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为优选娃娃菜真空预冷的处理条件,维持采后娃娃菜的新鲜品质,在分析不同真空预冷终温(0、2和4℃)和不同真空预冷终压(400、600、800和1000 Pa)对采后娃娃菜预冷效果的基础上,进行了二因素三水平的中心复合响应面试验。结果显示,与不经预冷处理的对照和终温0℃的预冷组相比,在终压600 Pa条件下,2~4℃的预冷终温处理可更好地维持采后娃娃菜的外观品质,抑制其呼吸速率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升高。在终温2℃条件下,与不经预冷处理的对照和终压1000 Pa的预冷组相比,400~800 Pa的预冷终压处理可更好地维持采后娃娃菜的外观品质,抑制其呼吸速率及MDA含量的升高。进一步的中心复合响应面试验结果显示,采后娃娃菜的真空预冷最优条件为终温4.0℃、终压600 Pa,该真空预冷条件不仅可维持采后娃娃菜的较好品质,而且可使活性物质可溶性蛋白、总酚和抗坏血酸的含量分别提高18.78%、18.47%和33.23%。因此,适宜的真空预冷处理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商品化处理技术,能有效维持采后娃娃菜在流通及货架期间的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2):203-207
为探究双孢菇保鲜新方法,采用真空预冷技术,研究了不同真空压力和预冷温度处理对双孢菇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预冷终温下,对预冷压力为800、1 000、1 200 Pa真空预冷处理的蘑菇进行冷藏保鲜时,经1 000 Pa真空预冷处理的双孢菇质量损失和硬度减少最低;在1 000 Pa预冷压力下,对预冷终温为5、7、9℃进行真空预冷处理的蘑菇进行比较,得出经5℃真空预冷处理的双孢菇质量、硬度、色差变化率最低。双孢菇经真空预冷处理后可明显延长其保鲜期。双孢菇的最佳真空预冷工艺条件:预冷压力为1 000 Pa,预冷温度为5℃  相似文献   

3.
采用真空预冷处理提升西兰花贮藏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9):213-218
将西兰花分别在600、800和1 200 Pa真空预冷压力下,预冷至终温5℃,然后于4℃贮藏15 d,以常压冷藏样品为对照,研究真空预冷处理对西兰花贮藏过程中感官品质、营养指标和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真空预冷处理可有效延缓西兰花贮藏过程中感官品质的劣变,保持其可溶性蛋白质、总糖、Vc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同时,它也能有效降低呼吸强度,抑制与酶促褐变密切相关的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力的升高。其中,1 200 Pa处理组在保持西兰花可溶性蛋白质、Vc含量和抑制PPO及POD酶活力升高方面最为显著。1 200 Pa真空预冷压力处理可有效提高西兰花的贮藏品质。该研究结果为真空预冷技术在西兰花贮藏过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结球甘蓝、白菜和菜心为对象,针对其形态结构差异,在不同预冷终压和处理量条件下对样品进行真空预冷处理,探讨蔬菜包裹形态、紧密程度,叶片非叶脉部分面积占表面积比例和叶片厚度等特点对预冷过程时间、失重率和温差的影响。结果表明,结球甘蓝、白菜、菜心均可经过真空预冷实现快速冷却,在预冷终压500 Pa、处理量2400 g条件下,三种叶菜均能在25 min以内降至4℃。但不同压力和处理量条件下,结球甘蓝、白菜和菜心在预冷时间、失重率和温差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包裹形态和紧密程度在影响预冷时间和预冷温差方面起主要作用,叶片组织特性包括叶片非叶脉部分面积占表面积比例和叶片厚度则对预冷失重率有较大影响。叶菜的形态结构是影响预冷效果的重要因素,真空预冷压力和处理量的设置需结合蔬菜形态结构特性设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真空预冷过程中喷雾补水处理对上海青低温流通及货架期间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真空预冷处理及其与喷雾补水结合共处理上海青,模拟低温流通((4±1)℃、1 d)和货架销售((20±1)℃、5 d),并分析流通和货架期间上海青的品质指标和营养指标。结果:与单独真空预冷相比,真空预冷结合喷雾补水不仅使上海青预冷时间缩短了68%,而且使上海青的失水率降低了73.29%,货架结束后质量损失率也降低了15.6%。真空预冷与喷雾补水共处理亦显著延缓了上海青的黄化进程,维持了组织较高的可滴定酸质量分数、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此外,在货架期最后1 d时,真空预冷与喷雾补水共处理组的亚硝酸盐和丙二醛含量比单独真空预冷组分别降低了13.70%和14.82%。结论:真空预冷过程中喷雾补水既能解决单独真空预冷造成的失水问题,缩短预冷时间;又可延缓采后上海青的黄化衰老进程、维持组织较好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6.
