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GRTP)的分类,短玻纤增强热塑性塑料(SFT),玻纤毡增强热塑性塑料(GMT),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LFT)3种类型的特性和制备方法。介绍GRTP在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等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情况。总结了未来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使用玻纤改性热塑性塑料便产生了玻纤增强热塑性塑料,此类塑料的性能优于原树脂。通过探讨此类塑料的主要加工特点,提出了制品设计及注塑模具设计的几大要点,充分认识这些特点,对增强热塑性塑料加工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长玻纤增强热塑性塑料复合材料的性质及其应用,详细介绍了用于"一步法"、"两步法"注射成型长玻纤增强热塑性塑料复合材料的原理、设备及其发展历程与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发展工程塑料须突破玻纤应用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塑性塑料占整个塑料用量的70%以上,其品种繁多、性能优越、易回收再用,若用玻纤增强后还可取得显著的改性效果,可扩大其应用范围。2003年全球玻纤用量达70万t,为玻纤增强热塑性塑料(GFRTP)的27%~29%,预计全球玻纤未来需求增长速度将稳定在4%~5%。我国2003年玻纤的表观需求量为12万t,玻纤为GFRTP的25%~26%,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玻纤未来的需求量将以10%~15%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5.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醚砜和聚醚酮的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制备的连续玻纤增强聚醚砜及聚醚酮这两种热塑性塑料的测试与分析,与连续玻纤增强热固性塑料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丁权 《玻璃纤维》1996,(4):42-43
自五十年代以来,玻璃纤维和热塑性塑料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随着两种材料的发展,产品性能不断改进.这些改进加上在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和加工领域内积累的专门知识导致了玻纤增强热塑性塑料的较大推广.在1mm以下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粒的注塑制品中,玻纤增强材料提高材料性能的作用未获得完全利用.只有在开发了GMT以后,长纤维在这方面才获得了一系  相似文献   

7.
前言随着热塑性玻纤增强塑料的迅速发展,对玻纤表面处理组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树脂希望选用不同的处理剂和粘接剂,从而进一步提高增强热塑性塑料的机械、电气性能。玻纤增强聚碳酸酯(简称FR—PC)是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ECR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力学和热物理特性以及普通工程塑料超声波焊接理论的研究,借鉴普通工程塑料超声波焊接方法,提出了超声波焊接ECR玻纤增强热塑复合材料制件的新思路;探讨了超声波在ECR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中的传播及焊接机理。通过调整超声时间、保压时间、焊接压力等工艺参数,使用普通超声波塑料焊机成功焊接了ECR玻纤增强PA66试件。力学性能测试和断口微观组织观测表明,试件焊接区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当今下游复合材料工业的发展对玻纤增强基材发展的需要。重点介绍了风电叶片用玻纤纱、技术织物、复合织物、预浸渍制品、预成型增强体等各类玻纤增强基材以及增强热塑性塑料用的短切纤维、混合纱、LFT、GMT、GMT-D、LFT—D、增强热塑性片材等各类玻纤增强基材。并为玻纤增强基材如何促进这两类复合材料产品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2玻纤应用领域的一些最新进展 2.1增强热塑性塑料 如前所述,国外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生产约有1/3为增强热塑性塑料,其所用树脂基材依次为尼龙(尼龙6和尼龙66),热塑性饱和聚酯即PBT与PET,聚丙烯,其它各种热塑料(如聚碳酸酯、高密度聚乙烯等).增强热塑性塑料主要用在汽车制造及电气/电子工业产品的制造.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玻璃环切均匀性测试技术的实施方法。该测试技术依据玻璃均匀性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环切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测试装置、测试步骤和使用技巧的论述,分析瓶罐玻璃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条纹的原因,并针对条纹特征反推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节点。根据瓶罐玻璃破损情况与玻璃条纹和应力之间的关系,证明了环切检测技术是玻璃内在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卞为梅 《化工时刊》2004,18(4):52-54
