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铌镁酸铅系低烧高介X7R瓷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阮立坚  李龙土 《功能材料》1997,28(2):140-142
报道了利用混合烧结法制得铌镁酸铅Pb(Mg1/3Nb2/3)O3系低烧高介X7R瓷料,其烧结温度为1100-1150℃。25℃时介电常数达4300,介电损耗为0.98%,绝缘电阻率为3.2×10^12Ω.cm,十倍时间老化率为1.7%+十倍。  相似文献   

2.
MsISIMs五嵌段镶嵌荷电膜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嵌段聚合物MsISIMs为原料,PP微孔膜为基膜制备复合膜,再经化学改性而 一种新型镶嵌荷电膜,测试结果表明,该膜具有精细的微观相分离结构,由阴离子交换区域,中性区域,阳离子交换区域交替排列组成,其阴,阳离了交换区域尺寸为0.01μm,十分有利于提高离子迁移效率和分离效果,该膜的膜面电阻为9.7×10^2Ω.cm^2,电压渗析系数值β=1.4×10^-9V/Pa基膜的接触度θ=69°表明该膜具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三乙烯四胺交联的甘油双缩水甘油醚树脂,并研究了该树脂对Cu^2=,Zn^12+,Co^2+的静态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该树脂对Zb62+,Co62+的吸附是单一吸附机理,而对Cu^2+,Ni^2+的吸附则为多重吸附机理,对4种离子的等温吸附过程均符合Freun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4.
立方A^4+M^5+2O7型化合物与新型负热膨胀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立方A^4+M^5+2O7型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讨论了AV2-xPxO7型(A=Zr或Hf;x=0.1~1.2)及其部分取代的A^4+1-yB^4+yV2-xPxO7型(B=Ti,Ce,Th,U,Mo,Pt,Pb,Sn,Ge或Si;y=0.1~0.4)和A^4+1-yC^1+yD^3+yV2-xPxO7型(C为碱金属元素,D为稀土金属元素)材料的负热膨胀性能。  相似文献   

5.
离子束辅助沉积MoS2复合膜的XPS和ESR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IBAD技术制备了MoS2+Ag(Cu)复合膜,并利用XPS和ESR考察了复合膜的氧化情况。发现在RH为60%的大气环境下,Cu的掺入加速了MoS2的氧化,相反Ag的加入却使MoS2的氧化受到抑制;XPS发现MoS2+Cu复合膜中存在Mo^6+,ESR却并没有发现中间态Mo^5+;而XPS没有检测到MoS2+Ag膜中有Mo^6+,ESR却发现Mo^5+。这说明Mo^5+受化学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以铜离子为模板剂,合成了一系列模板离子含量不同的乙醇双缩水甘油醚交联的壳聚糖树脂,工研究了该类吸附剂对几种过渡金属离子的静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类吸附剂对Cu^2+比对Ni^2+和Co62+具有更高的吸附选择性,其吸附容量分别为2.55,2.06,1.46mmol/g。  相似文献   

7.
铜铬复合氧化物纳米粉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兴泉  吴玉塘 《功能材料》1999,30(2):221-222
报道了自创铜氨铬合物溶液沉淀法(简称络合法)制备铜铬复合氧化物纳米粉的方法,并采用化学分析、BET比表面积测定、XRD、XPS、SEM和TEM等对该纳米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铜氨络合物溶液沉淀法制备的铜铬复合氧化物钠米粉的比表面积高达96.6m^2/g;样品中权有CuO和CuCrO2微晶,无尖晶石型的CuCr2O4晶粒;Cu只以Cu^+和Cu^2+状态存在,Cr只以Cr^3+状态存在;样品的  相似文献   

8.
聚苯乙烯氯球经Friedel-Crafts后交联反应以后再磺化,合成一类具有较高交联度和较低交换容量的阳离子交换树脂。经测定其对Ag^+及其它贱金属离子的交换性能,研究了树脂交换容量对其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类树脂对Ag^+的选择性明显高于普通阳树脂。  相似文献   

9.
新型球状胺基淀粉树脂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环氧氯丙烷、二乙烯三胺和可溶性淀粉为原料,合成了新型球状胺基淀粉树脂,研究了该树脂对若干重金属离子的静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树脂对Cu2+,Ni2+;Co2+;Zn2+的吸附容量可分别达0.6~0.99,054~0.85,0.31~0.47和 0.06~0.10mmol·g~(-1);对四种金属离子的吸附动力学表明,吸附均为液膜扩散控制;其等温过程可以分别由 Freundlich和 Langmuir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10.
化学沉积Ni—Mo—P合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玉程  解挺 《材料保护》1997,30(1):17-19
研究了溶液的组分及操作条件对Ni-Mo-P合金形成的影响,以得到合适的沉积工艺。试验结果表明,PH=5.6,t=90℃,溶液中的Ni^2+/MoO4^2-=13.9-16.7;pH=9.0,t=85℃,Ni^2+/MoO4^2-=23.4-28.5,有利于获得良好的Ni-Mo-P的合金层。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单位球面S^n+1中Clifford极小超曲面Mm,n-m及常平均曲率超曲面S^n-1(r)×S^1(√1-r^2的谱特征,证明了超果S^n+1中极小超曲面的满足适当条件的二组谱集和Mm,n-m的二维谱集相同,则该超曲面必是m,n-m。如果S^n+1中的常平均曲率超曲面的三组满足条件的谱集和S^n-1(r)×S^1(√1-r^2)的三组谱集相同,则该超曲面必是S^n-1(r)×S^1(√1-  相似文献   

