进行区分。结论 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两个不同来源的蝉花子实体样品挥发性成分存在一定差异,但同一来源不同批次样品间差异小于不同来源之间的差异 。可为不同来源蝉花子实体的鉴定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测定5 个不同果色樱桃番茄品种新鲜果实挥发性物质成分和含量,并对其品质特性及主要挥发性成分特征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5 个樱桃番茄品种成熟果实中共检测到81 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酮类、醛类、酯类和醇类。共有成分14 种,其含量在品种间存在差异,其中香叶基丙酮和法尼基丙酮含量品种间差异最大。品质指标中番茄红素和抗坏血酸含量品种间差异最大。红、粉、紫色品种富含番茄红素,而黄色和绿色品种富含抗坏血酸。挥发物质之间以及挥发物质与其他品质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挥发性物质与非挥发性物质共同构成樱桃番茄独特的风味。  相似文献   

14.
常培培  张静  杨建华  李翠  李云洲  梁燕 《食品科学》2014,35(14):165-169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测定4 个紫色番茄品种新鲜果实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和含量,并对主要香气成分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4 个供试品种成熟果实中共检测到65 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酮类、醛类、酯类和醇类。共有的成分有21 种,构成紫色番茄的特有风味,但其含量在品种间存在差异。此外,每种紫色番茄还含有一些独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15.
Volatile Components in Salt-Fermented Fish and Shrimp Past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olatile compounds in salt-fermented anchovy, big-eyed herring, hair tail viscera, and shrimp pastes were compared by simultaneous steam distillation-solvent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SDE/GC/MS). A total of 155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detected. Of these, 111 were positively identified consisting mainly of aldehydes, ketones, alcohols, esters, aromatics, nitrogen-, and sulfur-containing compounds. Lipid-derived components, such as aldehydes, alcohols, and esters, comprised the majority of volatile compounds from fish pastes, while heterocyclic 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such as pyrazines, were predominant in shrimp paste.  相似文献   

16.
李慧勤  彭见林  赵国华 《食品科学》2012,33(22):167-17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干燥处理(晾晒、热风、微波、真空及真空冷冻干燥)对豆渣香气成分的影响,并结合香气阈值和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不同干燥豆渣的主体豆腥味成分。共检出52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醛、酮、醇、酯类等。晾干豆渣主要香气成分为3-羟基-2-丁酮(18.29%)、己醛(16.30%)和丙酮(11.87%),豆腥味成分最多且相对含量最高;热风干燥豆渣各挥发性组分相对含量均较低;微波干燥豆渣醇及酮类相对含量较高;真空干燥豆渣主要香气成分为苯甲醛(11.18%)和2,3-丁二酮(11.27%),产生仅少于晾干豆渣的豆腥味成分;真空冻干豆渣主要香气成分为乙酸乙酯(46.72%)和丙酮(22.86%),豆腥味成分仅占1.8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香芋片干燥技术及提取效率。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比热风干燥(HAD)、直触超声强化热风干燥(CU-HAD)、远红外辐射干燥(FIRD)、直触超声强化远红外辐射干燥(CU-FIRD)和冷冻干燥(FD)香芋片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及特征差异,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干燥前及不同干燥方式加工后的香芋片共检测出14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烷烃类54种、酯类20种、苯环类16种、醇类12种、酮类11种、烯烃类11种、醛类8种、酸类4种、其他类化合物13种。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的香芋片挥发性成分以苯环类、酯类为主。以HAD处理的香芋片挥发性成分最少,仅有42种,FIRD次之,以CU-HAD处理的香芋片虽然挥发性成分较多,但多数为烃类化合物,对香芋风味贡献值较小,以CU-FIRD和FD处理的香芋片的整体成分较接近,但CU-FIRD耗时最短,结合主成分分析得出CU-FIRD对香芋片挥发性成分的保留与加工效果最好。结论:将直触超声技术和远红外辐射加热联合应用对香芋风味的保护作用要好于单一超声和单一远红外辐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美味牛肝菌子实体及其深层发酵液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分。运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美味牛肝菌的风味物质。通过GC/MS检测获知,美味牛肝菌子实体及其深层发酵液中分别有39种和6种组分。鉴定结果表明,其子实体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是由八碳化合物组成,包括1-辛烯-3-醇(19.52%)和1-辛烯- 3-酮(11.98%),深层发酵液中的主要组分是3-羟基-2-丁酮。在美味牛肝菌子实体及其深层发酵产物中添加外源β-葡萄糖苷用于增香,从β-葡萄糖苷酶作用后的子实体和发酵液中分别分离出48种和25种组分,其中新生成的化合物各有17种(16.63%)和19种(3.78%)种,其余组分的含量有些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增加。酶解作用后的发酵液中新增加的化合物如糠醛,顺茉莉酮,胡椒酮,(Z,E)-法呢醛,(Z,Z)-法呢醛对风味的贡献较大。通过感官评审和GC/MS分析发现,β-葡萄糖苷酶对美味牛肝菌子实体及其深层发酵液中的挥发性化合物有影响并且具有增香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的分析方法,对米曲霉纯种发酵制成的豆豉与传统自然发酵豆豉中挥发性成分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包括酯类、吡嗪类、酮类、醇类、烷烃类、烯烃类、酸类、醛类、呋喃类、醛类等11 类51 个化合物。纯种发酵挥发性成分中含量较高的是酯类(58.53%)、酸类(23.98%)、烯烃类(10.07%)、酮类(5.56%),采用传统自然发酵制成产品中含量较高的是酸类(62.4%)、酯类(31.46%)、醛类(3.07%)、胺类(1.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