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坤宏  沃恒洲 《广东化工》2010,37(2):172-173,176
边界层理论是联系化工过程中动量、热量与质量三种传递现象的重要理论,是《传递过程原理》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从启发式教学、类比教学、重点突出与多媒体教学等方面入手,探讨了边界层理论内容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方法改进。  相似文献   

2.
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核心课程“化工传递过程”为例,探讨了课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于OBE理念的改革与实践。通过优化教学内容,融入课程思政和科研进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革新教学方法,利用通用化工软件辅助学生理解课程概念并锻炼其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能力。措施的实施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课程在化工类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化工传递过程教学经验的总结,提出对比归纳法,自学讨论与精讲相结合教学法,多媒体及仿真技术在化工传递教学中的应用,开卷考核方式,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实践创新综合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化工传递过程”是研究化工过程中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速率的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化工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阐明其中蕴含的哲学思维和方法论,实现课程理论知识和哲学基本原理的有机融合,辅助学生理解传递现象的本质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提升分析和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肖国民  李浩扬  肖洋 《化工时刊》2012,26(10):53-59
本文从Fluent软件在动量传递,Exchanger Design and Rating软件在热量传递和Aspen Plus软件在质量传递3个方面介绍了通用化工软件在《化工传递过程原理》教学中的应用,形象地揭示了化工过程传递现象的原理,以便研究生在学习《化工传递过程原理》课程中,深入理解化工传递过程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6.
刘志雄 《广东化工》2013,40(3):153-154
在实践教学中运用微分形式突出三传的类似性,强化微分思维建立数学模型,同时突出化工传递过程的基本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微分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了化工传递过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化学工程与工艺核心课程群的构建与整合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按照"门数适宜,重点突出,相互支撑,形成一体"的基本设想,我们选择传递过程原理、化工热力学、分离工程、反应工程、化学工艺学以及化工专业实验六门课程构建了化学工程与工艺核心课程群.从核心课程群整体考虑,开展了教学内容改革与课程整合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必修课"化工原理"为例,探讨研讨式教学的问题设计。该课程以单元操作(指化工生产具有共性的物理过程)为教学内容,以过程传递理论和研究方法为主线,所以本课程研讨式教学中的问题是以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为三个基本知识点分别进行构建,最终形成探究性、实践性和自主性共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理论课程之后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初次尝试解决复杂化学工程实际问题.以换热设备设计选型为例,基于传统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教学经验,从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设计选题、设计手段和课程思政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改革与实践.通过改革与实践,以期达到提高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为工程教育及工程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根据化工传递过程课程的特征及其教学现状,围绕学生毕业要求达成,中北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从课程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持续评价机制及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工程认证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1.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主干课。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将化工原理教学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结合在一起,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以"三传"为切入点,课程教学中引入创新型案例,分别从动量传递-自动喷泉、热量传递-热致变色材料设计和质量传递-低浓度二氧化碳吸附装置三个典型案例介绍了如何将创新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内容设置和课堂讲授等环节,力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钱立武  郭绍义  盛敏刚 《广东化工》2014,(4):113+119-113,119
化工原理课程以传递过程(动量传递、传质和传热)为主线,在教学各单元操作过程中,采用处理化工工程问题方法论,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化工原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牢固的工程观点。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北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课程团队以项目式教学为抓手,从实验内容系统化设计、实验任务项目化教学、实验设施多功能化差异化改造、学习资源立体化保障、指导教师专业化分工、项目库建设动态化更新等方面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此次教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规划和工程设计能力、实验操作和科学研究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同时有助于构建适应工程实际和产业需求的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新模式,可为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实践范例。  相似文献   

14.
化工原理实验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及其相近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树立工程观,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以化工原理实验课程特点为切入点,探讨了化工原理实验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在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讨,达到优化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化工原理是研究化学工程问题的技术基础课程,其内容覆盖以传递理论为主线的单元操作,一般包括课程教学、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等三个教学环节。化工原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一项信息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6.
钟理 《广东化工》2016,(16):195-196
《传递现象》是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研究生最重要的学位课程之一,为研究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今后开展科研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非常重要。文章结合作者多年开展《传递现象》双语教学的经验,探讨了《传递现象》双语教学过程,包括教材建设,教学手段和方法,考核考试方式等,以促进《传递现象》课程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17.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最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化工原理开展教学课程的改革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化工原理课程性质和教学问题展开讨论,突出课程教学内容的建设、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等三个方面.采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了教...  相似文献   

18.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学习化工生产过程所涉及到的单元操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大学期间,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过程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通过课程设计环节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这三个教学环节循序渐进,相辅相成,共同提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必修课。针对化学工程与工艺英才班的学生,对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探索了整合课堂教学内容、采用混合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实验及课程设计教学环节,重视工程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如何培养优秀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角度出发,探讨了化工原理的课程教学、实验指导、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几个方面教学改革,以及化学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出化工原理教学改革必须立足于"三位一体",即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训练为载体,第二课堂为拓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培养优秀的化工类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