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化学镀Ni-P合金溶液中加入纳米Al2O3微粒,通过化学沉积法制备Ni-P/纳米Al2O3复合镀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用显微硬度计和平磨机测试Al2O3复合量、热处理等工艺条件对Ni-P/纳米Al2O3复合镀层硬度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瞬,复合纳米Al2O3粒子后,Ni-P合金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显著提高,而且随着Al2O3复合量的增大镀层硬度和耐磨性不断增加.当纳米Al2O3复合量为10.1%时,Ni-P/纳米Al2O3复合镀层的硬度较Ni-P增大28%,磨损质量损失减少20%以上.400℃热处理后.复合镀层的硬度由570HV增加到1180HV.  相似文献   

2.
笔者采用化学复合镀的方法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Ni-P-SiC复合镀层,并对其形貌、成分和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Ni-P-SiC复合镀层的表面平整、厚度均匀且碳化硅硬质颗粒分布均匀,显微硬度达到580 HV;Ni-P镀层和Ni-P-SiC复合镀层相比较,具有较高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经400℃热处理2 h后,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高达980 HV,而且其耐磨性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复合电沉积的方法制备出Ni-Co/B4C复合镀层。利用光学显微镜、XRD衍射等方法分析了复合镀层的微观形貌及相结构。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i-Co/B4C复合镀层均匀致密,基体界面结合良好,B4C颗粒分布均匀,镀态下镀层为晶态结构。研究了镀液中B4C颗粒含量对复合镀层硬度及耐磨性的影响,随着镀液中B4C颗粒含量的增加,Ni-Co/B4C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张祖军 《煤矿机械》2011,32(3):115-116
刀具磨损是机械加工刀具常见的失效形式,高速钢刀具是最常用的切削刀具,为了提高刀具的耐磨性,采用化学复合镀方法,以高速钢为基体材料、Ni-W-P为基质合金、添加耐磨微粒α-Al2O3,镀制Ni-W-P+α-Al2O3多元复合镀层。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得到的Ni-W-P+α-Al2O3多元复合镀层表面光亮、质感均匀、镀层结合力良好、耐蚀性优良,经过相同次数磨损试验,Ni-W-P+α-Al2O3热处理镀层的耐磨性能是W6Mo5Cr4V2高速钢的3.33倍。  相似文献   

5.
SiC含量对液压机立柱表面Ni-SiC复合镀层性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改善煤矿液压机立柱的耐磨及耐蚀性能,采用复合电镀在45钢表面获得了表面光洁平正、结合紧密的Ni-SiC复合镀层,并测试了涂层的硬度、耐磨性能及在模拟矿井溶液中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复合镀层的硬度与耐磨性能随着镀液中SiC颗粒的含量上升而上升,在镀液中碳化硅颗粒含量30g/L时,镀层的显微硬度、耐磨性能最高;SiC颗粒的加入降低了镀层的耐蚀性能,且SiC颗粒含量越高镀层的耐蚀性能越差。  相似文献   

6.
李涛  刘怀喜 《煤矿机械》2012,33(2):73-75
以正火态45钢为基体,分别在试件上单一刷镀快速镍和复合电刷镀MoS2/快速镍。对镀层的表面进行金相组织观察、能谱分析、结合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能等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2种刷镀的结合强度都满足要求,在刷镀液中加入MoS2后能明显提高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化学镀工艺在45钢表面制备Ni-Y-P三元合金镀层,通过SEM、 EDS、XRD、Tafel曲线等测试方法研究镀层的形貌、成分、晶相结构和耐蚀性能。采用显微硬度计测量镀层热处理前后的硬度。结果表明:Ni-Y-P镀层表面平整,为混晶结构,其中Ni、P、Y的含量分别为81.93 wt%、14.35 wt%和3.71 wt%。在400℃-1 h时效热处理过程中,Ni-Y-P合金镀层中产生Ni纳米晶化和Ni3P、Ni3Y、Ni5Y等相沉淀析出,起到弥散强化作用,显微硬度可高达HV825。在3.5 wt%NaCl溶液中,Ni-Y-P合金镀层的自腐蚀电位是-0.56 V。  相似文献   