以青线椒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在真空环境下以700 Pa作为冷却终压,分别以4℃、7℃、10℃作为冷却终温,不经真空预冷处理为对照,同时放在7℃、相对湿度85%的冰箱中储存,比较贮藏过程中失重率、硬度、色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维生素C含量、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等指标来综合分析不同真空预冷条件对青线椒贮藏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预冷前处理在对青线椒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品质保持要优于单一的低温贮藏。在失重率和硬度方面冷却终温为4°C及7°C的青线椒指标最好;在丙二醛含量方面,冷却终温为4℃的青线椒指标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真空预冷对鲜食莲子采后品质的影响,分别设置不同的预冷终压(500、750、1000 Pa)及补水率(0%、2%、4%、6%),以未预冷处理作为对照,研究不同真空预冷条件对鲜食莲子降温速率和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真空预冷可在极短时间内降低鲜食莲子采后田间热和呼吸速率,终压750 Pa处理所需预冷时间和预冷过程中的失重分别为780 s和4.51%;鲜食莲子在真空预冷前进行补水处理,不仅延长了贮藏期,而且保持了较好的贮藏品质。其中750 Pa、补水率4%处理的效果较好,维持了鲜食莲子较好的外观品质,显著降低失重和呼吸速率,抑制其褐变并保持较高的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因此,终压750 Pa、补水率4%的真空预冷条件可有效延缓鲜食莲子的黄化与衰老,保持较好的品质并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8.
基于真空预冷技术应用果蔬冷藏保鲜的预处理机制,以生姜、油麦菜、春油菜和鲜切生姜片为真空预冷试验的研究对象,对比并分析不同蔬菜真空预冷时预冷温度和失重率的变化情况,重点研究了不同真空预冷处理条件对鲜切生姜冷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真空预冷过程中,生姜、油麦菜、春油菜和生姜切片的表面温度降低速率较大,大于内部中心处降温速率;表面未经预湿润和预湿润处理的试验组在达到相同预冷终温时,未经预湿润试验组的预冷时间相对较长、降温速率较为缓慢;(2)对生姜切片进行表面喷洒其质量5%的水量、1000 Pa预冷处理后,失重率为1.59%~2.72%,预冷后贮藏15 d,其失重率约为9%,即生姜切片最佳喷水量为其质量的5%;(3)经过喷水5%预冷处理、采用聚乙烯PE袋包装生姜切片,置于冷风机出口控制风速为1.6 m/s的冷库,贮藏15 d后失重率为5.5%,相比经过喷水5%预冷处理、未进行PE袋包装生姜切片的失重率减小3.1%,有利于改善生姜切片的冷藏质量。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真空预冷压力对菠菜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将菠菜分别置于600、800和1000 Pa真空预冷压力下冷却至4℃,然后于(4±1)℃贮藏15 d。以常压冷藏样品为对照,通过分析菠菜贮藏期间的感官品质、色差、失重率、维生素C、叶绿素和酶活变化,研究真空预冷压力对菠菜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预冷处理可有效延缓菠菜贮藏过程中感官品质的劣变,降低失重率和VC、叶绿素等成分损失,抑制色泽变化,抑制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下降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升高。综合来看,1000 Pa预冷压力处理组菠菜的贮藏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0.
