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3个粳稻品种(系)为材料,设置5种碾磨处理,测定稻米外观和理化特性,研究碾磨度对粳稻外观品质和食味理化特性的影响。随着碾磨度的增加,米粒长度减小,碾磨度超过13%,长度显著下降(P<0.05),碾磨对短粗籽粒稻米的宽、厚及长宽比影响较小。碾磨度为9%~10%可以满足消费者对稻米白度的需求,当碾磨度超过9%~10%时,3个品种(系)碎米率增幅加大。随着碾磨度的增加,蛋白质含量和米饭硬度下降,直链淀粉含量、米饭黏度和食味值提高。从糙米到碾磨度15%,津原U99、津原45和晶香432蛋白质含量分别下降15.9%、14.6%和20.4%。碾磨度为2%时,米饭硬度分别下降49.6%、49.8%和46.5%,此后下降缓慢。碾磨度与米粒长度、蛋白质含量、米饭硬度和硬度/黏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稻米白度值、碎米率、直链淀粉含量、米饭黏度和食味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碾磨度对稻米食味理化特性的影响存在品种间差异。津原U99和津原45最适宜的碾磨度为9%,晶香432最适宜的碾磨度为13%,可以确保良好的食味理化特性并满足消费者对外观品质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不同留皮度粳米的白光干涉图像、扫描电镜图片及白度、透过度、精白度、L值、a值及b值变化研究,分析不同留皮度粳米外观形貌特征变化。研究表明:米粒两侧粒面皮层首先被碾磨,米粒腹部和背部较难碾磨;样品表面根均方高度Sq值即表面粗糙度随着留皮度减小,先增加后减少;糙米种皮、糊粉层及胚乳细胞结构,随着留皮度减少,逐层被碾磨;样品白度、透过度、精白度、L值均逐渐增加,a值及b值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青稞碾磨中各层粉体营养成分的差异,对不同碾磨层粉体的营养及功能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青稞不同碾磨层粉体的营养成分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第1次碾磨麸皮中粗纤维、阿拉伯木聚糖、Ca、K、Mn和Na元素含量最高,第2次碾磨麸皮中脂肪、灰分、粗蛋白、γ-氨基丁酸、Fe和Mg元素含量最高;青稞米中总淀粉、Cu和Zn含量最高且色泽最白,青稞原粮中β-葡聚糖含量相对最高。重金属Hg、Cd、As、Pb在不同碾磨层粉体中均未检出。不同碾磨层粉体中均以谷氨酸含量最高,蛋氨酸含量最少,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赖氨酸。青稞原粮中氨基酸组成与人体氨基酸模式最为接近,第1次碾磨麸皮中氨基酸品质相对更好,第2次碾磨麸皮中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分最高。不同型态的多酚、黄酮及总酚在不同碾磨层粉体中均差异显著(P<0.05),其中第3次碾磨麸皮中游离酚、总酚含量最多,结合酚、游离黄酮、结合黄酮含量均在第1次碾磨麸皮中最高。本研究旨在为青稞不同碾磨层粉体的精深加工和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适度碾磨对红米品质的影响,考察了碾磨度(0、2%、4%、6%、8%和10%)对红米蒸煮特性、糊化特性、抗氧化活性以及其米饭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碾磨度的提高,红米的蒸煮时间逐渐缩短,4%碾磨度时显著(P<0.05)缩短为31 min,蒸煮吸水率、体积膨胀率和固形物损失率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碾磨处理后红米的峰值糊化粘度(Peak Viscosity,PV)、崩解值(Breakdown,BD)和最终糊化粘度值(Final Viscosity,FV)均与碾磨度呈正相关,而红米饭的硬度随着碾磨度的增大呈下降趋势,4%碾磨度时硬度显著(P<0.05)降低35.28%,继续增加碾磨度时硬度无显著变化(P>0.05),弹性始终无明显变化,粘性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红米中游离酚、黄酮的含量以及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随着碾磨度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在感官评定中,碾磨度0~4%时,感官评分增加到41.6分,碾磨度继续提高,感官得分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碾磨度为4%时,红米具有较好的品质,能显著缩短蒸煮时间,降低熟米硬度,并保留较多的抗氧化物质,具有良好的感官品质。研究结果可以为适度碾磨红米产品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黑米不易煮熟及煮熟后米饭口感较差、粗糙感明显的问题,文章以适度碾磨的方式对黑米进行适度加工,考察了碾磨度为2%、4%、6%、8%、10%等不同加工程度对黑米蒸煮特性及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轻碾黑米的浸泡吸水率大幅度增加,2%适度碾磨下浸泡20 min时其吸水率提高134%,但不同碾磨度之间差异较小;随着碾磨度的提高,适度碾磨黑米的蒸煮时间逐渐缩短,蒸煮吸水率、体积膨胀率和固形物损失率均呈现上升后平缓的变化趋势;适度碾磨黑米糊化特性的峰值糊化黏度(PV)、保持力(HS)、崩解值(BD)和最终糊化黏度(FV)值均与碾磨度呈正相关;适度碾磨黑米的熟米粒硬度在2%碾磨度时显著降低(P0.05),继续增加碾磨度时无显著变化(P0.05),弹性始终无明显变化,黏性则先显著上升后趋于稳定。结论:通过适度碾磨加工,能较好改善黑米蒸煮特性及食味特性,2%的适度碾磨即能显著提高黑米浸泡吸水率、缩短蒸煮时间,降低熟米硬度(P0.05)。  相似文献   