8.
电沉积Ni-ZrO_2复合镀层的耐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氨基磺酸盐溶液中获得了纳米Ni镀层和复合结构Ni-ZrO2镀层,两种镀层试样在4%NaCl溶液中进行耐蚀性能测试.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技术对镀层进行结构、形貌分析发现,Ni-ZrO2复合镀层表面颗粒更为细小,显微组织更加均匀、致密.腐蚀性能试验表明复合电镀层的耐蚀性优于纳米镍镀层的原因是因为纳米ZrO2颗粒的存在,不仅细化了基质金属的晶粒,同时提高了复合电镀层表面的化学稳定性,提高了腐蚀电位.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工艺条件对Ni-W-P-SiC复合镀层表面形貌的影响,分析复合镀层的截面显微组织以及镀层的相结构。结果表明,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与镀液的pH值和阴极电流密度有很大关系;复合镀层经氮碳共渗后,增强镀层与基体金属之间的结合力,使其由机械结合转变成冶金结合;X射线衍射表明复合镀层在镀态下的为非晶态,经氮碳共渗后转变为晶态,并产生很多新相。这些相的存在提高了复合镀层的硬度及耐磨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热处理工艺对导向滑靴力学性能的影响可知,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导向滑靴的抗拉强度和硬度逐渐降低,磨损量增大;利用不同介质淬火及回火处理后,淬硬层深度从15 mm增加到28 mm;通过扫描电镜分析显示,经过200℃回火处理后的试样磨损形貌耐磨性能均比较优异。  相似文献   

11.
《煤矿机械》2016,(3):51-53
提出了一种混联机械臂,该机械臂是串并联混合机构,具有串联机构工作空间大和并联机构承载能力高的优点,可以实现较大活动空间内对重物的搬运仓储。对该机械臂进行了自由度分析,得到该机械臂的自由度为2,具有平面内的一个移动和一个转动自由度。基于几何解析法分析了该机构的运动学正反解,并且给出了5组正反解分析数值算例,验证了正反解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13.
鱼娅 《煤质技术》2014,(Z1):45-47
介绍了煤中镜质组反射率的测定原理及在测定过程中应注重的问题,从镜质组富集程度的差异性、样品处理、镜质组颗粒鉴别、测试条件和技术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其反射率测定的影响因素,并概括论述了煤中镜质组反射率在生产实践中的确定煤级、指导炼焦配煤等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岩石流变特性对采空区长期稳定的影响,基于Reissner厚板和流变力学理论构建了矿柱-顶板流变力学模型,并推导出顶板沉降位移关于流变时间的关系式;依据不同边界条件将顶板破坏过程划分为固支、固支-简支、简支和内部破坏四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流变力学模型可用于对采空区稳定时间的预测,并为采空区及时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翠梅  王好 《煤矿机械》2014,35(4):104-105
介绍某柴油机排气过渡管的加工工艺,分析空间尺寸较多的复杂管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及角度误差对空间尺寸的影响。通过角度在公差范围内的微量调整,解决了排气过渡管由于毛坯铸造及加工时找正存在的误差而造成气口处壁厚不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横轴式掘进机截割机构横向截割的刚体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获得其在不同参数下的振动特性曲线,并分析了截割头质量、悬臂质量、液压系统刚度及阻尼变化对掘进机截割机构振动特性的影响,为研究横轴式掘进机的振动特性,改进机器设计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依据JTG E41—2005《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结合工程项目实例,对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进行了试验,对试验结果采用JJF 1059—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进行分析与评定,了解测试中造成误差的因素,结果显示影响该项目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的主要因素来源于样品的不均匀性和压力试验机的测量。  相似文献   

18.
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是民事法律关系中两种重要制度,二者的构成要件不同,责任承担方式不同。当发生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时,如何选择适当的诉讼请求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球(棒)磨机筒体衬板螺栓孔漏料、螺栓易松动及断裂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了问题的根本所在,提出了处理措施,并给出了全新的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20.
煤矿提升机齿轮箱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立荣 《煤矿机械》2011,(10):274-276
提升机作为煤矿中的重要设备,其故障率对于煤炭的安全高效生产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详细分析了煤矿提升机工作环境和工作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提升机齿轮箱振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速度和载荷变化情况下的提升机齿轮箱振动的特点,分析了变工况条件下齿轮箱故障信号的分布特征,为变工况条件下提升机齿轮箱的故障诊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