荷兰豆真空预冷及其对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刘宝林  宋晓燕 《食品科学》2013,34(6):276-279
真空预冷可在果蔬采后迅速移除果蔬田间热,有效延长产品保质期,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果蔬保鲜技术之一。为考察真空预冷对荷兰豆贮藏品质的影响,本实验采用1、3、5、7℃四个终温和3%、5%的补水率,8组交叉实验分别对样品进行真空预冷处理。结果表明:补过水的荷兰豆经真空预冷处理后,不仅货架期得到延长,而且贮藏品质较好,差异突出体现在失水率及感官品质方面。其中,经5%补水预冷终温为5℃的荷兰豆在16d的贮藏过程中各项指标均较好。  相似文献   

11.
磷用量对烤烟烟叶发育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1993年河南宝丰就磷用量对烤烟烟叶发育和叶片结构的影响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在一定用量范围内,增施磷肥有促进叶肉细胞分裂,延迟胞间隙分化扩展,促进栅栏组织细胞伸长的作用。磷用量在56.25kg/hm2以内,增施磷肥既有提高定长叶的叶厚及棚栏组织厚度的作用,又有增加栅栏组织细胞密度,减小胞间隙面积(%)的作用,效果都很明显。磷用量56.25~337.50kg/hm2,增施磷肥可明显提高定长叶的叶厚及栅栏组织厚度,但对棚栏组织细胞密度及胞间隙面积(%)的影响很小。磷用量超过337.50kg/hm2,增施磷肥定长叶的叶厚、栅栏组织厚度及栅栏组织细胞密度降低,胞间隙面积(%)增加。定长叶栅栏组织厚度与叶厚的比值相当稳定,与磷用量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2.
草莓真空预冷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冬夏  申江  张川  丁峰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6):270-274,280
为了研究不同预冷压力对草莓真空预冷的影响,本文首先对草莓真空预冷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草莓表面水蒸气扩散量与其表面温度的平方根呈正比,与舱内压力呈反比的结论。同时,分别对草莓在0.5、0.8、1.0 kPa的预冷压力下进行真空预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舱内温度变化与预冷压力无关,不同预冷压力下的相对湿度变化趋势相同;不同预冷压力对草莓的冷却速率、失水率以及预冷之后草莓的呼吸强度影响较大,预冷压力越低,冷却速率越高,失水率越低,预冷之后的呼吸强度越弱,预冷压力为0.5 kPa时,其冷却速率为2.36 ℃/(kg·h),失水率为1.67%,呼吸强度为12 mg CO2/(kg·h);并且有预冷压力越低,同一颗草莓不同位置处(草莓表面、草莓1/4处、草莓中心)的温降差异越大;草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受预冷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Vacuum pre-cooling is a multi-physics process coupling heat transfer, water transport, and shrinkage, the stresses caused by water evaporation and temperature variation in food interact with its deformation. However, the developed models usually assume that the shrinkage of food is insignificant so that it is ignored, which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vacuum pre-cooling process and make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accurate. Taking strawberry as an example, a multiphase porous media model with heat-water and mechanics (HWM) bi-directional coupling was developed for food vacuum pre-cooling. The accuracy of the HWM model was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heat-water (HW) model without considering shrinkage and the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vaporation front predicted by the HWM model is more sensitive to the vacuum chamber pressure change compared with the HW model. The maximum average relative errors corresponding to the temperature and shrinkage of the HWM model are 0.27% and 6.95%, respectively, which are better than the HW model. In addition, the edge gradient effect that occurs in the middle stage of vacuum pre-cooling was observed. When the vacuum chamber pressure approached the lowest point, the evaporation region rapidly developed toward the core. The increase of evaporation driving force and the decrease of boundary moisture caused drastic temperature and shrinkage changes on the product surface. The model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considering shrinkage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to optimize the vacuum pre-cooling process and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真空包装和冷藏对水果玉米保藏品质的影响并筛选最佳保鲜条件。方法 采用常温散装、常温袋装、真空常温袋装、低温真空袋装(空气预冷和冷水预冷)5种保鲜条件贮藏水果玉米14 d,评价品质评分、含水率、硬度、皱缩率、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 TSS)、色差以及内芯和外观等变化。结果 常温散装组第4 d开始含水率和品质评分显著降低,皱缩率显著升高;常温袋装组第10 d开始硬度显著升高;真空常温袋装组第6d开始TSS显著下降;低温真空袋装(空气预冷和冷水预冷)在第14d时所有指标均保持较好,其中空气预冷组综合评分最高,表明可以将保质期延长至14 d。结论 低温真空袋装组(空气预冷)是最佳贮藏方法,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品质、含水率和营养物质,并延长保质期。  相似文献   

15.