假设检验作为一种统计推断方法,在质量体系认证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假设检验理论和实施步骤,并将假设检验理论应用于数据分析中,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推断,为其后的行动决策提供依据,对指导质量体系认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水牛角的质量控制方法,提高了清开灵注射液药用水牛角的内控标准。将水牛角用Ba(OH)2溶液水解后,采用氮测定法和HPLC法对10批水牛角水解液进行总氮和指纹图谱测定。结果表明,总氮测定中,精密度试验RSD为1.30%,重现性试验RSD为1.25%,方法稳定性RSD为1.08%,水牛角水解液中总氮含量均值为76.92 mg/mL,RSD为5.43%,各批间总氮含量有一定差异。HPLC指纹图谱测定通过了方法学考察,建立了标准指纹图谱。10批样品相似度较好。通过建立总氮和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提高了水牛角的内控质量标准,为减少清开灵注射液的批件差异打下了基础,同时为其它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化学纤维的含油率测试是生产过程中质控的一项较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包含10种以上方法。针对其方法的多样性,作为抽查的仲裁机构,需对每种试验方法进行分析,并针对所有方法,筛选出适合检测机构仲裁的试验方法。结合标准GB/T 6504—2008中试验方法的规定和检测机构的普遍情况,分析了每种方法的原理、操作方法以及优缺点,得出最适合的仲裁方法为标准萃取法。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提高熟料质量,降低烧成热耗,减少污染,开发了大颗粒流化床水泥熟料煅烧装置。采用平均粒径4mm的大颗粒物料,分别进行了冷态和热态模型试验,取得了在高温下,检测和控制流化床中物料流化状况的方法。通过检测和控制流化床压降.实现了流化床的稳定运行;同时,在热模装置上,煅烧出较高质量的水泥熟料。试验研究证明,可以利用流化床来煅烧水泥熟料。即用流化床反应器来代替传统水泥生产中的回转窑和立窑,从而达到降低能耗、提高质量、减少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两类不同的水源进行混凝试验,发现用混凝后水的浊度来评判混凝效果的方法,对一般水质的水源是有效的,但对某些特殊水质的水源如低温低浊水,或对混凝处理后水质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反渗透进水,就无法准确找出最佳的混凝剂和混凝条件.因此,提出了用测量矾花(絮凝体)大小及生长速度和泥渣虚度的指标来评判混凝试验效果的新方法,与常用的以混凝后水的浊度来评判混凝效果相比,用此方法更能准确地评判混凝试验效果的优劣.  相似文献   

17.
梁宁  黎薇薇 《广东化工》2007,34(8):91-92,75
本文探讨了利用统计抽样检验技术对检测实验室出具的批量检验结果的质量进行控制,并对结果的合格率是否达到预期要求进行判断。解决了两个问题,使通用抽样检验方法得以应用到检测数据的质量控制这一特殊领域中来,也为检测实验室提供了一种控制检测数据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氯离子扩散系数是评价混凝土结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指标,选择一种快速、准确的测试方法至关重要.本文以非稳态电迁移实验(Rapid Chloride Migration,RCM)为基准,与国内外常用的几种氯离子扩散系数快速测试法比较,总结每种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建立RCM法与其他测试方法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采用阀切换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以下简称GC-MS)技术的测试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实现对轻烃中微量甲醇、二甲醚和甲基叔丁基醚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该测试方法具有样品适用范围广,分析结果准确的特点,解决了轻烃分析中大量烃类组分对微量甲醇、二甲醚和甲基叔丁基醚测定的干扰问题,能够为乙烯原料质量监测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0.
The foam index test is the method usually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degree of fly ash interference with air entrainment agents in concrete. The test involves the use of commercial air-entraining agents (AEAs) and visual observation of foam stability. These facts reduce the reproducibility of the test, becaus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AEAs vary in strength, and the criteria for foam stability are operator dependent. Therefore, it is of interest to develop a reproducible method, which is able to determine the fly ash quality with respect to air entrainment in concrete. This paper presents efforts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method based on dynamic surface tension measurements, using the bubble pressure method, on filtrate from a fly ash and cement suspension. A pure surfactant is added to the suspension as a substitute for a commercial AEA. The new method and the foam index test have been compared on fly ashes acquired from power plants in Denmark and the U.S. The results reveal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but the new method requires further work before a finished procedure is accomplished. Finally, it has been shown that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ffect both test meth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