12.
亚甲基蓝和Ag^+在活性炭纤维上的共吸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水蒸汽活化和化学活化两类活性纤维(ACF)对水溶液中单组分亚甲基蓝和Ag(NH3)^+2以及两者共存时的吸附特征,ACF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的吸附量主要取决于其表面积和孔分布,ACF对Ag^+的还原一吸附能力则主要取决其表面的化学性质,相同条件下,化学活化的ACF对银离子的还原吸附量(300mg.g^-1)比水蒸活化的ACF的还原-吸附量(100mg.g^-1)高,溶液中亚甲基蓝的存在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3.
离子注入对Cr12MoV钢表面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Cr12MoV钢离子注入层的显微组织特征及其对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注入使Cr12MoV钢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能得到显著改善,且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注入剂量,约为3×10^1^7N^+/cm^2左右。离了注入在Cr12MoV钢表面层中形成了大量细小弥散的第二相粒子,并使α-Fe晶格发生严重畸变,从而引起材料表面强化。  相似文献   

14.
使用多体项展式分析势能函数,研究了O+HO2反应碰撞的经典轨迹,指出存在二个反应通道,即(1)O+HO2→OH+O2和(2)O+HO2→HO2+O。在室温下,求得反应(1)的近似速度常数为(4.1±0.06)×10^-11cm^3·molccule^-1·S^-1,与实验值(5.4±0.9)×10^11符合甚好;反应(2)的速度常数为5.4×10^-13。对反应(1),总能量的72.5%分配于产物  相似文献   

15.
Fe(OH)3中微量金属离子对水热合成α—Fe2O3粒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学忠  刘晓林 《功能材料》1997,28(6):607-608
本文研究了某些金属离子(Al^3+、Mn^2+、Zn^2+、Cr^2+、Ni^2+、Co^2+)Fe(OH)3凝胶经水热法合成的α-Fe2O3微粉颗粒大小的影响。研究结果出现,随着金属离子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0.010-0.050mol·L^-1)的增加,α-Fe2O3颗粒有减小的趋势。其中加入Co^2+(0.050mol·L^-1)、Mn^2+(0.100mol·L^-1)可以得到粒径为75nm  相似文献   

16.
风化煤对电镀废水中Pb2+、Cu2+、Ni2+、Zn2+的吸附与解吸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梅建庭 《材料保护》2000,33(6):15-16
用分光光度法分析研究了风化煤对水中Pb^2+,Cu^2+,Ni^2+,Zn^2+的吸附与解吸。在20℃,滤速为4ml/min,pH=4时,浓度分别为20mg/L的Pb^2+,Cu^2+,Ni^2+,Zn^2+溶液经风化煤吸附后,其去除率均达97%以上,电镀废水经风化煤二级吸附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三价铈离子在氯硅酸镁钙中的晶体学格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合成了发射蓝紫光的Ce^3+激活的氯硅酸镁钙CagMg(SiO4)4Cl2:Ce^3+新荧光粉,利用Ce^3+的光谱结果和Van Uitert经验公式,结合对CagMg(SiO4)4Cl2晶体的结构研究,判断出CagMg(SiO4)4Cl2:Ce^3+中存在两种性质稍有差异的Ce^3+发光中心,这两种发光中心均占据其质中八配位的钙格位。  相似文献   

18.
三级差分抽气分子束质谱装置的设计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制了具有三级涡轮分子泵差分抽气系统的分子束质谱装置,该装置在13300Pa典型气体采样压力下,三级差分抽气区的压力分别达到5×10^-1,3×10^-3,1.2×1-^-4Pa。利用该装置,已成功地实现了对活性离子物种N^+和N2^+的“原位”检测。  相似文献   

19.
采用MetalVaporVacuumArc(MEVVA)离子源的离子束合成法,往Si衬底注入剂量为3.0×10^17~1.6×10^18cm^-2的C^+制成SiC埋层,C^+离子束的引出能量为50keV,光电子能谱和红外吸收谱表明SiC埋层的结构特征明显地依赖于剂量,采用MEVVA离子源可以平均衬底温度低于400℃时得到含有立方结构的SiC埋层。  相似文献   

20.
杨化中 《真空》1991,(3):22-25,40
本文叙述了在5.30× 1012-1.58×1015Cl++/cm2剂量范围内,用3.02MeVCl++离子轰击金/金系统,研究了金属膜耐蚀性的改变。在 Ni、 Ti和 Ag膜中主要研究了 Ag膜对空气和化学试剂的耐蚀性同剂量间的关系,并指出了用 Mev重离子轰击 Ag-Cu和 An-V系统时, Ag膜耐大气腐蚀大为改善。就所研究的金属膜而言,随着剂量的增加膜的耐化学腐蚀性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