尹春梅  王立芳  高远 《食品科学》2010,31(24):491-493
目的:以轮叶党参为原料生产冻干轮叶党参脆片。方法:采用清洗、切分、热烘脱皮、填充等预处理后,经预冻结再进行升华干燥。结果:热烘脱皮以100℃、20min 最佳,升华干燥最佳装料量为9.4kg/m2,加热温度为80-65-45℃,真空室压力25-100Pa。结论:按此工艺得到的冻干轮叶党参脆片产品口感酥脆,香气浓郁,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6.
李新平  臧润清  董杰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2):265-269,277
为研究叶菜类蔬菜在真空预冷过程中温度场、水及水蒸气浓度场变化规律,利用Comsol软件建立真空预冷模型,模型包括多孔介质的扩散与传热耦合过程,由五部分联立求解。通过对结构简单的肉制类火腿的模拟,验证了真空预冷模型可靠性,进一步验证模型对叶菜类蔬菜的适用性。模拟与实验对比结果表明:肉制类表面最大温差3.1 ℃,中心最大温差4.3 ℃,整体趋势相同,模型具有可靠性;叶菜类中菠菜最大温差在3 ℃以内,菠菜、小白菜、菜心、芥兰温度变化趋势与模拟一致,模型适用于叶菜类蔬菜。预测表明:叶脉影响叶菜类蔬菜的参数分布,沿叶脉处温度、水及水蒸气浓度均较低,模拟对真空预冷中各参数设定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低盐腊肉为原材料,采用热质耦合传递模型,对其真空冷却过程进行模拟计算,探究了冷却终压对腊肉冷却速率和质量损失的影响,并将实验和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腊肉中心温度从80 ℃降至20 ℃过程中,当冷却终压为100 Pa时,实验测试耗时28 min,质量损失为8.0%,模拟计算耗时25 min,质量损失为8.5%;而在冷却终压为2000 Pa时,实验测试耗时58 min,质量损失为7.0%,模拟计算耗时57 min,质量损失为7.5%。这表明冷却终压降低,冷却耗时明显缩短,且实验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同时基于冷却终压对冷却速率和质量损失影响的模拟结果,将冷却终压与冷却耗时以及质量损失的关系进行拟合,结果发现冷却终压与冷却耗时呈指数函数关系,而冷却终压与质量损失呈线性函数关系,这为腊肉的快速降温及贮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真空预冷处理对鲜切猕猴桃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延长鲜切果蔬的货架期,选取浆果类——猕猴桃为研究对象,研究真空预冷处理对鲜切猕猴桃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真空预冷能够很好地起到保鲜鲜切猕猴桃的作用;其中预冷终温为2℃的鲜切猕猴桃在贮藏末期(6 d)的综合品质优于其它处理,其失重率为11.08%;果肉、果心硬度下降率分别为45.19%和33.98%;VC含量和色差ΔEab值与对照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