6.
种子引发技术在烤烟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适当的种子引发剂种类、浓度以及适宜的引发时间是提高烤烟种子活力、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有效手段。试验结果表明,3号引发剂具有很好的引发效果,48h是适宜的引发时间。引发技术有利于烤烟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的提高。引发处理的烤烟包衣种萌发速度快,出苗相对集中,即使在低温条件下也表现较 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焙烤制品中稳定化米糠的功能性和应用赵希荣米糠是大米的褐色外层,其包括大米胚芽。碾磨糙米时,米糠被除去,得到了众所周知的白米粒。据报道,米糠中天然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很高,尤其是复合维生素B类和维生素E。碾磨过程中,脂酶与米糠油一接触,导致米糠油分解或月...  相似文献   

8.
大米适度加工是我国现阶段节粮减损和保障国民健康的重要举措。为探究不同碾磨时间对粳糙米加工特性的影响,以原阳米和稻花香米2种粳糙米为原料,设置不同碾磨时间进行糙米碾磨实验,对碾磨后大米加工特性及大米颗粒粒面外观和表面形貌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碾磨60 s时,原阳米和稻花香米碾减率分别为8.14%、7.07%,碎米率为5.93%、8.83%,留皮度为2.0%、6.2%,白度增加了17.8%、16.9%,此精度为适碾;随碾磨时间延长,中粒型稻米碎米率高于短粒型,大米破裂强度逐渐减小,且糙米破裂强度均高于精白米。  相似文献   

9.
《粮油加工》2008,(7):41-41
该机主要用于糙米开糙和白米精碾,由于风机喷出的强气流穿过碾米层带走碾磨过程中的热量,使之产生“冷风负压”的作用,增强了米粒翻动和排糠效果,是日产100t成套碾米设备配套的理想设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该厂采用“小麦分层碾磨制粉”新技术对日处理150吨小麦,制粉车间的改造情况。改造结果,在保证原有产量的情况下,减少了两台磨粉机、二部高方筛和部分清理设备。经过三个月的运行,产品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加工精度指标稳定,出粉率提高到77%(特二粉达到73%)、吨粉电耗降低到68度,吨粉利润增加了28元,其营养成份,特别是蛋白质、锌、钾、硒等含量增加,实践证明,该厂采用“小麦分层碾磨制粉”新技术对制粉车间进行技术改造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选取黄花粘、湘晚13、金优207、早籼四个品种的糙米,研究了碾磨度(DM)对营养及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DM与相关营养指标的回归分析,预测了满足营养要求的适宜DM。结果表明:糙米的碾磨时间与DM呈线性相关,且品种间变化趋势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糙米DM的提高,与营养相关的蛋白质、脂肪、灰分、植酸等化学成分含量降低,而影响感官品质的亮度值逐渐升高;DM与植酸、蛋白质、灰分、脂肪、黄蓝色调(b*)、红绿色调(a*)、亮度(L*)相关性顺序为:植酸脂肪黄蓝色调b*灰分亮度L*蛋白质红绿色调a*。籼米在加工过程的DM应控制在14.0%~17.0%为宜。  相似文献   

12.
芥末为十字花科芸苔属二年生草本植物芥菜的成熟种子经碾磨而成的一种粉末状辣味调料,又称芥辣粉,在周代宫廷已经使用,称为芥酱,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芥菜原产中国,现今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以河南、安徽产量  相似文献   

13.
优质米在生产过程中入机碾磨前,要在除稗工序中进行粒度分级,在选糙工序中进行品质分级。优良籽粒分机碾磨、多机轻磨,是保证优质米质量、提高出品率、增加产量、降低消耗的关键工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谷类食物应是膳食主体,过多食用动物性食物而忽视谷类是不适宜的。另外要注意粗细搭配,稻米、小麦不要碾磨太精,否则谷粒表层所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大部分流失到糠麸中去。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蔬菜、水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碳源、氮源实验以及碳氮配比实验研究,得到了耐盐菌适宜的产酶发酵培养基,培养基起始pH为7.0,接种菌龄12小时种子液2%为宜。培养温度摄氏30-38度,培养时间48-60小时。该耐盐菌产酶可稳定在4100-4400u/ml(培养液)。  相似文献   

16.
1993年我厂与国内贸部科学研究院协作并采用该院“小麦分层碾磨”制粉新工艺建成了日处理小麦50t的面粉厂。该厂为三层楼结构,建筑面积不到600m ̄2,建造仅用了9个月.与生产能力相同而采用传统工艺的面粉厂相比,减少费用约3O%,小麦分层碾磨主要分为四道工序:清理-剥皮-润麦-碾磨。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南方优质丝苗米在碾磨过程中品质及加工能耗的变化规律,以美香占2号为原料,通过碾磨制得碾减率(2%、4%、6%、8%、10%、12%)的米样,分析不同碾减率对大米的加工特性、蒸煮特性及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碾减率的增加,丝苗米加工过程中的碎米率和能耗均显著增加,蒸煮特性、食味品质不断改善。与糙米相比,当大米碾减率为2%时,留皮度由99.80%降低至52.83%,碎米率增加至2.74%,能耗为87.50 k J/kg,蒸煮特性与食味品质显著提升;当大米碾减率为8%时,留皮度降低至3.43%,其食味品质与精白米无显著区别;当大米碾减率达到12%时,留皮度降低至1.10%,碎米率增加至28.97%,能耗增加至1090.00 k J/kg,最适蒸煮时间缩短到18.33 min、感官评价总分提高到79.00。根据不同需求选择适宜的加工精度,更有利于节约能耗,提高粮食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18.
玉米芯制酒榨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玉米芯制酒工艺11碎料:玉米芯用微火烘干或晒干后,用碾磨成细面,越细越好,筛去渣子。12加水搅拌:将玉米芯细面中加入适量温水搅匀,用手捏原料,稍有水分,但不起团为宜。13蒸煮。待空甑穿气5min后,把拌好的原料放入甑内,穿气一层再上一层,以免...  相似文献   

19.
粮食食品的营养强化章钰(陕西省粮食学校710068)关键词粮食,营养,强化,添加剂,效应由于谷类粮食籽粒中营养素的分布很不平衡,除淀粉外,极大部分营养养多分布于外层,经加工碾磨后,有大量损失。而这些营养素又往往是人体所必需的。目前,人们愈来愈倾向于食...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米糠利用水平,开展米糠中关键组分的精准化分离研究至关重要。通过砂轮型号、碾磨转速和碾磨时间等参数对米糠中关键组分如蜡、粗脂肪和粗蛋白等组分含量影响变化进行研究,并通过扫描电镜、多元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手段进行表征和建模。结果表明:糙米中各组分电镜表征呈现层级交替分布的特点,从外到里依次为蜡酯层、纤维层、脂肪-蛋白层和淀粉层;米糠关键组分最高含量及其碾米工艺组合分别为:蜡0.67%(860 rpm,1.0 min)、粗脂肪18.37%(1060 rpm,1.0 min)、粗蛋白18.59%(960 rpm,2.0 min)、粗纤维16.85%(760 rpm,0.5 min)和淀粉41.12%(1060 rpm,2.5 min);砂轮型号对于蜡含量和粗纤维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碾磨时间对米糠得率和淀粉含有极显著影响(P<0.01),碾磨转速除粗蛋白含量外均具有显著性的影响(P<0.05);粗纤维与其余变量整体上具有更高的极显著相关性,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84(蜡)、0.83(粗脂肪)、0.73(粗蛋白)、–0.69(淀粉)和–0.42(米糠得率)。采用细碾和粗碾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实现米糠关键组分的精准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